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 年高 语文 专题 复习 文学 文本 阅读 论述 实用 试题 精选 汇编 Word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18 页2022 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暖房子蒋冬梅向阳村不搞暖房子,伊芝花也不会惹着钱丽梅。钱丽梅的裁缝铺正当街, 五十年的老房子, 严重影响街容街貌。 做暖房子个人出钱三成,钱丽梅坚决不出。钱丽梅是出了名的火炮,谁要给点着火,能把半个村子炸响。她纫针比作衣裳出名,大太阳底下,戴着近视镜,眼前举着针,像端着枪,大白眼珠子瞪着,要掉地上似的,穿来穿去穿不上线,她倒先来了火。活人做衣裳的少,她就做死人衣裳。裁缝铺下窖
2、阴暗,一进门像掉进个大坑。钱丽梅坐在装老衣裳堆里,身后挂着黑黄两色的布匹,像灵堂似的渗入。村长刘德水也打怵。可工作不等人,检查更不等人。他和支书、会计喝了顿酒,就想到了办法。他找到伊芝花说:“芝花啊,妇女的工作任务不轻啊,你要重视起来。”妇女主任伊芝花知道,这是又有难题儿了。刘德水说:“钱丽梅的事儿还得交给你,老爷们儿干不了这活儿。”伊芝花是出了名的“孙二娘”, 她直戳戳就来找钱丽梅。 钱丽梅是出了名的“女阎王”,交手就绊她一脚。钱丽梅说:“妇女主任来做装老衣裳啊?”这话让人犯硌应。伊芝花强作笑脸说:“那你得等五十年。”钱丽梅说:“五十年这房子早倒了。”伊芝花见缝插针说:“老房子拾掇一下,看不
3、出新旧。”钱丽梅说:“那哪能,老太太扑多少粉,也装不了小媳妇儿。”伊芝花说:“现在政策好,做暖房子个人只出三成。”钱丽梅说:“一分钱不用出,那政策更好。”伊芝花碰了钉子,上了火,嘴起了大泡。她对刘德水说:“全村都做了,钱丽梅一家不做,暖房子任务还是掉队,上头一检查,照样得挨收拾。”乡长下来检查, 刘德水赶紧汇报。 乡长说: “你死脑瓜骨呀! ”刘德水以为乡长有招儿,乡长说:“我就一招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德水说:“口号我天天喊哪!”乡长说:“你光对别人喊了,没对自己喊。”当晚刘德水睡不着了,像烙饼似的,在炕上翻来滚去,早上嘴巴子起个大疖子。他对老第 2 页 共 118 页婆武翩仙说:“乡
4、长对我不满意啊。”武翩仙说:“你真不会看形势,乡长不满意事小,老百姓不满意事大。”刘德水说:“时代是变了,妇女觉悟上来了。”暖房子做到钱丽梅家边上, 两边人家都做了, 就她家空出来了。 做活的工人都在那儿猜,这个说,夹杖子咋留个豁儿,单把这家播下了?那个说,说明店老,重点保护了。这个说,我看是观念老,好事儿送上门,都不知道开门。那个说,就是,百年不遇的好事,也不知道差啥。这个说,啥也不差,差钱呗。那个说,只出三成,料钱都不够,这好事上哪找?钱丽梅在屋里听见了,生了半天气,心也打了半天鼓。等做完暖房子,家家里外造面,一顺水青瓦白墙。裁缝铺当街挫那,像进城的乡巴佬,又局促又寒磅。 钱丽梅老伴坐不住
5、了, 到村里视察一圈, 回来气哼哼地说: “鸟枪不只换炮,简直换了火箭,孙光棍那破房子,都里外翻了新。”赶上大风降温,钱丽梅支使老伴,往窗户上贴塑料布,老伴赌气说:“要贴自己贴,贴啥也不如贴保温板,没有厚度哪有温度。做暖房子有了新政策,免费啦。”钱丽梅心里悔,可嘴上拉硬说: “免费也不做。 ”老伴说: “现在你想做也晚了, 过了那个村, 没那个店了。 ”钱丽梅到底抻不住,来找伊芝花了。她问:“政策咋变这么快,三成变免费了?”伊芝花说:“才研究完的。”钱丽梅说:“研究得真快。”伊芝花说:“老百姓的事,研究得都快。”刘德水看准钱丽梅心思,故意吓唬她说:“好事研究得快,办得也快,下回你可得抢快点。”
6、过两天,支书电话就来了。头一遍刘德水不接,他对老婆武翩仙说:“半夜电话,一般没好事。”打第三通刘德水才接。支书说:“给钱丽梅家做了吧。”刘德水说:“工人都走了,设备也撤了。”支书说:“不给她做,她天天往俺家跑。一坐坐到大半夜。”刘德水说:“全村家家都暖, 就她家最冷, 你就发扬发扬。 ”支书说: “你咋不发扬, 让她往你家跑?”过几天,钱丽梅的暖房子做上了。钱丽梅一看,哪有工程队,全是村民哪。那打头的是王二帅,伊芝花的老公,刘德水正也站房顶上呢。伊芝花对钱丽梅说:“支书交代了,赶紧弄,堵得你往他们家跑。”钱丽梅讪讪地说:“我恨不能打个地洞钻。”刘德水站在房顶上说:“暖房子修好了,冬天你都想往外
7、钻。”钱丽梅说:“咋的呢?”刘德水说:“热得受不了,上外头凉快呗。”一院子的人哄堂大笑起来。钱丽梅想起小时候,盖这房子的场面了。那时这些人的父辈来帮衬,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儿子辈又来帮衬。她一想心就酸了,低头往屋里一钻,不知怎么的,眼泪就掉了下来。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钱丽梅和伊芝花,因为暖房子问题而语出讥诮、针锋相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 在做不做暖房子的过程中,钱丽梅的心理经历了由坚决不出钱到动心却还嘴硬,到最后心理羞愧又感动的变化。第 3 页 共 118 页C. 作者用“举着针,像端着枪”和“大白眼
8、珠子瞪着,要掉地上似的”这样的形象比喻,把钱丽梅塑造的形神毕肖。D. 小说的语言充满“土气”,又富有生活气息,如“老太太扑粉,也装不了小媳妇”“裁缝铺当街挫那”等,通俗传神。8. 刘德水作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的代表颇有特点,请结合全文赏析这一人物形象。9. 小说的标题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请简要赏析本文标题的精妙之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79 题。题。岔路口岔路口陈毓坐在山下岔路口读书的人,并不反感一个问路人。我看见他就坐在这样的一个岔路口,膝盖上摊本书,正读得投入。来路上,我遇见过扑蝶的捕蝉的
9、钓鱼的摘花的,但遇见一个安坐读书的,还是稀罕。他手脸黑而粗糙,为了脚舒服,鞋跟也不挂上,一只脚索性踩在鞋面上。想让他把眼睛从书里移出来, 我就向他问路: 请问从你坐着的台阶走, 能不能上到山顶?我的问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深潭,泛起涟漪需要等待。他转过脸,看清我这个问路人,却又回转脸,望向那条向上延展的石阶,答:能走一段,再往前,就无路了。那是一个不紧不慢、使用本地方言但我完全能听懂的腔调。那我要上山,咋走合适呢?就顺你脚下的路走,要上山,只管往前走。可我就是从这条路折返的,我已走了一大截,我想走到更静僻的路上。他想了好一阵子说,那你就沿台阶走,到一个打算盖房子的屋场再回转来,小路只到那里。有没有狗
10、?有狗,是人家养着看场子的。这让我犹豫,我不想因为本是要寻清静却惹得狗吠连天。索性站着不走了。第 4 页 共 118 页我确信不必问“你是本地人吧”这样的话。我说,你坐在这里看书,家里不用你帮忙啊。我的语气甚至不是询问而是更接近感叹。 我想到山门口那几家并没几个人吃饭的农家乐, 替他找答案, 是不是这段日子因为疫情的缘故, 进山吃饭游玩避暑的人少, 家里不需要你帮忙?他慢慢露出笑容,像是说,你都知道了我就不说了。但我其实很想让他说话。我说,你是不是开年就没出去打工,一直待在家里。他这次回答得利索:我从没离开过这里。这让我吃惊,我说你多少岁了你没离开过这里?他说快六十岁了。一点也不像,我由衷说,
11、你看上去顶多五十岁。他说祖上就在这里,上小学也在这里,后来结了婚,就一直在这里了。我再看一眼他的书, 他停下来和我说话的时候手指一直卡在那正读的一页书中, 是预备随时再回到那页书里去,见我并没快速离开的意思,索性把那一页书折个角,合上,放在石阶上,把手解放出来。待要看清书名,显然书原先的封皮已经无存,又用了一张不相干的硬纸褙上了。你从没离开家,那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我尽量显得漫不经心,掩饰我对他的探究之意。他咧嘴笑,却没说话,像是思考一个快六十岁,从没离开一座山,一条沟的人到底都在这里做了些什么可以拿来说。溪流的声音很响地浮起来,风吹在不同树叶上发出不同的声响组成和鸣,叫我出神。他放在石阶上的书
12、一会儿哗啦啦向左翻页,一会儿又扑啦啦向右翻页。我说,你很爱看书啊。爱看老书。你的书看上去倒是很旧。他说有些书是他父亲以前留下来的,还有的,是住在城里的妹妹送给他的。他好像忽然有了可以言说的, 决心要和我这个站在他面前不走的人说一说。 这时我发现他其实是个很爱说话的人。于是,我听到一个回到语言的河流边的人的讲述。你手中拿的,是猕猴桃的花,你知道不?我努力避开“不知道”三个字,我说我真的是吃过猕猴桃没见过猕猴桃开花,为加强吃过,我说我吃过红色果肉、黄色果肉和绿色果肉的猕猴桃。但他说,这座山里,猕猴桃有十三种味道。有那么多?有的。他肯定。在山里遇见猕猴桃,见熟了的,尝一尝。总共有十三种味道,新的,再
13、没遇见过。黑熊上树比人厉害,他笑。像是笑熊,更像是笑人。人见了黑熊,是否只恨跑得慢。这话是我说的,他只是笑。村里有人被黑熊挖了脸,眼睛珠子差点坏了。也有一个被豹子咬坏了胳膊。我父亲打过第 5 页 共 118 页一只黑熊。铁珠子枪,枪里能装五颗铁珠子。熊肉好吃,野猪肉粗。熊是个宝疙瘩,黑熊油神得很。有一回上山,一只脚踏上个断树茬,树茬钉进脚心,自己弄出来一半,脚伤半年没好,后来抹了黑熊油,第二年,脚心里剩下的树茬子自己退出来了。黑熊、麝香、豹子多年没见,野猪多。以前村里都种玉米土豆,野猪爱下来吃。现在地叫人糟蹋得差不多了,都不种地,野猪也下来得少。动物更怕人,人还是厉害。大路上难见,就是见了,你
14、不惹它,它也不惹你。你讲的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吗?话说出来,我立即就后悔了。他倒不以为意,反问我,书上的事情,都是写书人的经历不?尽管他回答我为啥爱读书的时候说, 读书除了会叫日子好过点外, 读书还可以和别人有话说。但我宁愿相信那些故事是他的亲历亲闻而不是书上别人写的被他讲给了我。这时我的电话突然响起,是在山下饭后打牌的朋友喊我返程了。我看见他捡起地。上的书,站起来,向我招了招手,立即就走远了。于是,他向山里,我向山口。我闻见空气中互为融合却又保持独立的香气,分辨出属于猕猴桃花朵的那份香气。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写读书人“手脸黑而粗糙” ,鞋
15、跟不挂上,脚踩鞋面上,突出了生活随意的山里人的特征,也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B小说多次写到读书人所看的书,再加上“我”的“愿意相信”和“宁愿相信”的句子内容,说明读书人所讲的并非亲身经历。C “风吹在不同树叶上发出不同的声响组成和鸣”和“闻见空气中互为融合却又保持独立的香气”的描写暗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D以“岔路口”为标题,既表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与结尾两人走向不同方向相呼应,也暗示了“我”和读书人不同的生活状态。8在与读书人交往的过程中, “我”对读书人有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6 分)_9小说用大段篇幅写读书人“回到语言的河流边的人的讲述” ,这段讲述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16、。 (6 分)_第 6 页 共 118 页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水 莲莲侯发山常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年, 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 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 两人认识了。 水莲随口问道: “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治
17、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水莲忍俊不禁。几句话下来, 两个不同省份的人, 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 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 认识治河后, 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 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 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结束驰援任务
18、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不得不防。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
19、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 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 当年投入 30 万,贷款 10 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第 7 页 共 118 页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 河堤不会垮, 基地没事。 村干部没办法, 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雨后初晴,
20、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 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 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 妈, 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 他们家被洪水冲了, 鱼塘、 房子都没了。 ”“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妈妈迟疑了一下,说:“
21、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爸爸点点头。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补记:2020 年 7 月 23 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 19.5 万,闸口开闸
22、76 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 3.75 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 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B. 文章使用反衬的手法,先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家境优越。C. 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
23、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D. 文章正文结尾对水莲的描写,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在直接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的同时,衬托其心灵之美,升华了文章主旨。8. 小说结尾加的一段补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 8 页 共 118 页9. 侯发山的小说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424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驮水的日子驮水的日子温亚军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 8 公里, 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 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 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
24、 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第一天早上, 上等兵把驴牵出圈, 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 驴极不情愿, 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8 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
25、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 知心地拍了拍驴背, 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 不再牵它, 只跟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0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