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ppt课件-(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部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30012).zip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朝暴政的表现,揭示秦朝灭亡的 主要原因。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及历史意义。 3.了解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的史实。 4.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 争性质的变化。 穿越情境一:我们来到了秦朝的村庄,发现村民 都饥肠辘辘,骨瘦如柴。 皇帝要向我们征收很多赋税 ,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 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 要占到我们收获物的三分之 二。假如一个农民收获900斤 粮食,那么就要给国家600斤 以上 赋税沉重 秦的暴政 穿越情景二: 当我们来到秦朝的乡村田间,看到的是 妇女老人和小孩在田野中劳作,那成年男 子都到哪儿了呀? 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 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 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秦朝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穿越情景三: 从秦朝的乡村出来,我来到了秦朝的集 市上,可是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 就是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了抢手货,聪 明的同学们,你能解释下原因么? 刖刑 劓刑 腰 斩 车 裂 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穿越情境四】:最后,我们来到秦朝的朝廷上,看到一大 群人指着一头鹿却说是马,秦二世却置之不理。 二世继位后,把 始皇无子女的妃 嫔全部陪葬,把 修骊山陵墓里 的机弩的工匠全 部活埋在墓中, 诛杀兄弟姐妹23 人,杀害蒙恬等 大臣不计其数 陈胜、吴广起义 此成语的意思是砍了树枝当武器,举起竹竿 当旗帜。和 “逼上梁山 ”意思相近。 揭 竿 而 起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原因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 、吴广 遇雨误期 请结合课本剧和教材49页文字叙述,快速完成下列表格 : 【活动与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过 程中,没有遇雨,还会爆发秦末农民起义吗?为什么 ? 还会爆发,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遇雨误期只是直接原因。 大泽乡 渔阳 陈 函谷关 咸阳 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事件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经过 结果 意义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 、吴广 遇雨误期 秦的暴政 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挺进咸 阳陈胜、吴广被害 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 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 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请结合课本剧和教材49页文字叙述,快速完成下列表格 : 【活动与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人 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本49页快速抢答下列问题。 _之战 战争双方_ 结果_ 特点是 _ 巨鹿巨鹿 项羽和秦军项羽取得胜利 以少胜多 想 一 想 1、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 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 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 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 ,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 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刘邦直逼咸阳公元前 207年秦朝灭亡 刘邦 汉王项羽 西楚霸王 楚汉之争 胜利失败自刎 合作探究 :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 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 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却 被刘邦打败?请大家结 合教材第50页的材料研 读,和你了解的历史知 识,说说你的理由。 刘邦:约法三章收揽民 心;重视人才,善于用 人,得到萧何、韩信、 张良的辅佐。 项羽:火烧秦宫,烧杀 抢掠;刚愎自用,不善 用人,不采纳范增的意 见。 秦的暴政 农民大起义 秦朝灭亡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沉重的赋税 刑罚严酷 (前 期)陈胜吴广领导 (后 期) 项羽刘邦领导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刘邦胜、项羽败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楚汉之争 西汉的建立 知 识 梳 理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 第第 1010 课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 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 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事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 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 拓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得民心 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 2.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 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背一首古诗,请大家猜猜这首诗是写谁的? 诗句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生答:秦始皇。 师:是的,这首诗是写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始皇在公元前 221 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幻想自己的统 治能千代万代的传承下去,但事与愿违,秦王朝仅仅存在了 15 年就退出了历史 舞台。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 老师带领大家梦回秦朝,一起学习本书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请同学们 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 展示) 二.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同学们,老师梦回秦朝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穿越情境一】 我来到秦朝的村庄,发现村民都饥肠辘辘,骨瘦如柴。 白板拖拽出秦朝赋税情 况的材料,和同学们分析看到现象的原因。得出秦朝暴政的第一个表现沉 重的赋税。 【穿越情景二】同学们,我继续在田间地头行走,我发现在田里劳动的都是些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妇女、老人,青壮年男子却很少见,那么青壮年男子去 哪了呢? 白板打出秦时候的大型工程和秦朝男子服役年龄,让同学们明白秦朝的青壮年 男子有的去修骊山陵,有的去修阿房宫,还有的去修长城,有的去服兵役征伐南方。 (ppt 展示图片),重点介绍长城:同学们,这就是长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 骄傲,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无人不感叹它的浩大与雄伟!秦朝建立 后,秦始皇不顾战争中已战死大量青壮年男子,不顾无数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 不顾无数田园无人耕种,仍向全国征调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耗费大量人力、 财力,毫不客气的说,修长城为秦始皇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师:在古代,我们将百姓被国家无偿征用进行的劳动,称之为役。 师:秦朝老百姓服徭役状况又如何呢?我们继续看大屏幕 (PPT 展示)秦朝法律规 定,男子 17 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 60 岁才能免除。据 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 万,每年被征调服徭役的人不下 300 万人。 师:这就是秦朝暴政的第二个重要表现。板书:繁重的徭役、兵役 【穿越情境三】:然后,我来到秦朝的集市上,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 是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了抢手货,聪明的同学们,你能给我解释下原因么? 生:秦朝的法律很残酷,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很多人可能被砍了脚,所以不 需要买鞋子,而要去买拐杖。 师:你归纳的很好。接下来让我一起看一些秦朝酷刑图片,我们会有更直观的了 解。(ppt 展示) 这就是秦朝暴政的第三个重要表现。板书:刑法残酷 过渡:师:刚刚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治时期,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 法残酷。此外,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秦始皇还有一个极端的做法“焚书坑儒”, 哪位同学能结合教材 P48 面的“相关史事”给大家解释一下么? 生:(结合教材介绍:秦始皇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烧了许多诸子百家的书,活 埋了四百多个儒生,史称“焚书坑儒” 。) 师:这种做法会有什么危害呢? 生:摧残了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激化了秦朝知识分子与政府的 矛盾。 【穿越情景四】师:秦始皇死后,它的儿子秦二世即位,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这不老师来到了秦二世时的一个大臣家,听他讲述了一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事情,你听播放指鹿为马的视频 这个大臣还告诉我说二世继位后,把始皇无子女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 山陵墓里的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姐妹 23 人,杀害蒙恬等大臣 不计其数;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师:同学们,大家设想下 ,生活在秦王朝的百姓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生:感到生不如死,生活十分困苦,心里非常痛恨秦王朝的统治。 教师过渡:是的,秦朝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使得民不聊生,民 怨沸腾,人们忍无可忍,最终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师:为了让大家真切地体会下这场大起义爆发的过程。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历 史剧。 (学生角色扮演陈胜、吴广起义) 师:同学们,你能否根据刚才的历史短剧,结合教材这一目的内容,,完成白板上 的表格呢? 陈胜吴广起义 时 间、领导人、原 因、经过、结果、意义。 师:好,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哪位同学能结合表格再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场起义爆发 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爆发的原因? 生:介绍 师:【合作探究一】刚才 XXX 说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到了连日大 雨,按照秦法,戍守误期将被处死,都不到都是一死,于是他们揭竿而起。但也有 人说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 就不会爆发。其他同学认同这一观点吗?接下来,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等下 你们派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师:大泽乡起义爆发之后,农民起义的烽火,迅速 形成了燎原之势,起义军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在攻占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建 立了政权,这个政权的名字叫什么? 生:“张楚”政权。 师:后来,起义军以陈县为中心,向秦朝的都城(咸阳)发起了总攻。当他们抵达函 谷关前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合作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人民的相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但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成功了吗?他们最终推翻了秦王朝么? 生: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先后被部下杀害。 师:是呀,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 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 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巨鹿之战 师过渡: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之后,项羽刘 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抗秦朝的统治。这期间有一场重要的战役,在 这场战役 中秦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家请快速阅读教材,看谁先找出场这战役的名字?对 垒的双方?结果? 生:战役名字是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对战秦军。我查过资料, 在这场战役中,秦军有 30 万,项羽的军队只有 4 万人,但最终项羽却以少胜多,大 败秦军。 师:项羽为什么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接下来 让我们来共同看一段视频!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破釜沉舟) 【合作探究三】同学们,你能否结合视频和教材中的知识拓展说一说项羽在这 次战役中的高明之处?生介绍。 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但最终秦 朝统治者向谁投降了? 生:在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率领另一支军队避实就虚,先攻打咸阳。 由于当时秦军的主力都在对付项羽,秦王朝的统治者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攻, 刘邦就抓住有利时机攻陷了咸阳。秦王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 向刘邦投降。秦朝就此灭亡! (三)楚汉之争 师过渡 秦朝灭亡后,两位起义军的领袖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二人在推翻 秦朝前有个约定,先攻破咸阳者为王。现在刘邦先攻下了咸阳,按约理应为王。 可是论实力,项羽又比刘邦强大得多,是他消灭了秦军主力。同学们,如果你是项 羽,你会甘心将权力拱手让人吗?(生摇头或说不会)于是,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 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又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 师:为什么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战争称为“楚汉之争”呢? 生: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刘邦为汉王,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楚汉 之争。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时候的,项羽刘邦的身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已经 不再是起义军的领袖,他们变成了新的统治阶层,他们之间的战争性质已经变为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师:楚汉之争中,他们征战的目标是什么呢?最终胜利者是谁呢? 生:争夺帝位,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齐答) 【合作探究四】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 却被刘邦打败?请大家结合教材第 50 页的材料研读,和你了解的历史知识,说 说你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 师:我们重新回顾下本课所学内容。白板拖拽课堂小结。 四四.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暴政 B、焚书坑儒 C、修建宫殿和陵墓 D、法律残酷 2.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的起义军 C、刘邦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起义军 3、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五五.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穿越秦朝,情境的再设,充分再现历史,以情 境体验历史,以交流升华情感。并利用白板辅助教学,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教 学中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体验式学习,让学 生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暴政 B、焚书坑儒 C、修建宫殿和陵墓 D、法律残酷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 A、陈 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 3.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的起义军 C、刘邦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起义军 4、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收藏
- 资源描述:
-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朝暴政的表现,揭示秦朝灭亡的 主要原因。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及历史意义。 3.了解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的史实。 4.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 争性质的变化。 穿越情境一:我们来到了秦朝的村庄,发现村民 都饥肠辘辘,骨瘦如柴。 皇帝要向我们征收很多赋税 ,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 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 要占到我们收获物的三分之 二。假如一个农民收获900斤 粮食,那么就要给国家600斤 以上 赋税沉重 秦的暴政 穿越情景二: 当我们来到秦朝的乡村田间,看到的是 妇女老人和小孩在田野中劳作,那成年男 子都到哪儿了呀? 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 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 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秦朝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穿越情景三: 从秦朝的乡村出来,我来到了秦朝的集 市上,可是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 就是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了抢手货,聪 明的同学们,你能解释下原因么? 刖刑 劓刑 腰 斩 车 裂 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穿越情境四】:最后,我们来到秦朝的朝廷上,看到一大 群人指着一头鹿却说是马,秦二世却置之不理。 二世继位后,把 始皇无子女的妃 嫔全部陪葬,把 修骊山陵墓里 的机弩的工匠全 部活埋在墓中, 诛杀兄弟姐妹23 人,杀害蒙恬等 大臣不计其数 陈胜、吴广起义 此成语的意思是砍了树枝当武器,举起竹竿 当旗帜。和 “逼上梁山 ”意思相近。 揭 竿 而 起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原因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 、吴广 遇雨误期 请结合课本剧和教材49页文字叙述,快速完成下列表格 : 【活动与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过 程中,没有遇雨,还会爆发秦末农民起义吗?为什么 ? 还会爆发,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遇雨误期只是直接原因。 大泽乡 渔阳 陈 函谷关 咸阳 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事件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经过 结果 意义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 、吴广 遇雨误期 秦的暴政 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挺进咸 阳陈胜、吴广被害 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 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 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请结合课本剧和教材49页文字叙述,快速完成下列表格 : 【活动与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人 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本49页快速抢答下列问题。 _之战 战争双方_ 结果_ 特点是 _ 巨鹿巨鹿 项羽和秦军项羽取得胜利 以少胜多 想 一 想 1、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 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 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 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 ,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 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刘邦直逼咸阳公元前 207年秦朝灭亡 刘邦 汉王项羽 西楚霸王 楚汉之争 胜利失败自刎 合作探究 :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 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 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却 被刘邦打败?请大家结 合教材第50页的材料研 读,和你了解的历史知 识,说说你的理由。 刘邦:约法三章收揽民 心;重视人才,善于用 人,得到萧何、韩信、 张良的辅佐。 项羽:火烧秦宫,烧杀 抢掠;刚愎自用,不善 用人,不采纳范增的意 见。 秦的暴政 农民大起义 秦朝灭亡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沉重的赋税 刑罚严酷 (前 期)陈胜吴广领导 (后 期) 项羽刘邦领导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刘邦胜、项羽败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楚汉之争 西汉的建立 知 识 梳 理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 第第 1010 课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 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 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事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 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 拓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得民心 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 2.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 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背一首古诗,请大家猜猜这首诗是写谁的? 诗句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生答:秦始皇。 师:是的,这首诗是写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始皇在公元前 221 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幻想自己的统 治能千代万代的传承下去,但事与愿违,秦王朝仅仅存在了 15 年就退出了历史 舞台。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 老师带领大家梦回秦朝,一起学习本书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请同学们 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 展示) 二.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同学们,老师梦回秦朝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穿越情境一】 我来到秦朝的村庄,发现村民都饥肠辘辘,骨瘦如柴。 白板拖拽出秦朝赋税情 况的材料,和同学们分析看到现象的原因。得出秦朝暴政的第一个表现沉 重的赋税。 【穿越情景二】同学们,我继续在田间地头行走,我发现在田里劳动的都是些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妇女、老人,青壮年男子却很少见,那么青壮年男子去 哪了呢? 白板打出秦时候的大型工程和秦朝男子服役年龄,让同学们明白秦朝的青壮年 男子有的去修骊山陵,有的去修阿房宫,还有的去修长城,有的去服兵役征伐南方。 (ppt 展示图片),重点介绍长城:同学们,这就是长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 骄傲,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无人不感叹它的浩大与雄伟!秦朝建立 后,秦始皇不顾战争中已战死大量青壮年男子,不顾无数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 不顾无数田园无人耕种,仍向全国征调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耗费大量人力、 财力,毫不客气的说,修长城为秦始皇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师:在古代,我们将百姓被国家无偿征用进行的劳动,称之为役。 师:秦朝老百姓服徭役状况又如何呢?我们继续看大屏幕 (PPT 展示)秦朝法律规 定,男子 17 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 60 岁才能免除。据 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 万,每年被征调服徭役的人不下 300 万人。 师:这就是秦朝暴政的第二个重要表现。板书:繁重的徭役、兵役 【穿越情境三】:然后,我来到秦朝的集市上,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 是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了抢手货,聪明的同学们,你能给我解释下原因么? 生:秦朝的法律很残酷,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很多人可能被砍了脚,所以不 需要买鞋子,而要去买拐杖。 师:你归纳的很好。接下来让我一起看一些秦朝酷刑图片,我们会有更直观的了 解。(ppt 展示) 这就是秦朝暴政的第三个重要表现。板书:刑法残酷 过渡:师:刚刚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治时期,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 法残酷。此外,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秦始皇还有一个极端的做法“焚书坑儒”, 哪位同学能结合教材 P48 面的“相关史事”给大家解释一下么? 生:(结合教材介绍:秦始皇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烧了许多诸子百家的书,活 埋了四百多个儒生,史称“焚书坑儒” 。) 师:这种做法会有什么危害呢? 生:摧残了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激化了秦朝知识分子与政府的 矛盾。 【穿越情景四】师:秦始皇死后,它的儿子秦二世即位,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这不老师来到了秦二世时的一个大臣家,听他讲述了一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事情,你听播放指鹿为马的视频 这个大臣还告诉我说二世继位后,把始皇无子女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 山陵墓里的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姐妹 23 人,杀害蒙恬等大臣 不计其数;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师:同学们,大家设想下 ,生活在秦王朝的百姓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生:感到生不如死,生活十分困苦,心里非常痛恨秦王朝的统治。 教师过渡:是的,秦朝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使得民不聊生,民 怨沸腾,人们忍无可忍,最终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师:为了让大家真切地体会下这场大起义爆发的过程。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历 史剧。 (学生角色扮演陈胜、吴广起义) 师:同学们,你能否根据刚才的历史短剧,结合教材这一目的内容,,完成白板上 的表格呢? 陈胜吴广起义 时 间、领导人、原 因、经过、结果、意义。 师:好,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哪位同学能结合表格再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场起义爆发 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爆发的原因? 生:介绍 师:【合作探究一】刚才 XXX 说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到了连日大 雨,按照秦法,戍守误期将被处死,都不到都是一死,于是他们揭竿而起。但也有 人说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 就不会爆发。其他同学认同这一观点吗?接下来,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等下 你们派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师:大泽乡起义爆发之后,农民起义的烽火,迅速 形成了燎原之势,起义军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在攻占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建 立了政权,这个政权的名字叫什么? 生:“张楚”政权。 师:后来,起义军以陈县为中心,向秦朝的都城(咸阳)发起了总攻。当他们抵达函 谷关前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合作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人民的相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但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成功了吗?他们最终推翻了秦王朝么? 生: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先后被部下杀害。 师:是呀,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 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 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巨鹿之战 师过渡: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之后,项羽刘 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抗秦朝的统治。这期间有一场重要的战役,在 这场战役 中秦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家请快速阅读教材,看谁先找出场这战役的名字?对 垒的双方?结果? 生:战役名字是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对战秦军。我查过资料, 在这场战役中,秦军有 30 万,项羽的军队只有 4 万人,但最终项羽却以少胜多,大 败秦军。 师:项羽为什么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接下来 让我们来共同看一段视频!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破釜沉舟) 【合作探究三】同学们,你能否结合视频和教材中的知识拓展说一说项羽在这 次战役中的高明之处?生介绍。 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但最终秦 朝统治者向谁投降了? 生:在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率领另一支军队避实就虚,先攻打咸阳。 由于当时秦军的主力都在对付项羽,秦王朝的统治者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攻, 刘邦就抓住有利时机攻陷了咸阳。秦王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 向刘邦投降。秦朝就此灭亡! (三)楚汉之争 师过渡 秦朝灭亡后,两位起义军的领袖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二人在推翻 秦朝前有个约定,先攻破咸阳者为王。现在刘邦先攻下了咸阳,按约理应为王。 可是论实力,项羽又比刘邦强大得多,是他消灭了秦军主力。同学们,如果你是项 羽,你会甘心将权力拱手让人吗?(生摇头或说不会)于是,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 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又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 师:为什么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战争称为“楚汉之争”呢? 生: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刘邦为汉王,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楚汉 之争。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时候的,项羽刘邦的身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已经 不再是起义军的领袖,他们变成了新的统治阶层,他们之间的战争性质已经变为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师:楚汉之争中,他们征战的目标是什么呢?最终胜利者是谁呢? 生:争夺帝位,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齐答) 【合作探究四】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 却被刘邦打败?请大家结合教材第 50 页的材料研读,和你了解的历史知识,说 说你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 师:我们重新回顾下本课所学内容。白板拖拽课堂小结。 四四.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暴政 B、焚书坑儒 C、修建宫殿和陵墓 D、法律残酷 2.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的起义军 C、刘邦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起义军 3、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五五.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穿越秦朝,情境的再设,充分再现历史,以情 境体验历史,以交流升华情感。并利用白板辅助教学,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教 学中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体验式学习,让学 生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暴政 B、焚书坑儒 C、修建宫殿和陵墓 D、法律残酷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 A、陈 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 3.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的起义军 C、刘邦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起义军 4、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