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中考一轮复习:七、八年级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提纲详细版(全面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地理中考一轮复习:七、八年级4册教材核心知识点提纲详细版(全面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地理 地舆 中考 一轮 复习 温习 年级 教材 核心 知识点 提纲 详细 全面 必备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地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95 页人教版地理中考一轮复习:七、八年级 4 册教材核心知识点提纲详细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直觉认知“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 地球是球体人类实践证明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科学证据证实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半径 6378 千米,极半径 6357 千米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约合 8 万里)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其他证据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帆
2、,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日食不能证明)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看得远)2.2.地球仪的基本概况地球仪的基本概况概念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是个正球体)作用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与地平面总是呈 66.5的倾斜角)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和纬线都是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加上的,实际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第 2 页 共 95 页3.3.经线与纬线经线与纬线项目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
3、直于纬线的弧线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特点线圈形状半圆,有无数条;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且这两条经线的经度数之和为 180,东西经相反(除 0和 180),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均分地球圆(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且相互平行,只有赤道能均分地球;有无数条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圈都互相平行长度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约 2 万千米)纬线不都等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约 4 万千米;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逐渐缩短,至极点时其长度为零;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殊经纬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各只
4、有一条,不分东西经0纬线也叫赤道, 23.5S/N 也叫南北回归线、66.5S/N 也叫南北极圈(0纬线不分南北纬)4.4.经度与纬度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图示起始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划分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方向划分从赤道向南北方向划分表示符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第 3 页 共 95 页度数范围0180090特征东经和西经的度数从 0经线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大达 180北纬和南纬的度数从赤道分别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最大达90。 90N是北极点, 90S是南极点变化规律半球划分0经线和 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和 1
5、60E 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即 0纬线;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的划分030 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5.5. 经纬网经纬网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作用依据经纬网,能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并能确定各点之间的方位,现已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定基本规律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依据纬度确定南北方位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依据经度判定东西方位方向判定同一条经线上各点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条纬线上各点为正东或正西关系南半球纬度越高或越靠近南极点,其位置越靠南同为东经度,经
6、度数值越大则越靠东北半球纬度越高或越靠近北极点,其位置越同为西经度,经度数值越大则越靠西第 4 页 共 95 页靠北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点,站在北极点上,其四面八方皆朝南;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点,站在南极点上,其四面八方皆朝北选择劣弧段按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定,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 180,则东经度的点在东;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 180,则东经度的点在西;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则两地不分东西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6.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项目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绕转中心绕地轴旋转。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始终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
7、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周期一天(约 24 小时)一年(约 365 天)产生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出现了时间差异;出现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产生了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7.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第 5 页 共 95 页地球公转图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
8、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五带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五带划分示意图8.8.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第 6 页 共 95 页节气太阳光直射位置日期昼夜长短情况春分赤道3 月 21 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春分夏至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夏至北回归线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夏至秋分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秋分赤道9 月 23 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秋分冬至昼短夜长,昼变
9、短,夜变长,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扩大冬至南回归线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冬至次年春分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9.9. 五带的比较五带的比较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阳光直射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有无温带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四季变化明显无无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四季变化明显无无寒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北终年寒冷无有南寒带南极圈以南终年寒冷无有第三节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地图的阅读10.10.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达方式文字式,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
10、距离 100 千米线段式,如:数字式,如:1:10000000 或 110000000大小比较比例尺是分式,分子取 1,分母越大,数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11.11.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比较项目小比例尺大比例尺图幅相同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简略详细量算距离时误差大小大小第 7 页 共 95 页结论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表示内容简略详细图幅小大量算距离时误差大小大小结论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反映
11、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12.12.地图上的方向地图上的方向普通地图(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面向地图),由此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法)依据图中指向标定向,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的反方向为南方经纬网图(经纬网定向法)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根据地球转动定向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故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为东,反之则为西13.13.地图上的图例地图上的图例第四节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的判读14.14.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项目海拔相对高度定义地面某个
12、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第 8 页 共 95 页图示举例甲地海拔为500 米,乙地海拔为 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1500 米一 500 米=1000 米应用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1 15.5. 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项目含义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等高线的特点a. 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曲线。b.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c.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是米。d. 同一幅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e
13、. 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一般相等,即等高距全图一致。f. 0 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各点高度单位相同,一般以米为单位;一般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等高距)相等;图中最高点海拔应不低于邻近的一条等高线的高度,低于这条等高线的高度加上等高距(山峰的海拔取值范围大于距离山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小于该等高线数值与等高距之和;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地区,海拔范围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绝对高度(海拔)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其海拔即为等高线对应的数值;若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其海拔在这两条等高线数值范围之内判读两地的相对高度若两地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14、,则海拔相等,其相对高度为零,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若两地在不同的等高线上,其高度差为两条等高线所对应的海拔相减(若在海平面以下,则取负值)判断坡度的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越缓。16.16.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及特征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及特征地形部位示意图等高线图(单位:米)等高线图特征说明第 9 页 共 95 页山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中间最高处为山峰,用“”表示数值中间大、四周 小一座山的最高处视野开阔,常建有亭、 台、塔、站等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地的集水区域,易发
15、育成河流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相对比较低洼的部位呈马鞍形两座高度相差不大的山腰处,视野较开阔陡崖等高线重叠沿此处攀爬难度大,修路至此常绕开,可作为攀岩比赛及御敌的理想场所17.17.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点”水库修建库址应选在有利于集水的“口袋形”峡谷或小盆地; 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或盆地出口处气象站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点自来水厂 要在河流上游选址化工厂一般建在河流下游,远离居民区第 10 页 共 95 页“线”公路、铁路线建设尽量选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方,山区多沿等高线或山谷修建,避开陡崖、陡坡,避免跨越太多
16、的等高线,少过河建桥。通往山顶或高原顶部的公路,需盘山而建引水线遵循水可自流的原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水输油管道 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脉、大河、断层处长城建在山脊上“面”居民区尽量建在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向阳的地方工业区宜建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的地区梯田沿同一条等高线修建,修梯田的地方地势起伏要和缓,坡度不能超过 25,以减少水土流失其他农业生产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一般平原多发展种植业,高原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丘陵多发展林业登山要求距离短可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可选择缓坡漂流河流一般存在于山谷中, 陡崖
17、处有时形成瀑布; 漂流一般在等高线密集的山谷中进行宿营宿营一般选择坡度较小的缓坡, 或者鞍部, 比较安全; 必须避开陡崖、 陡坡、山峰、山谷、山脊等较为危险的地方18.18. 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海拔200 米以下 200500 米 5001000 米 10002000 米 20003000 米颜色深绿色浅绿色浅黄色深黄色浅褐色白色蓝色地貌平原(绿色越深,海拔越低)高原、山地、丘陵高山山地雪线以上部分海洋(蓝色越深,深度越深)作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的高度表。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19.19. 陆地陆
18、地五种地形类型的比较五种地形类型的比较地形类型绝对高度(海拔)形态高原海拔较高,在 500 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较高,高于 500 米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500 米以下起伏较大平原一般在 200 米以下起伏很小,宽广平坦盆地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20.20.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第 11 页 共 95 页含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作用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绘制第二章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第一节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大洲和大洋21.21. 世界的海陆分
19、布世界的海陆分布海洋占整个地球表面的 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占整个地球表面的 29%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是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 22.2.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陆地地球表面露出水面的地方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洋的边缘部分,一般水域范围相对较小,靠近大陆洋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水域范围较广,离大陆较远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23.23
20、. 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七大洲临近的大洋特征半球第 12 页 共 95 页面积由大到小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主要在北半球、东半球非洲大西洋、印度洋赤道横穿中部,热带范围广主要在东半球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等的分布北半球、主要在西半球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巴西高原、安第斯山脉等世界之最分布于此西半球、主要在南半球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 南半球欧洲大西洋、北冰洋平均海拔最低北半球、主要在东半球大洋洲 太平洋、印度洋主要由澳大利亚
21、大陆及周围海洋上的岛屿组成主要在南半球、东半球面积图示24.24. 七大洲的分布和位置七大洲的分布和位置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以及非洲、亚洲主体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全部位于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第 13 页 共 95 页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全部位于西半球)、北美洲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 非洲、大洋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穿
22、过大洋洲的夏威夷群岛)、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 亚洲、大洋洲、非洲25.25.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图示26.26. 洋、海的区别洋、海的区别名称含义举例洋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太平洋海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常常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黄海2 27.7.四大洋的分布及特点四大洋的分布及特点大洋名称位置(周围的大洲)主要特征太平洋被亚洲、大
23、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约占世界第 14 页 共 95 页南极洲五个大洲包围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深度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五个大洲包围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面积居第二位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四个大洲包围全部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面积居第三位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包围全部位于北半球,大致以北极为中心,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被海冰广泛覆盖,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深度最浅面积和形状28.28. 世界重要的海峡和运河世界重要的海峡和运河名称连接的海或洋土耳其海峡黑
24、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太平洋白令海峡北冰洋、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德雷克海峡大西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阿拉伯海29.29.特殊的大洲与大洋特殊的大洲与大洋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第 15 页 共 95 页第二节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30.30.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的原因原因典型事例地壳的变动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海平面的升降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
25、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人类活动填海造陆,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 1/4 的陆地低于海平面31.31.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主要观点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相关证据大西洋两岸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线大致吻合;上述两块拼合大陆,古老地层有相似性;在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都发现了海牛与鸵鸟示意图32.32.板块运动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