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2021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常考问答题答题模板(实用必备!).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852726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格式:DOC
  • 页数:35
  • 大小:4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2021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常考问答题答题模板(实用必备!).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期末 核心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考问 答题 模板 实用 必备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35 页 部编 2021 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核心知 识点复习提纲与常考问答题答题模板 第一课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关键词:(关键词:改革开放、共享发展)共享发展)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强国富民,中共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以下实践(做出哪些努力)(中共担当的历史使命)(党领 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 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 进社

    2、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 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的提出、开启: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 征程 (逐步推广深化从农村到城市, 从试点到推广, 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 3、改革开放是怎样促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经济社会发展的? ?(改革开放作用改革开放作用)(改革开放促中国发生翻天改革开放促中国发生翻天 覆地变化覆地变化变化促腾飞)变化促腾飞) (

    3、1)国家: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四个尊重) (总之,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 社会的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 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就概述) 4 4、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成就具体表现) 国内:(1)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一 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强国之路) 第 2 页 共 35 页 (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 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

    5、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 战取得全面胜利。(富民之路) 国际:(3)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 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 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对世界的影响) (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 ) ) (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国际影响力 5、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6、。 (2)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 升。 (3)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6 6、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地位、意义)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坚持改革开放 极大解决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7 7、为什么、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7、没有完成时? ?(面临新挑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面临新挑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必要性(必要性(2.3.42.3.4) (1)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 革开放。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挑战 1) (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挑战 2)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 现实挑战。(挑战 3)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没有完成时。 (

    8、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重要性) 第 3 页 共 35 页 8 8、为解决上述我国面临的挑战,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对策)、为解决上述我国面临的挑战,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对策) (1)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必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 程。 (2)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

    9、践的改革创新精神(内涵) 9 9、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宣传改革开放,做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拥护者、推动者。为改革开放事业 建言献策。 坚持与时俱进,培育改革创新精神 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祖国的发展。 10、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

    10、 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绿色发展道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党全军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11、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渐进过程,全 民共建)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 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 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党和政府坚

    11、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 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2、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实现共 同富裕) 第 4 页 共 35 页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和政府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 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

    12、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措施)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短板,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3、坚持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 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性质) 14、民生观点(党和政府关注民生 1.2.4.

    13、5)(共享发展 1.2.12)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 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 祉。 (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4)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 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5、新时代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掀开了中华民族

    14、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2)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奋斗目标)。 16、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意义: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 5 页 共 35 页 17、记背知识点(补充部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决定性作用,与发挥政府宏观 调控作用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

    15、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的优越性) (3)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 是发达国家)(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4)时间轴: 192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站起来。1956 社会 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19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伟大革命) 富起来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起来2020 全面小康(已实现)、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1 世纪中叶(2050)实现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195621 世纪中叶

    16、: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 制定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这是我国的最基本国情,也是中国最大的 实际,是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总依据、根本依据)。(重要国情:人口、资源、环境) 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 奋斗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 斗。(也是初级阶段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基本路线目标、民族复兴核心目标之一) 以经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兴国之要。 发展是硬道理, 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

    17、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成就方面) (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 权力的根本途径。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 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国家的中心工作、解决主要矛盾、实现民族复兴、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道德是社会 关系的基石) 第 6 页 共 35 页 改改革

    18、开放是强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6)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深 化全方位开放格局,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7)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注: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同步同步、同时同时、同等富同等富 裕都是错的裕都是错的。)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 (8)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

    19、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是动力,改革的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的是具体制度,不是根本性改变) (9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生态文明建设 (10)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政治建设(民主与法治)政治文明。文化建设(中 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民生为重点) 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资源)生态文明。 (1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生态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乡村振兴战略 区域

    20、协调: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12)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的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13)发展成就表述: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第二课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词:创新、科技创新、创新(关键词:创新、科技创新、创新 型国家)型国家) 1.1.怎样正确怎样正确认识创新认识创新? ?(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生活富有乐趣,改变 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

    21、创新不只是无中生有,也可是有中生新;不 局限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方面方面;不只是顿悟,更需长期的积累;是个人也 是团队集体创造活动。)(创新的含义) (3)作用:(为什么日常生活需要创新?) 第 7 页 共 35 页 个人: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 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 超越自我。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的生活。 社会: A、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 进步。

    22、B、创新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 适和丰富多彩。 2 2、为什么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擎创新是引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5 5)(创)(创 新的重要性、作用新的重要性、作用国家)国家) 重要性:(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 鲜明的民族禀赋。 必要性:(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 (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 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

    23、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际) (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 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 实需要。(中国)(创新驱动发展) (6)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 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让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中 国) 3、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2)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改革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

    24、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 (4)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国强民富。 4、实施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与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第 8 页 共 35 页 (2)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 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 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 3)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发展的现

    25、实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 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 要。 (4)意义: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 力 5 5、我国目前的、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国情)是怎样的(科技国情)是怎样的? ? (1)优势与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 世界前列。(或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水 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成就) (2)劣势与差距、不足:从整体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

    26、体总体水平 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 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6 6、怎样、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 ? 国家:(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优先发展教育。(人才是第一资源)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

    27、台 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以科技创 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理念,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未成年人也有知识产权) 7、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要敢于 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勤动脑、勤动手,积极参加各种小发明、小创造 活动;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珍惜 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8 8、我国为

    28、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 ) 第 9 页 共 35 页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4)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 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9 9、我国教育现状、我国教育现状 (1)成就: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不足:我国教育事业整体水平与发达

    29、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劳动者整体素质 不高。 (3)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 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到 2035 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1010、我国为什么要鼓励、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弘扬创新精神? ?(重要性)(重要性) (1)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 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创新与个人关系)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 市场制胜之道。 (创新与企业关系)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

    30、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意义) 11、如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如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 (1)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理念,制定和实施相关鼓励政策与措施。(2)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强奋斗、 敢于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加大对创新投入,重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公民: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的知识产权。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创造机遇,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为国家和人民作出 贡献。 12、创新精神的表现: (1)表

    31、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3、如何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未成年人也有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第 10 页 共 35 页 (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3)途径(做法):公民学习相关法律。认识到未成年人也有知识产权,当知 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拒绝购买盗版,尊重他人 知识产权。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发现

    32、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 向有关部门举报。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社会: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公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保护知识 产权的社会氛围。 14、记背知识点(补充部分) (1)位置:经济摆在首位,教育优先发展,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创新摆在国家发展 全局中的核心位置。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 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

    33、保障) 第三课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关键词: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参与(关键词: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参与) 1、正确认识民主 (1)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2)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3)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4)民主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百年中国追求民主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探索:(1)1840 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 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近代没有实

    34、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失 败)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希望) (4)1949 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 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5)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 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第 11 页 共 35 页 不断发展完善:(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 不懈探索。 3、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2)?(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意义、重 要性(1) (1)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

    35、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 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 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民主与法治) 4 4、为什么我国、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 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符合我国国情的)(1)(2) (1)本质特征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目的就 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基本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

    36、泛、最真实、最管用的 民主。 (3)具体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 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在我国,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4)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 途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

    37、调通过充分协商, 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2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 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3 3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的基础。 5 5、为什么、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最广泛: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广泛性体现在权利广泛和主体广 泛) 第 12 页 共 35 页 (2)最真实: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

    38、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 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物质保障、制度保障、法律 保障) (3)最管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人民);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 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意义的作用、意义)(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6、公民参与(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公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参 与民主生活) (1)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39、民,参与民主生活是提高主人翁意识的表现。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 利的基本途径。(必要性)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对国家的要求: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丰富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增强公民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的基本要求要求有哪些有哪些? ?(我国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生活我国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生活)对对 公民的要求公民的要求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 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

    40、观点和意见,逐步 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7 7、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以及各形式的地位、重要性以及各形式的地位、重要性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 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 具体体现。(地位、重要性) 8 8、民主选举的方式途径、要求有哪些?、民主选举的方式途径、要求有哪些? (1)方式途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 主选举。 9、民主

    41、决策的制度保障(方式途径)、意义、要求。 (1)制度保障(方式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 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 第 13 页 共 35 页 对决策者: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反映 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 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决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总:有利于公民更好的参与民主生活,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要求: 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 10、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制度保障(方式)和注

    42、意的问题: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 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依法行使权力。有助于增强公 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2)民主监督的制度保障(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 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3)公民进行民主监督(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向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网络等方 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4)行使监督权应注意的问题(要求):要在法律允许的

    43、范围内行使应当实事 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各种证明材料。 投诉和检举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 闹事等方法。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相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 结合原则,不干扰政府公务活动。 1111、为什么要、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重要性(重要性 3 3、必要性、必要性 2 2)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 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 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

    44、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3)增 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 力的重要保证。(价值意义) 1212、公民应怎样增强公民民主意识、公民应怎样增强公民民主意识? ?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 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 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13、记背知识点(补充部分): 第 14 页 共 35 页 (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 2)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

    45、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首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 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 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3)制度: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经 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

    46、制度。 (5 5)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就是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错误的。(见扩大打)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就是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错误的。(见扩大打) (6)公民无决策权。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任重道远(关键词关键词:法治法治、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法治政法治政 府、厉行法治、依法行政)府、厉行法治、依法行政) 1.1.为什么要选择为什么要选择法法治治道路道路? ?(重要性重要性、价值、意义、价值、意义、作用作用) 法治是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 各国的共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

    47、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 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 有 尊严地生活。(个人)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 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与社会) 必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目标必须全面依法 治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 必由之路。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8、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2.法治的要求法治的要求有哪些有哪些? ?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 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 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第 15 页 共 35 页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 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3.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实现中国法治新蓝图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实现中国法治新蓝图的要

    49、求)(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1)建设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 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 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推进科学 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 4 4、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历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 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大以来,

    50、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 (4)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 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5、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工作原则 (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 的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人民。(3)宗旨:为人民服务(4 4)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 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5 5)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2021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与常考问答题答题模板(实用必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52726.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