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配套课件编号:e04d6).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配套课件编号:e04d6).doc》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_教案、教学设计_市级公开课_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配套课件编号:e04d6 人美版五 年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人美版2024_美术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教学设计美术】 5.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5.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授课人:总课时:授课人:总课时:2 2 课时课时此设计此设计: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造型表现”学习 领域的一课。在全套的教材中,本课的知识概念相对独立,但学习本 课会为学生今后学习空间、 立体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 础。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 密关联”,“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教材的意 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
2、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 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 表现能力。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 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通过观察和分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征和认知能力,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绘画知识、技能、体验等已有了一定的积累,观察 力增强,观察的方法逐渐趋向全面,对描绘对象的相互关系、远近层 次、形体结构等有所领悟,能开始进行综合观察,比较能力也有所增 强。孩子们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 有分析过透视规律,对本课的概念知识也不太了解,在教学过程中,
3、我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多法并用将教学变得鲜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 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 过程与方法 借助游戏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通过对比、 观察、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构建 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画面“近大远小”的透视 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 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 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4、 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 学具:刮画纸及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趣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位学习小伙伴,他俩要和大家玩捉迷 藏的游戏。瞧,他们来啦!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 来,其次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可以瞬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 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观察图片,探究新知 (一)认识消失点。 出示图片,依据介绍指名学生在图上找消失点。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消失点的变化。(出示四
5、幅消失点 不同位置的风景图画,请学生找出消失点。观察消失点的位置,交流 发现。) 教师小结: 在绘画时,想突出画面左边的景物,消失点要向右移动,要想表 现画面右边的景物,消失点要向左移动,可见,消失点的位置并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取景的需要所确定。 (二)了解视平线。 1出示图片,依据介绍指名学生在图上找出视平线。 质疑解疑: (1)出示问题:视平线的位置可以变化吗? (2)引导学生发现:老师站在讲台上,我的视平线的高度在这 里,同学们坐在椅子上,大家视平线的高度要比老师的视平线低,小 花狗趴在地板上,它的视平线就更低了。从而得出视平线的位置并不 是固定的,根据作者表现景物的需要所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7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