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翻译及文言知识总结.docx(66页)

  • 上传人(卖家):TECH
  • 文档编号:1947056
  • 上传时间:2021-12-09
  • 格式:DOCX
  • 页数:66
  • 大小:78.3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翻译及文言知识总结.docx(66页)》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翻译及文言知识总结 (部编)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文言文 翻译 文言 知识 总结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注释:1.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3.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动词,用。5.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就。6.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7.则:连词,那么,就。8.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9.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10.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11. 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步卒 72 人,称一乘。12

    2、.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于,在。13.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在上面。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14.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15. 比及:等到。16. 且:连词,并且。17. 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18.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19. 方:见方,纵横。20.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21. 足:富足。22.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23. 其:那。24. 以:把。后边省宾语“之”。25. 俟:等待。26. 能:动词,能做到。27.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228.

    3、如:连词,或者。29.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30.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31.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32.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33. 愿:愿意;34.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35.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36. 鼓:弹。37. 瑟:古乐器。38.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39. 舍:放下。40. 作:立起来,站起身。41. 撰:才具,才能。42. 伤:妨害。43. 乎:语气词,呢。44.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45.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

    4、为成年,束发加冠;46.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六七,都是虚数。47. 喟然:叹息的样子。48. 与:赞成。49. 后:动词,后出50. 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51.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52.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译文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 “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3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一个拥有一

    5、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 接着又遇上饥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 等到三年功夫, 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

    6、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

    7、, 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 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4文言知识:文言知识:一 通假字鼓瑟希:希通“稀”,稀疏。莫春者:莫同“暮”,晚。二 古今异义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三 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

    8、,才能,指为政的才能。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四 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3、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5、摄乎大国之间 状语后置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10、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5五 重点实词1、居则曰:居,平时,平日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8、何伤乎?亦各言其

    9、志也:何伤,何妨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六 重点虚词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2、如(1)如或知尔: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6七 一词多义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2)子路

    10、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3、如(1)如或知尔(假如)(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4.为(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2)愿为小相焉(做)(3)赤也为之小(替)5.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拿,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6.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7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注释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

    11、。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5.氾(f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6.佚(y)之狐:郑国大夫。7.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8.辞:推辞。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10. 犹:尚且。11.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12. 用:任用。13.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14. 然:然而。15. 许之:答应这

    12、件事。许,答应。16. 缒(zhu):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17. 既:已经。18.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冒昧的。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19. 越国以鄙(b)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20.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21.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8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2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

    13、主人。舍:放弃(围郑)。23. 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24. 共(g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25. 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26. 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27. 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28. 厌:通“餍”,满足。29. 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30. 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

    14、,延伸,扩张。封:疆界。31. 阙(qu):侵损,削减。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2.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3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3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35. 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36. 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

    15、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37.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38. 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译文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9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国家危险了, 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 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

    16、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 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

    17、边境, 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文言知识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

    18、,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10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19、、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11(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臣之壮也(壮:壮年人)今老矣(老:老年人)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

    20、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12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准许(同现代汉语)答应

    21、,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qu 城楼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qu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qu,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ju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ju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5.微细小,轻微(同现义)衰败 (国势衰微)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

    22、时,与萧何善。”)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13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谦词 敝人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二)重要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23、 (表转折,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之)14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24、)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15(三)省略句1.省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夜缒而出(烛之武)许之(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

    25、词“于”)六、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16阿房宫赋阿房宫赋注释注释:1.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2.一:统一。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蜀,四川。4.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覆压:应当是指“层层叠叠”)。5.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6.骊

    26、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阿房宫) 从骊山北边建起, 折而向西, 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8.廊腰缦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9.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10.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11. 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12. 盘盘焉,囷囷(qn qn)焉,蜂房水涡:盘

    27、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13.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14.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15. 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16. 冥迷:分辨不清。17.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28、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1718.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19. 妃嫔媵嫱(fepn yng qi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20. 辞楼下殿,辇(ni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21.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22. 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

    29、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23. 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24. 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25. 杳:遥远得踪迹全无。26.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27. 缦立:久立。缦,通“慢”28.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29. 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统一中国,到三十七年(前 209 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这里说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数,形容阿房宫很大,有 36 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30. 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30、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31. 剽(pi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剽 ,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32. 倚叠:积累。33. 鼎铛(ch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34. 逦迤(l y):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35.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36. 奈何:怎么,为什么。1837. 锱铢(zzh):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

    31、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38. 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39. 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40. 庾(y):露天的谷仓。41. 九土:九州。42. 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43. 固:顽固。44. 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45. 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 206 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46. 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 206 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47. 使:假使。48. 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49. 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

    32、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50. 族:使灭族。51. 不暇:来不及。52. 哀:哀叹。译文译文: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

    33、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却不相19同。六国的妃嫔侍妾、王子皇孙,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那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那是宫女们燃起了椒兰在熏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们

    34、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 堆叠得像山一样。 一旦国破家亡, 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 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

    35、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 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 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

    36、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文言知识文言知识一 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20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5.辞楼下殿(下,名作动,走下)6.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7.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8.谁得而族灭(族,使.灭族,名作动,使动)9.鼎

    37、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当作。名词作状语。)10.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11. 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12.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3. 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14. 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15. 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16. 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17. 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18.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19.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20. 燕赵之

    38、收藏(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二 特殊句式1、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2、被动句1)输来其间2)函谷举213、倒装句1)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2)定语后置(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2)钉头磷磷(3)瓦缝参差(4)管弦呕哑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6

    39、)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4、省略句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剽掠其人3)可怜焦土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三 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22四 一词多义

    40、一: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5、用心一也 (专一。)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8、一肌一容 (每一)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爱: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取: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族: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41、。)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23焉:1、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盘旋着, 屈曲着, 像蜂房水涡。 用于形容词后, 相当于然: 的样子。)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1、 骊山北构而西折(表顺承)2、 不敢言而

    42、敢怒(表转折,却).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却).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夫: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24六国论六国论注释注释:1.兵:兵器2.善:好。3.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4.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5.率:都,皆。6.盖:

    43、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7.完:保全。8.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9.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10.其实:它的实际数目。11.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12 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与父辈.13.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14.视:对待15.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实际是举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16.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7.厌:同“餍”,满足。18.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

    44、越急。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19.判:决定。20.至于:以至于。21.颠覆:灭亡。22.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23.事:侍奉。“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24.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25.终:最后。2526.继:跟着。27.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28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29既:已经。30免:幸免。31.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32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33.斯:这34.始:才35.速:招致。36再:两次。37连却之:使.退却

    45、(动词的使动用法)38洎:及,等到。39.以:因为。谗:小人的坏话。40.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4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革,改变,除去。殆,几乎,将要。42智力:智谋和力量(国力)。43向使:以前假如。4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45.当:同“倘”,如果。46.易量:容易判断。47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48礼:礼待。名作动。49.食之不得下咽也:指寝食不安,内心惶恐。下:向下,名作动。咽:吞咽。50势:优势。5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积威

    46、: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劫持。5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作状。月,每月,名作状。以,而。5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54势弱于秦。于:比。265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可以凭借。56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以,凭着。57.下:降低身份。58.从:跟随。59故事:旧事,先例。译文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

    47、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

    48、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 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

    49、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27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唉! (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

    50、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 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文言知识文言知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暴:通“曝”,曝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翻译及文言知识总结.docx(6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47056.html
    TECH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