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表内除法(一)-7、练习九-ppt课件-(含教案+素材)-部级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编号:10cc2).zip
有20根萝卜,每只兔分5根,可 以分给多少只兔? 1 有20根萝卜,平均分给4只兔, 每只兔分多少根? 2 有30棵树苗,每行栽5棵,可以 栽多少行? 3 6个小朋友做24个 ,平均每个小朋友做多少个? 4 1、每组选择1道题,算一算。 2、写完后在组内讲讲算式中每一个数 表示的意思。 3、说一说这道题和黑板上的哪道题是 同一种类型?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小组活动要求: 学校生物小组种了24盆黄菊花和6 盆白菊花,一共种了多少盆菊花? 每班分5盆,可以分给几个班? 老师也编了一道题: 246= 二四得二四得八八 35= 82=244= 155= 84= 46= 153= 四六二十四六二十 四四 三五十五三五十五 花儿朵朵开: 24 20 8 12 4 4 16 10 15 30 25 5 5 20 36 30 12 18 6 6 24 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 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数 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可能有多少 块糖?有多少个小朋友? 谢谢大家 ! 练习九学习单 1.猫捉老鼠。 2.花儿朵朵开。 3.我的花儿也能开。 练习九练习九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苏教 2011 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55、56 页练习九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练习九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的一节练习课。它是 在学生学习了 1 到 6 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试商,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以后的 一节练习课。那么,如何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并且对除 法的意义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我想到了生本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操 作、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试着讲出数学中的“道理” ,并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别的 同学,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让孩子给孩子当老师: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好的课堂是把教师“教” 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 ,应该是学生彼此互相 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我们大多数老师不停地给 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在本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大量“讲”的机会,学生 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对全班的交流,而且在每一次交流活动中,我都鼓励其 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听清别人的发言再补充。 2、数学道理越辩越明:除法可以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 一个乘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这样的道理,不是老师和盘托出的,而是通 过学生的画图、操作和讲解,从学生之口讲出来的。在每一个环节,除了给学 生动口多说的机会,还给了其他同学质疑辩论的机会,数学之理会渐辩渐明。 3、动手操作化难点:平均分要怎么分?求平均分的份数应该怎么做?如何 求图形代表的数?在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时,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自得自 悟数学之理。 4、思维在题外延伸: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所以在操作 之后,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平均分时无论分了多少次,无次每次分 几个,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始终在平均分;求平均分的份数,不 管是画图,摆磁扣,还是列减法算式,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求里面有多少 个在练习题的处理上,我也努力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点,每一道 题不仅仅是解题,解题之后还需要再思考。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让学生自己编 数学故事、自己给自己出题的环节,通过编故事,对平均分和包含分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通过给自己出题,更加明白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与区别。 希望本节练习课的思维增量,能使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 联系。 2、 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较熟练运用 1-6 的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的口算。 3、 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学习研究单、课件、磁扣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提示课题一、提示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除法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除法能解 决什么问题呢?什么时候要用到除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课 题-练习九) 二、全班交流学习,明晰除法的意义。二、全班交流学习,明晰除法的意义。 1、把 8 块饼干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可以分到块。 (先在组内交流:你 是怎么分的?分了几次?分的结果如何?) 请小组推荐同学用小磁扣现场展示自己的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 的?(可能分了 4 次,每次每人都分一个) 选择另一组分法不同的同学上台用小磁扣展示分法。 (可能分了 2 次或 3 次) 选择一次分完的同学用小磁扣再次演示。 板书:82=4(块)你是用哪句口诀得到的答案呢?(板书:二(四)得 八)请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并相机引导学生总结:无论分了多 少次,分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要知道要分的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每份 是多少,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除法除了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请同学交流:8 块饼干,每 2 块一份,可以分成份。 选择一位同学用小磁扣在黑板上演示展示自己的想法。 (预设 2 个一圈) 你能从刚才那位同学的分法中,感受到一个减法吗?(沟通除法与减法 的联系)板书 8-2-2-2-2=0(块)如果用除法,该怎么计算呢? 板书 82=4(份) ,指着算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在组内给学生充分 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说一说,明确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相机引导学生总结:知道要分的总数和每一份的数,求平均分的份数, 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分析两种算法之间的区别,明晰除法意义。 师:仔细观察:同样是 82=4,这两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包含分。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预设):一个是把 8 平均分成 2 份,另一个是求 8 里面包含了多少个 2。 师:是呀,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 82,虽然表面看来算式是一样的,但他 们的含义却是不同的。都是知道了总数,一个是平均分成 2 份,求一份是多少, 另一个是知道每份是 2 个,求可以分成几份。 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1、什么时候要用到除法呢?让我们来一起试试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每组选择 1 道题,算一算,填一填;写完后在组内讲讲 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说一说这道题和黑板上的哪道题是同一种类型? 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此时完成练习九第 6、7、8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创设机会,尽可能让更 多的孩子去说,数学之理越说越明,也给了别的同学从别人身上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教学生。并且给机会让学生评价学生。 ) 2、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观察黑板上的 8 道题: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除法? 生(预设):知道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一份是多少的时候;知道总数 和每一份是多少,求有多少份时。 师:除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请你编一个数学故事。 (学生的 编题过程,是对除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 ) 3、老师也编了一道题,看看和大家编的有什么不同?(出示课本第 56 页第 13 题)用老师编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复杂的题目也是由简单的题目构成的。 四、练习四、练习 导入:怎样能很快计算出一道除法?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预设)生: 乘法口诀 师:现在乘法口诀变成了小猫,我们的算式变成了小老鼠,让我们 来: 1、 猫捉老鼠。 练习时,让学生理解题意,用连线的方法独立完成。突出表内乘法、除法 与相应的乘法口诀的对应,边想口诀边写出得数。 引申:这些小猫还可以捉到哪些老鼠,为什么?(请学生由题目想到没有 展现的算式)思考一下,在数学世界里,有没有一些小猫只能捉到两只老鼠? 请你举个例子。 (预设)生:四四十六 小结:看来每一道题都不像它表面那么简单,希望同学们在做完一道题后, 还能再深入地想一想。 2、 花儿朵朵开。 学生独立试做,在组内交流答案,推选一人进行汇报。 做完这三道题,你有什么发现?(第一幅图里的花瓣就是 4 的倍 数) 如果让你编一道这样的题,你会怎么编?请学生上台展示 3、大家会自己编题啦,真了不起,张老师遇到了一道难题,想请大家帮助 一下。投影出示:有一堆糖,比 20 块多,比 40 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 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可能有多少块糖?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尝试也是解题的一种方法) 五、总结:五、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大家对除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对做题有了什 么新的想法? (预设)生 1:除法可以求平均分,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 (预设)生 2:我复习了乘法口诀,还知道了除法可以做什么。 (预设)生 3:我知道了一些题可以继续往下做,可以编一编,想一想。 (预设)生 4:我会自己给自己出题啦! 师:是呀,做题不要只把题做完就停止,我们还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想 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出下去,这样,我相信任何题都难不倒你们。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七、教学反思: 练习九是苏教 2011 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练习课。它是在 学生学习了 1 到 6 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试商,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以后的一 节练习课。我尝试运用“生本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操作,互相 交流,讲出数学中的“道理” ,并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别的同学,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 说理的过程是学习的深化过程: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好的课堂是把教师 “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 ,应该是学生彼 此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在本课中,我给学 生创设了大量“讲”的机会,学生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对全班的交流,而且 在每一次交流活动中,我都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听清别人 的发言再补充。在本节课中,说的学生说的精彩,听的学生听的有味。 数学道理越辩越明:除法可以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这 样的道理,不是老师和盘托出的,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画图、操作和讲解, 从学生之口讲出来的。在学生稚嫩却闪耀着数学思考的话语中,数学之理渐说 渐明。 平均分要怎么分?求平均分的份数应该怎么做?在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时, 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 体化,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自得自悟数学之理。 思维在题外延伸: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所以在操作之 后,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在练习题环节,我努力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 的思维点,每一道题不仅仅是解题,解题之后还需要再思考。而学生的表现也 可圈可点, “数学世界里有没有只能捉两只老鼠的小猫?”学生的精彩回答让人 难忘。 “如果你是出题人,你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编制的题目让 人惊叹不已。 总之,一节课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们的指导!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张静
收藏
编号:188411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1-18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有20根萝卜,每只兔分5根,可 以分给多少只兔? 1 有20根萝卜,平均分给4只兔, 每只兔分多少根? 2 有30棵树苗,每行栽5棵,可以 栽多少行? 3 6个小朋友做24个 ,平均每个小朋友做多少个? 4 1、每组选择1道题,算一算。 2、写完后在组内讲讲算式中每一个数 表示的意思。 3、说一说这道题和黑板上的哪道题是 同一种类型?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小组活动要求: 学校生物小组种了24盆黄菊花和6 盆白菊花,一共种了多少盆菊花? 每班分5盆,可以分给几个班? 老师也编了一道题: 246= 二四得二四得八八 35= 82=244= 155= 84= 46= 153= 四六二十四六二十 四四 三五十五三五十五 花儿朵朵开: 24 20 8 12 4 4 16 10 15 30 25 5 5 20 36 30 12 18 6 6 24 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 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数 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可能有多少 块糖?有多少个小朋友? 谢谢大家 ! 练习九学习单 1.猫捉老鼠。 2.花儿朵朵开。 3.我的花儿也能开。 练习九练习九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苏教 2011 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55、56 页练习九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练习九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的一节练习课。它是 在学生学习了 1 到 6 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试商,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以后的 一节练习课。那么,如何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并且对除 法的意义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我想到了生本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操 作、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试着讲出数学中的“道理” ,并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别的 同学,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让孩子给孩子当老师: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好的课堂是把教师“教” 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 ,应该是学生彼此互相 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我们大多数老师不停地给 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在本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大量“讲”的机会,学生 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对全班的交流,而且在每一次交流活动中,我都鼓励其 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听清别人的发言再补充。 2、数学道理越辩越明:除法可以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 一个乘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这样的道理,不是老师和盘托出的,而是通 过学生的画图、操作和讲解,从学生之口讲出来的。在每一个环节,除了给学 生动口多说的机会,还给了其他同学质疑辩论的机会,数学之理会渐辩渐明。 3、动手操作化难点:平均分要怎么分?求平均分的份数应该怎么做?如何 求图形代表的数?在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时,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自得自 悟数学之理。 4、思维在题外延伸: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所以在操作 之后,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平均分时无论分了多少次,无次每次分 几个,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始终在平均分;求平均分的份数,不 管是画图,摆磁扣,还是列减法算式,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求里面有多少 个在练习题的处理上,我也努力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点,每一道 题不仅仅是解题,解题之后还需要再思考。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让学生自己编 数学故事、自己给自己出题的环节,通过编故事,对平均分和包含分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通过给自己出题,更加明白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与区别。 希望本节练习课的思维增量,能使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 联系。 2、 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较熟练运用 1-6 的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的口算。 3、 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学习研究单、课件、磁扣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提示课题一、提示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除法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除法能解 决什么问题呢?什么时候要用到除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课 题-练习九) 二、全班交流学习,明晰除法的意义。二、全班交流学习,明晰除法的意义。 1、把 8 块饼干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可以分到块。 (先在组内交流:你 是怎么分的?分了几次?分的结果如何?) 请小组推荐同学用小磁扣现场展示自己的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 的?(可能分了 4 次,每次每人都分一个) 选择另一组分法不同的同学上台用小磁扣展示分法。 (可能分了 2 次或 3 次) 选择一次分完的同学用小磁扣再次演示。 板书:82=4(块)你是用哪句口诀得到的答案呢?(板书:二(四)得 八)请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并相机引导学生总结:无论分了多 少次,分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要知道要分的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每份 是多少,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除法除了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请同学交流:8 块饼干,每 2 块一份,可以分成份。 选择一位同学用小磁扣在黑板上演示展示自己的想法。 (预设 2 个一圈) 你能从刚才那位同学的分法中,感受到一个减法吗?(沟通除法与减法 的联系)板书 8-2-2-2-2=0(块)如果用除法,该怎么计算呢? 板书 82=4(份) ,指着算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在组内给学生充分 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说一说,明确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相机引导学生总结:知道要分的总数和每一份的数,求平均分的份数, 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分析两种算法之间的区别,明晰除法意义。 师:仔细观察:同样是 82=4,这两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包含分。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预设):一个是把 8 平均分成 2 份,另一个是求 8 里面包含了多少个 2。 师:是呀,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 82,虽然表面看来算式是一样的,但他 们的含义却是不同的。都是知道了总数,一个是平均分成 2 份,求一份是多少, 另一个是知道每份是 2 个,求可以分成几份。 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1、什么时候要用到除法呢?让我们来一起试试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每组选择 1 道题,算一算,填一填;写完后在组内讲讲 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说一说这道题和黑板上的哪道题是同一种类型? 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此时完成练习九第 6、7、8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创设机会,尽可能让更 多的孩子去说,数学之理越说越明,也给了别的同学从别人身上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教学生。并且给机会让学生评价学生。 ) 2、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观察黑板上的 8 道题: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除法? 生(预设):知道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一份是多少的时候;知道总数 和每一份是多少,求有多少份时。 师:除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请你编一个数学故事。 (学生的 编题过程,是对除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 ) 3、老师也编了一道题,看看和大家编的有什么不同?(出示课本第 56 页第 13 题)用老师编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复杂的题目也是由简单的题目构成的。 四、练习四、练习 导入:怎样能很快计算出一道除法?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预设)生: 乘法口诀 师:现在乘法口诀变成了小猫,我们的算式变成了小老鼠,让我们 来: 1、 猫捉老鼠。 练习时,让学生理解题意,用连线的方法独立完成。突出表内乘法、除法 与相应的乘法口诀的对应,边想口诀边写出得数。 引申:这些小猫还可以捉到哪些老鼠,为什么?(请学生由题目想到没有 展现的算式)思考一下,在数学世界里,有没有一些小猫只能捉到两只老鼠? 请你举个例子。 (预设)生:四四十六 小结:看来每一道题都不像它表面那么简单,希望同学们在做完一道题后, 还能再深入地想一想。 2、 花儿朵朵开。 学生独立试做,在组内交流答案,推选一人进行汇报。 做完这三道题,你有什么发现?(第一幅图里的花瓣就是 4 的倍 数) 如果让你编一道这样的题,你会怎么编?请学生上台展示 3、大家会自己编题啦,真了不起,张老师遇到了一道难题,想请大家帮助 一下。投影出示:有一堆糖,比 20 块多,比 40 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 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可能有多少块糖?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尝试也是解题的一种方法) 五、总结:五、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大家对除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对做题有了什 么新的想法? (预设)生 1:除法可以求平均分,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 (预设)生 2:我复习了乘法口诀,还知道了除法可以做什么。 (预设)生 3:我知道了一些题可以继续往下做,可以编一编,想一想。 (预设)生 4:我会自己给自己出题啦! 师:是呀,做题不要只把题做完就停止,我们还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想 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出下去,这样,我相信任何题都难不倒你们。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七、教学反思: 练习九是苏教 2011 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练习课。它是在 学生学习了 1 到 6 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试商,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以后的一 节练习课。我尝试运用“生本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操作,互相 交流,讲出数学中的“道理” ,并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别的同学,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 说理的过程是学习的深化过程: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好的课堂是把教师 “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 ,应该是学生彼 此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在本课中,我给学 生创设了大量“讲”的机会,学生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对全班的交流,而且 在每一次交流活动中,我都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听清别人 的发言再补充。在本节课中,说的学生说的精彩,听的学生听的有味。 数学道理越辩越明:除法可以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这 样的道理,不是老师和盘托出的,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画图、操作和讲解, 从学生之口讲出来的。在学生稚嫩却闪耀着数学思考的话语中,数学之理渐说 渐明。 平均分要怎么分?求平均分的份数应该怎么做?在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时, 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 体化,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自得自悟数学之理。 思维在题外延伸: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所以在操作之 后,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在练习题环节,我努力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 的思维点,每一道题不仅仅是解题,解题之后还需要再思考。而学生的表现也 可圈可点, “数学世界里有没有只能捉两只老鼠的小猫?”学生的精彩回答让人 难忘。 “如果你是出题人,你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编制的题目让 人惊叹不已。 总之,一节课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们的指导!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张静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 表内除法(一)-7、练习九-ppt课件-(含教案+素材)-部级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编号:10cc2).zip》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四
表内除法(一)_7、练习九_ppt课件_(含教案+素材)_部级公开课_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编号:10cc2)
苏教版二
年级
上册
数学四
除法
_7
练习
_ppt
课件
教案
素材
部级
公开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