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0篇情境默写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869559
  • 上传时间:2021-11-1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0.3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0篇情境默写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60 情境 默写 专项 练习题 精选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3 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60 篇情境默写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 1.劝学(上册) 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 要锋利, 需 “就 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5.荀子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 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 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 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 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中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阐明了学习要 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

    3、可镂。 9.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 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 学中提出 “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0.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劝学中的“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 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 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

    4、的。“金”要锋利,需 “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 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4.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 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第 2 页 共 23 页 15.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 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 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7.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5、而不舍, 金石可镂。”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 六跪而二螯, 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 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9.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 句话。 20.韩愈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观点相同。 2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

    6、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师说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 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 他所说的“师”

    7、,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 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 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 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第 3 页 共 23 页 聃。

    8、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 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 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 者

    9、,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5.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圣 益圣,愚益愚 ”。 16.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7.“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0、一致。 3.赤壁赋 1.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 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期望自己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在客人的 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 3.赤壁赋一文,苏轼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着重描写了像细丝一样连续不 断、婉转悠扬的悲戚箫声,它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想象奇特,笔力深刻。 4.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 一片的诗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泛不起一丝波纹,也恰

    11、好体现作者夜游赤壁时 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回答客人,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 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 第 4 页 共 23 页 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则 物与我皆无尽也”。 7.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的语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8.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消极至极。 9.赤壁赋中“且夫

    12、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常被后 人引用,用来勉励自己修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 10.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酾酒临江,横槊 赋诗”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1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短歌行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 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

    13、声激昂慷慨,忧郁 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 短歌行 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 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 情。一

    14、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 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1.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 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0.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11.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 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阔谈,心念旧恩。 12.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 第

    15、 5 页 共 23 页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的诗句是: “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2.1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 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不厌高,海 不厌深。 14.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 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归园田居(其一) 1.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归园田居 (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

    16、得返自然。 ” 2.在归园田居 (其一)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 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户庭 无 尘杂,虚室有余闲 ” 。 4.在归园田居 (其一)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 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 5.在归园田居 (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6.归园田居 (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 “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7.土地、草房、榆柳、桃

    17、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陶渊明 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些事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归园 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鹊桥仙纤云弄巧 1.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 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2.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两情若是久 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3.鹊桥仙巧妙表现牛郎织女临别时依恋怅惘的句子是: “忍顾鹊桥归路! ” 4.鹊桥仙中,

    18、 “柔情似水”照应“银汉迢迢” ,以景设喻,写两情相会温柔缠绵; “ 佳期如梦”写七夕佳期竟然像梦幻,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第 6 页 共 23 页 7.梦游天姥吟留别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 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用夸张和对比 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 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 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

    19、描绘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 “霓 为衣兮风为马”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 “仙之人兮列如麻”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 非常多。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两句对天姥山上天气和 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写仙人们的出场作了铺垫。 6.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两句写出了诗人在 梦境中第一眼看到的天姥山仙境的景象:有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有日月照耀的宫阙,景 色壮丽,精心炫目。 7.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写出了诗人梦 醒后对人间乐事和古来万世的感慨之情,看似消极,却是诗人对

    20、现实世界的深刻反省,为后 文直抒胸臆积蓄了感情力量。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 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0.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 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 流水。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能抚慰心灵的是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

    21、趣,才是最快意的。 8.登高 1.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极写作者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 以及孤独之感。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两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 ” 第 7 页 共 23 页 3.杜甫在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 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 4.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描绘 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天、风等六种意象自然成对。 5.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 括: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

    22、年多病独登台。 ” 6.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来表达旧事物 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9.琵琶行(并序) 1.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 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 2.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揭示了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 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 3.琵琶行中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嫁做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两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 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 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23、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 花底滑” ,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乐曲的终止也 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5.琵琶行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 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6.琵琶行中琵琶女年轻时五陵的少年争相敬献殷勤,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是“门 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门可罗雀,嫁于商人。 7.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 马青衫湿。 8.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

    24、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 琵琶行 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 先用 “转轴拨弦三两声” 校弦试音, 但诗人却用“未 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 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 其中既用 “低 眉信手续续弹” “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 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10.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 第 8 页 共 23 页 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

    25、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 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 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 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 枪鸣。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 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音乐由“冷涩”到“凝绝” ,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

    26、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12.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 “我”情感被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因此才有了同声相应的诗文。 13.琵琶行中,诗人自叙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 绕宅生。 14.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 声,人弦俱寂”,展现了听书人的投入,侧面反映出说书人的技艺卓绝。 琵琶行中也有 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15.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多次侧面描写:一次, “忽闻水上琵琶声”

    27、 ,侧面描 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 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 ,作者又用“满 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侧面描写。 16.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 ,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 句,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 10.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中,用“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 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中“羽扇纶巾”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 装束。 “樯橹灰飞烟灭”一句

    28、,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描写了 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 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式的句 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第 9 页 共 23 页 6.在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 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29、,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 的句子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8.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寓意 周瑜功名早成,而自己鬓发斑白却毫无建树,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11.声声慢寻寻觅觅 1.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 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地愁苦之情。 2.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 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感情慢慢融入落花

    30、,对花自怜,黯然伤神。 3.在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词人难以入眠的句子: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 4.古人有“借酒消愁”一说,词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声声慢 (寻寻觅觅)中,写 到词人本欲用酒来打发愁情,没想到还是驱不散晚风带来的寒意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 5.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借大雁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 子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6.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中,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生活状态的描 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7.李清照在声声慢 (寻寻觅觅

    31、)中用黄昏时刻的梧桐和细雨表达自己无垠的愁情的 句子是: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8.声声慢 (寻寻觅觅)中,词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愁情的句子是: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以乐景写哀情可以使哀伤的情感表达更出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使用这 一手法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作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的慨叹,这是借廉颇自比,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

    32、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 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慨。 第 10 页 共 23 页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 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 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的雄心,也只怕会是“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喻南宋统治集

    33、 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3.登泰山记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 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山负雪,明烛天南。 2.在登泰山记中,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 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四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 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一句对天气 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凸显了天

    34、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 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6.登泰山记 ,日出之前,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 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其中“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 概貌。 7.登泰山记 ,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 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 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14.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

    35、忠 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涉江采芙蓉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 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3.涉江采芙蓉中,“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话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 生涯,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情绪更加黯然销魂。 4.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话,诗角度变了,转为从远 第 11 页 共 23 页 在洛阳求仕的游子方面写。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自然想起家乡采莲一事,只是举目远望,回 乡的路途绵延无尽。 5.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6.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

    36、,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同 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7.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 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5.静女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 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

    37、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匪女之为美,美 人之贻。 1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李煜在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诗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 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 暂无常之意。 2.李煜在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 怅恨的感叹的句子是

    3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李煜在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 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 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 12 页 共 23 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60 篇情境默写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教师版 【必修上册】 1.劝学(上册) 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

    39、须臾之所学也。”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 要锋利, 需 “就 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5.荀子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 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 “蚓无爪牙

    40、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 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 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 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中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阐明了学习要 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 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 学中提出 “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0.刘禹锡诗云:“

    41、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劝学中的“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 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 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 第 13 页 共 23 页 “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 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4.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

    42、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 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5.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 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 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7.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 六跪而二螯, 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学习

    43、必须用心 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9.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 句话。 20.韩愈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观点相同。 2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师说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是

    44、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 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 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 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45、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 第 14 页 共 23 页 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 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聃。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 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

    46、说中“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 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4.师说

    47、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5.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圣 益圣,愚益愚 ”。 16.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7.“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 3.赤壁赋 1.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 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

    48、期望自己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在客人的 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 3.赤壁赋一文,苏轼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着重描写了像细丝一样连续不 断、婉转悠扬的悲戚箫声,它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想象奇特,笔力深刻。 4.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 一片的诗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第 15 页 共 23 页 5.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泛不起一丝波纹,也恰好体现作者夜游赤壁时 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回答客人,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 变与不变

    49、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 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则 物与我皆无尽也”。 7.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的语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8.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消极至极。 9.赤壁赋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常被后 人引用,用来勉励自己修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 10.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酾酒临江,横

    50、槊 赋诗”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1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短歌行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 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 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0篇情境默写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69559.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期末统编版语文复习:论述类+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期末统编版语文复习:论述类+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