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965027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4.0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温习 中国 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 高考 题型 专项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谜底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57 页2022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60 题)题)1 (2021江西高三月考)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以温地置县后,先是任命狐溱为县大夫,继之者为阳处父,再后为郤至,接下来则是赵氏,四者并非亲属关系。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的萌生B王室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C宗法关系的瓦解D晋国已经取消了世官制度2 (2021全国高三月考)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有学者依据后汉书等资料整理出了尚书台的组织系统表(部分信息如表)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职等官职人数禄秩职

    2、责首官尚书令1千石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机密端首,至为尊要副式仆射1六百石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三公曹属员(部分)侍郎36四百石主作文书草令史18(后增至21)二百石主书左丞1四百石主吏民章报右丞1四百石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A王国问题日益严重B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D官僚机构庞杂导致冗官问题第 2 页 共 57 页3 (2021湖北高三月考)封君是战国时期国君分封的新兴贵族,多只享有食封租税之权,吴起在楚国变法后,长江中游以南开始出现了封君封邑,并逐渐成为楚国封君分布的中心地域之一,改变了长久以来长江之南无封邑的局面。由此可知A封君有利于维护西周传统的分

    3、封制B吴起变法侧重保护楚国封君的利益C战国时期的南方地区开始得到开发D楚国借助封君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4 (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三月考)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交融的加快B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C变法运动的推动D礼崩乐坏5 (2021云南昆明高三月考)商代的畿外(王畿四周)是众多方国、部族分布的地区,大小方国要向王室定期朝贡,提供力役,奉命征讨,遵守一切礼仪制度,成为王室统治下的臣属之邦。每一方国,都仿照王室建立地方性的政权机构,组织军队,设置监狱,征收贡赋,直接统治它所属的人民。材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

    4、体制由此产生B分封制维护了社会稳定C地方的治理缺乏灵活性D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高6 (2021四川遂宁中学高三开学考试)2021 年 3 月 20 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又有重大发现,历时半年多的发掘,共出土金面具、青铜神树、巨型青铜面具、象牙、贝壳、丝绸等 500 多件重要文物。四川三星堆遗址文明与中原商周文明同时,但青铜器的造型明显不同,这说明A古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B古蜀文明独立自成体系C古蜀文明来源于商周文明D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化7 (2021江苏海安高三期中)北魏始行的均田制一直推行至唐朝中叶。均田制以土地国有、 计口授田为原则, 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 使一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

    5、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均田制的推行A抑制了土地买卖与兼并之风B有利于推动选官制度转型C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D解除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8 (2021江苏海安高三期中)唐贞观年间,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并在统一吐蕃后, 亲自颁定了包含有“孝亲敬上”“孝顺父母”和“非礼勿动”等条文的 二十条律 。由此可以推断A儒家思想主导吐蕃政治B三教并行推动民族交融C民族交往加速文化传播D吐蕃沿用唐朝礼仪法典9 (2021江苏海安高三期中)公元前 546 年,晋楚会盟,达成停战协议。根据协议,第 3 页 共 57 页南方楚国不仅与中原华夏族的霸主晋国平起平坐, 而且赢得众多华夏贵胄诸侯如鲁、 宋、郑、

    6、卫等国的隶属、朝贡与膜拜关系。据此推断A中央集权国家形成B国家统一初具雏形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民族认同渐成主流10 (2021江苏海安高三期中)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以苏汉臣为代表的宫廷画师们创作了大量象征多子多福、人寿年丰的婴戏题材作品。但据学者考证,这与当时民间社会普遍流行“计产育子”等自觉控制人口数量的习俗又有所矛盾。据此可知,宋代宫廷婴戏题材画A反映出宋代经济的繁盛B推动了风俗画的发展C表达了民众的心理需求D蕴含一定的教化作用11 (2021湖北荆州高三月考)明代中后期,棉花“其种乃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焉”。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经济作物成为

    7、投资对象B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区域商业中心日益兴起12 (2021云南昆明高三月考)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 年,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 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材料说明清朝前期A国家统一促进对外交往B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C封建君主权力日益强化D边疆危机危及朝廷权威13 (2021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美国历史学家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中说:“16、17 世纪,欧洲人在与中国人的贸易中,不得不向中国支付白银。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

    8、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据此可知,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赋税制度的改革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欧洲手工业技术落后D中国手工业生产具有优势14 (2021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唐朝中央政府在水陆交通线上设置驿站,官员凭信符可在此下榻休息,并可使用驿站的舟车马匹,驿站成为政府的常设机构。唐政府设置驿站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唐朝对全国的统治B促进中外商旅贸易往来C方便政府增加财税收入D便于政府官员执行公务15 (2021湖北荆州高三月考)秦始皇陵发掘的工程劳役人员的墓地中,发现瓦文墓志第 4 页 共 57 页中标志有死者出身地点的地名共十四个,分别属于三晋、齐鲁和楚国

    9、故地。秦王朝大范围的徭役征调A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开发B推动了国家疆域的拓展C促进了区域间文化融合D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16 (2021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秦朝)者,秦也,非天下也。”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国力弱小必被强国所灭B国家的命运由自己决定C人民支持秦国灭掉六国D天下反叛秦朝致其灭亡17 (2021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期中)元延祐元年(1314 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

    10、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18 (2021广东高三月考)金世宗(1123-1189 年)视贞观政要为治国的镜鉴。其在位时期,金国出现繁荣盛景象,因其年号为“大定”,史称“大定之治”。这说明A虚怀纳谏是国家治理的根本B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C儒家思想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仁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19 (2021湖北高三月考)中唐实行两税法后,先由中央确定各州的两税征收总额,再划分为三个份额进行分配:首先是留州,用于州一级的官员俸禄、州军衣资等开支;其次是送使,留作诸道节度、观察等使的俸禄、供军等开支,并对军费作出严格限定;最后将余额上供中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中央

    11、失去了两税征收的控制权B地方各州都必须给予中央赋税支持C中央财政从两税中的收益有所保证D送使会使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发展20 (2021湖北高三月考)西汉时期,今湖北境内缺少大族,至东汉时出现了几个大姓豪强,如安陆黄氏、襄阳蔡氏、南郡蒯氏等,他们领有私人武装“宗部”和田庄,汉朝对此征发赋役常遭抵抗。汉末他们又支持刘表,稳固荆州的统治秩序。这说明A两汉对湖北地区的控制逐渐加强B豪强势力是汉代湖北的统治支柱C宗部的依附关系得到了汉朝认可D人才稀少反映两汉湖北经济停滞21 (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下图这一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第 5 页 共 57 页A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B巩固国家统的体现C

    12、天圆地方观念的表达D货币形制发展的结22 (2021陕西周至县第四中学高三期中)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23 (2021辽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 (15 岁以上) 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

    13、为 21-59 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称为庸。这一调整()A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足够生产时间24 (2021河南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 下图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壁画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采桑图耕种图牧羊图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B小农经济农牧互补C社会生产多元并存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25 (2021全国高三月考)唐朝开元时期,宰相李元绂指出:“今百官所退职田,散在第 6 页 共 57 页诸县,不可聚也。百姓所有私田,皆力自耕垦,不可取也。若置屯田,即须公私相换。”这说明,唐代A土地兼并现

    14、象得以抑制B重视稳定小农经济C土地流转得到政府认可D潜伏地方割据隐患26 (2021四川宜宾一模)下图中吐蕃大臣禄东赞(居中者)身穿的长袍,其面料是产自中亚的“撒答刺欺锦”,此锦是中亚人吸收唐代织造技术并结合当地技术,将“经锦”改为新式“纬锦”而成。这体现出唐步辇图 (部分)A区域织造技术趋于一致B中外技术的交流开始于唐代C技术的交流具有多向性D中亚是吐蕃与唐交流的桥梁27 (2021四川宜宾一模) 南北朝时期, 南方高僧可以公开和统治者讨论“沙门 (佛家)不礼王者”,而且受到大部分士人官员支持:而北方,佛家子弟提出“皇帝即如来”,甚至还出现“拜天子即为礼佛”的说法。这折射出A北方佛教与皇权融

    15、为一体B传统伦理遭到极大地挑战C君主集权程度的南北差别D世家大族在南方势力稳固28 (2021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春秋后期,先后出现了卿大夫专权和“陪臣(私家臣属)执国命”的现象。“学在官府”格局瓦解,学术文化重心下移。这些情况A引发诸侯各国相互进行争霸战争B导致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C成为周王朝统治分崩离析的起点D促进战国时期发生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29 (2021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元朝改变了原来运河迁回曲折的路线,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路线。这可以用来说明第 7 页 共 57 页A元朝之前东部尚无海运交通B元朝人民赋役负担空前繁重C元朝时期南北经

    16、济差距扩大D元朝北方农业生产盛于南方30(2021吉林松原高三月考) 下面是元明清时期中央与西南边疆的政治关系演变情况。由此可知.元明清时期朝代政治关系元代元史载:“云南行省所辖之地,东接宋境,西距蒲甘,北抵吐蕃,南接交趾,地方千里者五,总隶一百余州。”明代明代郭子章在 黔记 中指出, “盖贵州乃古罗氏鬼国, 地皆蛮夷土无货值我朝因云南从此借一线之路,以通往来”,故设行省。清代清前期,统治集团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从“以夷制夷到“以汉化夷,从只求“夷汉粗安到追求“长治久安”,加密了对西南地方府州县建制的设置。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B调整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C阻止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状态D

    17、封建政府加强对西南边疆开发与管理31 (2021陕西省黄陵县中学高三期中)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人物时间主要内容第 8 页 共 57 页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A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32 (2021湖南高三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经济一度在北方的主要农区大肆扩张,但在经历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继而重新衰退,到北魏中期中原地区一度变为牧场的土地又恢复了农

    18、业生产。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自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B各族统治者推行不同的经济政策C大量少数民族成为农业居民D北方统一后汉族地主把持了政权33 (2021湖南高三月考)明清时期兴起一些手工业中心,商业和长途贩运日益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织技术普及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自然经济得到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而更趋稳固。这表明()A明清时期经济转型面临严重的阻碍B明清时期生产技术进步阻碍工商业发展C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D明清时期技术进步促使小农经济的转型34 (2021湖南高三月考)据汉书武帝纪 ,西汉于元狩二年(前 121 年)设立酒泉郡、

    19、武威郡;元鼎六年(前 111 年)设立张掖郡、敦煌郡;据汉书地理志 ,西汉于太初元年(前 104 年)设置酒泉郡与张掖郡,太初四年(前 101 年)设武威郡,后元元年(前 88 年)设敦煌郡。除武帝纪与地理志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外, 史记汉书 中还有多处与以上记载相抵触的史料。 出现这种矛盾记载最主要的原因是 ()第 9 页 共 57 页A边疆形势的极不稳定B史学家确定的标准不一致C西汉档案记载的混乱D后人考证修改的不同结果35 (2021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汉武帝下令对普通手工业者的资财,每 4000 钱收税 120 钱,叫一算;而对商人的资财,每 20 就收一算。对普通人的轺车,一车收一算;

    20、而对商人的轺车,则一车收两算。这体现了汉武帝A比较重视工商业发展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以行政抑制商业发展D实行手工业官营制度36 (2021山东日照高三月考)以下为关于玉米种植和食用在中国的文字记载,据此可知内容出处关于“玉米须的记载滇南本草 (1436 年)关于“玉麦”种植和云南土司进贡的玉米途经河南巩县的记载河南襄城县志 (1551 年).巩县志 (1555 年)“番麦,一名西天麦花垂绒于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甘肃平凉府志 (1560 年)“御麦, 出于西乡传得此种, 多有种之者”杭州人田艺街留青日札 (1573 年)“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将玉米面与小麦面掺匀明朝万历年间(1

    21、5731620 年)小说金瓶梅第 10 页 共 57 页A玉米最早在我国云南一带种植B16 世纪玉米成为我国主要作物C明朝初年玉米最早在我国引种D明中期我国一些地区种植玉米37 (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西周初期,周公旦提出的天命观认为,统治者承受天命, 必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 而上天只以道德的标准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一观念旨在A指出商朝因暴政而亡B否定天命的客观实在性C为仁政学说奠定基础D论证周朝统治的合法性38(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 崇尚耕读的明初学者吴与弼教导弟子: “秀才,若为慵懒,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顾)门下,何从到孟子门下?”;清代思想家颜元也认为:“

    22、吾用力农事,不逞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由此可知A生产劳动蕴含的道德教化价值得到重视B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C重农抑商思想是儒家学者的基本认知D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初步形成39 (2021辽宁高三月考)东汉前期,选官尚可大致维持清平。东汉中期,清流士大夫对选官的批评,多着眼于“儒者寂于空室,文吏晔于朝堂”与“郡国所举类多办职俗吏”之上, 抨击政府重文吏而轻儒生。 东汉后期, 遂出现了大量士大夫们对选官“清浊不分”的谴责。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察举制不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B国家的治理思想发生了新变化C士人舆论左右了地方政治事务D清流士大夫对选官公平的追逐40 (2021河北承德高三月考) 下图所

    23、示再现了每年秋季清官例行的八旗将士和蒙古王公贵族共同狩猎的活动场景。画中这一活动木兰秋狝 (康熙时期)A旨在增强清王朝向心力B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C贯彻了体育强国的理念D表明满蒙贵族保留野蛮习俗41 (2021天津和平高三月考)据宋史记载,西夏国主“元昊自制番书命野利仁荣第 11 页 共 57 页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介于小篆、隶书之间。他还教国人“纪事用蕃书,而译孝经 、 尔雅 、 四言杂字为蕃语”。此举A消除了民族隔阂B推动汉字的发展完善C有利于文化交流D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42 (2021山东高三月考)有学者主张,探讨中国国家的起源,既要重视考古发掘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和参考国外

    24、现代文化人类学的最新成果, 也不能忽视文献记载中有关原始社会向早期国家过渡的古史传说所隐含的历史素材。这说明A古史传说客观反映历史原貌B文献记载是最可靠的材料C历史研究需要借助多种史料D中国国家起源具有多样性43 (2021山东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两税法的产生与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特定的关系。安史之乱后,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按费纳税”和“以钱为税”的条件。这主要是由于南方A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B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时C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44 (2021四川省绵阳江油中学高三月考)如表内容源自出土的北魏墓志,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北魏轻车将军元宁墓志君讳宁, 字阿

    25、安, 河南洛阳人也。 其先唐尧之苗裔, 汉高之胤胄(后裔) ,孝章帝之后。北魏贞景王元谧墓志君讳谧,字道安,河南洛阳人也。显祖献文皇帝之孙周公之胤北魏北海王元颢墓志公讳颢,字子明,河南洛阳人也。昔高辛之胄,言才有八;姬昌之胤,称贤者五A北魏墓志出现攀附华夏祖先现象B北魏宗室家族皆兴起于河南洛阳C北魏丧葬制度保持少数民族特色D墓志铭的内容空虚毫无史料价值45 (2021河北承德高三月考)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并且破格提拔,以至于“四方土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这反映了汉代A延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C采取分科考试选拔人才D察举制扩大了统治

    26、基础46 (2021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三月考)如表为唐代部分统治者对耕牛的认识。据此第 12 页 共 57 页可知,这些认识统治者认识出处唐太宗“牛之为用, 耕稼所资, 多有宰杀, 深乖恻隐。 ”(宋) 宋敏求 唐大诏令集唐玄宗“牛之为畜,人实有赖;既功施播种,亦力被车舆。”(清)董诰等全唐文唐宣宗“爰念农耕, 是资牛力, 绝其屠宰, 须峻科条。 ”(宋)王溥唐会要唐敬宗“农功所切, 实在耕牛, 疲氓多乏, 须议给赐。 ”(清)董诰等全唐文A表明牛耕开始受到政府重视B反映了耕作技术日益进步C降低了唐代皇室的祭祀规格D有利于农耕生产稳步发展47 (2021全国高三月考)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基本

    27、上改变了原来“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推行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经验,使“民勤本业”的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由此可知A南方自然条件利于农耕发展B南方经济区域差异分工明显C北民南迁推动生产技术传播D北方农业经济逐渐落后南方48 (2021全国高三月考)从甲骨文形体(如图)来看,“德”字左边是“彳”(ch) ,表示行走,右边眼睛上有直线,表示“行正、目正”;发展为金文之后,右边眼睛下加了“一颗心”,即要“心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A中国文字结构发展一脉相承B儒家重德尚贤观点影响较为深远C早期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发展D心理认同是华夏形成的核心标准49 (2021重庆八中高三月考) 魏书中,崔玄伯、穆崇、

    28、李顺、裴叔业等人的传,于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作者对此的解释是:“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第 13 页 共 57 页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原战乱削弱了士族力量B谱牒之学已逐渐走向衰落C门第观念影响了史书撰述D史学研究发展到自觉阶段50 (2021河南高三月考)魏晋时期,玄学逐渐兴起。玄学以道融通释儒,改固守章句为玄元思辨,弃繁文缛节为放达率意,变经世致用为逍遥自适,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反映在言行风范上,就是魏晋风度。可见,魏晋时期的玄学A折射出时局的动荡B取代了儒学正统地位C实现了三教的合一D背离

    29、了先秦道家思想51 (2021河南一模)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 ,描绘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贞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场景,该作品体现了A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频繁B文人意趣和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和史料价值的统一D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融合52 (2021广东高三月考)下表所示是唐宋时期年铸币量的统计情况,由表可知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 年)宋太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32 万贯/年80 万贯/年600 万贯/年A交子出现冲击了金属货币B北宋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宋朝把铸币权收归到中央D北宋时财政开支日益增加53 (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是据司马迁

    30、货殖列传的记载编制的西汉初期 10 大富豪及从事行业简表。据此可知,西汉初期位次属地及人物从事行业位次属地及人物从事行业1四川卓氏冶铁6河南洛阳师氏大型船舶业2四川程郑冶铁7河南任氏农业、畜养业第 14 页 共 57 页3河南南阳孔氏冶铁、长途贩卖业8边陲桥姚养殖业4山东曹邴氏冶铁、高利贷9蜀郡邓通铢钱业5山东刀闲盐业10江苏吴王刘濞(官商)铸钱、冶铁、盐业A川豫鲁等地经济最为发达B冶铸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C铁器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D盐铁专卖扩大了利润空间54 (2021河南一模)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50 种1

    31、种5 种11 种2 种12 种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和逻辑学生理学炮战技术化学5 种1 种6 种3 种2 种若干种A西学传播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B西学东渐活动以传播宗教知识为主C清政府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知识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55 (2021河南一模)在永佃制盛行的清代,政府规定田骨(土地所有权)买卖需缴纳契税并执行严格的交割手续如果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办清过割手续,当事人要受罚,“不过割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超过五亩加重刑责。而对于田皮(土地使用耕种权)的买卖则不要求缴纳契税,也无需办理过割手续。据此可推知A朝廷严厉打击土地兼并行为B土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率提高C商业资本推动土地日益流转

    32、D雇佣关系在农业生产产权普及56 (2021河北高三月考)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在制度和器物层面已能见到礼制因素,史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也发现有与礼制相关的遗存。这说明A南北文化相互交流B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C礼乐制度日趋成熟D早期社会初具规范性第 15 页 共 57 页57(2021河北高三月考) 春秋时期, 社会变化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出现了“公室”与“私家”的争斗,鲁国一度出现“公室卑,三恒强”“四分公室”的现象,再有齐国的“田氏代齐”、晋国的“三家分晋”等。这主要是由于A社会生产持续发展B民族交融逐步加快C分封体制不断强化D思想文化日益繁荣58 (2021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月考)明朝中后期

    33、,“中州(河南)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以上材料均能反映A区域经济的差异性B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长途区间贩运发达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9 (2021河南一模)“踏歌”是中国传统的舞蹈,从汉到唐广为流传。踏歌原流行于民间,到唐代被加工成宫廷舞蹈,出现踏金莲、踏歌辞等宫廷舞乐。唐睿宗先天二年元宵节皇家在安福门外举行了有千余妇女参加的踏歌舞会。据此可知,在唐代A妇女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B民间文化呈现官方化的趋势C社会环境具有包容开放特色D踏歌以宫廷舞会为主要形式60 (2021河南一模)汉初制

    34、定卖爵令,爵位因时论价,每一级约值千至两千钱,百姓买得爵位,则获得相应政治地位,可免除徭役,并可以抵罪。惠帝时,买爵 30 级可免死罪。汉代的这一政策A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下降B利于缓解国家财政困难C冲击了汉代的选官制度D改变了传统的抑商政策第 16 页 共 57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置县后的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并不依据血缘关系,说明的是当时官僚政治的萌生,A 项正确;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当时宗法血缘关系开始瓦解,并非完全瓦解,排除 C 项;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A 项。【点睛】2C【详解】根据文史常识可知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

    35、史,据此推测表格时间段应为东汉时期,再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尚书台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尚书台官吏品级不高,位于内廷,便于对皇帝负责,尚书令为“机密端首,至为尊要”,主要负责文书等秘书性质的工作,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属于中央机构的东汉尚书台是封建君主专制逐渐增强的产物,故选 C 项;西汉时期王国问题日益严重,题干为东汉时期,排除A 项;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B 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合,排除 B 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尚书台官吏的职责,并未体现官僚机构的庞杂,排除 D 项。3D【详解】材料反映了吴起变法推动楚国封君向长江中游以南地区扩展的史实。封君受封于国君,其出现改变了传统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36、加强,徙贵于江南可以起到此作用,D 项正确;封君剥夺了受封者的治民权,是对分封制的重大转变,A 项错误;吴起变法主要打击楚国贵族,徙封并不利于封君,B 项错误;南方地区开发并不始于吴起变法之时,C 项错误。故选 D 项。4A【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 春秋时期, 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体现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华夏观念的认同,A 项正确;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礼崩乐坏主要表现了春秋时期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和各诸侯国之间的混战,与华夏认同观念无关,排除 B 项、D 项;各诸侯国通过变法运动逐步走向封建化,与题意不符,排

    37、除 C 项。故选 A 项。5D第 17 页 共 57 页【详解】材料“每一方国,都仿照王室建立地方性的政权机构,组织军队,设置监狱,征收贡赋,直接统治它所属的人民”体现的是商朝通过内外服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说明的是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高,D 项正确;中央集权体制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 项;分封制是西周推行的地方制度,排除 B 项;材料与地方治理缺乏灵活性的说法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点睛】6D【详解】根据“四川三星堆遗址文明与中原商周文明同时,但青铜器的造型明显不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分布广泛,呈现多元的特征,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古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

    38、排除 A 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古蜀文明并没有独立成体系,排除 B 项;材料不能证明古蜀文明起源于商周,排除 C 项。故 选 D 项。7B【详解】根据“使一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 结合所学可得出均田制使更多的平民阶层能够参与教育与科举考试,促进选官制度的转型,故 C 项正确;根据“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可见,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排除 A 项;均田制的推行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百姓仍旧受制于政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8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松赞干布属于属于少数民族,佛

    39、教属于外来宗教,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并颁布了一系列与佛教有关“孝”、“敬”等思想的条文,可见,民族交往加速文化传播,故 C 项正确;“主导”一词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材料中未涉及佛道儒三教并行的问题,排除 B 项;吐蕃沿用唐朝礼仪法典,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D 项。故选 C 项。9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位于南部荒蛮之地的楚国与中原霸主平起平坐,而且赢得华夏贵胄的认第 18 页 共 57 页可,可见,当时形成了一定的民族认同感。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中央集权国家,排除 A 项;国家统一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宗法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 C 项。故选D 项。10D【详解】宫廷画师们创

    40、作了大量象征多子多福、人寿年丰的婴戏题材作品,与当时民间社会普遍流行“计产育子”等自觉控制人口数量的习俗又有所矛盾,说明宋代宫廷婴戏题材画意在倡导民众生产和生育,蕴含着一定的教化作用,故 D 正确;A 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宫廷画,而不是风俗画,故排除 B;材料表达的是统治者的意图,而不是民众的心理要求,故排除 C。故选 D 项。【点睛】11A【详解】根据“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焉”可知明代棉花种植广泛,当时的人多种植或投资于棉花,说明经济作物成为投资对象,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得出农家副业占主导地位,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棉花,不能据此说明经

    41、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更没有体现区域商业中心的日益兴起,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12B【详解】根据“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 年,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可得出中央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与管辖,使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外交往,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反映边疆的危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点睛】13D【详解】据材料“中国凭借着在丝绸都是顺差”可看出,中国手工业具有优势,故选 D;材料的时代背景是 1

    42、6、17 世纪,A 与此时手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无内在逻辑关系,排除;第 19 页 共 57 页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B 错误;欧洲手工业技术落后不符合史实,排除 C。14A【详解】本题意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辨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政府在地方交通线设置驿站,旨在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巩固中央统治,A 项正确;题干问的是“唐政府设置驿站的主要目的”,BCD 项是驿站设置带来的作用而非主要目的,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15C【详解】据题意可知,秦始皇征发徭役的范围涉及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这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人员流动, 从而由于区域间的文化融合, C 项正确;

    43、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南方地区的开发,也和国家疆域的拓展无关,排除 AB 项;材料反映的是征发徭役修建秦始皇陵,而非为了反击匈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6B【详解】由材料中的关键词如“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秦朝)者,秦也”可知,六国和秦朝的灭亡皆由自身原因造成,故选 B;题干的核心是评论六国被秦所灭和秦朝灭亡的原因,A 偏离题干核心,C 不符合史实,D 则非作者之意,故排除 A、C、D。17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四书章句集注均是汉族士人进入仕途的必读儒家经典,元朝恢复开科取士,以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为课本和参考书,有利于汉族士人进入仕途,从

    44、而加强汉族士人对元朝的政治认同,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故 B 项正确;AD 两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 项。【点睛】18B【详解】贞观政要记录了唐太宗与大臣间的对话和重大政治、经济措施。女真皇帝金世宗通过学习贞观政要 ,推动金国的社会进步,反映出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故 B 项;A项的“根本”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社会矛盾,排除 C 项;儒家思想的核心也第 20 页 共 57 页不是材料论述的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9C【详解】材料反映两税法后形成的上供、留州、送使三分的财税管理体制。划分了上供额后,在制度上确立了地方财税输送中央的合法性,上供

    45、额随地方收入增多而增加,C 项正确;三分制总额由中央制定,明显具有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财权的作用,排除 A 项;上供在地方税额减去留州、送使之后,当地方财政较小时,并不一定会有结余上供,排除B 项;中央对军费严格限制,能起到遏制藩镇割据的作用,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0B【详解】材料反映了两汉时期湖北境内大族发展并干预地方政治的情况。 豪强大族是两汉时期地方发展起来的占有大土地田庄和大量依附人口的新阶层, 湖北大族不论对汉朝采取抵制还是支持的态度,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故 B 项正确;刘表能稳固荆州秩序,仍是大族自主选择的结果,并不能体现汉朝控制加强趋势,故 A 项错误;汉朝对宗部征收赋役

    46、,说明并不认可宗部与豪强之间的依附关系合法,故 C 项错误;人才稀少能说明地区经济欠发达,但不等于停滞,故 D 项错误。21A【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看出图中反映的是将各国不同的货币统一为一种货币,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的措施, 统一货币有利于各地之间经济的发展, A 项正确;BCD 项都是秦代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的意义,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 A 项。【点睛】22B【详解】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华夷之辨的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和蛮夷之间的区别来强化华夏族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感,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国家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故

    47、 A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是民族冲突,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血缘纽带作用,故 D项不符合题意。23D【详解】第 21 页 共 57 页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北魏统治时期,年满 15 岁以上就要服徭役,到唐初,其赋税征收对象则规定为 2159 岁,更为重要的是“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即“输庸代役”,这就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证了农民有比较多的时间去从事农业生产,故选 D 项;根据题干中所述及的赋税征收对象的变化可知,这一调整,减轻了农民的租役负担,而不是“加重”,排除 A 项;这一调整会放松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不是“加强”,排除 B 项;该

    48、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非促进工商业发展,排除 C 项。24C【详解】材料表明,魏晋时期河西地区丝织业、农业、畜牧业等多种经济方式并存,体现出社会生产多元并存的特征,故选 C 项;材料没有河西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河西地区丝织业在全国的地位,排除 A 项;从三幅壁画中无法得出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农牧产品的用途,无法得出自然经济占主导的结论,排除 D项。25B【详解】材料“百姓所有私田, 皆力自耕垦, 不可取也”体现的是唐朝政府重视对小农经济的保护,B 项正确; 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 不解决私有问题, 土地兼并不会得到遏制,排除 A 项;

    49、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排除 C 项;材料与地方割据隐患的说法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点睛】26C【详解】根据材料中“居中者身穿的长袍, 其面料是产自中亚的撒答刺欺锦, 此锦是中亚人吸收唐代织造技术并结合当地技术,将经锦改为新式纬锦而成”可知,吐蕃地区与中亚地区、中亚地区与中原地区有技术交流,体现出技术的交流的多向性,C 项正确;“趋于一致”说法错误,A 项排除;“中外技术的交流开始于唐代”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排除;材料体现了纺织业的技术交流,并不能说明中亚是吐蕃与唐交流的桥梁,D 项排除。故选 C 项。27C【详解】第 22 页 共 57 页从材料中“南方高僧可以公

    50、开和统治者讨论沙门(佛家)不礼王者,而且受到大部分士人官员支持;而北方,佛家子弟提出皇帝即如来,甚至还出现拜天子即为礼佛的说法”可以看出,南朝佛教受政治约束较小,北朝佛教对皇权高度尊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君主集权程度高,对佛教制约性强,南朝君主集权程度低,对佛教制约较小,C 项正确;材料涉及南北方,A 项表述不全面,A 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佛教对传统伦理的挑战,B 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世家大族在南方的稳固与否,D 项排除。故选 C 项。28D【详解】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导致文化重心下移引起社会变革,D 项正确;AB 项是重心下移的原因而非结果,均排除;C 项错在“起点”的判断不对,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65027.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