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三 观察物体-天安门广场-ppt课件-(含教案+视频)-市级公开课-(编号:21b53).zip
天安门广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学 习 新 知学 习 新 知天安门广场134241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说一说,想一想?参照物21342下面哪幅图是从位置拍摄的?你有什么好办法?按照位置的顺序把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1342参照物2314下面两幅图,哪幅图是在A点看到的?哪幅图是在B点看到的?是在B点观察到的。是在A点观察到的。随 堂 练 习天安门广场的著名建筑有很多,下面是从正面拍摄的著名的天安门城楼。根据这幅图判断下面各图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 ( ) ( )左侧右侧右前方教材第37页第1题。 1.不马虎沿小路向果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右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从B点处看到的?( )( )AB想一想,不马虎走到C点时,可以看到什么, 看不到什么?能看到房子,看不到树。让我仔细想一想!作 业 设 计1.(基础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什么位置上 看到的?把观察位置的编号填在图形下面的 括号里。 ( ) ( ) ( )BAC2.(难点题)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把拍摄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里。3.(易错题))4名小朋友从前、左、后、右面观察到的房子形状如下图所示。(5)这座房子的前、后面都有门。()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错的“”)(1)这座房子有3扇窗户和1扇门。()(2)这座房子的后面有一扇窗户。()(3)房子的前面有门。()(4)这座房子的窗户都在它的前面和后面。()4.(重点题)小冬和小华都在照镜子,指出哪个镜 子里的人物是他们自己。是的在()里画“ ”, 不是的在()里画“ ”。5.(探究题)由5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从 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那么从正面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形状?答案不唯一。空间观念作为新课标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几何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小学的每个学段都设置了观察物体这个环节,尤其是在四年级的时候,让学生经历小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让学生再次体会理解在大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的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两张照片及淘气和笑笑的交流,意在呈现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辨析、比较、模型操作等手段,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法,点明判断的思路和依据。最后,让学生按照位置的顺序把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通过想象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在画面中的位置是怎样的,交流感受,鼓励学生透过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试一试”环节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通过创设游船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判断游船在航行过程中观察景物的先后顺序。通过连续的观察、比较、分析景物与画面的对应关系,判断看到画面的先后顺序,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或图片画面,能识别和判断拍摄的地点与照片或图片的位置关系。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及拍摄位置和方位。3.在观察、想象、模型模拟、判断与推理等活动中,判断拍摄地点与位置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画面,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难点】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变化。第课时根据照片判断拍摄地点1.通过观察、对比、想象一组照片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到抓住照片中主要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照片的拍摄地点。2.结合具体照片,采用比较、辨析、模拟操作等手段,体验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判断的思路和依据。3.在对应位置关系的判断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识别并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难点】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教师准备】PPT 课件。【学生准备】实物模型、搜集有关天安门的资料。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参考答案】(1)南(2)西(3)东(4)北 1.课件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从古诗中呈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同一处景观,为什么看着却不相同呢?预设 生:观察的角度不一样。2.引入新课。师:苏先生真厉害,把庐山描叙的这么有趣,接下来,我也想介绍一个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地方给大家认识一下,(课件出示一组天安门广场的照片)提问:这些照片都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呢?出示课题:根据照片判断拍摄地点。一、根据照片中几个景物位置关系判断拍摄地点1.观察照片,理清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PPT 课件出示教材第 36 页主题图:师:这是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观察这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观察会说出很多景物,主要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上的主要建筑物:最前面是五星红旗,它的后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后面是毛主席纪念堂。PPT 课件在照片上按照教材显示出序号。师:假如你站在这四个位置,看到的各建筑物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观察照片想象。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教材提供的照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习惯性地从正面观察,理清各个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2.观察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师:请同学打开教材第 36 页,观察问题 1 中的两张照片,它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判断,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汇报,交流判断方法。PPT 课件同时出示下面图片:预设 生 1:第一张照片是在位置拍摄到的。生 2:我是采用观察的方法,照片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毛主席纪念堂的正前方,所以一定是在位置拍摄的。生 3:我用模型代替建筑物,用三个模型分别代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第一张照片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在前后的位置,一定是在位置拍摄的。 PPT 课件同时出示下面图片:生 4:第二张照片是在位置拍摄的。生 5:我采用想象位置的方法,照片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左面,毛主席纪念堂在右面,假如我站在的位置,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好也在我的左手一面,毛主席纪念堂在我的右手一面,所以一定是在位置拍摄的。生 6:我是通过摆模型判断的,按照大照片中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顺序摆放模型,我站在模型的右面,看到与这张照片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一样的位置,所以一定是在位置拍摄的。(3)自学教材第 36 页问题 2。师:解决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的问题,缺少不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对比能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 36 页问题 2,检验一下自己是否掌握了判断方法。学生自学,独立解决,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共同评议。师:哪幅图是从位置拍摄的?你有什么好办法?预设 生 1:我是通过摆模型的方法,在位置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距离比较远,所以应是第一幅图。生 2:我是用这两张照片与问题 1 中的第二幅图进行比较,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正好相反,而且问题 2 中的第一张照片与它的距离接近,所以是第一幅图。生 3:我是把这两张图片进行对比,站在位置和都能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和前面,还可以看到毛主席纪念堂,但从位置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左面更多一些,所以一定是第一幅图。(4)总结判断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要根据照片或图画中各主要建筑物的特点、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想象、摆模型等方法判断。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课之前,多数学生根据实际经验和感观也可以判断出拍摄位置,但缺乏判断的依据和思考方法,所以本环节利用合作探究、描述位置关系、叙述思考过程和依据等具体方法,突破重难点。重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二、根据连续的照片想象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1.想象并描述位置拍摄的照片。师:想象一下,从位置拍摄,照片是什么样的?学生合作交流,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评价。预测 生 1:可以拍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面。生 2:能拍到左边的路灯。生 3:能拍到毛主席纪念堂的左面和前面,拍到前面多一些。生 4: 拍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也多一些。生 5:拍不到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右边。2.观察连续照片,感受位置关系变化。PPT 课件出示按照的顺序排列的四张照片。师:如果把这四张照片按照的顺序排列,连续观察,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观察,和同桌之间交流感受,再集体交流,互相评价。预设 生 1:从位置观察,感觉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离得很近,实际离得比较远。生 2:站在不同的地方拍摄,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生 3:每个建筑物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位置都是不变的,只是拍摄角度变了。3.师生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在解决问题时要想象拍摄地看到的景物位置与照片进行对比,才能正确判断。设计意图本环节为让学生按照的顺序进行观察想象,体会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先让学生想象在位置看到的景物,让学生再次经历观察、猜测和想象的过程,感受位置不同观察到的景物就不同,建立空间想象意识。天安门广场的著名建筑有很多,下面是从正面拍摄的著名的天安门城楼。根据这幅图判断下面各图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参考答案】左侧右侧右前方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反馈汇报:预设 生 1:我感觉这节课的学习特别有趣,根据照片就能判断出拍摄地点。生 2:我学会了要根据照片上的建筑物位置关系判断拍摄地点。生 3:我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要认真观察,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生 3:我知道了从某一个角度观察事物,并不能看到它的全貌,要多角度观察。设计意图新课介绍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回顾主要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全面看待问题的思想。作业 1教材第 37 页第 1 题。作业 2【基础巩固】1.(基础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把观察位置的编号填在图形下面的括号里。2.(难点题)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把拍摄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里。3.(易错题)4 名小朋友从前、左、后、右面观察到的房子形状如下图所示。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这座房子有 3 扇窗户和 1 扇门。()(2)这座房子的后面有一扇窗户。()(3)房子的前面有门。()(4)这座房子的窗户都在它的前面和后面。 ()(5)这座房子的前、后面都有门。()【提升培优】4.(重点题)小冬和小华都在照镜子,指出哪个镜子里的人物是他们自己。是的在()里画“”,不是的在()里画“”。【思维创新】5.(探究题)由 5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那么从正面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形状?【参考答案】作业 1:1.(1)第一幅图是在 A 处看到的,第二幅图是在 B 处看到的(2)能看到房子,看不到树作业 2:1.BAC2.3.(1)(2)(3)(4)(5)4.()()()()5.(答案不唯一)根据照片判断拍摄地点本节课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紧紧围绕现实情境展开教学,以交流课前搜集的对天安门广场的资料作为话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然后分步呈现教材的情境图引发思考,通过学生的讨论,相互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探究中,没有给学生固定的观察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交流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观察、想象、对比、实物模拟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部分学生从左右两侧观察主题图,想象不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出现判断错误。(2)在课堂练习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观测点比较接近,拍摄照片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楚,出现判断错误。(1)在探究从主题图左右两侧观察中,引导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多用实物模拟的方法,按照主题图各建筑物的位置摆放实物后,通过不断变化观察点位置,感受各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将照片与主题图进行多次对照,反复比较各建筑物位置关系,进行判断。(2)在问题 1 和 2 探究结束后,教师再利用主题图多设置几处近似的观察点,让学生想象和描述能看到什么景物,看到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不能看到什么景物。在探究问题 3 时,对位置和进行细致对比,体会景物的远近及距离。辨认作者:下图是从空中看到的一处景物,房子周围有三棵树、两盆花、一辆车和一条小路。下面分别是小丽、小雅、小云、小红在不同的地方画的这处景物,你知道四幅画各是谁画的吗?名师点拨此类问题,应该把自己想象成站在观测点的位置,比较图片与原景物中的位置关系,或者是通过摆放实物进行模拟比较。解答小云小红小丽小雅从古诗词中体会多角度观察问题“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前赤壁赋意思是:“如果从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事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原样;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不灭的。”这是苏轼和朋友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抒发了人生短促的感慨,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这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收藏
- 资源描述:
-
天安门广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学 习 新 知学 习 新 知天安门广场134241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说一说,想一想?参照物21342下面哪幅图是从位置拍摄的?你有什么好办法?按照位置的顺序把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1342参照物2314下面两幅图,哪幅图是在A点看到的?哪幅图是在B点看到的?是在B点观察到的。是在A点观察到的。随 堂 练 习天安门广场的著名建筑有很多,下面是从正面拍摄的著名的天安门城楼。根据这幅图判断下面各图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 ( ) ( )左侧右侧右前方教材第37页第1题。 1.不马虎沿小路向果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右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从B点处看到的?( )( )AB想一想,不马虎走到C点时,可以看到什么, 看不到什么?能看到房子,看不到树。让我仔细想一想!作 业 设 计1.(基础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什么位置上 看到的?把观察位置的编号填在图形下面的 括号里。 ( ) ( ) ( )BAC2.(难点题)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把拍摄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里。3.(易错题))4名小朋友从前、左、后、右面观察到的房子形状如下图所示。(5)这座房子的前、后面都有门。()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错的“”)(1)这座房子有3扇窗户和1扇门。()(2)这座房子的后面有一扇窗户。()(3)房子的前面有门。()(4)这座房子的窗户都在它的前面和后面。()4.(重点题)小冬和小华都在照镜子,指出哪个镜 子里的人物是他们自己。是的在()里画“ ”, 不是的在()里画“ ”。5.(探究题)由5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从 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那么从正面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形状?答案不唯一。空间观念作为新课标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几何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小学的每个学段都设置了观察物体这个环节,尤其是在四年级的时候,让学生经历小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让学生再次体会理解在大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的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两张照片及淘气和笑笑的交流,意在呈现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辨析、比较、模型操作等手段,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法,点明判断的思路和依据。最后,让学生按照位置的顺序把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通过想象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在画面中的位置是怎样的,交流感受,鼓励学生透过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试一试”环节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通过创设游船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判断游船在航行过程中观察景物的先后顺序。通过连续的观察、比较、分析景物与画面的对应关系,判断看到画面的先后顺序,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或图片画面,能识别和判断拍摄的地点与照片或图片的位置关系。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及拍摄位置和方位。3.在观察、想象、模型模拟、判断与推理等活动中,判断拍摄地点与位置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画面,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难点】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变化。第课时根据照片判断拍摄地点1.通过观察、对比、想象一组照片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到抓住照片中主要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照片的拍摄地点。2.结合具体照片,采用比较、辨析、模拟操作等手段,体验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判断的思路和依据。3.在对应位置关系的判断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识别并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难点】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教师准备】PPT 课件。【学生准备】实物模型、搜集有关天安门的资料。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参考答案】(1)南(2)西(3)东(4)北 1.课件 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从古诗中呈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同一处景观,为什么看着却不相同呢?预设 生:观察的角度不一样。2.引入新课。师:苏先生真厉害,把庐山描叙的这么有趣,接下来,我也想介绍一个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地方给大家认识一下,(课件出示一组天安门广场的照片)提问:这些照片都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呢?出示课题:根据照片判断拍摄地点。一、根据照片中几个景物位置关系判断拍摄地点1.观察照片,理清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PPT 课件出示教材第 36 页主题图:师:这是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观察这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观察会说出很多景物,主要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上的主要建筑物:最前面是五星红旗,它的后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后面是毛主席纪念堂。PPT 课件在照片上按照教材显示出序号。师:假如你站在这四个位置,看到的各建筑物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观察照片想象。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教材提供的照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习惯性地从正面观察,理清各个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2.观察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师:请同学打开教材第 36 页,观察问题 1 中的两张照片,它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判断,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汇报,交流判断方法。PPT 课件同时出示下面图片:预设 生 1:第一张照片是在位置拍摄到的。生 2:我是采用观察的方法,照片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毛主席纪念堂的正前方,所以一定是在位置拍摄的。生 3:我用模型代替建筑物,用三个模型分别代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第一张照片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在前后的位置,一定是在位置拍摄的。 PPT 课件同时出示下面图片:生 4:第二张照片是在位置拍摄的。生 5:我采用想象位置的方法,照片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左面,毛主席纪念堂在右面,假如我站在的位置,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好也在我的左手一面,毛主席纪念堂在我的右手一面,所以一定是在位置拍摄的。生 6:我是通过摆模型判断的,按照大照片中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顺序摆放模型,我站在模型的右面,看到与这张照片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一样的位置,所以一定是在位置拍摄的。(3)自学教材第 36 页问题 2。师:解决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的问题,缺少不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对比能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 36 页问题 2,检验一下自己是否掌握了判断方法。学生自学,独立解决,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共同评议。师:哪幅图是从位置拍摄的?你有什么好办法?预设 生 1:我是通过摆模型的方法,在位置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距离比较远,所以应是第一幅图。生 2:我是用这两张照片与问题 1 中的第二幅图进行比较,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正好相反,而且问题 2 中的第一张照片与它的距离接近,所以是第一幅图。生 3:我是把这两张图片进行对比,站在位置和都能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和前面,还可以看到毛主席纪念堂,但从位置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左面更多一些,所以一定是第一幅图。(4)总结判断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要根据照片或图画中各主要建筑物的特点、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想象、摆模型等方法判断。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课之前,多数学生根据实际经验和感观也可以判断出拍摄位置,但缺乏判断的依据和思考方法,所以本环节利用合作探究、描述位置关系、叙述思考过程和依据等具体方法,突破重难点。重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二、根据连续的照片想象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1.想象并描述位置拍摄的照片。师:想象一下,从位置拍摄,照片是什么样的?学生合作交流,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评价。预测 生 1:可以拍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面。生 2:能拍到左边的路灯。生 3:能拍到毛主席纪念堂的左面和前面,拍到前面多一些。生 4: 拍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也多一些。生 5:拍不到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右边。2.观察连续照片,感受位置关系变化。PPT 课件出示按照的顺序排列的四张照片。师:如果把这四张照片按照的顺序排列,连续观察,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观察,和同桌之间交流感受,再集体交流,互相评价。预设 生 1:从位置观察,感觉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离得很近,实际离得比较远。生 2:站在不同的地方拍摄,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生 3:每个建筑物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位置都是不变的,只是拍摄角度变了。3.师生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在解决问题时要想象拍摄地看到的景物位置与照片进行对比,才能正确判断。设计意图本环节为让学生按照的顺序进行观察想象,体会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先让学生想象在位置看到的景物,让学生再次经历观察、猜测和想象的过程,感受位置不同观察到的景物就不同,建立空间想象意识。天安门广场的著名建筑有很多,下面是从正面拍摄的著名的天安门城楼。根据这幅图判断下面各图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参考答案】左侧右侧右前方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反馈汇报:预设 生 1:我感觉这节课的学习特别有趣,根据照片就能判断出拍摄地点。生 2:我学会了要根据照片上的建筑物位置关系判断拍摄地点。生 3:我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要认真观察,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生 3:我知道了从某一个角度观察事物,并不能看到它的全貌,要多角度观察。设计意图新课介绍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回顾主要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全面看待问题的思想。作业 1教材第 37 页第 1 题。作业 2【基础巩固】1.(基础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把观察位置的编号填在图形下面的括号里。2.(难点题)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把拍摄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里。3.(易错题)4 名小朋友从前、左、后、右面观察到的房子形状如下图所示。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这座房子有 3 扇窗户和 1 扇门。()(2)这座房子的后面有一扇窗户。()(3)房子的前面有门。()(4)这座房子的窗户都在它的前面和后面。 ()(5)这座房子的前、后面都有门。()【提升培优】4.(重点题)小冬和小华都在照镜子,指出哪个镜子里的人物是他们自己。是的在()里画“”,不是的在()里画“”。【思维创新】5.(探究题)由 5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那么从正面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形状?【参考答案】作业 1:1.(1)第一幅图是在 A 处看到的,第二幅图是在 B 处看到的(2)能看到房子,看不到树作业 2:1.BAC2.3.(1)(2)(3)(4)(5)4.()()()()5.(答案不唯一)根据照片判断拍摄地点本节课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紧紧围绕现实情境展开教学,以交流课前搜集的对天安门广场的资料作为话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然后分步呈现教材的情境图引发思考,通过学生的讨论,相互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探究中,没有给学生固定的观察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交流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观察、想象、对比、实物模拟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部分学生从左右两侧观察主题图,想象不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出现判断错误。(2)在课堂练习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观测点比较接近,拍摄照片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楚,出现判断错误。(1)在探究从主题图左右两侧观察中,引导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多用实物模拟的方法,按照主题图各建筑物的位置摆放实物后,通过不断变化观察点位置,感受各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将照片与主题图进行多次对照,反复比较各建筑物位置关系,进行判断。(2)在问题 1 和 2 探究结束后,教师再利用主题图多设置几处近似的观察点,让学生想象和描述能看到什么景物,看到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不能看到什么景物。在探究问题 3 时,对位置和进行细致对比,体会景物的远近及距离。辨认作者:下图是从空中看到的一处景物,房子周围有三棵树、两盆花、一辆车和一条小路。下面分别是小丽、小雅、小云、小红在不同的地方画的这处景物,你知道四幅画各是谁画的吗?名师点拨此类问题,应该把自己想象成站在观测点的位置,比较图片与原景物中的位置关系,或者是通过摆放实物进行模拟比较。解答小云小红小丽小雅从古诗词中体会多角度观察问题“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前赤壁赋意思是:“如果从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事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原样;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不灭的。”这是苏轼和朋友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抒发了人生短促的感慨,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这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