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934505
  • 上传时间:2021-12-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4.8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 2019 历史 必修 中外 纲要 上册 第七 单元 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1 页统编版(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七单元单元 测试卷测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1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他们瞻仰的红船位于()A浙江嘉兴B江西井冈山C陕西延安D河北西柏坡2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A中共二大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共三大D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31921 年 6

    2、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41928 年 7 月,在彭德怀和滕代远的领导下,湖南国民党军独立第 5 师一部举行平江起义。起义成功后,部队组成了红军第 5 军。12 月初,红 5 军到达宁冈与红四军会师。这说明当时()A“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B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C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影响力在扩大D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5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

    3、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共合作6一首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风雷滚滚来天半,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赞歌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C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7“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是因为在这里()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第 2 页 共 11 页C首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

    4、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81930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 1929 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 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 1930 年的最高税率提高 50%以上。这说明国民政府()A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C旨在避免经济危机冲击D积极抵制日本侵华战争9国民政府财政部与实业部联合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共 300 万元,支持两省丝业收购蚕茧和改造设备。当时国民政府这一做法()A利于改善民族工业的经营环境B为抵御外侮奠定了物质基础C加速官僚资本掌控经济命脉D极大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101920 年到 1936 年,中国关内各省进

    5、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 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 14.1%增长为 25.2%。这种变化说明了()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政府重视轻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D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1120 世纪前期,上海很多工厂职工热衷于自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关帝会等,以及加入广东帮、宁波帮和山东帮等地方帮口,希望以这些组织为靠山。这说明了,当时()A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必要性B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上海的阶级矛盾比较尖锐D上海的社会治安比较混乱12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6、)A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B已经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C受共产国际的影响较大D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13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A城市领导农村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城市武装起义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 3 页 共 11 页14中共中央于 1935 年 1 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B形成了中国革

    7、命的正确领导力量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5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6“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 ()A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17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

    8、“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18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A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B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C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D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91919 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

    9、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20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第 4 页 共 11 页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时间工人农民其他1927年 4 月51%19%30%1928年10%76%14%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

    10、,第小题,第 21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2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4题题 16 分,共分,共 60 分。分。)21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索之路】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裴钰改变中国(1)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革命

    11、之路】材料二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信念永恒(2)“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材料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 28 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共十九大报告(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 5 页 共 11 页材料一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时,党员 50 余人;1922 年

    12、7 月二大时,党员 195 人;1923年 6 月三大时,党员 432 人。此后至 1924 年 5 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材料二1927 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中共中央政

    13、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21 年到 1924 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2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组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下列是“火烧赵家楼”事件亲历者的有关材料:匡互生把曹宅窗户打开,我在下面托了他一把,他就从小窗口爬进曹宅放火烧了赵家楼。周子同火烧赵家楼匡见曹家朱门紧闭,警卫守门,便攀上大门旁的小窗,击碎玻璃,掰

    14、开铁栏,挤进院内。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焰冲天而起。熊梦飞忆亡友匡互生当走到曹宅前面的时候,那些预备牺牲的几个热烈同学,却趁着大家狂呼着的时候,早已猛力跳上围墙上的窗洞,把铁窗冲毁,进入曾汝霖的住宅里去因为他们到处搜不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只得烧了他们借以从容商量作恶的巢穴,以泄一时的愤怒。匡互生五四运动纪实材料组二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阅读下列五四运动大事记:5 月 4 日北京学生 3 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 32 人。5 月 7 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

    15、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第 6 页 共 11 页5 月 25 日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6 月 3 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 170余人;4 日,又被捕 700 余人。6 月 4 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6 月 5 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6 月 10 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 人辞职。6 月 28 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1)根据材料组一,你认为“火烧赵家楼”事件

    16、中放火的是匡互生吗?从史料可信度的角度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组二,概括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斗争成果,并指出取得成果的具体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并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材料二1930年 4 月 2 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

    17、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参考答案第 7 页 共 11 页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1A【

    18、解析】材料中的“红船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立者们敢为人先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故 A 项正确。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故 B 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项;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并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故排除 C 项;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1929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项。3C【解析】根据题干“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

    19、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选 C 项;“宜先求富强”反映出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 A 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反映出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 D 项错误。4C【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国民党军独立第 5 师一部举行平江起义。起义成功后红 5 军到达宁冈与红四军会师”并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扩大,故选 C 项;1928 年“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形成,还没有成为全党共识,排除

    20、A 项;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排除 B 项;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统一战线正式破裂,排除 D 项。5B【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凡尔赛条约”“排日风潮”等信息,可知是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内爆发五四运动,故 B项正确。6A【解析】“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指的是 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 A项。7C【解析】1927 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 C 项。8B【解析】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一再提高关税,是关税自主的具体表现,不

    21、是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故 A 项错误;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迫使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第 8 页 共 11 页因此南京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故 B 项正确;国民政府提高关税的做法有利于减少经济危机的冲击,但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故 C 项错误;日本侵华是 1931年以后,不符合题干开始的时间,故 D项错误。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采取政策支持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和改造设备,为民族工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10C【解析】由材料中“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 32.4%锐减为 1.7%”得出近代中国民族

    22、轻工业的发展;由“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 14.1%增长为 25.2%”得出近代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展。所以这种变化说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故 C项正确。11A【解析】由材料“上海很多工厂职工热衷于自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关帝会等,以及加入广东帮、宁波帮和山东帮等地方帮口,希望以这些组织为靠山”可知工人团体的迅速发展促使代表工人阶级利益政党的建立,故选 A 项;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 项;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而非上海的阶级矛盾,排除 C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上海的社会治安,排除 D项。12D【解析】根据材料“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

    23、知,当时中国共产党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制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故选 D 项;根据材料“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制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符合中国民主革命实际,排除 A 项;1924 年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与材料所述时间“中共二大”不符,排除 B 项;当时中国共产党制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是结合国情,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不大,排除 C项。13B【解析】据“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

    24、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故“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4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 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15C第 9 页 共 11 页【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针对民族矛盾加剧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八一宣言”是这种政策调整

    25、的具体体现,故 C项符合题意。16A【解析】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故 A 项正确;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 B 项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 C 项错误;秋收起义是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会后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的武装起义,故 D项错误。17A【解析】1930 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故选 A 项。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与水稻单

    26、位面积产量增加和米价低于白区无必然联系,排除 B 项;当时根据地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排除 C 项;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8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共二大上,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做了正确分析,说明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故选 C 项。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没有居于领导地位,排除 A 项;资产阶级当时是可以团结的对象,而非是革命的敌人,排除 B 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1924 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以后,排除 D 项。19B【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反映了当时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B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

    27、”的说法与史实不符,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群众运动和爱国热情,并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D 项错误。20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28 年”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农民党员比重大幅上升,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第小题,第 21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2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4 题题16 分,共分,共 60 分。分。)2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事件: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

    28、成立)。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2(1)变化情况:1921 年 7 月到 1923 年 6 月,中共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1923年 6 月到 1924 年 5 月,中共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原因:发展壮大的原因: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更广泛人民的利益,具有吸引第 10 页 共 11 页力。基本上停止增加的原因:国共合作实现,中共忽视了组织和革命的独立性。(2)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共产国际的影响。(任答三点)影响:“左”倾思想抬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解析】第(

    29、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党员 432 人”可知,1921 年 7 月到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由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根据材料一“此后至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可知,1923 年 6 月到 1924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没有增加。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性质可知,发展壮大的原因;结合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采取党内合作的措施可知,中国共产党党员停止增加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27 年初”可知,此时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根据材料二“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以行向社会主义”可知,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用

    30、;根据材料二出处可知,受共产国际影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以行向社会主义”可知,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冒进的“左”倾错误思想;根据材料二“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实际领导权”可知,会对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生不良影响。23(1)参考一:是。理由:材料的作者作为亲历者可信度比较大;材料相互印证;材料中匡的回忆可能有所隐瞒。(回答其中两点)参考二:不是。理由:材料中亲历者的回忆可能有误;材料中匡互生自己未提及此事。(不能只作判断没有理由;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合理阐释即可)(2)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原因:学生罢课、群众集会声援、工人罢工、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

    31、力、商人罢市等(或各阶级的团结)。(任答两点即可)(3)作用:先锋作用。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任答两点即可)【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组一信息进行判断,理由据材料组一信息归纳分析。第(2)题第一小问斗争成果,根据材料组二“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6 月 10 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 人辞职”“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等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具体原因,根据材料组二“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6 月 28 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等信息,从学生罢课、群众集会声援、工人罢工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题第一小问主要作用,根据材料组二

    32、“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可得先锋作用;第二小问内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等方面分析。24(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 11 页 共 11 页(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因犯了“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3)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中共中央犯了“左”倾

    33、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可知,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根据材料二“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可知,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2)问,根据材

    34、料一“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因犯了“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知,有两个转折,一次是大革命失败后,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34505.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