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863304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11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学 文本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8 页 2022 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城里乡下 刘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 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 5 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 “我们都努 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 现在,他们有 23 万元了。 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 6000 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有 3000 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 30 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要 1000 元。为 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 4

    2、 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 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每个月存 5000 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 8 元一盒的烟,3 天两盒,后来翠玉说: “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 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 中了桂苑小区一套 90 平方米的房子,6 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 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 32 万。焉瓜嘴甜,说

    3、:“李阿姨!再少点?” 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 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 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 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 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 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 焉瓜把照片发 到网上,标价 15 万元。焉瓜想,13 万也卖。 隔三差五

    4、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 6 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 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 13 万。 “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第 2 页 共 18 页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 11 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 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 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 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 13 万。 一个月后, 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

    5、 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 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 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抚摸着鲜红 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 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 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 里的日子。 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以焉瓜的梦想开篇,以卖房买房为过程,以他圆梦作结,这种设计暗含了作者对

    6、农民工这个群体生存境遇的同情。整个故事虽有巧合成分,但也基本上合乎情理。 B.小说使用白描手法叙写老家房子, 对焉压最后搬进的桂苑小区却仅仅用了繁花似锦 来修饰,目的是为了凸显出老家房子环境的自然、美好,其中暗含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 C.小说关手焉瓜两口子的对话描写很少, 却真实展现人物身份及内心世界, 比如在住进 新房后的对话, 焉瓜的问句里含着对美梦成真的不敢相信, 而翠玉的回答则饱含着满足与自 豪。 D.小说中的焉瓜最终成了城里人, 但作者要讲述的并非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乡下人变城里 人的故事,于是用最后一段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并暗示了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 2.香椿树的相关描写,对情节

    7、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3.小说围绕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同时买房和卖房的故 事展开,但小说却选择以焉瓜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答案 1.D(暗示了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理解错误。小说的结局往往与小说的主题有关系, 小说的最后焉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但是, 作者随即又在最后一段里写焉瓜对香椿树的想 念,并非为了暗示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实际上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于农民工这种选择的思 考。) 第 3 页 共 18 页 2.香椿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正是因为香椿树这一老房子的独特景致, 为后文买房 人喜欢老房子并买下老房子埋下伏笔。使

    8、故事有余味,焉瓜实现了自己梦想,故事本可以结 束,但作者随即又写焉瓜对香椿树的想念,引起读者联想回味。(每点 2 分,题干要求结 合全文简要分析,并围绕对情节的作用来谈,因此答题之时联系文本很重要,答香椿树 对于主题、人物等其他方面的作用,不给分) 3.以焉瓜视角来讲述故事,更易于刻画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勤劳、淳朴、奋进的人 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视角来讲述故事,从情 节上来说, 着重展现了焉瓜从乡下人到城市人身份转换的过程, 更易于反映过程的艰难 和不易,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底层人物奋斗的同情。 通过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视 角来看待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

    9、城里人,写出了乡下人对城里人取舍的不解,乡下人 正在失去的,却是城里人追寻的,而焉瓜却并不自知。这戏剧性的结局里暗含着对现代化 进程中广大底层农民工境遇的深切思考。(每点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城市里的蘑菇城市里的蘑菇 意意 卡尔维诺卡尔维诺 从远方吹进城里来的风,给城市带来了不同寻常的礼物,只有少数一些敏感的灵魂 才会发现这事,就好像对干草感冒的人,其他土地上的花粉会让他们直打喷嚏。 一天,谁知道从哪里送来一阵裹着孢子的风,吹到城里一条路边的花坛里,于是几 簇蘑菇就在这里发了芽。没有人发现这事,除了小工马克瓦尔多,他每天早上正是在那 里乘电车。 这个马克瓦尔多,有一双不是

    10、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 霓虹灯、 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还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叫马克 瓦尔多的目光停留过,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而,树枝上一片发黄 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从来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 没有一个桌上的蛀虫洞,没有一块人行道上被碾扁的无花果皮,是他不注意的,不用来 作为推理的对象的。通过它们,可以发现季节的变化,理解自己灵魂中的愿望,体会自 身存在的痛苦。 于是一天早上,在等着电车把自己带到那个做体力活的公司去时,在站牌附近,他 找到了什么不同一般的东西,就在沿着林荫道的那片既不结果又生着硬皮

    11、的土地里,在 某些地方,比如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然后还一个个地迸裂开来,露出了 那圆形的地下躯体。 第 4 页 共 18 页 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菇,它们正从城市的中 心冒出头来!马克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围着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 是秘密的财富,除了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费外,还 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工作时,他比平时更心不在焉,他想,就当自己在那里卸包裹和箱子时,在泥土的黑 暗中,那些安静迟缓、只有他认识的蘑菇,正在酝酿着自己多孔的果肉,正吸收着地下 的汁液,撑破土块的硬皮。 “只要一夜的

    12、雨水,”他自言自语道, “就已经可以收获了。 ” 他等不及要把这个发现和妻子与孩子们一同分享。 “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在寒酸的午饭饭桌上,他这样宣布道, “一个星期内, 我们就可以吃上蘑菇啦!一盘炸蘑菇!我跟你们保证!” 对还不知道蘑菇是什么东西的最年幼的孩子,他满怀激情地解释了蘑菇众多品种 的美丽,其味道的细嫩,甚至还解释应该怎样来烧蘑菇;就这样,他把妻子也拉进讨论 中来,直到那时,她一直都显得颇为怀疑和漫不经心。 “那,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道。“告诉我们它们长在哪里!” 对于那个问题,马克瓦尔多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种怀疑的推理给制止住了: “如果现 在我跟他们说在什么地方,他们肯定会

    13、和平常一起玩的那些小调皮一块去找蘑菇, 这样, 整个街区就会到处散布这消息了,而蘑菇最后就会落到别人家的长柄平底锅里了!”这 样,那个曾迅速用普遍爱心来填满自己心灵的发现,现在却使他对占有蘑菇狂热起来, 使他被嫉妒和怀疑的担心包得严严实实。 “蘑菇地我知道,也只有我知道,”他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漏一个词出去,你 们可就倒霉 第二天早上,他走近电车站时,是满心的焦虑。他蹲在花坛边,心下宽慰些许地看 了会蘑菇,它们长了一点,但不是很多,几乎还完全藏在泥土地下。 他蹲的幅度很大,以至于没发现背后有人。他突然站起身,尽力摆出一副冷漠的神 情。有个清洁工,撑在自己的扫帚上,在看他。 这个在他管辖区里长

    14、着蘑菇的清洁工,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他叫阿玛蒂 吉,马克瓦尔多看不惯他已有一段时日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那些戴眼镜的总是 让他心生厌烦,他们总是盯着沥青路,要清扫掉一切自然的痕迹。 那是个星期六,马克瓦尔多闲下大半天的时间,装出心不在焉的模样,在花坛附近 转悠,远远地监视着清洁工和蘑菇,同时算计着还需要多长时间蘑菇能长好。 晚上下雨了,就像农民们在成月的干旱后,单听见几滴雨声,就能从睡梦中醒过来, 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样。就这样,马克瓦尔多倏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唤着家人。 “是 雨,是雨。”他努力呼吸着从外头传进来的湿尘味和新鲜霉味。 第 5 页 共 18 页 拂晓时,也就是星期日。

    15、他和孩子们一起,拎着个借来的小篮子,赶紧跑到花坛边。 蘑菇出来了,直直地挺在菇柄上,菇盖高耸在泥土外,还浸着雨水。“太好啦!”他们 扑过去采起了蘑菇。 “爸爸! 你看那边那个先生捡了好多蘑菇啊!”米凯利诺说。父亲抬起头,看见阿 玛蒂吉正站在他们旁边,胳膊下也挽了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啊,您也来采蘑菇?”清洁工说,“那就说明这蘑菇没问题可以吃了?我摘了一 些,但不是很有把握路的那头,还生出来一些更大的蘑菇好了,现在我知道可 以吃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还在那里讨论是该采摘呢,还是该丢掉别管” 然后就大步走开了。 马克瓦尔多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发现的更大的蘑菇!一场从没希冀过的

    16、收 获,就这样在他鼻子底下给夺走了。他几乎是被忿恨,被暴怒气僵在那里,好一会不得 动弹。然后就像不时会发生的那样那种个人激情的崩溃转变成一种慷慨的冲 动: “嘿!你们大家!今天晚上你们想来一盘炸蘑菇吗?”他冲着簇拥在电车站里的人群 吼道。 “在这条路上长出了好些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人都有份!”于是他就跟在阿玛蒂 吉后面,而他自己已是被一大群胳膊上挂着雨伞的人尾随着,因为天气还很湿润,阴晴 不定。 所有的人都找着了蘑菇,因为没有篮子,他们就把伞打开来装。有人说:“如果大 家中午能一起吃个饭,该多好啊!”然而每个人都是捡了自己的蘑菇,就奔回自己家了。 但他们很快就又见面了,甚至就是当天晚上,就在医

    17、院的同一间病房里。 洗了胃后, 大家都从中毒中被拯救出来,不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吃掉的蘑菇量都相当有限。马克 瓦尔多和阿玛蒂吉的病床挨得很近,他们是怒目相视的。 (摘自卡尔维诺马克瓦尔多,1963 年出版,有删改) 注短篇小说集马克瓦尔多创作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一整 个欧洲政治、经济、 文化的一个大转折点。意大利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经历种种磨难,各个方面正在慢慢复 苏。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马克瓦尔多对事物的观察,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城市,但 对自然细微的美充满感受力,也为他发现蘑菇做了铺垫。 B.这篇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语言、

    18、 心理和动作等描写,细腻地描刻了马克瓦尔多的形 象并揭示了他心理转变的过程。 C.小说通过描写马克瓦尔多从发现蘑菇到吃蘑菇中毒的这一系列过程,表达了作 者对小人物的同情,更是传达了破坏自然必然会受到惩治的观念。 D.本文语言细腻幽默,构思精巧独特,将小人物的故事描写得生动有趣又寄寓深 远,令人回味无穷。 第 6 页 共 18 页 2.小说以马克瓦尔多和阿玛蒂吉怒目相视结尾,这样写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 分析。(4 分) 3.卡尔维诺的作品被称为笔调轻盈却又意蕴深厚,该如何理解呢?请结合小说的内 容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 1.C(小说通过描述马克瓦尔多发现蘑菇、 争抢蘑菇并因吃蘑菇中毒

    19、这一系列事件, 表达对自私贪婪的批判,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互相争抢戒备的人 心隔阂的现象。) 2.情节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文章以两人进入医院、 怒目而视结尾,引起了读者对两人悲剧命运的追问和反思, 也引发了对他们未来命运的 猜测和想象。(2 分)增强了小说的荒诞和讽刺意味,凸显了小说主题的悲剧性。人们 互相戒备、费尽心机只为争夺小小的蘑菇,最终反倒生病住院,凸显了在资源匮乏的社 会中小人物命运的悲剧。(2 分) 3.笔调轻盈:文章的语言笔调轻快、浅近,叙述简明;情节荒诞又富于想象力, 读来给人以轻盈之感。(2 分)意蕴深厚:文章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在钢筋水

    20、泥的 城市寻找大自然的痕迹本是惬意事,但因为自私和贪欲,他们彼此隐瞒愚弄,可最终拼 命争抢的东西却让他们中毒,蕴含了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讽刺与同情;(2 分)小说 同时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争抢资源,互相戒备的社会现象。(2 分)(轻盈:语言、情节、写法;厚重:人物形象、主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名楼赋 韦野 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 相见。说来幸运,一次偶然的边疆之行,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从南盘江畔归来的头一天, 就兴冲冲饱览了大观楼的风姿。游兴未尽,忽又至洞庭到岳阳楼探胜,登楼远眺,一览无余。 老天也真作

    21、美,两次观光这江南名楼,均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和风助兴,引人浮想联翩,遐 思不已。 大观楼的幽雅壮美,不愧为春城的名胜,滇池的奇绝。登楼环顾,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 池水浩淼,一片黛绿青碧,帆影掠过,如在诗意盎然的画中。在楼前近华浦中荡舟,水如明镜, 亭榭似蜃楼,船绕竹丛、月桥.佛塔、亭台,似在翠羽丹霞之下,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顿觉如置身祖国温暖的怀抱, 畅饮着甘冽醇厚的 第 7 页 共 18 页 美酒。 此楼从康熙三十五年建成后,即成为昆明西城的名胜。 多少骚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宴游, 多半是吟风弄月,歌功颂德。直到乾隆年间,才有寒士孙髯,出之

    22、不群,以豪迈的气概,酣畅 的文笔,精巧的构思,严谨的对仗,傲然写出一副海内闻名的“古今第一长联”,上下两联竟 达一百八十字,赫然震惊文坛。于是,大观楼威望倍增,名贯天下。“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 临为快”。我在楼前石阶上默诵楹联数遍,不禁心潮滚滚。 如果说大观楼给予我的感受,归纳起来仅仅是一副古今第一长联而使它名声益振,像南 天蓝空的巨星引人无不向往,那么,看罢岳阳楼之后,我这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的感受,似乎更加突出而不可泯灭了。 你看,岳阳楼雄踞城西,面临洞庭,登楼遥望,水波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我乘舟赴君山,一路自有与

    23、滇池不同之美感。洞庭之水的 壮伟,磅礴的气势,广阔、雄浑的境界和绚丽多姿的景色自不必赘言。但回首仰望岳阳楼,和 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二楼同样临湖耸立,俯瞰水面,视野无碍;均是木 制结构,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式的巨檐画栋。 这些平常景象,在我国许多楼宇、 寺庙里都是可以 看到的。 可是,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究其缘由,不在于外形的巧 装打扮,位置的奇特险峻,建筑的高矮大小,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 神与气质。阿房宫可谓富丽堂皇,千古绝有,“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 一阁”,但这是搜刮民脂民膏、挥霍无度之果,被人焚为灰烬也就是情

    24、理之事,且落个昭著臭 名。 刘禹锡曾居住过的简陋的房屋, 虽然满是苔痕草色,还时常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却美名在 外,只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大观楼、岳阳楼也凭-联一文显其精神与气质。岳阳 楼记是范仲淹为朋友滕子京被贬所邀而作。此记虽有忠君之言,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给人以启迪。试想,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代,“古仁 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进亦忧,退亦忧”,是.何等不易啊!我想,这里络绎不绝的 游者,大多并非是为古建筑而来吧。同样,我在大观楼前看到的情景也无不如此。 “海内长联 第一佳者”,不仅完美地描绘了大观楼前的景物,而且从云南历史写起,有力地

    25、抨击整个封建 制度,让人洞察生活的底蕴,触摸时代的脉搏。虽然“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 囊”,他们费尽移山心力,但“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孙髯更尖锐指出“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而他们所贏得的,只不过是“只杵疏钟,半江涣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历史不正是如此吗?范仲淹虽然登斯楼“宠辱皆忘”,也难免宦海浮沉,但其精神必定长留人 间。千古雄文垂壁,古今第一长联悬门,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虽遭历史战火的毁坏, 却不绝于世,可见其精神的所在。 若不是范仲淹的名篇在此,若不是孙髯翁的奇对在此,恐难有千里迢迢而来的游者。自 然,名楼的湖光也美,色也美,水花也美,但这些绝不是

    26、名楼之美,更不是名楼的风骨!它们的 第 8 页 共 18 页 真正的美,是先贤为永葆它们的生命和青春而赋予它们的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内涵,教你看 后可纵贯古今,悟出做人应恪守与追求的信念。 名楼为人增志才是真正的名楼。贫莫贫于无志,贱莫贱于无才。愿徒有空名而无益于人 的楼阁,也可从岳阳、大观的络绎不断的敬仰者中悟出些什么,也谱一曲传世的绝唱。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题为“赋”,铺陈叙事,笔法灵活,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既不乏 富有诗意的语言,又有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B.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

    27、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 中国人很少;同时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 C.文章引用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名句,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等,既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D.文章语言雅俗共赏,极富特色,句式上多用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整散结合,读来 朗朗上口,形象地刻画出“名楼”之美。 2.本文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而后部分则先写岳阳楼后写大观楼,对此你如何 理解? (4 分) 3.本文表达上主要运用记叙和议论,请结合作品简析二者的关系。(6 分) 1.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 能力。 【解析】

    28、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了解文本所运用的技法,然后找 出各个选项与文本相对应的信息, 将选项内容带入文本进行比对分析, 辨别正误, 作出判断。 B 项强加因果,“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 道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错,略写岳阳楼并不是因为岳阳楼的名声大,据原文“回首仰望岳 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可知作者觉得岳阳楼和大观楼“大同 小异”,加上写作意图不在于凸显岳阳楼,自然就略写了。故选 B。 2. 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是根据作者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后部分则先写岳 阳楼后写大观楼,既交代了作者“更慕”岳阳楼的原因,也

    29、是为凸显岳阳楼的精神与气质, 暗示文章主旨。 (题干没有涉及阿房宫) 【评分标准】一点 2 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 酌情给分。 第 9 页 共 18 页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旨意,然后分析文 章结构如此安排的意图,答案也就有了。当然,也要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语句,以便 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 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就暗示了岳阳楼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又如“为什么这两座并不 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 以及它

    30、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 气质”,而岳阳楼记赋予岳阳楼特别的“精神与气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可见,文章前部分是行程的真实 体现,后部分则是作者情感抒发的必然,也是文章写作目的的需要。可据此拟写答案。 3. 第一问:文章前部分以记叙为主,写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后部分以议 论为主,阐述岳阳楼和大观楼的精神,并指出名楼必须有内涵。 第二问:记叙为议论服务,是议论的基础,记叙大观楼和岳阳楼是为分析名楼的精神服 务的;议论是记叙的升华,是记叙的目的,描写大观楼和岳阳楼,意在阐明名楼应具有精神 与风骨;记叙和议论相互依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31、。 【评分标准】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4 分:答一点 2 分,答两点 3 分,答三点 4 分。句意 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复活(节选)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 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 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帮助玛丝洛娃,打算将玛丝洛 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找到明肖夫了解情况。为此他求助副省长玛斯连尼科夫,征得 其同意后第三次到监狱会见玛丝洛娃

    32、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 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 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 第 10 页 共 18 页 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 愚笨,那就不对了。可我们往往是这样区分人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人好像河 流,河水都一样,到处相同,但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 方河身宽阔,水流缓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浑浊;有的地方河水冰凉, 有的地方河水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

    33、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 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 的变化特别厉害。聂赫留朵夫就是这一类人。这种变化,有的出于生理原因,有的出 于精神原因。聂赫留朵夫现在就处在这样的变化之中。 在法庭审判以后,在第一次探望卡秋莎以后,他体会到一种获得新生的庄严而欢 乐的心情。他决定不再抛弃她,也没有改变同她结婚的决心,只要她愿意的话,然而 现在这件事却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在走访玛斯连尼科夫后的第二天,他又坐车到监狱去看她 典狱长准许他同她会面,但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律师办事室,而是在女监探望室 里。典狱长虽然心地善良,但这次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不如

    34、上次热情。聂赫留朵夫 同玛斯连尼科夫的两次谈话显然产生了不良后果,上级指示典狱长对这个探监人要特 别警惕。 “见面是可以的,”典狱长说,“只是有关钱的事,请您务必接受我的要求 至于阁下写信提出要把她调到医院里去,那是可以的,医生也同意了。只是她自己不 愿意,她说:要我去给那些病鬼倒便壶,我才不干呢您瞧,公爵,她们那帮 人就是这样的。”他补充说。 聂赫留朵夫什么也没回答,只要求让他进去探望。典狱长派一个看守带他去。聂 赫留朵夫就跟着他走进一间空荡荡的女监探望室。 玛丝洛娃已经在那里。她从铁栅栏后面走出来,模样文静而羞怯。她走到聂赫留 朵夫紧跟前,眼睛不看他,低声说:“请您原谅我,德米特里伊凡维奇

    35、,前天我话 说得不好。” “可轮不到我来原谅您”聂赫留朵夫想说,但没有说下去。 “不过您还是离开我的好。”玛丝洛娃补充说,用可怕的目光斜睨晚了他一眼。 聂赫留朵夫在她的眼睛里又看到了紧张而愤恨的神色。 “究竟为什么我得离开您呢? “就该这样。” “为什么就该这样?” 她又用他认为愤恨的目光瞅了瞅他。 第 11 页 共 18 页 “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 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 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 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

    36、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 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 “卡秋莎,我原先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他特别认真地说。“我求你同我结婚。 要是你不愿意,现在不愿意,那么,我继续跟着你,你被发送到哪里,我也跟到哪里。 ” “那是您的事。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她说,嘴唇又哆嗦起来。 聂赫留朵夫也不作声,觉得说不下去了。 “我现在先到乡下去一下,然后上彼得堡,”他终于镇定下来说。“我将为您 的事为我们的事去奔走。上帝保佑,他们会撤销原判的。” “不撤销也没有关系。我就算不为这事,也该为别的事受这个罪”玛丝洛 娃说,他看见她好容易才忍住眼泪。 “那么,您

    37、看到明肖夫了吗?”她突然问,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激动。 “他们没有犯罪,是吗?” “我想是的。” “那个老太婆可好了。”她说。 聂赫留朵夫把从明肖夫那儿打听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她。 他问她还需要什么,她回答说什么也不需要。 他们又沉默了。 “哦,至于医院的事,”她忽然用那斜睨的眼睛瞅了他一眼,说,“要是您要我 去,那我就去。酒我也不再喝了” 聂赫留朵夫默默地瞧了瞧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在微笑。 “那很好。”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完就同她告别了。 “是啊,是啊,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聂赫留朵夫想他消除了原来的种种疑虑, 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感觉,那就是相信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选自复活第一部 59 章,

    38、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 主要借助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 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多次写到二人谈话进行不下去,陷入沉默,这如同戏剧中的静场,既给二 人关系的变化增加悬念,又以留白的方式增强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第 12 页 共 18 页 C.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主要采用议论和概述的方式,交代聂赫留朵夫的基本情况, 与后文二人会面场景的描述相辅相成,让整个故事详略得当,重点情节凸显。 D.小说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写玛丝洛娃眼睛,如“眼睛不看他”“可怕的” “在微笑”等,在

    39、表现玛丝洛娃转变的同时揭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 2.聂赫留朵夫说“她简直换了一个人了”,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4 分) 3.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处语句中的省略号对人物形象的 塑造有何作用?请选择两处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6 分) 答案 1.D(“始终从聂赫留朵夫的视角”错) 2.玛丝洛娃由原来排斥、拒绝聂赫留朵夫变得接受他并愿意改变自己。借聂 赫留朵夫的感受,写出了玛丝洛娃人性的复苏,精神的觉醒。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因 自己的付出与爱而让玛丝洛娃有所转变的兴奋与惊喜。(4 分。每点 1 分,答对三点 得满分) 3.处为欲言又止,语意未尽。写出聂赫留朵夫面对

    40、玛丝洛娃时的复杂心理,表 现了他对过去伤害玛丝洛娃行为的愧疚。 处为说话的断断续续。写出了聂赫留朵夫思想跳跃的过程,表现他想与玛丝洛 娃结婚的决心,将与她共克人生困难。 处为说话中的沉默。写出了玛丝洛娃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体现了她自我的 回归,人性的渐醒。(6 分。每处分。每处 3 3 分,标点符号表意功能分,标点符号表意功能 1 1 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 用用 2 2 分)分) 五、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题。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

    41、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 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 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 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第 13 页 共 18 页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

    42、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 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 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 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

    43、那样。看着三 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 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 儿,要好好儿活 1.下列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了母亲当时悲凉的心情。 B前一处划线句子为下文描写母亲“挡在窗前”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 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

    44、至是绝望的心情埋下伏笔。 C课文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 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 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D结尾处表明“我”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 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2.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B.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衰落、思想感情的颓废;“秋天的怀念”, 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 C

    45、.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 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D.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第 14 页 共 18 页 3.对本文的语言风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静叙述、深沉热烈B.平静内敛、深挚动人 C.一张一弛、富有节奏D.清新质朴、直抒胸臆 4.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下列哪一句诗句差别最大()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答案: 1A2.B3D4C 六、阅读

    46、清洁人生一文,回答第 21-24 题。(共 9 分) 一只猫在阳光下清理自己。客厅东向,阳台上,只有上午大约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能 够照射到阳光。猫是守时的动物,总是在阳光最好的时候,跑到那里进行一天当中最重要的 一次清洗工作。 猫那么干净,每次抱完他,我还是会去洗手。 我父亲是干净的。他的相貌是,他的生活是,他的爱情也是。我总想象父亲会在晴天 的日子,把他唯一的白衬衫,洗得干干净净,晾晒在院子里的黑铁丝绳上。黑铁丝是脏的, 他的白衬衫上总是会留下一道痕迹。 我讨厌黑铁丝, 但觉得那道痕迹并不影响父亲白衬衫的 干净。 母亲曾经告诉我,父亲常常给儿时的我洗澡。他把一个哭泣了一天的孩子,轻轻地放 在

    47、温暖的水盆里,仔细地搓洗干净,用干燥的毛巾简单地一擦,放在棉被的中央。那时的父 亲,最有父爱的样子。 我父亲爱我母亲。这让我觉得他是干净干净的。我依然记得母亲的笑,荡漾在父亲赶集时 为她挑选的那面圆圆的镶着银边的镜子里。 爱会让一个人干净, 哪怕他生活在被尘土、 浓烟、 粪坑味道包围的环境中,他也会散发着清洁的气息。 我的父亲,有时候我想,他简直是我出生的那个村庄的一道闪电啊,他闪一下,那些 细菌啊、蛇啊、虫子啊都统统不见了,然后那亮光缓慢地暗下来,暗下来,如同午后最后一 抹阳光,温暖但不灼人。 父亲变老了,他的眼睛失去了年轻时的光彩,动作也变得迟缓,但他始终坚持独自料 理自己的生活,清洁、煮

    48、饭,把每一只碗都洗得瓷白釉细。闲下来父亲就会拿出母亲的镜子 看得出神,有时还不知所以的微笑。 第 15 页 共 18 页 有人说,我也像父亲一样爱干净,但我只穿白衬衫,喜欢明亮的地面一尘不染的豪华 商场,热爱永远弥散着香水气味的酒店,喜欢用消过毒的白色杯子喝咖啡,一天当中二三十 次洗手可我的干净在父亲的干净面前显得那么卑微, 什么时候才能做到, 把这干净干净也洗 掉呢? 我拿这个问题去问猫,猫懒懒地看了我一眼,跑掉了。 (有删改) 1.文中写了有关父亲的几件小事?从中能看出父亲是怎样一个人?(2 分) 2.第、段两处加点词语“干净”各有怎样的含义?(2 分) 3.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9、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 分) 4.试分析文章中“猫”这一角色的作用?(3 分) 答案: 1.第一件事:父亲洗白衬衫;第二件事:父亲给我洗澡;第三件事:父亲为母亲买镜子; 第四件事:父亲自己料理生活,清洁、煮饭。 父亲是个爱干净、爱孩子、爱妻子、刚强的人。 评分说明:(2 分)第一问,四件事答出三件即可给 1 分,两件 0.5 分,一件不给分; 第二问,答出三点即给 1 分,两点 0.5 分,一点不得分。 2.段“干净”的含义是指父亲对母亲的爱是纯净的,爱会让一个人干净。段“干净” 是指我内心追求的世俗的东西,如虚荣(享乐、浮华、杂念、欲望)等。 评分说明:(2 分)每个“干净”的含义答对

    50、各自得 1 分。 3.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通过“放”“搓洗”“擦”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 对孩子的疼爱,细心的照顾,表现父亲干净、爱孩子的特点,表达出父亲温柔的父爱(表现 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评分说明:(2 分)写出描写方法得 1 分,作用 1 分。 第 16 页 共 18 页 4.(1)用猫爱干净的特点引出父亲的爱干净,为下文做铺垫;(2)营造出首尾呼应的 艺术效果;(3)结尾对猫的发问,是我的深刻反思,用猫的不屑暗示出我要去掉虚荣(享 乐、浮华)等杂念的迷茫(苦闷),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评分说明:(3 分)每点 1 分。 七、阅读不喊冷的男孩,回答下列小题。 不喊冷的男孩 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63304.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