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优质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优质教案).doc》由用户(班海)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海精品 优质教案 精品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公祭 世界和平 优质 教案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重点)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难点)3.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素养)二、新课导入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 83 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 75 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使命要铭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以缅怀惨
2、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 30多万同胞,告诫并勉励子子孙孙永远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奇耻大辱。今天,就让我们来通过一篇消息,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在我们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三、背景知识1、了解作者“钟声” “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 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2、创作背景1937 年 12 月 13 日,古城南京沦陷,六周时间里,我 39 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杀,每 1
3、2 秒就有一个国人的生命消逝。80 多年过去了,抗日战争胜利已 70周年,但是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妄图歪曲和篡改历史,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为缅怀惨死的 30 多万同胞,为铭记这一奇耻大辱,我国政府于 2014 年设定每年的 12 月 13 日为国家公祭日。本文写于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际。3、文体知识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同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一般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而引导社会认识。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又叫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四、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初衷(zhng) 杀戮(l) 篡改(cun)抵赖(li)妄图(wng)辱没(r) 呓语(y)遁形(dn)铭记(mng)彰显(zhng) 惨绝人寰(hun)振聋
5、发聩(ku)国殇(shng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篡改:别有用心改动或曲解。呓语:梦话。遁形:隐藏形体。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人寰,人间。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 部。贯,贯穿。五、课文解析(一)整体感知1、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有什么特点?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3、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告诫人们勿忘民族灾
6、难,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4、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每层次大意。第一部分(第 1 段) :第四个国家公祭日隆重举行,悼念死难同胞,珍爱和平。第二部分(第 24 段) :正反对比, 一方面表明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点明日本右翼势力还很顽固。第三部分(第 56 段):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昭示中国人珍爱和平的决心。(二)深度研读1、开篇引用铭文,结合文题和课文内容试述其作用。结构上: 照应题目,便于引出下文。内容上: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2、第一段“1937 年 12 月 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