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ppt课件-(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142c5).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教案142c5.doc--点击预览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pptx--点击预览
    • (教学反思)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点击预览
    • (教学视频)丝绸之路.mp4
    • (数字故事背景音乐)丝路之旅.mp3
    • (数字故事)丝路之旅.ppt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人教版历史七上_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ppt课件_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_市级公开课_编号142c5.zip人教版历史七上_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ppt课件_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_市级公开课_编号142c5.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88080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6.3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1-17
5
文币
资源描述:
1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第第 1414 课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和巩固”第 14 课,本课分为三子目: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本课上 承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是汉武帝大一统在民族关系与外交政策方面的 表现;下启灿烂的秦汉文化,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对秦汉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产生的影 响,体现了历史事件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大历史观。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历史,对历史的学习主要以兴趣为主,感性认识与形象思 维占主体地位,知识体系松散,尚不具备史料分析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 充分利用直观的地图、视频、故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激趣中让学生参 与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浅显的文史资料,提高学 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西域的地理概念,能在地图上划西域的大概位置。 2.说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大概情况及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标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方向、经过的重要地区。 4.列举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交流的经济产品和文化成果,分析丝绸之路的在中外 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图,初步学会辨别地理位置和地图方向,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史料,初步学会分析文言文,提高史料阅读能力。 3.研讨汉代“丝绸之路”及现代“一带一路”的作用,学会全面、辩证评价历史事 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 “西域都护”的学习,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通过 “海上丝 绸之路”的学习,认识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初步形成正确的领土意识。 2.通过分析历史地图、文史材料,再得出历史结论,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观, 培养历史证据意识。 五、重点与难点五、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作用。 2 (二)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六、教学方法 (一)情境创设教学法:通过图片、教师语言等形式,创设历史情境,加深学生对 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问题研讨教学法:通过看地图、数字故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与探 究。 (三)阅读指导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 能力及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1.展示亚欧地图:公元前 2 世纪,年轻的刘彻登基为帝,他雄才大略,巩固政权, 开疆拓土,使西汉的西征与罗马东征遥相呼应。 2.回顾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上反击匈奴;外交?民族?引出 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3.展示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展示亚欧地图,介绍同时期的西汉与罗马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知 识的横向联系;复习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知 识的纵向联系;把“丝绸之路”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大局观。 (二)张骞通西域(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概念 展示图片:胡麻、胡豆、胡桃 为什么以上物品的名字都带有“胡”字? 哪里是西域?根据史料描述,在地图中选出西域的具体位置。 “西域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东则接汉,厄以玉门关、阳关,西则限 以葱岭。 ” 汉书.西域传上 结论: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 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通西域 过渡:西汉初年,西域小国林立,却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月氏就是其中的一 个,阅读以下史料,说说月氏遇到什么事件?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 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谁成为了出使西域的使者?张骞,汉武帝的一名郎官,通过察举制来到汉武帝身 边。 3 阅读史料,填写下表: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年) ,唯二人得还。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 大夏、康居具(详细)为天子言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ji)金币帛直数 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历史地图、文史材料,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及张骞出使西域的 经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史料阅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 识,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观。 (三)丝绸之路(三)丝绸之路 播放视频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数字故事丝绸之路 。 1.观察地图,描述丝绸之路路线 把西亚、河西走廊、西域、欧洲、长安等地,请按从东往西的方向填写在地图中。 2.情景创设,探究丝绸之路的意义 假如一个汉朝商队从长安出发去西域做生意,他们会携带哪些货物?商队出了玉门 关,穿过沙漠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到达西域。他们卖了长安带来的货物后,可能买 些什么货物返回长安? 西域商人购买了长安货物后继续西行,又会把货物卖给哪些地 区的商人?这批长安货物最远可能这被卖到什么地方? 结合情景问题及数学故事,探讨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结论:经贸之路、文化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过渡:汉武帝时期,不但发展陆上交通,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是海上丝绸之路。 展示路线: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 结论:2000 年前的海上贸易事实证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 3.拓展提升,探究当代“一带一路”的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合作探究“一带一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一:2015 年 3 月 28 日,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 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 材料二:数说“一带一路”:经济规模:21 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 29%;覆盖人口: 44 亿,占全球人口 63%;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球贸易额 23.9%;沿线国家和地区:26 个;欧亚铁路网:8.1 万公里。 次序时间出使目的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4 结论:合作纽带,和平之路 点题:无论是汉代丝绸之路,还是现代“一带一路” ,都是沟通中外文明的重要桥 梁。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和数字故事介绍丝绸之路,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获取大 量信息;通过情境创设和材料分析,探讨汉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一带一路在东西方面经济 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西域的管理(四)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展示地图及史料 “公元前 60 年匈奴日逐王贤掸(dan)率其众数万骑自愿归服汉朝西 域各地首领和主要官吏均接受西汉赐予的印绶(官爵) 。 ” 2003 年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结论:公元前 60 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班超经营西域 西汉末年,随着西汉国力的下降,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东 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并派甘英出使大秦,使西域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历史地图、文史材料,认识西域都护的设置及其作用,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史料阅读能力。 (五)总结点题,前后呼应(五)总结点题,前后呼应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上反击匈奴;民族上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外交上开辟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结论: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汉疆土拓展,成为实力与罗马比肩的伟大帝国。 推荐资料: 1. CCTV 纪录片河西走廊 2. CCTV中国新闻我有问题问总理:“一带一路”连接你我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 (一)西域:两汉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二)张骞通西域 1.经过:前 138 年,了解西域;前 119 年,沟通西域 2.意义: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开辟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三)丝绸之路 1. 陆上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2.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四)经营西域 1.公元前 60 年,设西域都护,标志西域归属中央政权 5 2.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公元前2世纪,年轻的刘彻登基为帝,他雄才大略,巩固政权,开疆拓 土,使西汉的西征与罗马东征遥相呼应。 汉武帝大一统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颁布“推恩令” 经济: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军事:反击匈奴 民族: 外交: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年 ) ? 第第第第14141414课课课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沟通中外文明的沟通中外文明的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地图,知道西域的地理概念及大概位置。 2.通过阅读史料,说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事实,阐述张骞通西 域的历史意义。 3.通过观察地图,标出“丝绸之路”的基本方向及路线。 4.通过分析史料,能描述丝绸之路的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知道“一带一路”对当今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伟大意义。 蚕豆(胡豆) 芝麻(胡麻)核桃(胡桃) 原产自西域,西域生活着胡人(古代中国称北方或西方的少 数民族或外国人为胡人。) 一、西域 “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 之南。东则接汉,厄以玉门关、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汉书.西域传上 玉门关 阳关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 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A A A A B B B B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 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二、张骞通西域 张骞,汉武帝的一名 郎官,通过察举制来到 汉武帝身边。 次序时间出使目的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了解西域 前119年 联络乌孙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沟通西域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年),唯二人得还。骞身 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具(详细)为天子言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 羊以万数,赍(ji,拿东西给人)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官 员名称),道可使,使遗(派遣)之他旁国。”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长安 西域 西亚 欧洲 河西走廊 中亚 三、丝绸之路 一支汉朝商队从长安出发去西域做生意,他们会携带哪些货物? 汉朝商队到达西域后,卖了货物,可能买回什么货物返长安? 西域商人购买了长安货物后,继续西行,又会把货物卖给哪些地区 ? 这批长安货物最远可能到达哪里?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 良种马、玻璃、香料、宝石、石榴、核桃等 中亚、西亚、欧洲 欧洲 你认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经贸之路 文化之路 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意义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发端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发端 路线: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 历史事实证明 ,南海诸岛自 古以来属于中 国 2013年,习主席提 出发展“一带一路”的 战略,这条路线横穿亚 欧大陆,东边连接亚太 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 经济圈。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谈古论今谈古论今 材料二:数说“一带一路” 经济规模: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29% 覆盖人口:44亿,占全球人口63% 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球贸易额23.9% 沿线国家和地区:26个 欧亚铁路网:8.1万公里 “一带一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合作纽带,和平之路 材料一:2015年3月28 日,习近平主席指出“一 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 商、共建、共享原则,不 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 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 ,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 无论是汉代丝绸之路, 还是现代“一带一路”, 都是沟通中外文明的重要桥梁。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贤掸(dan)率其众数万骑自愿归服汉朝 西域各地首领和主要官吏均接受西汉赐予的印绶(官爵)。” 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标志西域正式 归属中央政权 汉武帝大一统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颁布“推恩令” 经济: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军事:反击匈奴 民族: 外交: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年 ) ? 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 开辟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西汉的西征与罗 马东征遥相呼应。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 汉疆土拓展,成为实力 与罗马比肩的伟大帝 国。 三、丝绸之路 1.路线 2.作用 1.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标志西域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前138年,了解西域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一、西域 二、张骞通西域 前119年,沟通西域 四、经营西域 陆上: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两汉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1.经过 2.意义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开辟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1.CCTV纪录片河西走廊 2.CCTV中国新闻我有问题问总理:“一带一路”连接你我 推荐资料推荐资料推荐资料推荐资料 陆上丝绸之路 原因 : 张骞通西域 加强与西域各族的友好往来 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交往 路线 : 从长安往西欧洲 作用 :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第第第第14141414课课课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沟通中外文明的沟通中外文明的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汉书张骞传 张骞通西域 张骞虽然没有完成预期使命,但西行数万里,带回了过去根本无 从知道的地理知识,张骞此行具有凿空拓荒的意义! 民族加强中原与西域各族的友好往来 外交 开辟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第第 1414 课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 14 课。课文 分为三子目: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汉代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的发展,是汉武帝大一统在民族关系与外交政策方面的表现; 下启灿烂的秦汉文化,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对秦汉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产生的影响。课程标准对本课的教学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通过 “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结合本课的历史地位以及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 和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直观的地图、视频、故事调动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激趣中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浅显的文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料 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教师在导入环节,展示亚欧地图,介绍同时期的西汉与罗马发展, 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复习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帮助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纵向联系;把“丝绸之路” 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大局观。 在讲授“张骞通西域”环节,通过分析历史地图、文史材料,了解 西域的地理位置及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 力和史料阅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初步形成论从史 出的历史观。 在讲授“丝绸之路”环节,通过播放视频和数字故事介绍丝绸之路, 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获取大量信息;通过情境创设和材料分析,探讨 汉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一带一路在东西方面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利于 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授“对西域的管理”环节,通过分析历史地图、文史材料,认 识西域都护的设置及其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史料阅 读能力。 在课堂的最后,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经 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反击匈 奴;民族上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外交上开辟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以及展示亚欧地图,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汉疆土拓展,成为实力与罗马 比肩的伟大帝国,既总结点题前后呼应,也提升了本课的历史高度,具 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是一条连接欧亚的长路,见证了两千年历史 的沧桑之变。 它从古都长安往西出发 穿过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来到西端古镇敦煌。古代商旅在这里补充饮 水、食物和草料。 西出阳关、玉门关,这里留下了唐代诗人传颂 千年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穿越荒芜人烟的戈壁滩 穿过茫茫的沙漠 翻过白雪皑皑的葱岭(帕米尔高原) 来到中亚(现中亚四国) 来到西亚 到达终点站欧洲大秦(古罗马) 长安 西域 西亚 欧洲 河西 走廊 中亚 中国的丝绸最初从这条线路运往西方世界 ,丝绸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商品,这条路因 此得名 丝绸之路 中原的物品从这条路传西域,西域的物品也从 通过这条路传入中原。 中国的四大发明从这里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从这里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一条经济 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涌了东西方文 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今天,丝绸之路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成 为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历史文化 符号,散发着生机与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ppt课件-(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142c5).zip》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_ppt课件_(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_市级公开课_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142c5) 人教版 历史 第三 单元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ppt课件-(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142c5).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808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