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必背重难点知识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必背重难点知识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中国史 必背重 难点 知识 总结 汇编 实用 必备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28 页2022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必背重难点知识总结汇编1.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2.宗法制的历史遗存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及祭祖扫墓等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
2、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4.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1)“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2)“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
3、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5.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2)手工业一产技术不断进步,且长期依靠于世界(3)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4)与农业紧密结合,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5)手工业分布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发生相应变化6.评价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对封建统治的作用(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实力的壮大和封建统治的加强。说明:商业增加了经济的活力,且商人在经商致富之后往往会购置田产而转变化为地主。(2) 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啬和封建政权的巩固。说明:商业的发展可以增加政
4、府税收的来源,且在重农抑商政策之下,封建政权往往对商人征收重税。第 2 页 共 28 页(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说明:在封建社会后期,商业的发展带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不仅对自然经济形成冲击,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7.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其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
5、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8.诸子思想的异同及影响(1)异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道家讲道,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它们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面对的认识领域的不同。(2)同诸子思想的共同特点是,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从天命思想中摆脱出来,作为自觉的主体去面对世界、认识世界的趋向。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的精神。(3)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
6、诘难、批驳,展开争论;诸子百家冲破了礼法束缚,四处游说,促进了文化的觉醒。9.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这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
7、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以发展为近代科技。(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10.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第 3 页 共 28 页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
8、腊世界经济发展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的特点依托海洋孕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11.观点:各国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1)各国的变法的根源都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原有井田径制逐步瓦解,故而各国都通过不同方式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以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2)分封制逐步瓦解,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要求进行改革以获得权利,故改革使原有的奴隶
9、主旧贵族势力遭到打击,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3)春秋战国时期,以提倡改革、严刑峻法而著称的法家思想发展突出,既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称霸的左手亲情, 也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 要求建立中央集权政权以奴隶主旧贵族的强烈愿望。第第二二单元单元古代文明大一统古代文明大一统秦汉秦汉时期时期1.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高权力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2)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
10、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2.汉武帝设中朝的原因(1)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2)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3)内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3.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不同之处比较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的来源“世卿世禄”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第 4 页 共 28 页权力运作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
11、干和主动性权力机构比较简单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臃肿和运转不灵收入来源来源于他的领地来源于俸禄;贪污受贿官吏选拔由“世卿世禄”制产生由皇帝来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4.汉代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1)迁徙郡国豪富,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2)推恩王侯子弟,进一步解决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3)颁布“附益法”, 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4)惩治地方豪侠,对于抑压地方豪侠的猖獗气焰,提高专制皇权,起了显著的作用。(5)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5.全面认识盐铁官营政策目的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决定将盐铁行业收归国家经营内容将盐、铁之事
12、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用以补充国家赋税;官府招募盐户,提供煮盐的器具和一定的生活费用;严禁私自铸铁煮盐等。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作用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6.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 形成于公元前 2世纪与公元 1 世纪间,直至 16 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影响丝绸之
13、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7.多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第 5 页 共 28 页(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
14、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8.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 2 000 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9.中央集权制度(1)形成原因:经济
15、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安定社会,保障生产;社会根源,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政治基础,春秋旧中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中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2)特点:皇帝控制全国;中央控制地方;人治色彩浓厚;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趋势:中央越来越大,地方越来越小) 、皇权与相权(趋势:皇权越来越尊,臣民越来越卑,相权不 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第第三三单元单元古代文明的整合与繁荣古代文明的整合与繁荣魏晋南北朝与隋唐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时期1.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过渡性特征(1)选官制度上,自察举制经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过渡。(
16、2)中央机构上,自三公九卿制经三省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3)军事上,出现于北魏的府兵制成为随唐府兵制的根基。(4)经济制度上,北魏的租调制发展成为隋唐的租庸调制,北魏的均田制也为隋唐所继承。2.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多战乱,江南相对安定。(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地主享有特权,佛教万千,在江南开发过程中,士族庄园和寺院经济发展起来,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与劳动力。(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战乱、分裂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特征。随着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的南迁,各民族
17、相互学习、交流,共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历史条件。第 6 页 共 28 页(5)江南经济的开发使用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1)士族庄园经济士族人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的产力,它形成于汉魏之际,巩固于西晋,鼎盛于东晋,在南朝时逐渐衰落,到隋唐时期进一步衰落。士族以家庭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形成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话庄园占有大量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它是这一时期
18、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2)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增强。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论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并为之服务。一定社会的文化特点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所决定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1)思想领域异常活跃。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深受战乱之苦,渴望虚幻的安慰,统治
19、者也利用宗教麻痹人民。随着佛教流行,东南出现了一些佛寺,北方出现了一些石窟,宗教画成为浒艺术风格。同时也出现了范缜为代表的反佛斗争。此时道教官方化,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万千,儒道佛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2)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迥然不同;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3)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北方民歌木兰辞和敕勒歌对北方战乱与塞外风光的写照,
20、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4)科技成果突出。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科技文化也得到相应发展,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郦道元的水经注等。(5)远离政治特色。这一时期的士族制度万千,政治黑暗,因而出现了以地黑暗社会强烈不满,如桃花源诗 。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第 7 页 共 28 页选官范围逐渐扩大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影响(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
21、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7、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1)起源:源于东汉尚书台,三国时设立中书和门下机构以牵制尚书台,由内廷机构演变为中枢决策机构。(2)隋朝: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综合前代各种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3)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运行机制趋于成熟,克服了三公九卿制“家国不分”的弊端。(4)北宋:设
22、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以宰相分割相权,但主要职权都已转移至其他机构,实际名存实亡。后多有机构和人员增减,意在加强君主集权。(5)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六部归入中书省。(6)明朝:明太祖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成为外朝的执行机构。8、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
23、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9、中西方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1)古代中国: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隋唐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制。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2)近代中国:晚清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5 年废除科举;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这些教育及制度的改革,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古代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贵州按血缘关系享有政
24、治特权;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扩大了平民的第 8 页 共 28 页参政机会;克利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进一步打破贵族特权;伯里克利时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但抽签选举也不可取。(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吸收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0、中国古代三次大一统(1)概况:秦的统一(秦始皇,前 221 年) ,隋的统一(隋文帝,589 年。此前,西晋曾短暂统一) ,元的统一(元世祖,1279 年) ,分别开成了秦汉、隋唐、元明清三次大一统时期。(2)实现的原因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本周时代已经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渊源。中原汉族
25、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强大吸引力。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作用。民族关系日益密切,历史文化认同感不断扩大和深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分裂带来的严重破坏,人民渴望统一。第第四四单元单元古代文明的成型古代文明的成型宋元宋元时期时期1、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1)相同点: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2)不同点: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最高行政机构设置:唐朝以尚书省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