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要考点提纲与2套期末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要考点提纲与2套期末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复习 重要 考点 提纲 期末试卷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33 页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要考点提纲与 2 套期末试卷汇编一、重点古诗名句: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3.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4. 不义而富
2、且贵,于我如浮云。15.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6.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7.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8.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9.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2.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3.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2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7.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
3、躁则不能冶性。第 2 页 共 33 页二、二、按要求默写:按要求默写:世说新语:世说新语: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1 阐述 “学” 和 “思” 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 可以知得失。 ”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诫子书:诫子书:1、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
5、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文言文积累一:(一)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 ”,吗2.不亦说乎说同“悦” ,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第 3 页 共 33 页4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5. 亡处亡气(亡同“无”,没有)(二)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论语十二章杞人忧天杞人忧天(三)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2. 兄子胡儿曰:“撒言空中差可拟。”谢太傅的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3. 兄女曰:“未
6、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的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4.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7.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8.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9.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10.子曰:“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生气,不也是君子吗?”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第 4 页 共 33 页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 “
8、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 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读书, 就会疑惑。 ”1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 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1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
9、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2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2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2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10、。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大多对社会没有任务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26.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第 5 页 共 33 页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2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8.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要从通道进入,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2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
11、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四)文言知识积累二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
12、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第 6 页 共 33 页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
13、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第 7 页 共 33 页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知之者不
14、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它)夫君子之行(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久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复投之(代词,代骨头)2而相委而去(表承接,不译)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3盖: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4其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仁在其中矣(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恐前后受其敌(指狼)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屠自后断其股(指狼)5以静以修身(介词,用)非志无以成学(介词,来)投以骨(介词,把)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15、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盖以诱敌(介词,用来)6乃去后乃至(才)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第 8 页 共 33 页三、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
16、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四、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2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4学非学无以广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成就)5止止有剩骨(仅,只)一狼得骨止(停止)6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第 9 页 共 33 页7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8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堆积柴草)转视
17、积薪后(堆积在那里的柴草)五、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今义:_指子女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文章的义理_今义:_文章的意思_3去后乃至古义:_离开_今义:_到、往_4相委而去古义:_舍弃_今义:_委屈、委托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回头看_今义:_照顾_6与人期行古义:_约定_今义:_日期_7下车引之古义:_拉,牵拉_今义:_引用_8不亦君子乎古义:_有才德的人_今义: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9可以为师矣古义:_可以凭借_今义:_可能、许可_10饭疏食,饮水古义:_粗劣_今义:_疏通、疏散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冷水_今义: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第 10 页
18、共 33 页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今义: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多次_今义:_数词,三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精力集中_今义:_安静、不嘈杂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轻薄_今义:_危险、不安全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懈怠_今义:_速度缓慢_17少时古义:_稍微_今义:_数量小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多少_今义:_几何学的简称_19止增笑耳古义: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今义:_耳朵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大腿_今义:_屁股_21身亡所寄古义:_依附,依托_今义:_寄托_22因往晓之古义:_告知,开导_今义
19、:_知道_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2)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3)投以骨(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4)一狼仍从(省略了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5)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6)一狼洞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7)屠乃奔倚其下(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第 11 页 共 33 页(8)顾野有麦场(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
20、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倒装句。(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2)投以骨(“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3)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4)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3判断句。(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加强判断语气)(2)贤哉,回也!(“也”表判断)(五)问题探究1咏雪在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_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 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_2陈太丘与友期行
21、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_“尊君”指别人的父亲,是敬辞;“家君”指自己的父亲,是谦辞。_3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_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言之成理即可)4“贤哉,回也”一则中表现出了颜回什么样的精神品质?_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这体现出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安贫乐道的精神。_5论语十二章在内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这十二章语录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上也别具
22、特色。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这十二章语录对学子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活,品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深,富有哲理。它像一个路标,给每位求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6 诫子书中作者阐述的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第 12 页 共 33 页本文中心论点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须静正面论证、修身忌躁反面论证。_7“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
23、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_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启示: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_8.咏雪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空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的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意象。(言之成理即可)9.论语十二
24、章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示例:“学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告诉我们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10. 狼狼(1)点明主旨,包含讽刺意味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始很害怕,丢骨头给狼,后来镇定下来,跑到柴堆下,拿走屠刀,最后坚定下来,用到砍死狼。(3)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贪婪、狡诈、凶狠。告诉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狼
25、的启示: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关于屠夫的启示: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1.穿井得一人(1)从文中“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可以看出误会传播的范围之广。(2)你如何理解宋君的形象?详察事实真相,不轻信、轻传的人(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第 13 页 共 33 页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审慎研究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传闻,不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12.杞人忧天杞人担忧什么?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因为杞人担忧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