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903089
  • 上传时间:2021-11-25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86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期末 复习 温习 试卷 word 答案 谜底 下载 _必修 第一册_湘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1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美国宇航局宣布其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其母恒星距地球约 40 光年,完成下列小题。1.Spitzer 太空望远镜发现的 7 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Spitzer 太空望远镜发现的 7 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中,有 3 个或许人类可居住,原因可能是()拥有适宜的大气层存在液态水有多个卫星环绕和恒星距离适中A.BCD2020 年“最美金边日食”发生于 2020 年 6 月 21 日,这次日食

    2、非常接近“全食”,太阳被月球遮盖达到了 99.7%。错过了这场“日环食”,下一场我国境内可见的日环食要等到 2030年 6 月 1 日。下图为金边日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图中太阳几乎完全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A都是太阳的光球层B都是太阳的色球层C都是太阳的日冕层D分别是太阳的光球层与色球层4发生在图中太阳几乎完全被遮挡部分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黑子、耀斑下图为地质年代简围,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下列关于图中恐龙标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古生代B.位置正确,是出现在中生代2C.位置错误, 应该出现

    3、在古生代D.位置错误,应该出现在中生代6.被子植物在地球上茂盛生长的地质年代是()A.时期B.时期C.时期D.时期长江荆江段以藕池河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上荆江属微弯分汊形河道,下荆江属高弯曲流河道,其河流两岸地貌迥然不同。在上荆江两岸分布着决口扇沉积地貌,且北岸决口扇形成时间早于南岸, 下荆江北岸牛轭湖地貌明显, 下图为长江荆江段河型及沉积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7关于上荆江两岸决口扇沉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决口扇沉积地貌只出现在上荆江凹岸B北侧决口扇形成前,北岸地势高于南岸C决口处向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D大堤外地形坡度缓利于形成面积较大的决口扇8牛轭湖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

    4、下荆江北岸的原因最可能是()A北岸人为裁弯取直 B南岸基岩出露,难以侵蚀C南岸植被覆盖率低 D北岸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明显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该地海岸沙丘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B河流堆积作用C海水堆积作D冰川堆积作用10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A高空输沙量B近地面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D风沙活动高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11. 臭氧层破坏,使近地面()大气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加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增加大气的温度

    5、升高A.B.C.D.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2 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 现象,称为逆温。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时间和高度范围为()A58 点之间,1000 米以下有逆温现象,10002000 米之间也有可能发生逆温现象B58 点之间,逆温现象一定在 1 000 米以下C13-24 点之间,1000 米以下有逆温现象D 5-8 点之外的时间段,一定没有逆温现象发生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3图示()4A时间为白天B山谷气温较高C山谷易降水D山坡气压较高14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A极光B太阳风C夜雨D流星雨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

    6、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7该岛的水循环属于()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18从水循环来看,小岛()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慢夏季水资源丰富,造成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5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会加快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ABCD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7、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20.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 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 在土壤上层富集()A.是岩石的作用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D.是地形的作用二、综合题:21.读“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选项内容为图中数字内容的选项。 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使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成立。选项内容:生物地理环境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_6_(2)在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_。写出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在地质年代表中该时间单位的名称。(3)简述内容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

    8、4)说明化石与内容之间的关系。22.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所示为_省的轮廓,该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是_,该地形区的 主 要地 貌 特 征 是_ , 列 举该 省 典 型 的 喀斯 特 地 貌 景观_。(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有:岩石的_性和_性。水对岩石的_力。其中_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3)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_,如_岩和_岩等。该类岩石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_。(4)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5)该地貌对修水库和修铁路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修水库时要注意_问题

    9、,修铁路时要注意_问题。72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_(小、大)部分被_反射回宇宙空间和被大气吸收,_(小、大)部分可以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判断小或大的依据是_。(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_温,同时又以_(长、短)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_的大气。近地面大气中的_和_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的大气吸收,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3)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后,又以_、_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使对流层大气增温。(4)从大气受热过程看,_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_,因此随着高

    10、度的增加,对流层大气的气温_。(5)用规范简洁的语言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24.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1) 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 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附近的海域。(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3)南纬 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它与北纬 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附近海域。分析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有_、_、_。25.阅读下面四幅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9(1)图中的自然景观

    11、按由低纬到高纬的顺序排列,依次为_。(2)自然景观从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3)说出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分布地区。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由材料可知,该天体系统中行星绕行的恒星(母恒星)距地球约 40 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为 10 万-12 万光年,太阳系的直径小于 1 光年,因此 7 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故选项 C 正确。2.A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包括存在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 材料中提及的 3 个行星或许人类可居住, 可能是因为这 3 个行星存在适宜的大气层和

    12、液态水、 与恒星距离适中及光照和温度适宜。 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和卫星没有直接关系。故选 A。3D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最明显的部分属于太阳的光球层,日全食时图中太阳几乎完全被遮挡的部分为太阳的光球层,B、C 错误。其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色球层或日冕层, 只有在日全食时可以看见色球层的亮度比日冕层高, 该图中外围发光的最可能的还是色球层,A 错误,D 正确。故选 D。4A 由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A 正确。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BCD 错误。故选 A。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恩龙应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距今 252 亿年至

    13、6600 万年,对应序号.所以图中委龙标注位置错误, D 正确的;图中表示前寒武纪时期, 表示古生代,10表示新生代。故选 D.6.B 被子植物在地球上茂盛生长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新生代是距今 6600 万年至今的地质年代,对应序号。故选 B.7C 读图可知,决口扇沉积地貌在上荆江凹岸和凸岸均有分布,A 错误;决口扇沉积是指洪水期间, 由于河水在天然堤低处溢出或天然堤决口, 在堤的下坡及洪泛平原的外缘上形成的扇状堆积物。材料显示,北岸决口扇形成时间早于南岸,因此北侧决口扇形成前,北岸地势应低于南岸,B 错误;决口扇沉积物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粒度较天然堤沉积物稍粗,从决口处向扇缘颗粒逐渐变

    14、细,C 正确;决口扇是泥砂砾快速沉积而形成的扇状地形,规模大小主要受决口时间影响,决口时间越长, 决口扇的规模一般比较大, D 错误。故选 C。8B 下荆江形成众多的牛轭湖沉积,既有人工裁弯的牛轭湖,也有自然裁弯形成的牛轭湖,因南岸基岩出露,难以侵蚀, 因此牛轭湖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下荆江北岸,A 错误, B 正确。南北两岸地理环境相似,植被覆盖率相差不大,C 错误;地转偏向力大小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岸纬度相差不大,因此地转偏向力作用相差不大,D 错误。故选 B。9A 该地区主要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沙脊等,这些地貌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10.B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

    15、量。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11.D 设问臭氧层破坏对近地面地理环境的影响。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故臭氧层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升高。12A 图中 58 点之间,在 10 米到 1000 米的温度是升高的,出现逆温现象,而在 100 米与 2000 米之间的范围图中没有显示温度的变化,所以也有可能出现逆温现象;在 5-8 点之外的时间段,图中只是绘制了 10 米、1000 米和 2000 米上的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但也有可能出现逆温;13-24 点之间,1000 米以下只是有可能出现逆温现象。故选 A。13A 图中显示

    16、谷底为下沉气流,反映此时为白天,山坡升温快,为热源,气压低,气流上升,山谷气温较低,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据此分析选 A。14C 夜雨是因为夜晚山谷气温较高,为热源,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该现象是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之一。而极光、太阳风多与太阳活动有关,流星雨是一种天文现象,均与热力环流无关,据此分析选 C。15A由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分布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可知甲乙;同一地点,越往高处气压越低,可知甲丁,乙丙;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可知丙丁;从以上推知,气压最高的是甲,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16.B由所学知识可知, 近地面温度高处气

    17、压低, 温度低处气压高。 甲、 乙两地位于近地面,甲处等压面向凸为高压,气温低,越往高处气温越低,甲丁;乙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气温高,越往高处气温越低,乙丙;近地面气温乙甲,气温最高的是乙,B 正确;A、11C、D 错误。故选 B。17A该岛的水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之间物质的迁移,能量的交换,属于海陆间循环,A 对。陆地内循环是陆地内部水汽蒸发、又以降水形式回到陆地上,海上内循环是海洋水汽蒸发,又以降水形式回到海洋,没有径流、水汽输送环节,B、C、D 错。18.D从水循环来看, 小岛位于东亚地区, 夏季降水多, 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快,错,对。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可能影响蒸发量、降水量

    18、,不会影响径流速度,水循环的平均速度,错。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对。D 对,A、B、C 错。19.B (1)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不会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20.C 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二、综合题:21.(1)地理环境生物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2)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3)为地理环境,生物的生长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的特点。(4)内容为地

    19、层,地层与化石间的关系:化石是地层的一部分;同一地层内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根据生物进化的这一特点,可以推测地层的先后时间顺序。【解析】本题以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为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设问化石(生物)与地质年代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感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感知地质年代表的建构方法,体会科学家编制地质年代表的过程与方法。第(1)题,为选择填空,属于基础性问题,基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判断,为后面的设问奠定基础。第(2)题,研究地球的历史,时间具有特殊的意义;基于此,本题设问“时间”,考查学生对地球演化“时间”的整体掌握情况(

    20、仅设问时间最长的单位),也是对地球历史的整体把握。第(3)(4)题,设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且都为简述题,旨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第(3)题,说明地理环境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思维链为地理环境特点影响生物特点,生物特点决定化石特点。第(4)题,说明地层与化石之间的关系。首先,化石是地层的一部分;其次,生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化;第三,根据化石(生物)的特点就可以推测地层的先后时间顺序;第四,由于地层的层理结构一般都是先沉积的层在下(老),后沉积的层在上(新),这样就为进一步确定地球的历史演变奠定了基础。1222 . (1)云南;

    21、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多喀斯特地貌;路南石林(2)可溶;透水;溶蚀;岩石的可溶性(3)碳酸盐类岩石;石灰;白云 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4)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5)渗漏;地基塌陷【解析】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这里石灰岩广布,由于受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其中云南省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路南石林。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该

    22、地貌产生的渗漏和地基塌陷会对修水库和修建铁路等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23.(1)小;云;大;图中大气反射、大气吸收、地面吸收箭头的粗细及其与太阳辐射箭头粗细之间的对比关系(2)增(升);长;近地面;水汽;二氧化碳(3)对流;传导(4)地面长波;地面;递减(5)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部分被地面反射, 大部分被地面吸收而增温; 地面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 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

    23、层层向上传递热量,使对流层大气增温。【解析】第(1)题,设问大气受热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即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首先,强调在此过程中,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 大部分太阳辐射都能够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说明大气的热量不是直接来自太阳辐射);其次强调读图的依据(如何看出多与少),基于箭头的粗细来对比判断,落实读图方法。第(2)题,设问大气受热过程的第二个环节,即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由于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与太阳的短波辐射对比),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绝大部分的地面长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小

    24、部分地面长波辐射13射向宇宙空间。第(3)题,设问大气受热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即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 又以对流、 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使对流层大气增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结束。第(4)题,首先在大气受热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出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这一重要地理知识;其次,进一步回扣第一节对流层气温的变化特点,建立大气受热过程与对流层气温特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第(5)题,是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更换设问形式,以简述题的形式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突出描述地理过程的方法,落实关键能力。24(1)蒸发量回归线(2)赤道地区降水丰富(3)34(1 分)南纬 60北纬 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 60基本上全是海洋。(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25. (1)(2)热量(3)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解析】(1)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由低纬到高纬”。由低纬到高纬,热量依次递减,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温带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景观。(2)自然景观从到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3)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03089.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