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的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pptx

  • 上传人(卖家):面朝大海hu
  • 文档编号:1895395
  • 上传时间:2021-11-24
  • 格式:PPTX
  • 页数:24
  • 大小:1.4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的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pptx》由用户(面朝大海h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 基于 中国 高考 评价 体系 新课程 标准 2022 年高 化学 复习 备考 策略 下载 _其它资料_高考专区_化学_高中
    资源描述:

    1、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 的高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 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关于高考试题 高考复习策略(变形思维在高考复习中和应用) 关于新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PART 01 l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l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I.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1.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第一,高考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的科学系统。 第二,高考评价体系是发挥高考正向积极导向作用的坚实基础。 第三,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公平的强力助推器。 第四,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内容改革持续深化和教育领域综合 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保障。 l高考评价体系构

    2、建的意义 I.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1.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要重点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突出方向性。 第二,坚持科学性。 第三,反映时代性。 第四,体现民族性。 第五,突显公共性。 l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I.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一核 四层 四翼 I.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一核 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 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 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 高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高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 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动

    3、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动 能和深厚的社会根基。能和深厚的社会根基。 高考要为国家和高校选拔高考要为国家和高校选拔 出符合要求的新生。出符合要求的新生。 立德 树人 引导 教学 服务 选才 I.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四层 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 道徳品质和综合素质道徳品质和综合素质 学科素养 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 关键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思维认知能力思维认知能力 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4、一样,是学科素养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一样,是学科素养 的基础支撑的基础支撑 I.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四翼 基础性包括学科内容基础性包括学科内容 的基本性、通用性以的基本性、通用性以 及情境的典型性。及情境的典型性。 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 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善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善 于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于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 综合性不仅针对学科内容,综合性不仅针对学科内容, 还包括情境的复杂性。还包括情境的复杂性。 在应用性方面表现出色的学在应用性方面表现出色的学 生善于观察各种现象,能够生善于观察各种现象,能够 主动灵活

    5、地应用所学知识分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 析并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析并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 问题,高度关注与国家经济问题,高度关注与国家经济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 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 内容与问题,具备良好的实内容与问题,具备良好的实 际问题解决能力。际问题解决能力。 基础性基础性综合性综合性 创新性创新性 应用性 I.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 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 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发展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具有

    6、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部分 关于新课程标准 PART 02 l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l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l课程内容 l课程结构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l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 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 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 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 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 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 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l基本理念 u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

    7、主旨 u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 化学课程化学课程 u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 程内容程内容 u重视开展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素养为本”的教学的教学 u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l学科核心素养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5 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3.课程结构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4.课程内容 l必修课程 主题1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教学提示】-教学策

    8、略 整体规划实验及探究教学,发挥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 选取真实的、有意义的、引发学生兴趣的探究问题。 改变在实验中注重动手但缺少思考的现状,强调高级思维过程。 【学业要求】 1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化学探究问题,能作出预测和假设。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 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 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说明假设、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用恰

    9、当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 3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 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初步探究反应规律;能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 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能根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 质。 4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4.课程内容 l必修课程 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教学提示】-教学策略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生产

    10、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 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 【学业要求】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 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2能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 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 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 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4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

    11、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 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5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 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 6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 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 的影响。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如酸雨和雾霾防治、 水体保护、食品安全等)。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3.课程内容 l必修课程 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教学提示】-教学策略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

    12、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 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 【学业要求】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 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2能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 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 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 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4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

    13、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 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5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 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 6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 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 的影响。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如酸雨和雾霾防治、 水体保护、食品安全等)。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3.课程内容 l必修课程 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 【教学提示】-教学策略 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实验事实、数据等证据素材,帮助学生转变偏差认识。 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概括关联、

    14、比较说明、推论预测、设计论证等活动。 发挥重要知识的功能价值,帮助学生发展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形成基本观念。 【学业要求】 1能画出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能 结合实验及事实进行说明。 2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能基于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 热效应。 4能从化学反应限度和快慢的角度解释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现象。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初步解 释化学实验和化工生

    15、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问题。 5能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 工作原理。 6能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元素周期律(表)对合成新物质、制造新材料的指导作用。能从物质 及能量变化的角度评价燃料的使用价值。能举例说明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3.课程内容 l必修课程 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教学提示】-教学策略 以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为例,引导学生建立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初步认识。 通过模型拼插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价键类型及简单分 子的空间结构。 提倡采用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16、归纳总结等策略对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结 构、性质及应用进行教学。 【学业要求】 1能辨识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骨架和官能团。能概括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类型。能描述甲烷、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能搭建甲烷和乙烷的立体模型。能写出丁 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2能描述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书写相关的反应式, 能利用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鉴别。 3能列举合成高分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结 合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简单说明。 4能从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角度对有关能源、材料、饮食、健康、环境等实际问题进行分 析、讨论和评价

    17、。能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常见有机化学品。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3.课程内容 l必修课程 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 【教学提示】-教学策略 精选教学素材和应用案例,促进学生赞赏化学、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 促进作用。 加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化学视角与真实情境素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化学的 视角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讨论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有争议的社会性议题,促进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 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性质及应用进行教学。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学业要求】 1.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的伟

    18、大贡献。能列举 我国体现化学科学与技术应用的重要成果。能举例说明与化学有关的职业,简单分析这些职业 与化学科学的关系。 2.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能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能解 释使用注意事项,并能科学合理使用。 3.能举例说明重要资源和能源的主要类型、成分和用途;能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从资源到产品的 转化途径,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的使用方案进行评价;辩证地看待资源使用的利弊及其 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4.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 学原理,能结合具体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能举例说明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19、 5.能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在应用化学成果时能 主动考虑其对自然和社会带来的可能影响,权衡化学成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利弊。能运用 “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 6.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 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 方式,科学进行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理。 7.能借助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析与化学有 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3.课程内容 l选择性必修一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教学提示】-教学策略 结合具体实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气态水和液态

    20、水释放能量不同)激发学生认知冲 突,发展学生基于内能及内能的变化认识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 质,体会引入焓变概念的价值,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 充分利用铜 锌双液原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电解熔融氯化钠和电解饱和食 盐水等案例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解释、推论预测、设计评价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 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认识,转变偏差认识,促使学生认识到电极反应、电极材 料、离子导体、电子导体是电化学体系的基本要素,建立对电化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思路, 提高学生对电化学本质的认识。 教学中应创设真实情境(如不同应用情境中燃料的选择,化工生产路线的选择等),组 织学生开展基

    21、于能量利用需求选择反应、设计能量转化路径和装置等活动,形成合理利 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意识和思路,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 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业要求】 1.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 2.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运用反应焓变合 理选择和利用化学反应。 3.能分析、解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 4.能列举常见的化学电源,并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能利用电化学原理解 释金属腐蚀现象,选择并设计防腐措施。 5.能举例说明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

    22、的重要作用,能分析能源的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 影响。能综合考虑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煤炭的综合利 用、新型电池的开发等。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3.课程内容 l选择性必修一 主题2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教学提示】-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经历化学平衡常数模型建构的过程,结合具体实例,促使学生体会化学平衡常 数在判断平衡状态、反应方向,分析预测平衡移动方向等方面的功能价值;通过交流讨 论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基于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比较分析等温条件下平衡移动问题 的基本思路。 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结合具体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活化

    23、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外部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引 导学生体会理论模型建构的过程。 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等实验活动,形 成并发展变量控制的实验思想;在开展“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中, 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系统假设等思维能力。 结合生产实例,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反应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的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从限度、 速率、能耗等多角度综合调控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发展学生“绿色化学”的观念和辩 证思维的能力。 【学业要求】 1能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衡常数和浓度商 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

    24、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2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 关物理量的变化,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3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不同组分浓度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能用一定的理论模型说明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能运用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解释生产、生活、实验室中 的实际问题,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5针对典型案例,能从限度、速率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II.关于新课程标准 3.课程内容 l选择性必修一 主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25、【教学提示】-教学策略 通过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存在的证明及平衡移动的分析,形成并发 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关注水溶液体系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数据等证 据素材,引导学生形成认识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基本思路。 通过让学生画微观图示、解释宏观现象等具体任务探察学生对水溶液体系认识的障碍点, 以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注意实验前的分析预 测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对假设预测、实验方案、实验结论进行完整论证,发展学 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结合自然现象

    26、(如海水的酸碱性及其变化)、生活问题的解决(如明矾净水)、生产实 际(如矿石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解释、方案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 认识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业要求】 1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 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导电性等。 3能进行溶液pH 的简单计算,能正确测定溶液pH,能调控溶液的酸碱性。能选择实例 说明溶液pH 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 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的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95395.html
    面朝大海hu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