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对标检查手册.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对标检查手册.doc》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人单位 职业 卫生 主体 责任 检查 手册
- 资源描述:
-
1、更多安全管理资料,请添微信号:safety2019公众号:安全人联盟 更多资料尽在知识星球:安全人联盟 https:/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 对标检查手册 2018 年 5 月 更多安全管理资料,请添微信号:safety2019公众号:安全人联盟 - 1 - 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内容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依据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一、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一、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职业卫生 管理机构 或者组织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 者组织: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 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 者组织;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 位,劳动者超过 100 人
2、的,应当设置或 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0 条(一)项;监 督管理规定第 8 条 查阅组织机构及职责 文件, 查阅工作记录, 询问有关人员。 2.职业卫生 管理人员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 人员: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 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其他存在 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 劳动者超过 100 人的,应当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劳动者在 100 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 或者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 位,应当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 生医师和护士,或者与依法取得资质的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职业卫生服 务合同。
3、职业病防治法 第 20 条(一)项; 监督管理规定 第 8 条;有毒作 业条例第 17 条第 2 款。 检查职业卫生管理人 员的聘用文件、个人 资质(知识背景、工 作经历和执业医师资 格),查阅与服务机 构签订的合同。 3.职业病防治计 划和实施方案 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 案,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措施 以及保障条件等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0 条(二)项;监督管 理规定第 11 条。 检查年度防治计划、 方案及贯彻执行情 况。 4.职 业卫 生管 理制 度 4.1 建立 健全职业 卫生管理 制度 应当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 害警示与告知
4、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 申报制度;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 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 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建设项目 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劳动 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 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岗位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规章规 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0 条(三)项;监 督管理规定第 11 条。 查看管理制度书面文 件。(各项制度都应 包括职责、机构、目 标、 美容、 保障措施、 评价方法等要素) 4.2 公布 职业卫生 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4 条第 1 款;监
5、督管理规定第 15 条第 1 款。 查看公告栏,查阅班 组会议记录、文件公 示记录等。 5. 职 业卫 生操 作规 程 5.1 建 立 健全岗位 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各工种(岗位)职业卫生 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应经科学论证, 并与岗位职责相对应,其内容还应包括 职业卫生防护的内容,可张贴或以其他 方式,方便劳动者了解、提示劳动者遵 守。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0 条(三)项; 监督管理规定 第 11 条 (十二) 项。 查相关作业岗位清单和书 面岗位操作规程,现场抽 查验证职业病危害严重的 岗位。 5.2 公 布 岗位操作 规程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4 条第 1 款;监 督管理规定第 15 现场
6、查看公告栏。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主体责任对标检查手册(试行) 更多安全管理资料,请添微信号:safety2019公众号:安全人联盟 - 2 - 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内容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依据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条第 1 款。 6.职业卫生 档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职 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规章 制度、操作规程;工作场所危害因素 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 情况;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 信息,以及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 更换等记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职业病防 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危 害
7、严重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 生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 应急处置记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症、健康 损害或者职业病劳动者处理安置情况记 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 关资料,以及备案、审核、审查或验收 等有关文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 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其他有关职 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文件。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0 条(四)项、 监督管理规定 第 34 条。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办公厅 关于印发职业卫生 档案管理规范的通 知 安监总厅安健 2013171 号 档案合并为六大类 结合现场情况查阅档 案材料。 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8、7.及时、如实 申报职业病 危害项目 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危害 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监 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 提供:申报表用人单位的基本 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法律、法规 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职业病防治法 第 16 条、申报办 法第 2 条、监 督管理规定第 13 条。 查看申报回执,查阅 申报表,现场检查接 害岗位和种类,核对 危害状况和申报内 容。 8.变更申报 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 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 验收之日起 30 日内进行申报。 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 生变化导致危害因素
9、及其相关内容发生 重大变化的;或者用人单位工作场所、 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 变化的;或者经过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 化之日起 15 日内进行申报。 申报办法第 8 条。 查阅项目批复文件、 验收报告、控制效果 评价报告; 查看技术、 工艺、 材料变更资料; 查看工商执照和组织 机构代码证;查阅申 报表,核对检测、评 价报告,检查接害岗 位和种类。 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三同时”管理管理 更多安全管理资料,请添微信号:safety2019公众号:安全人联盟 - 3 - 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内容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依
10、据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9.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新、改、扩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 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 组织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审。 职业病防治法 第 17 条第 1 款、有毒作业 条例第 13 条第 1 款、 监督管理规定 第 14 条、“三同时”监督 管理办法第九条、第 十二条 查建设项目清单、立 项批文、 预评价报告、 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 员组成、评审会相关 材料。 安监部门检查时,建设单位应提交: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专家对预评 价报告的审查意见;法律、法规、规 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涉及
11、放射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需提交建 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过程应当形 成书面报告备查。 职业病防治法 第 17 条、有毒作 业条例第 13 条第 1 款、 监督管理规 定第 14 条、“三 同时”监督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第十四条 对照原评价报告检查 建设项目选址、 规模、 工艺、 危害因素种类、 防护设施等,查看是 否发生重大变更。 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等发生变 更导致职业病危害风险发生重大变化 的,建设单位应当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评审。 10.建设项目职 业病防护设施设 计和审查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应当编 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12、专篇,并由建设 单位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评审。 职业病防治法 第 18 条第 1 款、有 毒作业条例第 13 条第 2 款、监督 管理规定 第 14 条、 “三同时”监督 管理办法第十五 条、第十七条、第 二十条 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 计专篇、职业卫生专 业技术人员组成、评 审会相关材料。 受检时提交下列资料:建设项目 立项审批文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专篇;建设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 计专篇的评审意见;法律法规规章规 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工作过程应当 形成书面报告备查。 查建设项目清单、职 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 篇和对专篇的评审意 见等相
13、关资料。 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等发生 变更导致职业病危害风险发生重大变化 的,建设单位应当对变更的内容重新进 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评审。 对照原防护设计,检 查生产规模、 工艺等, 查看是否发生重大变 更。 11.建设项目职 业病危害控制效 果评价 和防护设施 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或者试运行期 间,建设单位应进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 30 日,最长不得 超过 180 日 职业病防治法 第 18 条第 1 款、有 毒作业条例第 13 条第 1 款、监督 管理规定 第 14 条、
14、“三同时”监督 管理办法第二十 三条、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第二 十六条 查建设项目工程清 单、立项批文,评价 单位的资质证明、职 业病预评价报告、防 护设施设计专篇、危 害控制效果评价报 告、竣工验收报告, 专家评审会相关材 料。现场检查防护设 施施工、投入生产和 使用的情况。 建设单位在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前, 应当编制验收方案。建设单位应当在职 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前20 日将验收方案向 管辖该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更多安全管理资料,请添微信号:safety2019公众号:安全人联盟 - 4 - 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内容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依据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门进行书面报
15、告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 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负责人应当 组织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审, 形成评审和验收意见。建设单位应对最 终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职 业病防护设施验收结果的真实性、合规 性和有效性负责 建设单位应当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 果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工作过程 形成书面报告备查,其中职业病危害严 重的建设项目应当在验收完成之日起 20 日内向管辖该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职业病防治法 第 18 条第 3 款、 “三同时”监督 管理办法第二十 六条 四、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四、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 12.职业病危害 因素强(浓)度 工
16、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 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 的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 第 15 条(一)项、 监督管理规定 第 12 条(四)项。 查看工作场所职业病 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结 果、 检测与评价报告。 13.生产布局 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的规定,合理生产工艺布局,重点考虑 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与振 动、防电离辐射、防非电离辐射等要求, 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尽量采取机械化、 自动化和远端操作,加强密闭,并结合 生产工艺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职业病防治法 第 15 条(三)项、 有毒作业条例 第 11 条第 2 款 (二) 项、监督管理规 定第 12 条(一) 项。
17、查阅建设项目职业病 危害预评价报告、控 制效果评价报告、现 状评价报告,检查平 面布置图、竖向布置 图,查看现场。 14.工作场所与 生活场所分开 工作场所(办公室、存衣室、盥洗 室、洗衣房、休息室、食堂、厕所、女 工卫生室等辅助用室)不得住人,并与 生活场所分开。 有毒作业条例 第 11 条第 2 款 (一) 项、监督管理规 定第 12 条(二) 项。 查看职业卫生档案, 认定使用有毒物品场 所,现场检查。 15、高 毒作 业场 所 15.1 高毒 作业场所 隔离 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 离,此隔离应当指屏障或距离隔离,不 仅仅以标志线或标志隔离。 有毒作业条例 第 11 条第 2 款
18、 (二) 项。 查阅原辅材料清单、 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 书(MSDS)、现场检 查。 15.2 设置 车间淋浴 间 高毒作业应设置车间淋浴间(更衣 间、浴室和管理间),男女分别设置。 内部构造应易于使用清扫卫生设备,并 采取防水、防潮、排水和排气措施,设 置不断水的供水设备并保证用水卫生。 一般按每 4-8 人设 1 个淋浴器。 有毒作业条例 第 27 条。 查看职业卫生档案、 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台 账、原辅材料清单、 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 书(MSDS),对照有 毒有害物质清单,按 照 高毒物品目录 , 结合高毒作业劳动者 名册,现场检查。 15.3 应设 置更衣室 高毒场所应设置更衣室,配置闭
19、锁 式衣柜,便服、工作服应分柜存放避免 污染。离开高毒作业场所时,应更换衣 更多安全管理资料,请添微信号:safety2019公众号:安全人联盟 - 5 - 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内容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依据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服,不可将工作服带出车间。 15.4 应设 置有毒物 品存放专 用间 有毒物品分类存放,根据生产条件、 所使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来考虑 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设置的位置、大小 和选材。 存放专用间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其 内部存放物品不能相互发生燃烧、爆炸 等化学反应。建立制度,明确专人负责 日常管理,并保证无关人员不能进入物 品存放专用间。 16.自动报警装 置和事故
20、通风设 施 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 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 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并有效联动。通 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12 次/h,报警装置依 据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 置规范(GBZ/T223),经相关部门检 定通过,并应建立相应制度,责任到位, 有人负责班前及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保证报警装置能够正常运转。 职业病防治法第 25条第1款、有毒 作业条例 第11条第 2款(三)项、 监督 管理规定 第17条第 1、3、4款。 有毒物质确定参考 高毒物品目录及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 查阅职业卫生档案、 危害项目申报表,核 实易发生急性中毒作 业场所,检查报警
21、装 置和通风设施的安装 位置、检验合格证及 配备档案,班前、定 期检查、维修记录, 现场检查。 17.现场急 救用品 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 用品、个人防护用品(便携式呼吸器、 全封闭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 靴等);以及施救急救用品(单向阀防 护口罩、现场止血用品、防暑降温用品、 给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备急救车、 防护小药箱等。急救用品配置应考虑生 产条件、物质理化性质和用量,存放在 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保证方便获 取、安全有效。醒目位置应有警示标识, 确保劳动者知晓并掌握如何使用。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5 条第 1 款、监 督管理规定第 17 条第 1 和 2 款。 查
22、阅职业卫生档案, 确定发生急性职业损 伤的有毒、有害工作 场所,检查急救用品 是否检验合格、有效 期、适用范围,查阅 急救用品配备档案、 使用记录、定期检查 和维修记录,现场抽 查劳动者能否正确使 用急救用品。 18.冲洗设备 可能发生皮肤粘膜或眼睛灼伤、有 腐蚀性、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应 配备冲眼器、流动水龙头等冲淋设备。 冲洗设备应有明显标识、醒目易找、用 取方便,不妨碍工作。冲洗用水应安全 并保证是流动水。应建立相应制度,责 任到位,有人负责,及时维修。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5 条第 1 款、监 督管理规定第 17 条第 1 和 2 款。 查阅职业卫生档案, 确定有毒、有害工作 场,
23、查冲洗设备配备 情况及定期检查、维 修记录,现场检查冲 洗设备使用是否有 效、位置是否合理。 更多安全管理资料,请添微信号:safety2019公众号:安全人联盟 - 6 - 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内容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依据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19.应急撤 离通道 应急通道须保持通畅,设置应急照 明设施、明显警示标识。撤离通道的宽 窄应根据需要设置,如需用车辆、担架 的,应能保证车辆、担架顺利通过。建 立相应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 定期检查。 职业病防治法 第 25 条第 1 款、有 毒作业条例第 11 条第 2 款(四)项; 监督管理规定 第 17 条第 1 款。 查看有无应急
24、通道及 是否畅通,是否设置 醒目警示标识和应急 照明设施,检查相应 制度。 20.必要的 泄险区 根据生产条件、化学品理化特性用 量考虑泄险区位置、大小和选材。周围 不能存在与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发生燃 爆化学反应的物质,泄险区四周选材不 应与泄险物发生反应,泄露物质和冲洗 水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设置醒目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定 期泄险的要说明泄险时间、物质和注意 事项;事故性泄险应制定预案,明确泄 险条件、命令发布人、人群疏散、泄险 物无害化处理、善后处理措施,建立相 应制度,保证无关人员不能进入。 查阅职业卫生档案, 现场调查认定需设置 的场所,检查泄险区 管理文件,泄险区设 置是否合理、
25、可行, 现场查看醒目位置是 否设置泄险区警示标 识或中文警示说明, 中文警示说明内容是 否完整。 21.生产、销售、 使用、贮存放射 性同位素和射线 装置的场所 应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包括图形 标识(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标识)、 警示线(红、黄、绿)、警示语句和放 射场所危害告知卡等,设置安全防护设 施及必要的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 作信号。放射性装置生产调试和使用场 所,应具有防误操作、防意外照射的安 全措施。配备与辐射类型和水平相适应 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 测量报警、固定式和便携式辐射监测、 表面污染监测、流出物监测等设备,并 保证可能接触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 计。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