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音乐(编号:321d8).zip
送 别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2.是一种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什么学堂乐歌呢? “学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校。有了 学堂后就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并开 设了乐歌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音乐课。 后来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统 称为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 之一送别。 歌曲送别是被誉为“中国近现代 音乐先驱”的音乐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 学堂乐歌作品。是根据美国音乐家J.P.奥 特威所作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 填歌词而成。 李叔同改填的这首送别,直到现 在还为人们所传唱,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 命力。这首作品曾被电影城南旧事重 温而扩大影响。 思考: 歌曲的节拍、速度、调号分别是什么? 四四拍子 中速稍慢 中弱mp 忧伤、怅惘、深情 C调 思考: 歌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应该用怎样的感 情朗读歌词? 5 3 5 6 6 5 5 3 5 . 7 6 5 附点节奏: ta 节奏 5 2 3 4 . 7 | 1 - - - | 5 2 3 4 7 | 1 - - - | 附点节奏: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 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 人知。我们看到在电影片段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 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 数度响起,和电影里小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 镌刻在人们的心上,让人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 隐约、哀婉之美。 思考: 有哪些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 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代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代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思考: 我们懂得了什么? byeby e 下课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 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 的师生情、同学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 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 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课后延伸:搜集学堂乐歌的其它作品,请同学们 多了解学习。 3、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 着送别所再见吧! 送别(流行版) 长长 亭亭 外外 古古 道道 边边 芳芳 草草 碧碧 连连 天天 晚晚 风风 扶扶 柳柳 笛笛 声声 残残 夕夕 阳阳 山山 外外 山山 天天 之之 涯涯 地地 之之 角角 知知 交交 半半 零零 落落 一一 壶壶 浊浊 酒酒 尽尽 余余 欢欢 今今 宵宵 别别 梦梦 寒寒 制作人:王生梅梅 1 送别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 值,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运用多种演唱形式,使得学生能够表达作品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与欣赏,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 获得愉悦的感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 该歌曲出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 1915 年。歌 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 歌曲 C 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 1、教学重点: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 2、教学难点:5 2 3| 4. 7|1 -|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及二声部的演唱。 四、教具:四、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六个环节。其中“进入主题, 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采用歌曲导入法:以校园民谣为切入点导入“五四“时期的学堂乐歌,由学 堂乐歌自然过渡到本堂课主题送别 。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音乐学习动机。 (二)进入主题,介绍词曲作者(二)进入主题,介绍词曲作者 采用欣赏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介绍送别创作的历史背景, 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送别 ,比较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走 进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 2 (三)歌曲学唱(三)歌曲学唱 1、让学生哼唱并熟悉 C 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 2、播放歌曲送别 ,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 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 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伤感离别情。 4、教唱乐谱,感受旋律的起伏,体会每一乐句的旋律下行感。 5、这首歌曲的难点句是:5 2 3| 4. 7|1 -|。 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并与 5 2 3| 4 7|1 -|对比。正确掌握好 附点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 否真正掌握。 6、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为歌曲加上渐强、渐弱记号。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 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7、随着老师的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8、二声部的学唱 把全班同学分成高声部和低声部,低声部让音准好的学生带唱。 (四)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四)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学校课程体 系的组成部分,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 在的。 通过分析理解送别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城南旧事是 1982 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 送别因在影片 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 般的叙述中, 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和电影里小 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 的隐约、哀婉之美。 (五)创设情景,升华情感(五)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 3 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 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激 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思考并抢答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古云: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此创造情景,升华情感,将常人之间 的离别之情延伸开来,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重父母长辈,与同学、朋 友和睦相处,养成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六)结束(六)结束 在师生共鸣达到高潮处,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地吟咏歌词:“长亭外,古道 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 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汉代毛诗序对音乐记载:“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语言穷尽的时候歌声情不自禁响起,全体 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有感情地演唱送别这首歌结束本课。
收藏
编号:186216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1-12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送 别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2.是一种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什么学堂乐歌呢? “学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校。有了 学堂后就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并开 设了乐歌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音乐课。 后来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统 称为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 之一送别。 歌曲送别是被誉为“中国近现代 音乐先驱”的音乐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 学堂乐歌作品。是根据美国音乐家J.P.奥 特威所作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 填歌词而成。 李叔同改填的这首送别,直到现 在还为人们所传唱,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 命力。这首作品曾被电影城南旧事重 温而扩大影响。 思考: 歌曲的节拍、速度、调号分别是什么? 四四拍子 中速稍慢 中弱mp 忧伤、怅惘、深情 C调 思考: 歌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应该用怎样的感 情朗读歌词? 5 3 5 6 6 5 5 3 5 . 7 6 5 附点节奏: ta 节奏 5 2 3 4 . 7 | 1 - - - | 5 2 3 4 7 | 1 - - - | 附点节奏: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 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 人知。我们看到在电影片段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 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 数度响起,和电影里小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 镌刻在人们的心上,让人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 隐约、哀婉之美。 思考: 有哪些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 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代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代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思考: 我们懂得了什么? byeby e 下课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 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 的师生情、同学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 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 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课后延伸:搜集学堂乐歌的其它作品,请同学们 多了解学习。 3、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 着送别所再见吧! 送别(流行版) 长长 亭亭 外外 古古 道道 边边 芳芳 草草 碧碧 连连 天天 晚晚 风风 扶扶 柳柳 笛笛 声声 残残 夕夕 阳阳 山山 外外 山山 天天 之之 涯涯 地地 之之 角角 知知 交交 半半 零零 落落 一一 壶壶 浊浊 酒酒 尽尽 余余 欢欢 今今 宵宵 别别 梦梦 寒寒 制作人:王生梅梅 1 送别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 值,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运用多种演唱形式,使得学生能够表达作品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与欣赏,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 获得愉悦的感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 该歌曲出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 1915 年。歌 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 歌曲 C 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 1、教学重点: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 2、教学难点:5 2 3| 4. 7|1 -|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及二声部的演唱。 四、教具:四、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六个环节。其中“进入主题, 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采用歌曲导入法:以校园民谣为切入点导入“五四“时期的学堂乐歌,由学 堂乐歌自然过渡到本堂课主题送别 。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音乐学习动机。 (二)进入主题,介绍词曲作者(二)进入主题,介绍词曲作者 采用欣赏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介绍送别创作的历史背景, 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送别 ,比较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走 进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 2 (三)歌曲学唱(三)歌曲学唱 1、让学生哼唱并熟悉 C 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 2、播放歌曲送别 ,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 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 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伤感离别情。 4、教唱乐谱,感受旋律的起伏,体会每一乐句的旋律下行感。 5、这首歌曲的难点句是:5 2 3| 4. 7|1 -|。 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并与 5 2 3| 4 7|1 -|对比。正确掌握好 附点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 否真正掌握。 6、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为歌曲加上渐强、渐弱记号。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 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7、随着老师的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8、二声部的学唱 把全班同学分成高声部和低声部,低声部让音准好的学生带唱。 (四)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四)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学校课程体 系的组成部分,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 在的。 通过分析理解送别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城南旧事是 1982 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 送别因在影片 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 般的叙述中, 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和电影里小 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 的隐约、哀婉之美。 (五)创设情景,升华情感(五)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 3 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 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激 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思考并抢答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古云: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此创造情景,升华情感,将常人之间 的离别之情延伸开来,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重父母长辈,与同学、朋 友和睦相处,养成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六)结束(六)结束 在师生共鸣达到高潮处,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地吟咏歌词:“长亭外,古道 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 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汉代毛诗序对音乐记载:“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语言穷尽的时候歌声情不自禁响起,全体 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有感情地演唱送别这首歌结束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音乐(编号:321d8).zip》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_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_ppt课件_(含教案)_市级公开课_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音乐(编号:321d8)
苏少版
简谱
四年级
上册
音乐
第七
单元
难忘
中华人民共和国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