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0ab3).doc

  • 上传人(卖家):小黑
  • 文档编号:1880568
  • 上传时间:2021-11-17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0ab3).doc》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教案、教学设计_市级公开课_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0ab3 人教版 历史 第四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第 19 课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前秦失败和东晋取胜的原因。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 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 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智慧课堂为手段,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 对比、历史剧、问答互动、表演讨论等方法,

    2、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 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分析研读史料,提 高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通过讨论,逐步提高自主合 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交融是我国历史上 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的, 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激发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 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3、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 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西 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 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 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 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

    4、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 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 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如何化解民族矛盾, 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 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 境内充满民族矛盾。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顺应民族交融趋势, 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 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 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 5 班是学校智慧课堂实验班, 学

    5、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好, 对历史有强烈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带有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希望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内容新鲜, 充实,饶有趣味。最害怕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补充一些生动形象的历史史实 和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剧表演和情境创设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内容。 3教学方法 以智慧课堂为依托,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情境教学法 等。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本,智慧课堂教室、教师及学生平板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讲授: 第四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魏 晋南

    6、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政权 分立和民族交融, 通过 16.17.18 课的学 习, 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 再 跟随教师,从主旨 上把握单元课题的发展 脉络及联系,通过课程 标准,了解本课题学习 目标。 复习概括式导 入,对教学内容进 行良好衔接,对课 题起到承上启下的 作用。 到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 都让我们深切 感受到了当时政权的分立,而在此当 中, 另一股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 那就 是民族交融。一起进入第 19 课,北魏 政治与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讲述课题同时,呈现课程标准。 短暂统一的西晋在 316 年被匈奴 人所灭,司马家族到南方建立东晋政 权, 北方则出现了由少数民族

    7、建立十六 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 随机提问 1.概括此时北方的特点 2.哪一政权结束了这一局面? 抢答: 1 前秦政权是哪一民族建立的? 2.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北 方。 过渡: 前秦和东晋形成对峙, 强大 后的前秦欲统一全国, 一场大战不 可避免,进入新课主体学习。 随机回答 1.割据分裂 2.前秦 抢答 1 氐族 2 苻坚 通过一系列的智慧 课堂平台的随机提 问和抢答,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和表现 欲,以及对本节课 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 (授新课授新课) ) 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对比东晋和前秦的实力, 提出提出 疑问, 作为实力较弱的东晋该如何迎战 呢? 1.播放短片:

    8、 东山再起 ,同时将关于 淝水之战概况的表格推送到学生平板, 让学生自主探究: 淝水之战的时间、 地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1.做一名信息速记 员,结合课本,及观看 短片 东山再起 , 完成 表格信息。通 过 自 主 探 究,短片创设战场 点、 作战双方、 主要人物, 特点、 结果、 影响。 2.快速抢答: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 次战争相似? 3.通过智慧课堂平板开启讨论,拥有 80 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 兵力的东晋,你认为导致前秦失败 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选择部分观点介绍,带领学生归纳 前秦失败的原因,由此得出东晋取 胜的原因,并说明民族的冲突和不 和是主要因素。进而讲

    9、述淝水之战 并未改变北方的状况,进而得出此 战的影响。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 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过度提问, 又是哪一政权再一次结束北 方分裂和割据状态呢? 2 回答: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思考: 拥有 80 万兵力 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 兵力的东晋,你认为导 致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 原因是,并输入学生平 板。 学生答:北魏 情境,了解记忆淝 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回顾之前知识,加 深对战争特点的印 象。 通过智慧课堂 平台讨论模式将每 位学生观点同屏到 大屏,激发学生独 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能力。认识到面对 民族矛盾,选择冲 突方式无法解决最 实质问题。 。 二 交流中的融

    10、合北魏孝文帝 改革 1.设置抢答: 北魏政权是哪一少数 民族建立的? 讲述: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并介 绍鲜卑族的兴起和民族情况, 通过鲜卑 学生答:鲜卑 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汉族先进生活方式 的对比, 得出矛盾发生, 改革由势在必 行。 简单介绍孝文帝,着重突出孝文 帝对汉文化的认可。 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 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 你会怎么 做? 2.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出演 历史剧 孝文帝 上朝议事该不该纳汉人为妃 学生表演中开启智慧课堂投票 “对纳汉人为妃的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孝文帝面对民族矛 盾和分歧的态度。 让学生自主体会汉化改革的原因 和意义。 3 共同归纳:孝文帝改革措施及

    11、意 义; 以表格方式呈现,通过文字、 图片等史料,结合教材,带领学生 理解迁都洛阳和汉化的具体措施。 突出重点内容。 4 智慧课堂全班作答: 孝文帝改革后洛阳状况,加深对孝 通过情境体验和历 史剧表演,体会孝文帝 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和艰 难,通过自行体会,孝 文帝为了政权巩固选择 融合的民族政策,深入 了解孝文帝对纳汉人为 妃和汉化改革的决心和 原因。 根据教材及教师提 供和表格,图片、文字 等史料,全面了解孝文 帝改革措施,理解每一 项内容以及意义。 平板作答,作出选择 换位思考,激 发学生的兴趣,理 解改革的必要性。 让学生养成, 论从史出,史论结 合的材料解读和分 析的习惯,突出教 学重点

    12、。 全班作答,体 文帝改革内容和意义的印象。 5 过渡: 对比前秦和北魏面对民族矛盾的 不同态度,总结民族交融才是时代 的主题 思考面对民族矛盾 不同的处理方式 现学生对课堂的整 体、全面参与。 深化民族交融趋势 三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地区的 民族的融合 1 讲解民族交融和北方民族交融 的概念, 即北方民族交融指北方游牧民 族与中原农耕汉族之间的政治、经济、 文化各方面的融合。 2 情境体验: 民族交融具体对群众生活 的影响。 组织学生开展 穿越大访谈 电视节目 4 结合课本和相关文字和图片史料, 师 生共同归纳民族交融的表现: 包括制度 上的交融, 生产方式上的交融, 生活习 俗的交融,文化上

    13、的交融 4 用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话总结: 了解概念 几位同学以北魏电视台 主持人、北魏通知下汉 族农民、 饭店老板.服装 店主和艺术家的身份穿 越回北魏,向其他同学 介绍民族交融对生活的 影响 根据课本和史料,思考 情境体验,联 系生活实际,感受 民族交融,认识到 交融是一种进步的 现象,突显人民群 众 对 历 史 推 动 作 用。彰显唯物史观 这一核心素养。 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培养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 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 上相互学习, 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 影响, 联系日益密切, 逐渐融合在一起, 是“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是“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了,丰富中华民族的

    14、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多民族国 家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互动:全班作答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 “胡 人汉服” “汉人胡食” 现象的解释 加深 理解。 思考民族交融的意义 平板作答,作出选择 通 过 民 族 交 融 意 义,体会家国情怀 全班作答,体 现学生对课堂的整 体、全面参与。 课堂课堂总结总结 促进 淝水 之战 北魏统 一北方 孝文帝 改革 前秦战败 北方陷入 混乱局面 北方民族 大交融 归纳、 梳理知识点。 理清线索,构 建知识结构体系。 寄语寄语 同学们, 回看历史, 中华民族的发 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 交流、 交融 的历史。 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 在 交流中取长补

    15、短,在交融中实现共赢, 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进步, 在 这种民族力量的推动下, 新时期的中华 民族定会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 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谱写美好篇章。少数民 族首领, 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也是中华 民族一部分, 也应该站在整个中华民族 的立场上看问题。 听歌曲 爱我中 华总结:民族力量 的强大。 培养民族情节 和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第 19 课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爱 国思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开拓进取意识,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 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正确认识我 国的民族关系,认识改革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更细致些,有些问 题的探讨不够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80ab3).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80568.html
    小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