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e4521).zip
人教版初中历史人教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第 2 2 课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3)认识中国原始农耕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具是教学课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历史图册,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 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以问题引导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在生产与劳动的 过程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高度认同感和光荣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区分两种地区的住房结构和农 作物的区别 难点:私有制的出现所导致的贫富差距 课时1 课时 教具课本教材、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图文资料、考古发现 图 板书设计: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地点:浙江县河姆渡(长江流域) 时间:距今约 7000 年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住干栏式房子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黄河流域) 时间:距今约 5、6000 年 生产生活情况: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 饲养家畜; 制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号; 住半地穴式房子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生产生活情况:过原始农耕生活;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授课过程 河姆渡 遗址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遗址 大汶口 遗址 导入新课: 回顾第 1 课: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捡拾、采集为生,住在洞穴里或树上, 生存问题一直是原始社会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 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授课: 从课本与历史图册上找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等遗址 的位置,得出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的结论。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 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 (1)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你会考什么维持生存?如果仅靠 在野外野果为生,那么到了没有果实的季节或者恶劣天气影响所导致没有果实 怎么办?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 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讲述基本知识 点,并提问: 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生活 师:为什么会在干栏式房屋中生活呢?(由于南方水分较大,不适宜于在 地下生活) 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与器具:石斧、石凿、骨耜、陶缽 师: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关于半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讲述基本知识点, 结合河姆渡的房屋类型的成因,提出以下问题: 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 穴式房屋复原图,那么这两种房屋建筑能不能相互混用?导出这两种建筑产生 的地理因素所起到的影响。 关于半坡人的社会状况,通过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 置,教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 个时期,但从考古发现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之处。 (4)教师出示人面鱼纹陶盆、土鱼纹陶盆,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 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4)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小 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 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课堂小结】 通过对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两个典型代表的学习,了 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有许多共同的特 征是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等。但由于 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 造了华夏文明。 【课标要求】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句话话的电电影说说明 书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议,通知工作人员员, 给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剧片。 工作人员为员为 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戏剧 片,写了15 页页的说说明书书呈周总总理审阅审阅 。周恩来批评评工作人员员:“ 不看对对象,对对牛弹弹琴”。工作人员员不服气地说说:“给给 洋人看这这种电电影,那才是对对牛弹弹琴呢!” “那就看你 怎么个弹弹法了”,周恩来说说,“你要用十几页页的说说明书书 去弹弹,那是乱弹弹,我给给你换换个弹弹法吧,你只要在请请 柬上写一句话话: “请请您欣赏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剧电 影, 中国的罗罗密欧与朱丽丽叶。” 故事欣赏 “派克”的来历历 “这这是一位朝鲜鲜朋友送给给我的。这这位朋友 对对我说说:这这是美军军在板门门店投降签签字仪仪式上 用过过的,你留下作个纪纪念吧!我觉觉得这这支钢钢 笔的来历历很有意义义,就留下了贵贵国的这这支钢钢 笔。”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 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 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 ,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 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 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 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 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 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 ?”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 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 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 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 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两个!一个男厕厕所,一个女厕厕所。” 关于周恩来的外交还还有 很多趣事与精采之处处,请请 你收集,并用不同的形 式表现现出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外交政策 。 建国第一年,同_等_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美国对新中国采取_,实行_,并对_ 。 2.经过:1953年底,中印就_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按照_、_、_、_、_五项原则 。 1954年,周恩来访问_和_,双方一致同意_ 。 3.意义:在国际上_,被世界上_,成为_ 。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时间:_年;与会国_;特点:第一次_ 。 2.中心议题:讨论_、_和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结果:周恩来提出_方针,促进了_,也促进了_ 。 自主预习 科目一考试 http:/ 2016年科目一 模拟考试题 科目二考试 http:/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考试内 容、考试视频 重、难点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你认为我们采取了什 么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对华军 事包围围 背 景 : 1.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 不能。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 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 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积极、主动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旧中国时时期,英国殖民主义义者背着中 国政府划出一条本非法的麦克马马洪线线。 把中国西藏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划给给英属印度。此后,这这一地区,就成 为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了。 1954年,周恩来 总理访问 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 鲁会谈。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 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合作探究 亚亚非人民团结团结 一致,保卫卫世界和 平,增进进各国人民间间友谊谊的精神 ,称为为“万隆精神”。 外交政策 巨大成就 国际地位提高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民族独立 课堂小结 独立自主和平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万隆会 议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提出 与苏联建交 A B C D 4 4、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 (1)上述材料被称为什么? (2)这一材料是在何时、什么情况下、由谁倡 导的? (3)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和平共处处五项项原则则 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问题 进进行谈谈判,周恩来在接见见印度代表时时提出的。 成为处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则。 5、阅读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 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 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 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 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请回答: (1)亚亚非会议议的特点是什么? (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 什么? (3)会议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义国家参加的亚亚非国际际会议议 我国与更多的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遭遇相同:曾经经受到帝国主义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临问题 相同:如何发发展国家经济经济 ,维护维护 民族独立,促进进世界和 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 6 6、阅读阅读阅读阅读 材料,回答材料,回答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 材料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既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倡导者之一,又是其忠实的奉行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被作为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而载入宪法。在我国与世界 上一百多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也都确认了这一原则。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 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 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 存在的。” 请请回答: (1)(1)材料一体材料一体现现现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则则则是什么是什么 ?这这这这一原一原则对则对则对则对 国国际际际际社会社会产产产产生了什么影响?生了什么影响? (2)(2)材料二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什么方材料二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什么方针针针针? 这这这这一方一方针针针针的提出的提出对对对对大会大会产产产产生了什么作用?生了什么作用? 7、阅读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 1955年4月18日,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国发 起的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各国 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 团结。在各国代表的努力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 促进世界和平等问题达成了协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 界和平合作的宣言。 请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会议议? (2)中国代表团团长团团长 是谁谁? (3)他提出什么方针针,促进进了会议议的圆满圆满 成功 ?(4)文中那句话话体现现了这这一方针针? 8、20世纪纪50年代,周恩来为为中国外交事 业业做了哪些贡贡献?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处五项项原则则, 后成为处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间的原则则。 2、1954年,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议,为为新 中国赢赢得了很高的国际际声誉。 3、1955年,在万隆会议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针,推动动了会议议的圆满圆满 成功。 浪费时间 就是浪费生命
收藏
编号:188095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1-17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人教版初中历史人教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第 2 2 课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3)认识中国原始农耕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具是教学课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历史图册,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 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以问题引导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在生产与劳动的 过程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高度认同感和光荣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区分两种地区的住房结构和农 作物的区别 难点:私有制的出现所导致的贫富差距 课时1 课时 教具课本教材、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图文资料、考古发现 图 板书设计: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地点:浙江县河姆渡(长江流域) 时间:距今约 7000 年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住干栏式房子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黄河流域) 时间:距今约 5、6000 年 生产生活情况: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 饲养家畜; 制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号; 住半地穴式房子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生产生活情况:过原始农耕生活;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授课过程 河姆渡 遗址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半坡遗址 大汶口 遗址 导入新课: 回顾第 1 课: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捡拾、采集为生,住在洞穴里或树上, 生存问题一直是原始社会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 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授课: 从课本与历史图册上找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等遗址 的位置,得出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的结论。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 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 (1)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你会考什么维持生存?如果仅靠 在野外野果为生,那么到了没有果实的季节或者恶劣天气影响所导致没有果实 怎么办?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 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讲述基本知识 点,并提问: 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生活 师:为什么会在干栏式房屋中生活呢?(由于南方水分较大,不适宜于在 地下生活) 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与器具:石斧、石凿、骨耜、陶缽 师: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关于半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讲述基本知识点, 结合河姆渡的房屋类型的成因,提出以下问题: 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 穴式房屋复原图,那么这两种房屋建筑能不能相互混用?导出这两种建筑产生 的地理因素所起到的影响。 关于半坡人的社会状况,通过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 置,教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 个时期,但从考古发现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之处。 (4)教师出示人面鱼纹陶盆、土鱼纹陶盆,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 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4)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小 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 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课堂小结】 通过对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两个典型代表的学习,了 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有许多共同的特 征是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等。但由于 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 造了华夏文明。 【课标要求】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句话话的电电影说说明 书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议,通知工作人员员, 给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剧片。 工作人员为员为 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戏剧 片,写了15 页页的说说明书书呈周总总理审阅审阅 。周恩来批评评工作人员员:“ 不看对对象,对对牛弹弹琴”。工作人员员不服气地说说:“给给 洋人看这这种电电影,那才是对对牛弹弹琴呢!” “那就看你 怎么个弹弹法了”,周恩来说说,“你要用十几页页的说说明书书 去弹弹,那是乱弹弹,我给给你换换个弹弹法吧,你只要在请请 柬上写一句话话: “请请您欣赏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剧电 影, 中国的罗罗密欧与朱丽丽叶。” 故事欣赏 “派克”的来历历 “这这是一位朝鲜鲜朋友送给给我的。这这位朋友 对对我说说:这这是美军军在板门门店投降签签字仪仪式上 用过过的,你留下作个纪纪念吧!我觉觉得这这支钢钢 笔的来历历很有意义义,就留下了贵贵国的这这支钢钢 笔。”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 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 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 ,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 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 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 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 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 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 ?”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 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 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 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 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两个!一个男厕厕所,一个女厕厕所。” 关于周恩来的外交还还有 很多趣事与精采之处处,请请 你收集,并用不同的形 式表现现出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外交政策 。 建国第一年,同_等_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美国对新中国采取_,实行_,并对_ 。 2.经过:1953年底,中印就_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按照_、_、_、_、_五项原则 。 1954年,周恩来访问_和_,双方一致同意_ 。 3.意义:在国际上_,被世界上_,成为_ 。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时间:_年;与会国_;特点:第一次_ 。 2.中心议题:讨论_、_和_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结果:周恩来提出_方针,促进了_,也促进了_ 。 自主预习 科目一考试 http:/ 2016年科目一 模拟考试题 科目二考试 http:/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考试内 容、考试视频 重、难点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你认为我们采取了什 么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对华军 事包围围 背 景 : 1.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 不能。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 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 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积极、主动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旧中国时时期,英国殖民主义义者背着中 国政府划出一条本非法的麦克马马洪线线。 把中国西藏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划给给英属印度。此后,这这一地区,就成 为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了。 1954年,周恩来 总理访问 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 鲁会谈。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 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合作探究 亚亚非人民团结团结 一致,保卫卫世界和 平,增进进各国人民间间友谊谊的精神 ,称为为“万隆精神”。 外交政策 巨大成就 国际地位提高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民族独立 课堂小结 独立自主和平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万隆会 议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提出 与苏联建交 A B C D 4 4、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 (1)上述材料被称为什么? (2)这一材料是在何时、什么情况下、由谁倡 导的? (3)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和平共处处五项项原则则 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问题 进进行谈谈判,周恩来在接见见印度代表时时提出的。 成为处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则。 5、阅读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 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 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 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 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请回答: (1)亚亚非会议议的特点是什么? (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 什么? (3)会议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义国家参加的亚亚非国际际会议议 我国与更多的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遭遇相同:曾经经受到帝国主义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临问题 相同:如何发发展国家经济经济 ,维护维护 民族独立,促进进世界和 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 6 6、阅读阅读阅读阅读 材料,回答材料,回答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 材料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既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倡导者之一,又是其忠实的奉行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被作为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而载入宪法。在我国与世界 上一百多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也都确认了这一原则。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 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 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 存在的。” 请请回答: (1)(1)材料一体材料一体现现现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则则则是什么是什么 ?这这这这一原一原则对则对则对则对 国国际际际际社会社会产产产产生了什么影响?生了什么影响? (2)(2)材料二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什么方材料二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什么方针针针针? 这这这这一方一方针针针针的提出的提出对对对对大会大会产产产产生了什么作用?生了什么作用? 7、阅读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 1955年4月18日,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国发 起的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各国 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 团结。在各国代表的努力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 促进世界和平等问题达成了协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 界和平合作的宣言。 请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会议议? (2)中国代表团团长团团长 是谁谁? (3)他提出什么方针针,促进进了会议议的圆满圆满 成功 ?(4)文中那句话话体现现了这这一方针针? 8、20世纪纪50年代,周恩来为为中国外交事 业业做了哪些贡贡献?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处五项项原则则, 后成为处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间的原则则。 2、1954年,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议,为为新 中国赢赢得了很高的国际际声誉。 3、1955年,在万隆会议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针,推动动了会议议的圆满圆满 成功。 浪费时间 就是浪费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e4521).zip》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_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_ppt课件_(含教案)_市级公开课_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e4521)
人教版
历史
第一
单元
史前
时期
时代
中国
境内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