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903101
  • 上传时间:2021-11-25
  • 格式:DOCX
  • 页数:92
  • 大小:133.3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72 古诗文 理解 默写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92 页2022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72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一:一: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1.在论语学面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饮食和居住方面提出要求的句子是“,。”2.在论语里仁中,“,。”两句从时间角度表现了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3.在论语里仁中,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强调要重义轻利的句子是“,。”4.在论语里仁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5.在论语雍也中,“,。”说明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内外兼修才能成为君子。6.在论语雍也中,“,。”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7. 论语泰伯中的“”两句,说出了士人和君

    2、子肩负着时代使命,责任重大,应严于律己。8. 论语子罕中,孔子将道理寓于形象的比喻中,比如利用“堆土”和“平地”形象地说明做事前功尽弃是因为“。”,而能够坚持不懈是因为“” 。9.在论语阳货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因为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力,还“,”,即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讽刺方法。10. 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11论语阳货中“,”点明了孔子的诗教观。二:劝学二:劝学1. 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说的正是这

    3、个道理。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4. 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感情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第 2 页 共 92 页“,”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6. 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7. 劝学中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其中以车马为例论证利用外物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句子是“,。”8. 劝学中,“,”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9. 劝学中“,。”两句,通过“

    4、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0. 劝学 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且时常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知。12. 劝学中以站在高处招手为喻,阐明借助外物能提升自己的道理的名句是:“,。”13.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和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一样,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14. 荀子在劝学中用水流入海的例子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15. 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作比,提醒人们若不重视积累

    5、,就难以到达远方的句子是“,。”16劝学开篇连用比喻强调学习的重大意义,并顺势推论出“,。”的观点,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17劝学中以借助舆马可“致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18.荀子在劝学中用君子跟别人没有什么两样,来论证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进而得出结论的句子是“,。”19.劝学中“”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这是因为他们“”。这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20荀子在劝学中劝勉人们要“积善积德”,才能具备圣人心怀的句子是“,。”21荀子在劝学中论证学习的作用时用了五个生活中

    6、的例子,先用“,”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强调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第 3 页 共 92 页22劝学一文中,通过君子之口提出论点以示郑重且具有针对性的句子是“,。”2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的“”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三:屈原列传三:屈原列传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2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两句称赞了离骚在讨论君王的修为、国家的治理时表述全面而有条理。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

    7、度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相比,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4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评析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并表达对离骚艺术成就的赞美和欣赏的两句是“,。”5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概括了离骚的行文特点,又用“,。”概括了离骚的内容特点。6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指出屈原“怨”的缘由“,。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句是“,。”8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高度赞扬屈原面对种种邪恶,始终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格的句子是“,。”9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天长叹: “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

    8、述:“,。”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总结离骚内容的句子是“,。”11.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 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接着用“”解释了“离骚”的内涵。四:谏太宗十思疏四:谏太宗十思疏1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中 , 作 者 用 比 喻 手 法 肯 定 人 民 力 量 的 句 子 是“,;,。”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第 4 页 共 92 页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3 谏太宗十思疏 中, 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4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为比兴之物,指出治国与德义之间的关系的两句话是“,。”5 谏太宗十思疏 开篇用 “求木

    9、之长” “欲流之远” 引出 “ “,。 ”的结论。6谏太宗十思疏中阐明“人君”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更应防范危险、注意节俭的句子是“,。”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是“,。”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用人纳谏”的策略,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的句子是“,。”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诫唐太宗要赏罚分明的句子是“,”。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要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的句子是“,。”1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12.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游乐要适度而行的句子是“” ; 告诫君王要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10、五:师说五:师说1韩愈在师说中写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受到以官爵高下来区分门第观念的影响。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3韩愈师说中用“,?”说明道理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人刚出生时是不懂得道理的,每个人都会有疑惑。4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明确择师的态度和标准的句子是“,。”5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胜过“师”,“师”也可以逊于“弟子”,“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而已。6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的原因是“,。”7在师说中,韩愈写了时人

    11、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爱其第 5 页 共 92 页子”,则“”而自己“”。8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感慨:“!”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于从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9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彼童子之师,。”10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代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结果:是故“,。”11韩愈在师说中援引孔子的言论“,” , 旨在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愚妄。12师说中韩愈将“,”的从师风尚与士大夫之类的人“耻学于师”做对比,进而肯定尊师重道的正

    12、确态度。13韩愈在师说中先指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然后提出“” 的观点;再说生在我前面的人“”,我应该跟从他,并把他当作老师。14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懂得道理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二是“,。”15韩愈在师说中用来表明此文写作目的,并作为寄赠原因的句子是“,。”16韩愈在师说中写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在学习上能够做到“” , 而士大夫这类人听到互相称“老师”称“弟子”的,就“。”17韩愈在师说中客观地表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接着他还解释了学生和老师在学问方面只是领悟的时间有先后,各有所长,如是而已。18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

    13、证思路,而且语言表达简洁生动,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19师说中,韩愈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紧扣“解惑”二字,用“,。”来说明从师的重要性。20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21师说中“,” , 作者运用动作、神态把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荒唐刻画得淋漓尽致。第 6 页 共 92 页22师说中,韩愈认为选择老师要看其是否懂得道理,而不是看其年纪大小的句子是“,。”六:阿房宫赋六: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2阿房宫

    14、赋中以龙为喻,写长桥壮美的句子是“,。”3.阿房宫赋中以人的主观感受来写宫内歌舞盛况的句子是“,;,。”4.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里的管弦音乐声比闹市上人们说的话都多的句子是“,。”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朝统治者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6.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7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所指出的那样,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8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作结,委婉提醒唐

    15、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秦之覆辙。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把桥比喻为横卧在河面上的长龙,使静态的桥有了动态的美。11阿房宫赋中的“,。”两句写明了阿房宫所建的地理位置及建筑走势。12阿房宫赋中以虹为喻,写复道壮美的句子是“,。”13阿房宫赋中“,。”两句以“绿云”喻“晓鬟”,写出了宫女之多。14 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爱繁华奢侈,梁柱上突出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粮还多的句子是“,。”15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的瓦缝之多的句子是“,。”16杜牧阿房宫赋中提出了“人同此心”的超阶级观点的语句是“,。”17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第 7 页 共 9

    16、2 页“,。”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始皇独夫之心,一天天骄横顽固,其结果是阿房宫被“”化为了焦土,最后作者敲响警钟,认为如果后人只是哀叹却不以为鉴,结果将是“。”19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开篇用夸张手法,写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具有隐天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如果“” , 那么历史将会改写,秦就能“。”2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统治者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句子是“,?”2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两句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宝当成石头土块,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23阿房宫赋用夸张手法写楼阁之多的语句

    17、是“,。”24阿房宫赋中,“”一句写建筑之密集,“”一句写矗立的建筑数量众多。七:六国论七:六国论1在六国论中,苏洵开篇即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既不是“”也不是“”,而是“”。2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把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用作论据,将这个故事高度浓缩为“,”十一个字。3六国论中写六国诸侯的祖辈经过辛苦经营才得以创下基业的句子是“,。”4祖辈基业子孙不珍惜的例子古来有之,苏洵在六国论中写子孙视祖业如同草芥的句子是“,。”5六国论中,苏洵借古讽今,把北宋与六国相比,劝谏统治者不要步六国后尘的句子是“,。”6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7苏洵

    18、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可以和秦国较量,是因为其立足于韩、魏、楚三国“各爱其地”,而且“,。 ” 的假设之上。第 8 页 共 92 页8苏洵的六国论中,用“,。”三句描摹出诸侯向秦国频繁割地的心理状态。9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繁,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10苏洵在六国论中,通过“,。”三句地的来源,为下文论证“割地是诸侯国最大的祸患”提供了依据。11六国论中苏洵悲叹六国的形势理应可以对抗秦国,但“”,据此对治理国出建议:“。”八:答司马谏议书八:答司马谏议书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 ” 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2答司马谏议

    19、书中“,。”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和的原因,亮出了分歧的焦点。3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变法冠以“生事”罪名而加以反驳的句子是“,。”5. 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本目的是“”,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明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的句子是“,。”7.“,。”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举了盘庚迁都的事例来说明有众多反对者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写

    20、商王盘庚迁都时怨诽四起,但“,”,以此典故委婉地反驳了司马光所谓怨诽之多的责备,表明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9答司马谏议书中,宋神宗想在北宋实施改革的原因是“,。”10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接受司马光对自己在位久而未大有为的指责,但紧接着又从正面表明态度:“,。”九:赤壁赋九:赤壁赋第 9 页 共 92 页1苏轼赤壁赋中的“,。”让我们想到了成语“沧海一粟”。2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3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飘飘欲仙,好像脱离了现实社会,飞升成仙的语句是“,。”4赤壁赋中,

    21、写如泣如诉的箫声使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孤舟中的寡妇悲泣的语句是“,。”5苏轼在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角度侧面写出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6苏轼在赤壁赋中阐明从变化的一面看天地万物是时刻变动的,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的道理的句子是“,。”7苏轼赤壁赋中从事物易变的一面来看,“” , 强调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而从不变的一面来看,“”,强调事物亦处于相对静止之中。8在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清幽的月夜,劝客人饮酒、歌咏诗经名篇的句子是“,。”9赤壁赋中,“,。”两句,写出了船桨之美以及月下划船的惬意。10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渲染了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2、。11赤壁赋中,客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12赤壁赋中写皎洁的月光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水天相接的句子是,。1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苇叶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14赤壁赋中,写苏轼与朋友感觉到仿佛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停留何处的句子是“,。”15赤壁赋中用人生须臾和长江无穷相对照的句子是“,。”16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手法,感叹个人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第 10 页 共 92 页17苏轼赤壁赋中,表明事物各有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一分一毫也不能索取的句子是“,。”18赤壁赋中,客人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可能轻易实现

    23、,只能通过箫声将其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的语句是“,。”19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忘记了空间;“”忘记了时间。主客都进入了“” 的豁达超然之“乐境”。20赤壁赋中苏轼仿用离骚的句子格式进行歌唱,借“,。”表现自己在月下泛舟的美好情景,从而为后面写政治失意做铺垫。21赤壁赋中,苏轼用“,。”三句,写出了大自然美景的无穷无尽,人们可以随意欣赏和使用而不受限制。22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23赤壁赋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攻破荆州后顺流下时的军容之盛。24赤壁赋中写苏轼与友人驾着小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十:项脊轩志十:项脊轩志1在项

    24、脊轩志中,作者描写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句子是“,。 ”2项脊轩志中“,。”三句思想感情的枇杷树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3项脊轩志中,“,。”三句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的情感由喜到悲,文章内容转为怀旧。4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 ”描写出了项脊轩美丽可爱的十五之夜的美景。5项脊轩志中,作者写妻子刚嫁人家门时二人在项脊轩中的温馨往事的句子是“,。”6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描写了庭院台阶的景象,用“”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7项脊轩志中,“,。”三句不仅写出了作者日常细微的感觉,还刻画出了一个忍耐

    25、寂寞的读书人形象。8项脊轩志中,写妻子归宁回来之后转述小妹们充满稚气的问话,并传神地表现其娇第 11 页 共 92 页憨之态的句子是“,?”9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在门外自言自语的话从而表达祖母对作者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 ”10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作者将破旧的小屋修建成自己的书斋后,在庭院中种植绿色植物使老屋增加了新的光彩的句子是“,。 ”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面对孔子的询问,表示愿意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做一个小司仪的句子是“,。”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26、“”传神地表现出孔子对子路的委婉含蓄的态度, 既以微笑表示对他的政治抱负的认可, 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其言不让”。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千乘之国即使遭遇“,。”的状况,他也有信心三年之内治理好。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出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点评子路,指出其不谦虚的缺点的两句是“,。”7.“,?” 记述孔子问志, 问弟子们将来

    27、都准备做什么,表现了孔子教学循循善诱、善于启发的特点。8当曾皙回答说自己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时,孔子说:“?。”显示出孔子善于点拨诱导。9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曾皙的询问中可以明确孔子对其他三位学生回答的评价,其中“,” 表明孔子认为公西华乐, 可以担当大任。10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通过“,。”三句话,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欢歌的动人画面。十二:报任安书(节选)十二:报任安书(节选)第 12 页 共 92 页1报任安书(节选)中概括史记记载的年代起讫的句子是“,。”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运用排比手法说明自己写史记的原因的句

    28、子是“,。”3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遭遇灾祸,但他没有停止创作,报任安书(节选)中叙他当时心态的句子是“,。”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写圣人心有郁结,无法排遣,所以著书来“,。”5司马迁在信中向任安诉说,如果自己能忍辱著成史记,使其广为流传,那么“,”,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 交代了 史记 的素材来源,“”体现了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7报任安书(节选)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论证“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其中列举屈原事例的两句是“,。”8.“,。 ” 说的是孙子曾受过膑刑, 但其所著 孙子兵法传世。9.“,。”,说的是秦国丞相吕不韦

    29、的故事,他曾广招门客,作吕氏春秋一书,其中有“八览”,故又称吕览。10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等名人在“,。”的境况下著书立说的事例,旨在说明“发愤著书”是普遍现象。1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所列举的古代圣贤历尽磨难,抗志不屈,“,。”司马迁正是从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榜样。十三:过秦论十三:过秦论1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抵御外敌、扩大版图的措施,向南“,”;向北“,。”2过秦论中具体写秦始皇施行暴政守天下,从文化上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的句子是“,。”3贾谊在过秦论中对“战国四公子”做出高度评价的三句是“,。”第 13 页 共 92 页4在过秦论中,战国诸

    30、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的外交政策。5在过秦论中,“”一句表现了秦朝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实,而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6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句子是“,。”7过秦论中,贾谊通过“数百之众”与“九国之师”各方面的对比,引发了“,” 的思考, 最后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秦灭亡的原因在于“”。8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与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9在过秦论中,诸侯为了削弱秦国,“”,以此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但当秦国军队“开关延敌”时,“九国之师”则“”,最终“从散约败”。10在过秦论中,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

    31、的句子是“,”11在过秦论中,作者写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缴了天下兵器并铸成金人,其目的是“”。十四:礼运(节选)十四:礼运(节选)1礼运(节选)中最能体现对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运(节选)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3礼运(节选)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4礼运(节选)中,体现大同社会老人、中青年、孩子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的句子是“,”。5在大同社会,人们珍惜劳动产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礼运(节选)中“,”两句描绘了这一现象。6 礼运(节选)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32、7礼运(节选)中“,” 。 的意思是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8礼运(节选)中认为“大同”社会没有奸邪之谋,偷盗造反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的句子是“,”。第 14 页 共 92 页9在礼运(节选)中,体现人们不是因个人的利益才发挥自已的智力体力,而是共同劳作、人尽其力的句子是“,”。10礼运(节选)中,体现“大同”社会即使是老弱病残也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是“”。11礼运(节选)中描述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为人们所共有的句子是“,”。12礼运(节选)中,“,” 是说, 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十五:十五: 陈情表陈情表1在陈

    33、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人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他说如果自己没有祖母,则“”;如果自己没有在身边,则“”。4陈情表中,李密明确表明自己想为朝廷效力,但因个人家庭原因而不能出任官职的句子是“,”。5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明自己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的句子是“,”。6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两句概括了自己坎坷的命运,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用“,” 两句写出了自己家门冷落、人丁稀少的情况。7在陈情表中,作者以“,

    34、” 赞颂晋武帝的恩德,并以此为过渡,将文章从叙述自身引到“陈情”上来。8在陈情表中,“,” 两句从祖母和自己的寿命对比的角度表明了暂不应命的原因。9李密在陈情表中通过列举乌鸦反哺的事例来恳请皇上答应自己将祖母奉养至终的句子是“,”。10在陈情表中,李密很注重语言表达得体,在陈述自己的情况时,语气委婉谦卑,在提及晋朝统治时,不惜恭维之词,其中恭维晋朝很注重孝道的句子是“,”。十六:归去来兮辞并序十六:归去来兮辞并序第 15 页 共 92 页1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开篇即喊出胸中之志,紧接着再以反问语气表示归田之志已决的句子是“,?”2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想象自己辞官回家的路上,船行顺风,轻

    35、松如飞,衣服随风飘扬,心情愉快的两句是“,”。3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中的“易安”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两句, 表达傲然自得之情和甘于淡泊之志。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与“皆口腹自役”相照应并表示不要为远离官场而悲伤的句子是“,”。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意思。6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作者自斟自酌,享受陋室之乐,心情愉快的句子是“,”。7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两句, 写作者悠然享受在庭院中漫步的乐趣,似乎已与自然融为一体。8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两句, 写陶渊明自认菊前松下才是自己孤洁灵魂的栖息之地,因而效仿前朝隐士

    36、辞官归乡。9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描写了诗人拄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光的情形。10山、水、鸟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这些意象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情趣,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两句, 写出了傍晚云静鸟倦的图景。1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两句, 写出了诗人所向往的是良辰胜景独自出游,农忙之时躬耕农桑的生活。十七:种树郭橐驼传十七:种树郭橐驼传1郭橐驼的外号的来历是“,”。2种树郭橐驼传中,以其他种树人的反应来表现郭橐驼种树技术高超的句子是“,”。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4. 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 其筑欲密”几

    37、句概括了种树的要领。5. 种树郭橐驼传写郭橐驼并没有特殊的种植方法,只不过是不妨碍树的生长,不损伤第 16 页 共 92 页树的果实的句子是“故吾不害其长而已,;,”。5种树郭橐驼传中把“他植者”养树不善与“长人者”养人不善对应起来,用“,”三句揭示了官吏不应该以繁政扰民的道理。7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种树为他带来的“机遇”是“,” 。8. “,”,写出了作者的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9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就是过于关心,结果适得其反,“,; 虽曰忧之, 其实仇之” , 压抑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10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平凡而实

    38、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1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指出了“他植者”种树时在“易土”和“培土”上的不足:“,。 ” 这样必然会导致“”的恶果。12种树郭橐驼传最后一句“” 点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意图。十八:五代伶官传序十八:五代伶官传序1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晋王在临终之前,以三支箭作为遗命,对庄宗叮嘱切切:“,!”3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说明谦虚谨慎的好处和骄傲自大的坏处的句子是“,”。4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诫后人的句子是“,”。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回顾庄

    39、宗由盛转衰的过程,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总结出“”的结论,阐述了成败由人的道理。6.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7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成功复仇后的庄宗因为骄傲自满,宠信伶官而落得一个“第 17 页 共 92 页,”的下场,与前文的“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形成鲜明的对比。8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两句话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意思相近。9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强调人事的作用的句子是“,!”10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三句,借庄宗因宠幸伶人而亡国的事例告诫统治者要防微杜渐。1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

    40、训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的句子是“,!”十九:石钟山记1石钟山记中,作者写浅薄的人探求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做法是“,” 。2石钟山记中写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3苏轼在 石钟山记 中用反诘的语气提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这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对李渤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判。4.“,”两句表明苏轼写石钟山记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并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5作者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质疑郦道元对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的句子是“,!”6石钟山记中描写石钟山下的巨石阴森恐怖的句子是“,”。7. 作者在与苏迈的对

    41、话中将“噌吰”“窾坎镗鞳”两种声音与“”和“”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石钟山命名的缘由。8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没有流传下来有很多原因,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与士大夫相关的原因是“,”。9石钟山记中作者以“! ” 肯定了古人对石钟山命名之正确,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10在石钟山记中,“”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的声音,而“,” 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第 18 页 共 92 页11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二十:登泰山记二十:登泰山记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从古长城引出了“最高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做好必要的准备。2在

    42、登泰山记中,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两句最能反映当时天气恶劣,登山艰难。3登泰山记中“,” 两句通过描写雪后的泰山,写出了作者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用语新颖、传神。4登泰山记中“,”几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5登泰山记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登高远望,看到山下和半山腰美丽景色的句子是“,”。6登泰山记中“,” 两句生动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7登泰山记中,作者抓住太阳将出时云彩颜色的变化,动静有序地描写出日出景色的句子是“,”。8登泰山记中“,” 两句不仅写出了朝阳下日观峰以西诸峰颜色错杂的特点,更赋予了山峰以人的动态,形象生动。9登

    43、泰山记中,作者登泰山的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10登泰山记中,“” 表明作者动身启程那天的天气十分恶劣,这似乎是一个巧合,也恰恰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11登泰山记中,姚鼐写从山顶向下俯视,云中众山如博戏掷具的语句是“,”。二十一:静女二十一:静女1诗经静女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和“”。2诗经静女中“,” 两句是男主人公对恋人赠物“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别具率真纯朴之美。3诗经静女中写女主人公故意躲藏起来,惹得男主人公焦急不已的句子是“,。”4诗经静女中写女主人公跋涉

    44、郊野采来荑草赠予恋人的句子是“,第 19 页 共 92 页” ,物微而意深, 一如陆凯赠范晔诗 中的“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5诗经静女中,“,” 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6在诗经静女中,“,” 两句通过对人物外在动作的描写, 极具特征性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在心理, 塑造了一个恋慕至深的有情人形象。二十二:无衣二十二:无衣1诗经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了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2诗经无衣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刀挥戟的热烈场面。3诗经无衣共

    45、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首章结句“”,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 , 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4班固在汉书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诗经无衣中“,”三句与之表述相近。二十三:离骚(节选)二十三:离骚(节选)1在离骚(节选)中,屈原说自己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佩饰挂在身旁以表明自己的追求的句子是“,”。2屈原在离骚(节选)中明确表达天赋给自己带来良好的素质,而自己也毫不懈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句子是“,”。3屈原在离骚(节选)中写自己早晨在山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摘取宿莽的句子是“,”。4屈原离骚

    46、(节选)中的“,”两句,以自己的家世和父亲的名讳来说明身世,显示对祖先的崇拜以及他出身贵族的责任感和自豪感。5 屈原在 离骚 (节选) 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 。6 屈 原 在 离 骚 ( 节 选 ) 中 表 明 自 己 具 有 美 好 内 在 品 质 和 才 能 的 句 子 是“,”。7在离骚(节选)中,屈原说自己曾因用香蕙作佩带而遭贬黜,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仍坚定地表示:“,”。8在离骚(节选)中,屈原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有美好的品德,但却遭到小人毁谤的句子是“,”。第 20 页 共 92 页9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自荐充当前驱的句子是“,”1

    47、0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早晚勤勉修德的句子是“,”。1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现自己兼具“内美”与“修德”,报国尽忠心切,唯恐时不我待的诗句是“,”。12在离骚(节选)中,屈原用“,” 两句写自己出生的时间吉祥;写父亲根据他出生时的情况取了美好的名字的句子是“,”。13. 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也要保持清白的句子是“,”。14离骚(节选)中,屈原用方枘和圆凿为喻,表明自己与世俗小人不能相容的语句是“,?”15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爱美好、从正道之心的句子是“,。”16 离 骚 ( 节 选 )

    48、中 批 判 时 人 违 背 准 则 , 把 迎 合 讨 好 奉 作 法 度 的 句 子 是“,”。17离骚(节选)中“,”两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旨在规劝国君废除旧习,更改旧制。18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19屈原在离骚(节选)中借草木、美人感叹岁月无情,担心自己年华老去,一腔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的句子是“,”。20在离骚(节选)中,屈原用“,” 两句,从时间角度描写了自日与香草为伴的情景。21在离骚(节选)中,“,” 两句运用心理物及人,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22屈原在离骚 (节选)中流泪哀叹民生艰难的诗句是“,

    49、” 。二十四:涉江采芙蓉二十四: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 两句点明思妇采摘芙蓉想要送给远方自己想念的人。2在涉江采芙蓉一诗中,“,” 两句运用记叙和描写第 21 页 共 92 页的表达方式,以乐景衬托了女主人公痛苦、忧伤的感情。3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之情,又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4涉江采芙蓉中以“,” 两句长叹点明了女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5涉江采芙蓉中,“,”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 创设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其所表达情感的纯洁与美好。6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7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

    50、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8.涉江采芙蓉中,“,”两句写“同心”之人不能相聚,表达了主人公心中的悲伤和痛苦。9.在涉江采芙蓉一诗中,运用想象的修辞,从男主人公的角度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10.涉江采芙蓉中的“,”两句,描绘了一幅主人公在江中采荷花,而湖岸泽畔还生长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与下文欲赠芙蓉与所思之人而不能的无奈形成对比。11. 涉江采芙蓉写采摘的芙蓉因为“道阻且长”而难以送出的诗句是“?”。12.在涉江采芙蓉中,描绘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13.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是“,”。二十五:短歌行二十五:短歌行1曹操在短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031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