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法和减法(一)-5以内的加法-教案、教学设计-部级公开课-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0026b).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加法和减法(一)-5以内的加法-教案、教学设计-部级公开课-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0026b).doc》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数学 加法 减法 _5 以内 教案 教学 设计 部级 公开 配套 课件 编号 0026 下载 _一年级上册(旧)_北京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15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加法的初步认识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 学科数学学段: 第一学段年级一年级 相关领域数与代数 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材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 年 7 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设计者蒋志超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13611162221 实施者蒋志超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13611162221 指导者刘东旭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13683259101 课件制作者蒋志超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13611162221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中指出: “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的
2、需要、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 索。 ”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 要抓住教学对象的特点,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感悟加法的本质: 把两部分合起来,让学生把知识还原成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认知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新旧知识、认知经
3、验不断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原有的经验系统和认知结构参与新知的学习,而新知的进入可 能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在量和质上发生调整与改变,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重建。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在小学阶段,加法的含义就是指两部分的合并,也可以说加法是对一类客观现实中 具有合并现象的数学化表征。小学生建立加法概念需要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操作活 动,孔启平老师在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论一书中说得非常明确,具体情境是小学生 理解加减法的基础,当一个数的运算与代表情境中的物体相联系时,才能在学生头脑中 获得真正的意义。 2015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2 加法的初步认识
4、是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教材 上出示主题图:以故事的情境引入。父子两个人买金鱼。爸爸拿着一条蓝鱼,孩子拿着 两条红鱼,把这些鱼一起倒在一个鱼缸里,一共是 3 条鱼。然后是把这个具体的倒鱼的 事情,用比较抽象的点子图表示出来,最后列出加法算式 1+2=3,认识加号,加法算式。 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也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计 算的基础,后面还会学习图画实际问题、一图四式等知识,本节加法的认识也是计算教 学的起始课。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年龄特点:这部分教学对象是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识过程与学 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
5、,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学习 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直观的学习资源、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悟加法的 本质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已有经验分析:一方面生活经验的积累。加法作为生活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在成长 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并经历具有加法含义的活动,天天都会感受具有加法意义的生活现 象。比如妈妈给他买了 3 本课外书,今天又买了 2 本,现在有了 5 本书;在幼儿园里上 午老师奖励了他 3 朵小红花,下午奖励他 2 朵,一天得到了 5 朵。这些现象都是两部分 的合并,也就是都具有激发结构的模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积累了关于加 法的直观感知,他们能正确判断出
6、多了还是少了 另一方面知识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在没有上小学之前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了认数、 数数,加减法计算。在学习加法之前学生们也正式的学习过了 10 以内的数以及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他们有计算加法的知识基础。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对画图,摆小棒 等一些列的操作活动有接触,自己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所以已经具备了正式学习加法 的初步的知识与能力。 课前调研: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但就每个 个体而言,对加法的感知是否如上所述,他们存在着怎么的差异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 生学习并建构加法的概念及基本的运算技能,我想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几个方面的起点, 从而为教学提供有利的资
7、源和借鉴。 第一, 学生对两部分合并的情境时,会自觉运用加法计算的情况。 第二, 学生正确进行 10 以内加法运算的情况。 第三, 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怎么样?能用动作或图示表示吗? 2015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3 我设计了以下前测的题: 1课件出示左边有三只小鸡,右边有 2 只大鸡。问:你看到了什么? 2课件呈现树上有 4 只小鸟,又飞来了 3 只。问:你看了什么?追问:一共几只, 怎么算出的? 3能用动作或者图画表示出 4+2 吗? 4.10 道 10 以内的加法试题 前测结果:我对于任教的两个班的 91 名同学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 第一题: 说:看到 3 只小鸡, 2 只
8、大鸡 直接说出一共是 5 只鸡 只说看到了大鸡和 小鸡 人数76510 比例84%5%11% 第二题: (1) 语言描述:你看到了什么 正确表述看到的过 程并说出 7 只鸟 正确表述看到的过 程,没有说出结果 只说出了结果 7 只 鸟 人数8164 比例89%7%4%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从图上数出来4+3=7其他 人数18658 比例19%71%9% 第三题: 不能图示表示动作表示 人数37595 比例40%64%6% 2015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4 第四题 10 道全对有错题 人数910 比例100%0% 结果分析: 首先,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就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加法运算能
9、力,计算正确率很高。 其次,学生对于加法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知道两部分合并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对于用 图来表示加法算式大部分学生有了 初步数学符号化意识。最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 解是浅层次的,对加法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认识识不够深入的。 我的思考:首先加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认识加法,虽然是数学学 习中计算教学的起始课,但是却是一节建立“加法“概念为主的概念教学课。 其次尽管加法的认识是初识性教学,我们却不可漠视它的学习现实的起点。对 于多数一年级学生来说,加法并非第一次接触,透过这种“似曾相识”乃至“比较熟悉” 的感知经验,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对加法的认识也都存在于表面:加法就是两个
10、数字相加 在计算结果。 因此加法的认识重点一定要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真正理解加法的含 义,而不是加法算法的探究。 最后,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加法,通过多种表征感受加法的抽象魅力。学生认识 的加法只停留两个数字相加计算出结果,他们对于1+2=3既可以表示计算花朵的数量, 计算水果的数量,也可以计算人员的多少等等如此丰富的内涵是不清楚的,对图意蕴含 的加法意义缺乏准确的解读与口叙,更不能从抽象的加法式题外化列举具体化的生活原 型。也就是说,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是模糊的、不明确的、不深刻的,加法结构并没 有真正建立。只有当学生对图与式有着较好的对应性理解,对加法生活原型能顺利提炼 与表述,才显示
11、学生对加法含义有了正确认识,对加法结构有了初步构建。为此,图式 表述和语言表达是落实加法含义这个教学重点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因此, 想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重点放在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结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 点,为学生创设充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再活动中加入手势表示。 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感悟并语言表达出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起来。 课堂上我设计了说故事、演故事、摆故事、画故事、编故事这一系列的小活动环节, 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做中学,玩中学,通过这些活动赋予加法在现实世界中更 多的含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15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7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