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期末 复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2 页【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所谓“适俗韵”即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它
2、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C. “守拙”呼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呼应“性本爱丘山”: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愚拙,无须强混于俗世;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D. “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12. 结尾句里的“自然”是什么意思?简析结尾句的作用。第 2 页 共 12 页【答案】11. A12. 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
3、曲的自由的生活。结尾句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使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结尾句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解析】【分析】【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A“开篇所谓适俗韵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错。“少无适俗韵”才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而不是“适俗韵”。故选 A。A.。【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重要词语的内涵并分析诗句的作用的能力。(1)分析“自然”的意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思是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诗人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所以
4、,此句中的“自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2)分析尾句的作用首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意思是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尾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思是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诗人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尾句中的“返自然”是指归耕园田。照应“归园田居”这一标题;与首句中的“性本爱丘山”相呼应,结构完整,突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这一主题。第 3 页 共 12 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陶渊明孟夏草
5、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注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周王传:指穆天子传 ,记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夏”紧跟着暮春的时序,此时草木繁盛,枝叶纷披,将陶庐笼在一片绿阴之中。B. “既”、“已”、“时”等字眼表明耕种既毕,收获尚早,诗人可以偷闲读书,别有兴味。C. “微雨”、“好风”是细雨和风,润衣不湿,吹面不寒,增加了酌春酒摘田蔬的兴致。D. 这一首诗在写法上纯以自然
6、为宗,节奏舒缓适度,语言俚俗粗拙,口语化,亲切朴实。16. 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感到“乐”的原因。第 4 页 共 12 页【答案】15. D16. 环境美妙:夏日绿荫遮蔽的庐室。有闲暇读书:耕种已毕,正值农闲,可读书。气候怡人:有微雨和好风,惬意。读书轻松愉悦:因求知怡情而“泛览”“流观”。读书快乐:可随书中人物出入往古,周游世界。【解析】【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项,“语言俚俗粗拙,口语化,亲切朴实”说法错误。本诗语言风格是含蓄雅致的,其中间用比兴、用典等手法,厚积薄发,深衷浅貌,文情融合臻于绝妙。所以语言风格上不属于“俚俗粗拙,口语化,亲切朴实”的特点。
7、故选 D。【16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歌一二两联写了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环境静谧雅致,这是“乐”之一;第三联写了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也自寻其趣,这是“乐”之二;第四五六联写了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这是“乐”之三;最
8、后四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这是读书之乐。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 。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第 5 页 共 12 页之间, 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 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这是“乐”之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下列小题。南歌子吕本中【注】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9、。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注】吕本中(1084-1145) ,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小令抒写了旅途风物和诗人感受,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B. 词作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意境与晚唐诗人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很接近。C. 词中由“晓霜”写到“残菊”,由“残菊”想到“重阳”,又由“重阳”联想到眼前处境,思绪曲折。D. 下片“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正是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然之意卓然。15. 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
10、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第 6 页 共 12 页【答案】14. D15. 答题要点: (1)羁旅行役,寂寞无眠。 (2)佳节独处,思亲感伤。 (3)家国沦亡,归而不得,忧时伤乱,痛苦深沉。【解析】【14 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
11、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 项“正是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错误。由前面“晓霜”“残菊”“重阳”“寒更”等词判断,时间不应是“春夜”,而是“秋夜”,诗中表现的应是深秋时节。故选 D。【15 题详解】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整体理解诗歌,对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的主要意象、手法都要考虑,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相关词句详细分析。词人写南歌子一词时正值重阳佳节,从注解中可知,此时作于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旅枕元
12、无梦,寒更每自长”展现的是羁旅的愁苦,难以入眠。“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正逢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思亲之情更胜。“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此句说,江左再好的风光,一想起故国中原,仍然挡不住诗人内心的凄凉。【点睛】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 ,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 。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译文: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