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24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232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复习)24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00篇-232页.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 语文 复习 24 阅读 天天 200 232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精选 200 篇(附详解)-阅读训练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1. 史记的书生私见 2.爱晚亭3.按时看日出的人4.熬药5.奥斯威辛的风6.柏林墙的碎片7.拜谒高原8.拜谒人生9.故乡的野菜10.冰灯11.波兹曼的诅咒12.不见大雁13.不朽的失眠14.草色遥看近却无15.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16.沉默的品质17.晨顾紫禁城18.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19.愁乡石20.窗花21.春天的梦22.春夜的幽灵23.从阿尔卑斯山归来24.大树和我们的生活25.大自然的礼赞26.得寿山石默想27.冬景28.儿童如诗29.访钢琴演奏家傅聪30.访兰31.废墟的辉煌32.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
2、痕33.感动是一种养分34.感觉城市35.高山流水36.高原,我的中国色37.告别三峡38.给生命配乐39.根的神韵40.巩乃斯的马41.孤独的普希金42.古村的雨43.古典之殇44.光阴45.孩子,我为什么打你46.海南杂忆47.河对岸人家48.河流的秘密49.红叶50.湖56.贾平凹书画集自序51.怀表,很老很老了52.黄河臆象53.回家是一种感觉54.火中取栗的人55.寂寞书院冷56.贾平凹书画集自序57.笕记58.江南古镇59.江南蓑衣60.脚步声61.今天最好62.金黄的衰草63.静寂的园子64.静静的经典65.渴望苦难 66.空山鸟语67.哭泣的圆明园68.乐器的性格69.冷藏的凤
3、凰70.历史的暗角71.流浪的二胡72.柳永简论73.炉火74.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75.论偏见76.骆驼77.落叶是疲倦的蝴蝶78.麦天79.美意朦胧80.美与同情81.梦碎雅典82.明月清泉自在怀83.南方落雨北方落雪84.泥土的声音85.鸟儿中的理想主义 86.扑进画框87.清欢88.秋光里的黄金树89.让高贵与高贵相遇90.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91.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92.人与石头的厮磨93.“认识自我”94.日历 95.日月行色96.三棵树97.三峡石98.山永远在99.上帝的花园100.生存智慧101.生命的灯102.生命的日子103.诗人与酒104.诗意地栖居105.湿湿的想念10
4、6.寿山石默想107.书海茫茫108.说树109.松子茶110.溯源111.随风吹笛112.泰山赋113.泰山很大114.泰山之恩115.坦然看生活116.逃离117.天地苍茫一根骨118.天籁119.听那立体的乡愁120.听泉121.听雨的奢侈122.停止与开始123.偎依那座雪峰124.为自己减刑125.文赤壁126.文明得“不好意思”127.屋檐三境128.梧桐129.午门外130.夕照透入书房131.瑕之美132.夏之绝句133.纤夫134.闲读梧桐135.乡村的风136.乡村的瓦137.向日葵138.行吟阁遐想139.幸福和痛苦的领悟140.轩141.雪野里的精灵142.雪中芭蕉14
5、3.焰火的变奏144.阳关雪145.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146.阳光之下,泥土之上147.阳台上的遗憾148.杨柳149.野菊花150.叶圣陶在四川151.一撮泥土152.一幅烟雨牛鹭图153.一个人在山上154.一茎苍茫155.一片树叶156.一片晚霞的消失157.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158.忆刘半农君159.因为,山在那里160.映山红161.映照死亡的是生命162.永远的布花163.永远的门164.与一条小溪结伴同行165.雨166.雨韵167.语文天生浪漫168.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169.月,阙也170.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171.在西域读李白172.张家界173.珍惜愤怒174.中国书
6、法:作为一种文化175.周庄烟雨中176.班公湖边的鹰177.马178.哲学家皇帝179.破碎的美丽180.爱晚亭181.我心归去182.严肃书籍183.停靠点184.故乡的芦花185.寂寞书院冷我心归去(有删节)186.马头琴的黄昏187.姑苏看水188.骆驼刺189.阳关古道苍凉美190.湖191.皋兰夜语192.高树鸣蝉193.书窗上的那轮明月194.转身195.那树196.提笔197.沉重的漂流198.争先恐后199.共老200.一曲清歌动九城第 1 页 共 235 页史记的书生私见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 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 说
7、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图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
8、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事隔 30 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 2000 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
9、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 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又过了 30 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
10、,存疑不写。后来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1 页注 16 下找到集解说:“ 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不提的。太史公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落场。他忍辱偷生写完这部史记,最后在自序中还明白写出:“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
11、君子。”在京师的那本是公开的,自然难免被削改。他似已防止这一手而把正本安放在下落不明之处。索隐作者司马贞还故作谜语,引穆天子传说名山在“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之处;又在述赞中告诉读者副本是受到篡改的,所以说“惜哉残缺,非才妄续”。但是正本究竟何在呢?半夜不寐,似有所悟。我真是个太史公所说的浅见寡闻的俗人。怎么不领会有生无卒的妙笔?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历史。历史本身谁知道它卒于何时?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这台上的悲喜啼笑构成了不朽的人类心态。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让这台戏演下去吧,留个问号给它的结束不是更恰当、更好些么?“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
12、这是 60 多年前老师临别时的话,不寐之夜又在耳边叮咛。时乎,时乎,怎样分辨今昔呢?(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费孝通。)注释:集解:南朝裴 注释史记的著作。索隐: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著作,述赞是其中的一篇。16.文章第 1 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17.文章第 3 段和第 10 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 分)18.文章第 3 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第 5 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义有何不同?请作阐述。(6 分)19.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
13、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6 分)第 2 页 共 235 页【参考答案】16.两者对比,表明作者钟爱史记,有久藏心里的话要说,引出下文。(对比 2 分,引出下文,2 分)17.第一次只是老师的嘱咐,第二次已经融入了作者的感悟,成为作者的自我告诫。(各 2 分)18.第一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司马迁,读者阅读时无不感到司马迁在写他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化入了多种多样的历史人物,把他们写活了。(3 分,仅指出“我”指司马迁,给 1 分)第二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读者,意思是说一个读者在命运坎坷之际读史记,会和书中人物、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至于觉得两千年前司马迁竟然写出了读者
14、当时活生生的心态。(3 分,仅指出“我”指读者给1分)19.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世生生不息、难言止境、历史的舞台永不落幕。(所谓历史观指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否则酌情扣分。)爱晚亭台湾谢冰莹萧瑟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啊!枝头的蝉鸣,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轻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了吧?翩翩的碟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浅蓝色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
15、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我乘着风起的时候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稠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儿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了,她也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的快慢掉在水里。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
16、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我微笑的淡月。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地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祖母很和蔼的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清醒了。完全清醒了;睁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然而当我斜依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泪斑斑襟上垂”了。但
17、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了面庞的时候,我又抬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了一声。唉!我愿以我这死灰、黯然、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我愿以热烈的一棵赤心,浮之于太空!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啊!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呜蝉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
18、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细软了。第 3 页 共 235 页“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1926 年春于麓山之昆涛亭)(注:作者谢冰莹(1906)湖南人,移居台湾,现在旧金山。著名女作家。)16、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感情的三个语句。(5分)作者当时的心态是:_(2 分)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_ _ _(3 分)
19、17、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4 分)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不超过 16 字): _(2 分)写“跟着虾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 16 字): _(2 分)18、文章中加点的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5 分)写法上的特点是(不超过 10 字):_(3 分)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 20 字):_(2 分)1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 分)()A、看到题目便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就有一种对秋天傍晚景象的联想。B、这篇散文中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都明显的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从中可看出作者少时的纯真
20、,年轻时的奔放和年长时的深沉。C、本文脉络清晰,先是感情的激荡,后是理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投身自然的强烈愿望。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哀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E、本文的风格自然朴素、热情奔放,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洒脱心境。F、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参考答案】16、(1)探索(或不满现状)、进取和勇于牺牲。(2)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清泪斑襟上垂”)。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
21、的新生命。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17、(1)表现作者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乐与悲。(2)表现作者追求自由时的无奈与怅惘。18、(1)排比、夸张、拟人、比喻(写出三项即可)(2)抒发了热爱自然、投入自然的强烈感情,加强语势,形象活泼。19、ACF(B 项判断是错误的,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D 项表述是一种牵强附会,从文中看不出作者把那青草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的内容。E 项在文中找不到根据)按时看日出的人王开岭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
22、了。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刚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第 4 页 共 235 页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
23、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而更多的人或
24、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
25、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受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摘自中国青年18.“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