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读古诗话离别》(一切景语皆情语走进古诗群文阅读)3页教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读古诗话离别》(一切景语皆情语走进古诗群文阅读)3页教案.pdf》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古诗话离别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读古诗话离别一切景语皆情语,走进古诗群文阅读 3页教案 阅读教学 设计 诗话 离别 一切 景语皆情语 走进 古诗 阅读 教案 下载 _小学语文综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摘要 关于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其实古人已经有很多论述,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教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 使安西 别董大 这组古代离别诗时, 教师可寻找一个切入口, 找到这组离别诗的共同点, 运用 “景语” 这个线索, 把这组离别诗不 露痕迹地串联起来, 引领学生解景语、 悟情话、 得学法。 关键词 群文阅读; 古诗教学; 景语; 情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 大 这三首古诗的教学, 我将侧重点放在学习 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上, 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虽然描写的 是 “孤帆”“碧空”“长江”“天际” 这些景物, 却流露出了 依依不舍之情。“景” 为 “情” 而设, 景是通
2、往诗人内心 的路, 景是了解诗人情感的桥, 诗人写景, 意在言心, 诗人写景, 意在言情。之后, 通过迁移学习 别董大 和 送元二使安西 , 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人借景抒 情的表达方式。 【诗群材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 安西 别董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 查资料、 联系生活实际等 方式, 感悟古诗内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 能说出 诗人是抓住哪些景物来表达情感的, 体会诗人与朋友 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进行交流, 落实言语实 践, 感受阅读古诗的乐趣,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3.推荐阅读送别主题的其他古诗, 培养学生主动 积累古诗的习惯
3、, 激发其持续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 音乐渲染, 创设离别情境 播放歌曲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 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师: 李叔同的 送别 这首歌曲在你眼前呈现的是 怎样的画面? 师: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 人们一旦分别就很难再 见面。那么, 他们会用什么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 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师小结: 今天我们就走近一组诗中, 去感受诗人 的别样情怀。请看大屏幕, 齐读题目 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你从题目中发 现了什么?(诗题中有 “送”“别” 等字, 这是
4、一组 “离别 诗”(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以 送别 引入, 略带忧伤的 音乐, 配上纯净的童声, 带着学生进入情境, 为本节课 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 共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得学法 (一) 读诗题 1.师: 北宋大诗人苏轼在 水调歌头 中吟诵:“人 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人与人分分合合, 就像 月亮有时圆, 有时缺一样平常。再读这首诗的题目, 你还知道些什么? 预设:(1) 知道离别的地点在广陵。 (2) 诗人李白送孟浩然。 师: 谁知道孟浩然的诗?谁了解孟浩然? 师过渡: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比李白 大十几岁, 李白刚出四川时, 孟浩然已
5、经诗名满天下, 李白非常敬重孟浩然。李白专门写了一首诗送给孟 浩然, 诗中说:“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 可见他们 的感情很深。让我们再读一遍题目。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 古诗的题目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 从了解诗人入手, 知晓古诗的创作背景, 为深入理解 古诗开了个好头。 (二) 读诗文 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 读读这首诗。 师: 读古诗不单单要读准字音, 还要读出古诗的 节奏和韵味, 这样才算读好了。老师也想读一读, 同 学们注意听老师读的节奏。 (三) 明诗意, 悟诗情 1. 师: 读出了诗的节奏还不够, 还要读出诗的感 情来, 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诗意,
6、 感悟诗情。同学们, 你 们平时都积累了哪些理解诗意的好方法呢? 师: 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诗意。用1分钟时间在 小组中把读懂的内容交流一下。 2.师: 谁读懂了前两行诗句? 师: 我有个小问题,“下”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李 一切景语皆情语, 走进古诗群文阅读 读古诗 话离别 教学设计 白说 “下” 扬州, 不直接说 “去” 扬州呢? 师: 同学们来看这幅图, 也许会有所启发。 (PPT 放图)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 (因为扬州在长江的下游, 所以说是 “下” 扬州) 【设计意图】“下” 字是这首诗中难理解的字, 和我 们现在所说的含义不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当 中的意思, 我借助多媒体演示,
7、将古诗表达的内容转 化为具体的画面, 为学生搭建了古诗与诗意的支架, 使学生体会到了李白写诗用字的准确。 师: 烟花三月, 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你们想用 什么样的词来描绘这里的三月呢? 预设: 繁花似锦、 杨柳如烟、 五彩缤纷、 花团锦簇 师: 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里, 诗人却无心赏景, 那 是因为 生1: 他的好友孟浩然要走了。 师: 孟浩然乘着船, 渐渐远去。可李白还在黄鹤 楼上久久地望啊望啊。他在望谁?望什么呢? (指名说: 船。几只? ) 生2: 一只。 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3: 孤帆。 师: 当时可是唐朝盛世啊!长江作为主要的交通 渠道, 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 为什么李
8、白只 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预设: 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 身上了。 师过渡: 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 是因为李白 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 的孤帆。诗人一心只送孟浩然, 这是多么深厚的 友谊啊!谁能读出这份离别之情? 师: 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 渐渐消失了。李白 还在望, 他在望什么啊?可是只看见了什么?(江水) 师: 哪句诗告诉了我们?(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小结: 滚滚长江上已经看不到他的挚友了, 可 诗人站在黄鹤楼上, 目送好友远去的方向, 久久不忍 离去, 他是多么的不舍啊! 3.师: 这又是怎样的情啊?(依依惜别、 难分难舍) 请同学们写在答题纸上。 师
9、: 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 长江天际流” 。 师: 让我们看看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依依 不舍之情? 学生完成表格: 题目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 谁送谁 李白送 孟浩然 在哪里送 黄鹤楼 抓住了哪些 景象 孤帆 、 碧空 长江 、 天际 表达了什么情感 依依惜别 【设计意图】 古诗教学的重点不是对古诗进行字 面理解, 而是透过字面深入文本, 与诗人进行对话, 继 而理解其更为深层的情感。这首诗中 “孤帆”“碧空” “长江”“天际” 都是景物, 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依依不舍 之情。其实情藏在景中,“景” 是为 “情” 而设, 诗人写 景, 意在言心, 诗人写景, 意在言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