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学科命题趋势研究及一轮复习备考策略.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生物学科命题趋势研究及一轮复习备考策略.ppt》由用户(面朝大海h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生物 学科 命题 趋势 研究 一轮 复习 备考 策略 下载 _一轮基础复习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考&备考 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高考 凸显价值引领 核心功能 提升选拔效能 助推素质教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高考试题要: 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 ,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 中学素质教育。 一核四层四翼 多角度思考 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紫株(PLPL)玉米花粉并 授于绿株(plpl)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372株中有2 株为绿色,其余为紫色。对实验结果解释最合理的 是 A.X射线导致紫株玉米基因突变产生pl的花粉 B.X射线导致紫株玉米基因重组产生pl的花粉 C.X射线导致紫株玉米产生的PL花粉育性降低 D.X射线导致紫株玉米含PL的一段染色体缺失 多
2、层次解释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解读,错误的是 A.表现型是相关基因在一定环境中表达的结果 B.基因表达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催化 C.基因表达需要mRNA、tRNA、rRNA之间的协作 D.基因表达需要细胞核与核糖体之间的分工协作 立意情境设问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 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 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 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
3、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立意情境设问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 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 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 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 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关 键 能 力 科技 生活 生产 社会 必备知识 细遗 生稳生 生 物 物 工 技 程 术 胞传 物态 及与
4、 与与 代变 环调 谢异 境节 试题情境 生命观念(生物学课标) 14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 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 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 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 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 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结构与功能观 15 常见说法 “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 的结构来完成。” (唐庆圆) “结
5、构是功能的基础,即有什么样的结构,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功 能;另一方面,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刘丹) 这些解释大体正确,但不能绝对化。 有些结构是进化过程的副产品,无害无益,因此无选择压力(如男性乳 头)。 结构与功能观 16 u “结构决定功能”的说法稍嫌机械,有点像物理学的观念。生物学很多思 想观念 的表述是柔性的,不是刚性的。 婴幼儿大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有赖于他看到听到多少东西,说明功能对 结构有 反作用。 睡着时身体结构没啥变化,但是却不能走路(除非梦游)。 先天聋哑患者发声器官很可能是结构正常的,听觉器官功能障碍。 “结构与 功能相统一” u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普通高中生
6、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 17 不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观 首先是结构观: 结构是有物质基础的(与物质观相联系) 结构即有序的组织 结构是有层次的 结构是有联系的 结构大多是动态的(活的,变的) 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 18 其次是功能观: 化学上讲性质。功能是作为部分的结构对整体的贡献(这是结构与功能 关系的实质)。 认识某层次结构的功能不能离开它的上一个层次的整体。 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是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即代谢和繁殖)。对生命体 各层次结构的功能应当大都围绕这两个基本特征去理解。 生命系统的维持靠三个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对生命系统各层次 结构的功能也可从这三个维
7、度去分析。 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 19 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能机械地、线性地认识 某器官的功能失常,一定是这个器官的结构出了问题吗? 功能的实现需要其他相关结构的配合 例如,动物的呼吸系统需要循环系统的配合;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功能的实现需要内部和外部条件 例如,叶绿体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发挥功能的过程可能对结构有反作用 例如,肌肉的功能是运动,运动可使肌肉发达。 结构与功能观 20 引言直指“结构与功能观” 结构与功能观的意义 21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为分析结构、推断功能提供思想方法。 柔性的、非线性的、相互联系的、动态变化的、作用与
8、反作用的结构与功 能观,才是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建立这样的生命观念,对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 不可替代的价值,这鲜明体现了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进化与适应观 22 进化观的主要内容 生物是怎么来的?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现存的所有生物之间都有亲缘关 系,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 生到陆生;进化的机制主要解释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进化的结果是怎样的?表现为分子的进化、物种的进化、生态系统的进 化。进化的方向是多元的,进化的结果是不完美的。 进化与适应观 23 基因就是这样被选择的基因的进化 进化与适应观 24 进化
9、方向的多元化 进化与适应观 25 进化的结果是占领更多的生态位,不一定适应能力更强 进化与适应观 26 适应观的主要内容: 适应包括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适应的普遍性: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适应方式的多样性。 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结果。 进化观的意义 27 上面所说的与其说是进化与适应观的基本内容,不如说是形成进化与功能 观所基于的大概念。 有了这样的大概念,再上升到意识、态度和思想方法层面,才能形成看待 生命世界的进化观。 例如,认同人类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同其他生物一 样是自然界的一员,而不是凌驾于其他
10、物种之上的主宰。 进化观的意义 28 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知识有了统一的基础,为理解生命世界提供了思想方 法。 有助于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认同每个生物身上都凝聚着数十亿年的进化史,生命来之不易,包括人类 的生命在内,都是亿万年生物的遗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应 当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进化观的意义 29 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生态系统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它们是作为一 个有机整体不断发展的,进而认同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在面对奇妙的生命现象想寻求解释时,可以从进化的视角去分析(体现进 化观的方法论价值)。 例如,为什
11、么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系统?细胞内叶绿体和线 粒体是如何起源的? 稳态与平衡观 30 把稳态与平衡观列为生命观念之一,是因为稳态 和平衡是从细胞到生物圈所有层次的生命系统普 遍存在的特性。 高中课标: 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 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 稳态与平衡观 31 对稳态的认识: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稳态是生命系统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状态的特性和能力。 稳态通过自我调节来实现(自稳)。 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有稳态。 稳态作为生命系统的显著特征,说明生命系统的内部状态不会被动地随 环境的变化而同样程度地改变,这体现了生
12、命的自主性。 章首页小诗 32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 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 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 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稳态与平衡观 33 对“平衡”的认识: 生命系统内部存在各种因素和过程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例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平衡 营养平衡(血糖平衡、水盐平衡等) 生物体内部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的调控(遗传信息、激素、神经冲 动、细胞因子等) 稳态与平衡的关系 34 生命系统的稳态与平衡是相互联系的。 二者都通过系统的自我调节来实现,而且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关系。 这或许是新课标将二者并列为一条生命观念的原因。 稳态与平衡观的
13、意义 35 在理解稳态和平衡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可通过进一步抽象概括、提炼升 华,使之内化为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视角、思路甚至态度倾向,形成稳 态与平衡观。 例如,认识到人体的稳态“让所有细胞共享,靠所有细胞共建”,就有助于认同共建 共享的理念,甚至可以将其迁移至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同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认识到生命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就会转化为作出相关决策时把握分寸、尊 重客观规律的意识。 物质与能量观 36 生命的物质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从元素层面看,没有特殊的生命元素。 组成生命体的物质都来自无机自然界。 生命体有选择地从外界吸收有用的物质。 从分
14、子层面看,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独有的。 其中DNA是指挥者、决策者,蛋白质是执行者、干活的,糖类和脂肪具有提供能量和 其他配合功能。 物质与能量观 37 物质观的核心是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物质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结构。结构是物质的有序组织形式(与结构 观的联系)。 生命体的各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物质基础。 物质与能量观 38 为什么细胞能表现出生命的特 征呢?是因为细胞内有什么非 物质的“活力”因素吗?是细 胞内含有特殊的“生命元素” 吗?是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什么 特殊之处吗? 引言提的这些问题 直指生命观念 物质与能量观 39 能量观的主要内容: 生命过程需要能
15、量驱动。生命系统是耗散结构,需要引入能量来维持有 序性。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能量的流动和转换。 能量以物质为载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吸能反应和耗能反应,二者总 是耦联的(通过ATP的合成和分解)。 光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来源的最终源头。 生命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物质与能量观 40 细胞的生命活动是需要能量 来驱动的。太阳能是几乎所 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 头。外界能量进入细胞,并 为细胞所利用,都要经过复 杂的化学反应。 物质与能量观 41 与其他生命观念的联系: 生命系统是开放的系统,时刻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与系统观 的联系)。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竞争
16、,主要也是为获得生存繁殖所需要的物质和 能量。生物之间的关系大抵都是围绕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建 立的(与生态观的联系)。 物质与能量观的意义 42 认识到生命体是物质的特殊存在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能量来驱动 (非生命形态的物质不需要靠外界输入能量来维系),而能量的传递和利 用又需要以物质为载体,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来支配 生命,这对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样的生命观 念,面对神秘主义的歪理邪说自然就不会盲目信从了。 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43 课标中明确列出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 能量观是重要的生命观念。它们是相互联
17、系的。 生命观念还有其他:如生命的系统观、生命的信息观、生态学观点等。 生命的信息观 44 生命本质上既是物质的,也是信息的。 生命系统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命体的组成以物质为基础, 生命活动靠能量来驱动,同时也靠信息来控制和调节。 有性生殖的生物从亲代那里承接的主要是遗传信息,人体的神经调节、激 素调节、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现代生物科技靠掌握的基因序列数据(即遗传信息),就可以人工合成基 因,甚至可以人工合成生命。 生命的信息观 45 生命的信息观 46 雨露阳光:物质和能量。 信息分子:信息。 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生命信息观的意义 47 从物种繁衍的角度看
18、,死亡的是个体,代代相传的是遗传信息,换言之, 生物个体都是生命长河中遗传信息的临时载体。引申之,对人类之外的生 物来说,个体存在的意义就是当好遗传信息的传递者。 推而广之,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从伟大人物到普罗大众,都会随着 生命的结束“还原”为无机物,但他们所继承和创造的文明的信息会绵延 不绝,这似可理解为生命的信息观对人生的启迪。 生命观念之外 48 生物学的观念教育还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 观念教育不能靠说教,要靠事实和概念。重要概念是观念建构的基础,观念 是概念的升华。 观念是指导行为的上层建筑,为分析解决问题提供思想方法。 观念与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49
19、观念作为知识的最高形式,其本质是概念充分发展的形式,它将关于事物 的一切概念、判断和推理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事物多方面本质 的统一。观念与国外教育研究中提到的“big idea”(大概念,也常译作 “大观念”)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概念一般回答客观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关于客观世界 的知识。观念还可以回答人对客观世界“怎么做”的问题,是知识向实践 转化的媒介。 生物学观念是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人们对生命 的本质和生物学学科本质的整体理解和认识。 生物学观念所对应的不是客体化或对象化的知识,它代表着人们理解世界 的方式,也是内隐于知识符号表征中的规律系统
20、和价值系统。 张秀红.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生物学观念:内涵、价值、内容体系及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37(9):91-97. 从概念到观念 50 生命本质上是物质的, 生命活动并不是由神秘 的非物质的力量支配的 观念 细胞及其生命活动有 特定的物质基础 大概念 细胞的元素组成、分子 组成及主要物质成分 的作用 事实和小概念 科学思维(生物学课标) 51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 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 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 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
21、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 阐释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对“科学思维”的理解 53 从认知角度,是求真的思维。 从做事角度,是合规律的思维。 科学思维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用来解决自然科学问题,也可用来解决自然 科学以外的某些问题。 科学思维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 科学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54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都是人类理性精神在思维中的体现。 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直觉、灵感、顿悟等 直觉是与生俱来的,灵感和顿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育教学中训练和提 升科学思维,主要是指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的概念解析 55 理性:合客观+合逻辑 合客观:
22、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影响 合逻辑:区别于感性、情感 如何做到合客观、合逻辑? 合客观:靠证据观察、实验、调查等 合逻辑:靠推理归纳、演绎 合客观、合逻辑是科学思维的追求 56 科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以实证为判别的尺度,以逻辑 作论辩的武器。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25页 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 合客观 合逻辑 以实证为判别尺度 理性 以逻辑作论辩的武器 思维 5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 反映”。 朱智贤,林崇德. 思惟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思维的类型 直观行动思维
23、(动作思维) 以动作和感知到的具体实物为思维材料 具体形象思维 以表象为思维材料 抽象逻辑思维 以概念为思维材料 逻辑思维 58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 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等 不能把不同维度的术语混在一起说 关于逻辑思维的案例 59 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获得证据来说明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的? 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可信吗?为什么? 关于逻辑思维的案例 60 奥德姆和林德曼等生态学家只是研究了少数几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 况,就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
24、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这一结论可信吗?为什么? 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由于还揭示了各事物间的内在规律性关系和逻辑联系而更 加可信。 科学探究(生物学课标) 61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 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 能力。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 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 队合作,勇于创新。 科学探究素养的要素 65 综合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学课标可以看出,科学探究素养包括科学探究 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认知和相
25、关的情感意识三个方面的要素。 在这三要素中,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的,但是,普通高中学生中只有一部分将来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普通公 众所需要的科学探究素养更多的是对科学探究的认知以及交流合作、批判 质疑、实践创新等情意品质。 社会责任(生物学课标) 76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物的讨论,作出 理性解释与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 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结合本地 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问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