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docx》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慈母情深 年级 语文 上册 18 慈母 情深 课时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慈母情深教学方案慈母情深教学方案第第 2 2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课堂导入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整篇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主要分成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吗?预设:课文主要分成了三部分。第 1 至 5 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的是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 6 至 3
2、4 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的是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 35 至 38 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讲的是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2.教师提问:第二部分中,描绘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教师相机板书: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过渡: 了解了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背景,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作者描写的这些场景,体会其中的情感。(板书:慈母情深)二、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1.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聚焦课文内容:从“初到厂房”“寻找
3、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这些场景中任选一个进行品读,小组内讨论交流,谈谈感受。2 2. .过程安排过程安排(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2)小组根据要求进行交流探讨。(3)派小组代表分享、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归纳。3.3.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教师明确要求:请各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分别围绕下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a.初到厂房:圈画重点词句,说说“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b.寻找母亲:关注细节,说说“我”看到了什么?体会“我”的心情。c.向母亲要钱: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谈谈感受。d.母亲塞钱给我:分角色表演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谈谈感
4、受。提示: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学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小组选择场景后,教师要注意是否每个场景都有至少一个小组选择,避免出现遗漏。(2)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相机引导、归纳。默读课文第 6 至 9 自然段,品读“初到厂房”。(板书:初到厂房)教师相机作以下引导:A.引导:请小组代表交流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吧!预设 1:“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而且墙壁都是潮湿的,感觉到了压抑。对比教室的大小,我想象了一下“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实在是太挤了。除此之外,厂房内还很阴暗。预设 2:“我”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联系生活实际,
5、想象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怪不得“我”觉得“犹如身在蒸笼”。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是多么差啊!预设 3: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我是从“震耳欲聋”这个词感受到的,同时,结合下文说话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面噪声特别大。B.提问:母亲的工作环境怎么样?预设:厂房内的环境非常恶劣。C.提问: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即使“我”知道母亲挣钱不易,可没想到这样不易。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我”非常震惊和不安。D.提问:第 7 自然段重复使用了“七八十”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预设:在不足
6、二百平米的厂房里,挤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还挂着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运用,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默读课文第 10 至 19 自然段,品读“寻找母亲”的场景。(板书:寻找母亲)教师相机作以下引导:A.引导:请小组代表交流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吧!预设:“我”看见了母亲工作时的样子,作者详细的描写,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母亲的工作有多么辛苦。B.提问:第 16 自然段中的“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点拨: 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
7、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是因为在昏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C.提问: 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 语气会是什么样的?预设: “我”重复两声“妈”的呼唤, 语气中应该是带有疑惑的。 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D.提问:结合第 16 至 19 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预设:“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这几个分开的动作描写,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