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通用)-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5093b).doc

  • 上传人(卖家):老黑
  • 文档编号:1849984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2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通用)-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5093b).doc》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_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通用_教案、教学设计_市级公开课_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5093b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数学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通用 教案 教学 设计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1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 5661 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 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在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能 用合理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发展 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好奇 心、 求知欲, 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 难点: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双面胶、附页图、各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黑板上展示“松树”图。 谈话:这棵小松树是老师用剪刀剪出来的,怎样才能快速地把它 剪下来呢? 提示:松树的两边是一样的. 预设: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画出松树的一半,最后用剪刀把它 剪下来。 (剪下来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棵松树的左右两边,它们有什么共同 特征? 预设: (1) 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2) 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像这样的图形。 (板书:对称)希望我们三(3)班的同学都

    3、要学习松 树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对称的物 体,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课的开头,用剪纸的形式导 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轴对称图形 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 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 感知对称。 课件显示三幅例题图。 谈话:请大家继续看下面的几个图形。 (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 飞机等图片,见教科书附页) 提问:认识这些图形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 3 点?(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它们都是对称的。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从附页中剪下来的这几个图形, 折一折、 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操作,

    4、同桌互相说一说。 反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 预设: (1) 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形状相同; (2)对折后,两 边的大小相同; (3)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 (板书:对折完 全重合) 追问:对折后,哪两边完全重合了?(引导学生体会到折痕的两 边完全重合了。 ) 指出: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 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 书:对称轴)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 (1) 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两边一样,这个图形就是 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是对称的,有对称轴。 追问:怎样

    5、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 (1) 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叠在一起; (2)对折后, 图形两边的大小完全一样,形状也完全相同。 2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谈话: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的 4 生活中就有许多美丽的对称现象,请欣赏。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 称) 谈话: 大家感觉美吗?如果把它们画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学习 的轴对称图形。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 创造美。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 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 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 三

    6、、 及时巩固,深化认识 1 教学“试一试” 。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 圆,并按顺序给图形编号。 启发: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 形?(稍停)别忙着发言,先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要知 道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可以怎样做? (可以把这个图形对折, 看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 谈话:请同学们从第一个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先动手折一折, 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反馈:通过对折,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1 号、2 号、3 号、4 号、

    7、6 号是轴对称图形) 指正方形,提问:这个正方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演示一 5 下吗? 追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学生演示各种不同的折法。 小结: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 对折,折痕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不论怎样对折,只要折痕的两边完 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指平行四边形, 提问: 这个平行四边形, 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学生中有不同意见, 则请判断正确的同学想办法说服不同意 见的同学。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 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 让学生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形,初步

    8、认识到“完全重合”就 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 。 “试一试”的教学,通过观察、 实践、思考、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完全重合”含义 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2 做一做。 谈话:今天我们研究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 “做”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想)请同学们拿出第二个信封中的 材料,自己想办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交流:黑板上都是同学们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漂亮 吗? 6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 “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老 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四、全课总结

    9、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征, 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否 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谈话:对称世界是神奇和美妙的。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所学的 知识创造出更美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特征 : 对称对称轴 方法 : 对折完全重合 七、教学反思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观察,是学好数学的一把钥匙。生活中有大量的对称现象,关于 轴对称图形,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因此,唤醒生活经验,并借 助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是学习“轴对称”这一概念的有效途径。 教师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的

    10、关系,体现数学数学科的价值,课的 开始通过观察剪纸图案,学生在欣赏生活中事物美得同时,初步感受 轴对称图形来源于生活。 并且通过教师现场剪纸的方式,剪了一棵松树的图案,更具备说 7 服力。 本课不断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经历从感知 到表象,从表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课始,通过剪纸为探究“轴对称”奠定基础;课中,通过折天安 门、飞机、奖杯图片,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 轴对称,形成表象,进而形成”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 形” 这一概念, 通过对图形、 图案等的判断逐步使概念具体化; 课末, 通过拓展练习和课外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寻找、欣赏生

    11、活中的轴对称 现象,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完全重合”不仅要 求整个图形的形状,还要考虑图形的图案和颜色。 课的开始以生活中例子引入,课的结束也以生活的例子为主题,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主题。 (二)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有效训练 感悟,是以训练来体现的。虽说空间几何图形的内容比代数知识 形象,但单凭眼力判断一个静止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又有点 抽象的韵味,特别是学生容易将“两边一样”视为轴对称。因此,本 课设计了多层次的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操作探究中, 体验轴对称,感悟轴对称的内涵与外延。 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 形,本节课所有的设

    12、计都围绕其展开,我们设计了两次对折纸张,一 次用钉子板围出图形、一次画出轴对称图形,这些活动都是围绕教育 的重难点开展的,通过折一折、围一围、画一画的形式,学生在操作 8 中明确“完全重合”的意义。 尤其是在课后练习中的紫荆花图案的问题,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形状的确可以完全重合,但是花的图案不能完全重合, “一个花瓣向 上,一个花瓣向下” ,这句话学生是学生通过讨论之后得到的,而这 恰恰是“完全重合”和“完全一样”的不同所在,这样的过程体现了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训练,一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训练学生的 动嘴意识。 (三)反思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品质 创作,是指向教学品质的提升。教学理念是一个教

    13、师的灵魂,课 程标准的落实需要好的教学理念来体现,我们常说“有教无类” 。每 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还有一些孩子是属于接受能力比较慢的, 数学课程交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实、探索、自信、 责任、条理等。 本课中,安排了三次操作,这些操作中包括动手折、动笔画等活 动,如此之多操作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轴对称图形”的内 涵和外延,这些操作本身不难,每个孩子都可以独立完成,这样的过 程给每一个孩子收获的机会,从而蕴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教育理 念。 受着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对数学能力的认识包括三个:运 算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这些其实都是前苏联的传统, 这样传

    14、统的理念不能很好的揭示数学课程的理念, 而课程标准修订过 程中提出两大能力: 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本课中对数学能力的阐述便是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说具 体点也就是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图形少不了观察, 学数学少不了思考, 这两者将数学课程的核心阐述的淋漓尽致, 小学数学培养的并非是精 英数学,我们不需要用后面的知识来作为考试难度的筹码,小学数学 应该是大众数学,是基础的。 数学课程要实现“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就需要努力探索“学 会会学会用会发展” ,结合轴对称图形 , “学会”指 的是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会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通过动手

    15、折一折、围一围、画一画,达成教学目标; “会用”指 的是学生能够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会发展”的则是通过 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内涵。 教材的确把物体和图形区别的很清楚,但是在后续的学习中,学 生经常会把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混为一谈, 我觉得在课堂上有必 要在此多花一点时间。 轴对称现象的内涵包括了物体和图形。我们可以说“物体是对称 的”和“图形是对称的” ,要清楚地告诉学生,现象中包括物体的对 称和图形的对称;轴对称图形的实体是图形和图案,关注的着眼点是 “几何图形”或是“图形和图案的组合” 。 在课后的“你知道吗?”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清楚这些物体都是 轴对称的现象,不能说是轴对称图形;而这些物体的照片是轴对称图 形。 这样的教学流程,诠释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10 了教学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通用)-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配套课件编号:5093b).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49984.html
    老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