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则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规范.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总则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规范.doc》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则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突发 中毒事件 卫生 应急 处置 技术规范
- 资源描述:
-
1、ICS 11.020 C 70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行 业 标 准 WS/T XXXXXXXXX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 技术规范总则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poisoningincident - General principle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 布 WS/T XXXXXXXXX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2、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肺科医院、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 研究所、石家庄市急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宏顺、孙承业、马沛滨、周静、邵兵、王如刚、贾晓东、汪国 权、魏云芳、阮明捷、孙道远、李晓军、张劲松、田英平、谢剑炜、李明。 WS/T XXXXXXXXX 1 突发中毒事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规范卫生应急处置技术规范总则总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中毒事件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时,对中毒事件病因判定、卫生应急人员个体防护、 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3、中毒应急检测、医学应急救援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0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T 24536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毒物poison;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包括接触方式、接触途径、进入体内数量等),影响机体代谢过程,引起机体暂时 或永久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状
4、态的外源性物质。 3.2 中毒poisoning 机体受到毒物作用出现的疾病状态。 3.3 突发中毒事件poisoning incident 短时间内,毒物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发性健康影响事件。 3.4 受累人员affected personnel 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时,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毒物影响范围内,受到及可能受到毒物危害的人员。包 括事件发生初期难以明确接触史和尚未出现不适表现的人员。 WS/T XXXXXXXXX 2 3.5 检伤分类triage 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病员, 现有医疗资源不能满足救治需求时, 依据病人病情严 重程度和对资源的需求,确定其医疗救治
5、顺序的过程。 3.6 洗消decontamination 对接触过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装备、物资等进行清除毒物污染的措施。 3.7 特效解毒剂specific antidote 针对毒物的中毒发病机理,解除其毒作用的药物。 4基本要求 4.1在进入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前, 应首先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经过、 波及范围以及事件现场周边的地理、 气象等条件,明确进入应急救援人员的任务分工,保证通讯畅通。必要时可在现场安全区域设置卫生应 急救援功能区,如指挥区、洗消区、应急检测区、医疗救援区等。 4.2进入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各类应急救援人员, 应采取合适的个体防护措施, 保证自身安全。
6、 4.3开展现场流行病调查时,应首先了解中毒事件概况,然后再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 工作。同时,应及时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提出 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危害源、现场隔离带设置等)、救援人员个体防护以及人员疏散等方 面建议。 4.4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应尽早进行中毒应急检测样品采集工作。采集样品时,应注意根据毒物 性质和事件危害特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保存、转运容器,防止污染和次 生危害的发生,采集样品数量应足够满足多次重复检测。 4.5现场具备开展毒物快速检测鉴定条件时,应尽早开展现场应急毒物检测。 4.
7、6中毒应急实验室检测鉴定工作应由卫生应急指挥协调部门指定的实验室开展。发生较大及以上级 别中毒事件时,应选择两家以上实验室开展中毒应急实验室检测鉴定工作。 4.7现场医疗救援的重点是尽快解除可能导致中毒病人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稳定生命体征,将病人安 全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进一步救治。可采取的救援措施包括检伤分类、终止毒物继续吸收和清除毒物、 使用特效解毒剂和必要的生命体征支持等。 4.8收治中毒病人的医疗机构应注意做好病人交接工作,根据病人病情特点和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 院内医疗救治措施,并及时向卫生应急指挥协调部门反馈本单位相关救治信息。 4.9应及时开展中毒事件受累人员的健康影响评价与健康监
8、护相关工作。 WS/T XXXXXXXXX 3 5病因判定 5.1病因判定依据 5.1.1中毒事件的病因判定依据主要包括三类:人群毒物接触史、中毒临床特征和毒物检测鉴定。 5.1.2人群毒物接触史:同一起中毒事件的受累人员,其接触的毒物应相同,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 和方式应相近或有必然的关联。 5.1.3中毒临床特征:同一起中毒事件的中毒病人,其中毒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应类似,且与毒 物接触剂量之间应有剂量-效应关系。 5.1.4毒物检测鉴定:包括现场和/或实验室毒物检测鉴定的证据支持。 5.2病因判定原则 5.2.1证据完整的病因判定 一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和中毒临床
9、特征依据, 且毒物检测鉴定结果支持 流行病学调查。 5.2.2有证据缺陷的病因判定 一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明确关联的毒物接触史和中毒临床特征依据, 但无法开展毒物检测 鉴定,或毒物检测鉴定结果与流行病学调查不能完全印证。 6卫生应急人员的个体防护 6.1现场调查人员的个体防护 6.1.1经呼吸道和皮肤途径 6.1.1.1中毒事件现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者,应选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相应类别的防护服、防护手 套和防护靴。 a)空气毒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浓度; b)毒物泄漏未得到有效控制; c)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未经开放通风的密闭或半密闭空间; d)空气中氧含量低于 18%(海
10、平面); e)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毒物类别尚不明确的现场。 6.1.1.2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中毒事件现场,其空气毒物浓度高于该类别毒物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 容许浓度,且低于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浓度时,应选用相应类别的全面型过滤式呼吸防护器、相应类别 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靴。 6.1.1.3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中毒事件现场,其空气毒物浓度低于该类别毒物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 容许浓度时,对穿戴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 6.1.1.4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应符合 GB/T 24536 的规定。 6.1.2经口途径 现场调查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时,对穿戴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如需要进
11、行样品采集, 其个体防护原则见6.2.2。 WS/T XXXXXXXXX 4 6.1.3经呼吸道、皮肤和经口混合接触途径中毒事件 现场调查人员的个体防护原则见6.1.1进行。 6.2现场采样人员的个体防护 6.2.1经呼吸道和皮肤途径 现场采样人员的个体防护原则见6.1.1。 6.2.2经口途径 6.2.2.1现场采集化学毒物原料时, 应选用相应类别的全面型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相应类别的防护服、 防护手套和防护靴。 6.2.2.2采集可疑中毒食品样品时,应选用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手套,对防护服和防护靴无特殊要求。 6.2.2.3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应符合 GB/T 24536 的规定。 6.
12、2.3经呼吸道、皮肤和经口混合接触途径 现场采样人员的个体防护原则见6.1.1。 6.3医疗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6.3.1现场医疗救援人员在给皮肤污染的中毒病人进行检伤、洗消处置时,应选用相应类别的全面型 呼吸防护器、相应类别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靴。 6.3.2在现场医疗救治区开展工作时,对穿戴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 6.3.3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应符合 GB/T 24536 的规定。 6.4现场应急洗消 6.4.1中毒应急专业人员从现场毒物污染区域撤离时,应首先在洗消区对穿着的个体防护装备进行喷 淋洗消,洗消干净后脱去防护装备,将其装入专用容器内妥善封存保管。 6.4.2进入现场可
13、能存在毒物污染的携行装备器材均应在洗消区进行统一处置。能够使用清水或洗消 液进行初步洗消的装备器材,如采样罐、采样袋等,应首先进行洗消,然后使用干净材料进行外包装后 妥善保管和交接。对于不能进行现场洗消的装备器材,如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应装入专用容器内密 封保管。 6.4.3现场洗消产生的废弃液体应统一收集, 并在现场应急工作结束后交由相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6.4.4现场封存保管的物品应设专人登记,并记录物品的下一步去向和做好交接工作。 7流行病学调查 7.1相关场所的调查 7.1.1经呼吸道和皮肤途径中毒事件的调查内容包括可疑毒物的形态性状、储存保管方式,中毒现场 环境状况、气象条件、
14、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防护条件,接触人员情况等。 7.1.2经口途径中毒事件的调查对象为中毒事件涉及的可疑毒物或食品的生产、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 的各个场所, 调查内容包括可疑毒物或食品加工过程 (包括原料和配料、 调料、 食品容器、 使用的工具) , 可疑毒物或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等。 WS/T XXXXXXXXX 5 7.2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中毒病人、其他受累人员、目击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了解中毒事件发 生经过,中毒病人和其他受累人员的毒物接触时间、地点、途径以及物质种类,中毒人数、姓名、性别、 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同时,
15、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 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7.3其他 7.3.1同一区域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的类似中毒事件,调查内容还应包括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环境 中动植物生活习性和死亡情况,以及事件受累人员的关系等。 7.3.2一段时间内多个区域发生类似中毒事件,调查内容应重点放在短时间可在较大区域流通的毒物 环节,如食物原材料、定型包装产品等。同时,应注意毒物滥用和蓄意犯罪等情况。 7.3.3对现场调查的资料做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8中毒应急样品的选择、采集、保存和运输 8.1中毒应急样品的选择 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
16、、血液和尿液等人体生物样品是中毒应急检测的首选样品,与中毒事 件密切相关的空气、水、食品等也是必选样品。另外,应根据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结果进一步确定还应 采集的其他样品种类。 8.2中毒应急样品的采集方法 8.2.1空气和气溶胶类样品的采集 毒物种类不明或空气中毒物含量较高时,应使用采气袋、真空瓶(罐)进行直接采样。空气中毒物 类别明确且空气中毒物含量较低时,应使用吸收液、滤料或固体吸附剂进行浓缩采样。直接采样法采样 量应在5L以上,浓缩采样法的采样量应根据具体毒物的采样说明确定。 8.2.2液体类样品的采集 8.2.2.1均一稳定的液体样品(如水、酒、饮料、油、乳制品、有机溶剂等),应选用密
17、闭性好的惰 性塑料或玻璃容器采集。 不能稳定混匀的液体样品, 应选用密闭性好的大容器整体采集, 如样品量过大, 可采用虹吸法分层采样,分别装入不同采样容器中。 8.2.2.2采集血液样品前应先清洗中毒病人采集部位的皮肤。血液样品应使用具塞试管盛放。原因不 明中毒事件中的血液样品应分为抗凝全血和血浆两种方式采集。 中毒病人自行留取尿液样品时, 应先让 中毒病人清洗双手,尿液样品应使用具塞的惰性塑料或玻璃容器盛放。 8.2.2.3均一稳定的液体样品采样量应在 200mL 以上,不能稳定混匀的液体样品采样量应在 500 毫升 以上,血液样品采样量应在 5mL 以上,尿液样品采样量应在 50mL 以上
18、。 8.2.3固体和半流质类样品的采集 8.2.3.1固体和半流质类样品应选用密闭性好的惰性塑料或玻璃容器采集。 8.2.3.2固体和半流质类样品采样量应在 100g 以上。 8.2.3.3中毒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应尽量全部收集。 WS/T XXXXXXXXX 6 8.2.4其他 8.2.4.1对于有定型包装的样品,除采集已打开包装的剩余样品外,还应采集同厂家同批次的原包装 产品。 8.2.4.2尸体解剖样品中,血液、尿液和其他体腔液体选用密闭性好的惰性塑料或玻璃容器采集,采 集量应在 50 毫升以上;肝、肾、脑等脏器组织选用密闭性好的惰性塑料或玻璃容器采集,采集量应在 50 克以上。 8.2.
19、4.3现场中毒应急样品的残留量达不到采样最低要求时,应尽量收集现场所有残留的样品。 8.3中毒应急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所有中毒应急样品采集后应立即置于适宜条件下保存和运输。血液和尿液等生物样品应在4条件 下冷藏保存和运输。所有应急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在不改变样品中毒物性质的条件下至少保存一周,以 备实验室复核。 9中毒应急样品的检测鉴定 9.1中毒应急样品的现场快速检测鉴定 9.1.1中毒事件现场应首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方法进行快速检测鉴定, 其结果可直接用于中毒事件的 病因判定和现场应急处置。 9.1.2中毒事件现场也可选用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方法进行快速检测鉴定, 其结果可作为中毒事件现 场应
20、急处置的参考依据。现场有样品采集条件时,应采集足够的样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测鉴定。 9.1.3开展现场快速检测鉴定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9.2中毒应急样品的实验室检测鉴定 9.2.1中毒应急样品应在采集后 24 小时内进行实验室检测鉴定。 9.2.2中毒应急实验室检测鉴定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方法进行。 如果检测鉴定项目尚无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方法,可选用由卫生应急指挥协调部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的实验室自建检测鉴定方法。 9.2.3中毒应急检测鉴定工作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措施,实验原始记录、图谱等专案保存至少 2 年。如有保存条件,剩余中毒样品应保存至少 2
21、 年。 9.2.42 家以上实验室同时进行中毒应急检测鉴定时,如检测鉴定结果不一致时,应组织相关实验室 进行内部复核。结果仍无法相符时,可由卫生应急指挥协调部门选择第三方实验室平行检测鉴定。 9.3中毒应急检测鉴定的结果评估 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决策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中毒应急检测鉴定结果综合评估作出, 中毒应急 检测鉴定结果仅是其中依据之一。 10医学应急救援 10.1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 10.1.1中毒事件出现大量中毒病人,需在现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时,应设置现场医疗救援区域。 WS/T XXXXXXXXX 7 10.1.2存在毒物扩散趋势的现场,医疗救援区域应设置在冷区内;不存在毒物扩散
22、趋势的现场,医疗 救援区域设置在接近事件发生地点的安全区域。 10.1.3结合现场医疗救援工作需要,可在医疗救援区域内设立洗消区、检伤区、观察区、抢救区、转 运区、指挥区、尸体停放区等功能分区。 10.2现场检伤分类 10.2.1中毒事件发生后, 现场医疗资源不能满足所有中毒病人的救治需求时, 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 类。现场检伤区应设置在现场洗消区附近。 10.2.2现场检伤人员根据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和现场医疗救援资源利用情况, 将中毒病人及其他受累人 员分为优先处置、次优先处置、延后处置和暂不处置四类,分别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表示。具体 操作参见附录 A。 10.3现场医疗救治 10.3.
23、1终止毒物继续吸收和清除毒物 10.3.1.1经呼吸道暴露途径中毒 中毒病人应立即移离中毒事件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必要时予以吸氧治 疗。 10.3.1.2经皮肤黏膜途径暴露中毒 10.3.1.2.1中毒病人在移离现场开始下一步医疗救治措施前,应首先进行现场应急洗消。 10.3.1.2.2应协助对不能独立行走的中毒病人进行洗消。 10.3.1.2.3洗消前应先脱去污染的衣物和随身佩戴的饰品,并特别注意毛发、皮肤皱褶部位的洗消, 眼睛、污染伤口创面应使用专用洗消器材进行洗消。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中毒病人,应在密切监护下 优先洗消。 10.3.1.2.4中毒病人的染毒衣物和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