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 文档编号:1915581
  • 上传时间:2021-11-3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7.0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docx》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语文 上册 12 古诗 三首第 课时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古诗三首教学方案古诗三首教学方案第第 1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乃、熏、亥、恃、擞”5 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题临安邸 示儿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一、课程导入1.引导:请你读读下列诗句,说一说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至今

    2、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预设:爱国之情。过渡: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用他们充满深情的笔墨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爱国诗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 ,去感受诗人的深刻情感吧。 (板书:古诗三首)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抓住本课三首古诗均是体现爱国情感这一特点,选取了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情感,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入境,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二二、夯实基础夯实基础1 1. .情境诵读情境诵读播放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的情境课文(诵读版) ,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2 2. .诵读正音诵读正音(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课本

    3、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自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3)随机点名朗读。朗读点拨:注意读准“乃(ni) ” “邸(d) ” “熏(xn) ” “汴(bin) ” “亥(hi) ” “恃(sh)”“喑(yn)”“擞(su)”。3 3. .集中识字集中识字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结合诗歌具体语境来理解。点拨:(1) “乃”在古诗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称代词,在诗中结合语境可理解为“你们的” 。(2) “熏”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想想什么东西会“熏人” ,再结合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 ,理解诗人用“熏”字来说明当时不思救

    4、国却纸醉金迷的风气之浓烈。(3) “亥”可回忆“天干地支”的相关知识,亥是十二地支之一,己亥年是猪年。(4) “恃”可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再通过“恃强凌弱”等词语加强识记。(5) “擞”可结合“精神抖擞”一词,理解为“振奋”的意思。过渡:在正式理解古诗意思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吧!4 4.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教师请学生介绍这三位诗人中自己最喜欢或最了解的一位。 学生介绍完, 教师适时点拨、补充一些关键信息。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老学庵

    5、笔记等。林升(11231189) ,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代表作有题临安邸 长相思等。龚自珍(17921841) ,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定盦文集 己亥杂诗 国语注补等。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读出诗味。简要介绍、交流作者,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过渡: 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作者生活在同一时期,这节课我们先学习这两首诗。 (板书:示儿宋陆游 题临安邸宋林升)三、三、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1 1. .探究任务探究任务结合古诗注释和插图:用自己

    6、的话说说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2 2. .探究方法探究方法(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2)引导学生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3)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教师相机指导。3.3.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引导:请你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学生畅谈。(2)引导:请你借助古诗注释说一说, 示儿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吧!小组派代表回答。(3)引导:你能说一说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插图画了什么吗?预设:有连绵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水,湖中小船悠悠,岸上楼阁一座连一座,达官贵人纵情声乐,一派歌舞升平

    7、的景象。追问: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小组派代表回答。4.4.成果展示成果展示(1) 示儿字词梳理: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元:同“原” ,本来。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乃翁:你们的父亲。诗意梳理:题目大意:给儿子看。诗歌大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伤的是,没能看见国家的统一。当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时,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2) 题临安邸字词梳理: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邸:旅店。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诗意梳理:题目大意: 题临安邸中“题”

    8、是书写的意思,诗题意思是把诗写在临安一个旅店的墙壁上。诗歌大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温暖馥郁的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汴州!(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1 1. .探究任务探究任务结合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诗歌。2 2. .探究方法探究方法(1)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2)结合补充资料,小组交流。(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3 3.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引导:根据时代背景的先后顺序,我们先来探究题临安邸这首诗吧。请你通过想象,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写出了

    9、怎样的景色?预设: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青山连着青山,高楼连着高楼,景色很美。点拨:“山、楼”两个字的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仿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美好的感受。结合补充资料说一说,面对着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补充资料:北宋灭亡靖康元年(1126)正月,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南下,攻至开封城下闰十一月下旬, (宋军)大败,开封城遂为金军占领。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俘徽宗、钦宗。三月下旬,金军押送徽宗一行北上,四月初又押送钦宗一行北上,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选自陈振宋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有改动)南宋

    10、偏安建炎元年(1127) 五月, 赵构即帝位于应天府, 重建宋王朝, 史称南宋。 经历了“富平之战” ,金虽战胜但金军主力留驻西北,南宋得以立足江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杀害后,秦桧独相擅权终生,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贿赂公行。秦桧死后高宗仍实行降金求和国策。(选自陈振宋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有改动)预设:诗人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是希望南宋的权贵们不要再过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了,要振作精神,去收复失地。点拨: 北宋灭亡, 大好河山被金人践踏, 南宋官员却不思收复故土, 诗人不由得反问道: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愤怒之情跃然纸上。“暖风”除了指自然界

    11、的春风,还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点拨: “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暗示南宋的权贵们天天醉生梦死。 “游人”在这里特指南宋的统治者和权贵们。试着结合资料,说一说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理解。补充资料:北宋时期的汴京北宋天禧五年(1021)初,开封(汴京)城内已有常住户近十万户,加上城外市区居民户、驻军及家属户,至少也在五万户以上,另有宫廷人口和大量流动人口,估计约有百万人口,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宋末年京城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五更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而一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选自陈振宋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12、3 年,有改动)预设:这句诗是指南宋的权贵们忘记了北宋灭亡的事实,在醉生梦死中,把杭州当作了北宋的都城汴州。引导:看着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们的所作所为,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感情?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点拨: 诗人触景伤情,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以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嘲讽。朗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一种无奈、沉痛的感觉。 (板书: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嘲讽。 )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诗歌。(2) 示儿引导: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万事空”是什么意思?预设:人死后,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所以“万

    13、事空”就是万事皆空的意思。引导: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事?为何而悲?点拨: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遗憾、悲愤之情袭扰着死前的诗人。 (板书:至死未见九州同的遗憾、悲愤。 )结合补充资料说一说: 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 为什么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战复国的思想。公元 1163 年,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公元 1170 年,到四川去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

    14、时期。这次军队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选自宋诗一百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预设: 诗人虽然知道人死后, 这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但还是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点拨: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板书: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补充陆游不同时期所写的爱国诗句, 引导学生诵读下列诗句, 并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补充诗句:53 岁写的关山月 :遣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62 岁写的书愤 :早

    15、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67 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68 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引导学生再次朗读示儿 ,想象诗人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等,感受作者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坚定信心。说一说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预设:朗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一种悲伤、盼望的感觉。4.4.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示儿 全诗表达了诗人临终前未能见到九州同的遗憾与悲愤, 以及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诗人的悲伤和盼望。题临安邸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

    16、、嘲讽。朗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一种无奈、沉痛的感觉。5.5.情境背诵情境背诵反复朗读,尝试背诵。(1)全班配乐朗读,读出诗人的感情来。(2)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3)播放两首诗情境课文(背诵版)或借助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示儿和题临安邸的作者生活在同一朝代,内容也有一定的关联,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根据时代背景的先后顺序,先教题临安邸 ,后教示儿 。四、书写指导四、书写指导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祭、乃、熏、杭”4 个字,交流书写注意点。点拨:(1) “祭”和“熏”都是上下结构, “祭”字左上部分不是“夕” ,不要少写一点;右上部分的笔

    17、顺不是“撇、撇、捺” 。 “熏”上半部分不要写成“重” 。(2) “乃”和“及”不要混淆, “乃”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第二笔是“撇” 。(3) “杭”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2.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书写,要求正确、规范,力求美观。写完后同桌相互评价。教师相机指导,然后再次练习书写。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小结:这两首诗的作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虽然所写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但是两首诗都蕴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板书:强烈的爱国热情)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默写示儿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示 儿题临安邸宋 陆游宋 林升强烈的爱国热情。至死未见九州同的遗憾、悲愤。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嘲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1558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