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 《名师教案》)6.将相和.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902796
  • 上传时间:2021-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66.7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 《名师教案》)6.将相和.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 【名师教案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 名师教案】6.将相和 年级 上册 部编版语文 名师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六课第六课 将相和将相和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爱国思想。三个小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 16 个生字,读准 3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理解“无价之宝、绝口不提、理直气壮”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速读的方法

    2、,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4.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思考人物性格。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以及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教学难点学习并练习速读课文,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2)初读课文

    3、,默读浏览,了解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4)回读课文,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5)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2.多媒体课件史记的相关知识、 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认识 16 个生字,读准 3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理解“无价之宝、绝口不提、理直气壮”等词语的意思。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

    4、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1.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 现在大家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 (学生默读浏览)(板书:和)师: “和” ,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教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 ,要由“人和”推及“政和” ,

    5、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 。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2.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中的“将” “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相机引出相机引出: “将将”指廉颇指廉颇, “相相”指蔺相如指蔺相如,课文讲了课文讲了“完璧完璧归赵归赵” “渑池会面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对“和”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

    6、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检查预习环节,根据课前的预习,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1.1.题目是题目是将相和将相和 ,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2.2.生读文,找到第生读文,找到第 1616 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3.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

    7、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段。廉颇的片段。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4.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5.5.指导朗读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6.6.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生自由练读后师指

    8、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小结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 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呢?官职到底该不该升?这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矛盾”出发,引出探究的主题,初步认识到矛盾的焦点,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1.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并做上记号。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并做上记号。(1 1)生自由读文。)生自由读文。(2 2)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画,教师巡视。

    9、)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画,教师巡视。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 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2.2.我们来看第我们来看第 1 1 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的依据是什么?(结合相关语句,体会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无价之宝无价之

    10、宝”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交流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交流)(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学生查找、交流,出示课件:战国时候,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一想:蔺相如说璧有毛病,是为达到怎样的目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从秦王手里拿回璧。体会蔺相如的机智、聪明)(2)指导朗读:朗读“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3.让我们接着交流理解蔺相如说的第让我们接着交流理解蔺相如说的第句话。句话。(1)我们来看第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

    11、哪里?请大家默读第 28 自然段,画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2)导读: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指名读: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 )有理有据,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 )(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会撞吗?(引导: 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 蔺相如早已看在眼里。 这是蔺相如使的 “金蝉脱壳

    12、”之计。 )(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哪些计谋?请大家接着往下读,看看谁能最先找出来。(生读后交流,师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那样说。(6)引读: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生接读)(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8)导读:师: “知己知彼,百战不

    13、殆。 ”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生齐读: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 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 )(9)你们从中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4.4.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咱们悬着的心

    14、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一读,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一读,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句子。“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1)指名读后自由读。(2)你们从这里又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导朗读)5.5.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运筹于帷幄

    15、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切尽在掌握中。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他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仅仅指的是和氏璧完好无损吗?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才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 ,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擦去黑板上“嘴”后的“?” ,改为“! ” )(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会面”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1.1.总结总结“完璧归赵完璧归赵”的学习方

    16、法,课件出示: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抓住蔺相如说的话来学习。2.2.生自由朗读,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生自由朗读,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3.3.结合结合史记史记原文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会面渑池会面”上的表现上的表现。 (课件出课件出示史记原文,师读)示史记原文,师读)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

    17、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4.4.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么?(板书:不畏强暴)5.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做呢?下面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做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让我们来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秦王我都不怕, 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

    18、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6.6.同学们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辩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爱国之人,你还会不服气吗?现在的你又会怎么的爱国之人,你还会不服气吗?现在的你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怎样?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怎样?(学生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7.7.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感受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感受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改)小结小结: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

    19、会面”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通过这样几个小故事, 塑造了大智大勇、 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形象。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啊!这就是史记为我们塑造的经典人物,课后,同学们可以走进史记 ,去认识更多这样的人物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它正等着我们去走近、去感受、去品味。让我们回顾一下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展示的中国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它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展现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博大胸

    20、怀,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 “和” 。 (题目中“和”字变成红色)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2.理解“将相和”故事的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探究情节,整体感知人物形象。一、探究情节,整体感知人物形象。1.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历史故事由三个小故事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2.2.还记得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吗?你喜欢其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对秦王还记得

    2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吗?你喜欢其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对秦王和赵王,你们有什么看法?和赵王,你们有什么看法?(学生交流学生交流)3.3.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的呢?请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在写这两个人物时,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它们分别找出来,用心体会。【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情节,简单品评人物,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为体会以强欺弱、以弱胜强做准备,然后快速进入对语言的揣摩和感受。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在

    22、刻画人物的时候,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一)研究(一)研究“完璧归赵完璧归赵” 。预设一预设一:他怒发冲冠,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蔺相如的这段话, 用了哪组关联词?读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读读蔺相如的这段话?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中还有几处,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感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来自具体的描写,而且在第一课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因此,这里要做的就是直接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物语言。预设二预设二: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23、“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从这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式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预设三:预设三: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 我怕有负赵王所托, 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秦王

    24、愿意别人说他没诚意、不讲信用吗?用这样的方式和秦王说理,你认为有什么好处?抓住人物的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难怪古人说“言为心声”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两处做了略处理,原因在于都是第一个故事,且语言描写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即采用了假设关系的句式。(二)研究(二)研究“渑池会面渑池会面” 。预设四: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读蔺相如的话, 你发现了什么吗?文中是怎样写出蔺相如的这种气势的?也就是说,蔺相如又在用假设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再抓假设句,体会蔺相如的勇敢、爱国、机智,感受文中用词的

    25、准确、生动。(三)研究(三)研究“负荆请罪负荆请罪” 。师:完璧归赵,蔺相如使赵国免受了秦国的欺骗。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个渑池会面要侮辱赵王,蔺相如再一次以弱胜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连升几级,被赵王封为上卿。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却造成了将与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课文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精彩呢?咱们继续交流。【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点明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预设五: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

    26、赵国啊! ”蔺相如的这一“避” ,与完璧归赵的一“撞” 、渑池会面的一“拼”一样,都是为了赵国。难怪蔺相如要语重心长地说引读蔺相如的话。为了理解得更深刻,我们不妨把他们说的话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1)廉颇: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2)课文用了哪

    27、些句式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呢?(蔺相如:反问、因果、假设。廉颇:对比。 )(3)同样是语言描写,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也不一样。我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描写必须体现人物的性格。(4)总而言之,蔺相如就是想强调为了国家安危, “将”和“相”应该和。为了赵国,就应该将相和。【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处的对比,目的是想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感受后,再从语言的角度感受人物的性格不同,语言特点自然也不一样。(5)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成语“负荆请罪”的意思?读读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学生交流)(6)写话:此时的

    28、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蔺相如热情相迎,又会对廉颇说什么呢?拿起笔,想象他们见面的情景,把他们可能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处写话,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意在使学生迁移运用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时所用的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等表达方式。三、拓展提升,揭示三、拓展提升,揭示“和和”的意义。的意义。1.1.一个知错就改一个知错就改,一个真诚相待一个真诚相待,多么的难能可贵多么的难能可贵! (出示齐读出示齐读)从此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正

    29、是由于将相二人齐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2.2.从此从此, “负荆请罪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 将相和的故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学们,这篇课文改编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学们,这篇课文改编自自史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曾被当代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想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后, 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 史记 这本书,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设

    30、计意图【设计意图】紧扣课题,既是对故事意义的揭示,同时又引导了学生由读一篇课文到读整本名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6.6.将相和将相和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将相和是根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传统课文,脍炙人口,大家都耳熟能详。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篇幅较长。怎样做到“长文短教”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学情,根据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特点,每个故事都准确选择重点句段进行训练,再用教师的小结进行串联提升, 点明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这样教学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走出了内容分析的套路,增强了

    31、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课堂教学呈现“板块”式的结构。以三个小故事为三个板块,三个板块用两条线索(一条语言文字训练线,一条感受人物形象情感线)串联起来,块线相缀相连,相互映衬。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主次分明,静动相宜,读写结合”的特色。3.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书, 以读带讲,读中理解,读中感受,这是值得提倡的。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后,还设计了写话环节: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请运用课文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式写一写。这一环节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不足之处: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一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做好自己的主导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 《名师教案》)6.将相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027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