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知识 整理汇总.docx(13页)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知识 整理汇总.docx(13页)》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知识 整理汇总 (部编)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文言 知识 整理 汇总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言知识整理1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沁园春 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短歌行1.契阔谈讌“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通假字列缺霹雳: “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三)词类活用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 、 “使惊骇” 。4.
2、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四)名词用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五)句式: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 (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4.(我)脚著谢公屐;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琵琶行(一)句式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言知识整理2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 ) (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1)初为霓裳后六幺“平行语省略” (王力
3、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 “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 ” 、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 “本(是)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 ,琵琶女, “使(之)快弹数曲”(4)送客湓浦口省略“于” ,在, “送客(于)湓浦口”(5)感斯人言省略“于” ,被, “感斯(于)人言”(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 ,在,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4.状语后置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5.介宾短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2)转徙于江湖间于,在。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4、” 。6.被动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用“被”表被动7.倒装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8.判断句“是”格式用“是:作判断词, “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1)自言本是京城女。(2)同是天涯沦落人。9.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译:曾经向穆、曹两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2)转徙于江湖间。应为:于江湖间转徙。译:在江湖上辗转奔波。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 ,酒器,这里指酒杯。劝学(一)古今异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言知识整理3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5、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 ,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天赋,资质。(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3.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 “使弯曲”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5.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6.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
6、下。(四)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 :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 :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 ,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2.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 “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3.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 ,是判断句式的标志; “者” “也”是语气词, “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 “也”
7、,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3)臂非加长也。(4)声非加疾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言知识整理4(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五)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2輮(之)使之然也。(六)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 。(七)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 ,使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
8、: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八)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 (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2.而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 “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 “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
9、成“因而” 。此句也可表顺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言知识整理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 “假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 “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焉:(1)风雨兴焉(兼词, “于之” ,意为在这里)(2)圣心备焉(语气词)4.利:(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5.
10、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取独)(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鳝之穴 (的)6.假(1)善假于物也 (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4)因求假暂归 (假期,休假)(5) 假以雄权(授予,给予)7.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 (停止)(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 (与世隔绝)(3)以为妙绝( 口技 ) (极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 (横渡)(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 (断绝关系)(九)文
11、学常识1荀况荀况(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越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曾游于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废,便安家于兰陵, 著书数万言而卒。 荀卿之儒与孟轲之儒在思想上有许多显著不同。 尊王道, 举贤能, 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性善论) ,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 。正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这样的认识,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这也是他把劝学置于其著作第一篇的原因。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
12、民的要求,有唯物主义观点。2 荀子荀子 ,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 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现存 32 篇。 荀况学问博通,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言知识整理6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通篇用排偶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 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很大。九、荀子名言名句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
13、 ,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的原因(或缘由) 。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4.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
14、不一定。今:不需要。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言知识整理7(3)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