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3.练习十-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编号:71386).zip
间隔排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 律。 2、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 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 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3、让学生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 数学表达能力。 5、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 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难 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若干正方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 游戏,请大家先听清楚游戏规则:请 4 名男同学 4 名女同学上台排 队,再请一位同学把这 8 名同学有规律地排成一排。 教师:像刚才男生和女生一个隔着一个地排列,叫作一一间隔排 列。 (板书:间隔排列)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会发现间隔排列里还有更有价值的规律 呢!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有什么规律。 (在“间隔排列”下板书:找规律) 二、学习新知 (一) 、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兔子乐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场景 图) 2、兔子乐园里的兔子正在跳舞呢,仔细看这幅图上有什么? (兔子,磨菇,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大树,绳子) 3、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在兔子乐园中有一些物体就是我们刚 才说的的间隔排列,你能找出来吗? 4、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兔子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都是兔子。 ) (2)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 出示) (3)刚才我们发现了夹子和手帕,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 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些规律,讲述: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物体,我 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 。板书:两端物体。还有哪些物体是两端物 体?每一排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4)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填表。 教师 提问每组间隔排列的物体两端物体分别是什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 有怎样的关系?(相差 1) 提问:为什么会相差 1?教师引导学生 在间隔排列的每组物体中两个一组圈一圈。 (例如:把一只兔子和一 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圈后提问:最后余下的 是什么?(多媒体出示)发现:排在两端的物体多一个。 (板书:两 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 1.) 引导学生看表格,看看大家 的发现对不对。 (5)小结:像刚才的这些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物体比另一种 物体多 1,也就是每组里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差 1。 5、联系场景图说一说:( )和( )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是( ) ,中间物体是( ) , ( )比( )多 1 个。 6、通过刚才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 1 个。 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 1 个) 7、想一想:你还能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事情吗?互相说一说。 (如: 学校的铁门、做操的队伍、自己的手) 三、运用规律,巩固认识 1、20 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 有多少个蘑菇? 2、把 20 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学生说明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 时,两端的物体多一个。根据这个规律,知道一种物体的个数,就 可以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四、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1、谈话: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规律,那间隔排列的 物体还会有新的情况吗?现在看一个物体。 (书上 79 页要求) 如 果把正方形和圆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正方形可能有几个?(学 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是怎样摆的?圆摆了几个? 3、有序交流学生的摆法和结果,看看每种摆法的圆各有几个, 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提问:为什么会有圆和正方形个数相等,也 是 10 个这个结果呢? (两端不同,一一对应正好都能对上,没有 多余的) 追问:那一一间隔排列的正方形和圆,它们的个数可能 有什么关系?你又发现了什么? 4、小结:如果两端相同,圆和正方形相差 1 个,所以圆可能有 9 个,也可能有 11 个。如果两端不同,圆和正方形的个数相等。 (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5、拓展规律一: 如果把正方形与圆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正方形有 10 个,圆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学生操作) 师板书: (1)两端摆正方形:圆有 9 个 (2)两端摆圆:圆有 11 个 (3)两端不同:圆有 10 个,和正方形相等 小结:圆与正 方形的关系:个数相差 1 或个数相等。 6、拓展规律二: 如果把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圈,这两种 物体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出示男女生跳舞图 数一数, 发现男女生人数相同,为什么相同?指明一些学生上去排队,先排 成一圈,再从中间断开,把对拉直,发现这种情况和两端物体不同 的情况一样,个数相同。 7、图片欣赏(课件) 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 中有很多运用,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 两端物体相同时个数相差 1,两端不同时个数相等) 间隔排列 说课稿 沈静 一、说教材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并未对找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学生 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这些对本节课 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学生就能对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有一定的了解,并逐步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 复杂的找规律做铺垫,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 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分组找规律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以下三点: (1)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2)体会并逐步掌握借助分组找规律的方法。 (3)逐渐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善于发现生活中 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 量关系。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知道为什么,并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 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会方法,因此 我将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给予学生 足够的空间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发现,除此之外,我还将安 排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流程 接下去我将结合我的教学流程来具体说说我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思 考。 我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以下 5 个环节: (一)情景引入,初步体会 (二)比较数量,交流发现 (三)寻找方法,解释规律 (四)习题巩固,深入探究 (五)回顾总结,体会收获 (一)情境引入,初步体会 首先我将创设一个情境:小兔子们在围栏里种了一排蘑菇,正手 拉手在院子里玩耍。情境的设定在于恰当的引入教学。 接着我将以问题:在图中小兔子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回答到:兔子与蘑菇 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一行;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等。学生很有 可能知道这样的排列,但是形容时不够准确简洁,因此我将让学生 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进行发言, 教师适时引导概括并总结:兔子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在发现了兔子与蘑菇的排列方式后,再提问:那么木桩与篱 笆呢?夹子与手帕呢?有了之前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就能准确描述 这两组排列了。 这一部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今天的学习 内容是间隔排列,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为接下去讨论间隔排列的 两个物体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探讨为什么做准备。 (二)比较数量,交流发现 我将以一个问题:究竟间隔排列的物体的数量之间有没有什么关 系呢?承前启后,引发学生思考。请学生独立完成书本 78 页的表格, 并独立思考,从中有什么发现。 通过表格呈现数据,能有效帮助学生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间 的关系:第一排的物体总比对应的第二排的物体个数多 1,也就是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 1。这里我也将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互相交流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这一环节的教学,由直观 感知到具体发现,完成表格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发现规律,并产 生疑问:为什么数量都相差 1 呢? (三)寻找方法,解释规律 在学生发现规律后,便抛出问题: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 相差 1 呢? 以兔子和蘑菇为例具体分析,我将提问学生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兔子比蘑菇多了 1,1 多在了哪里?怎么思考的?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有了第一、二环节的铺垫, 以及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体会从头开始,一一对应, 分组分析的思想:把 1 只兔子和 1 个蘑菇看成一组。 提问:把 1 只兔子和 1 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也 就是兔子比蘑菇多出来的 1。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我将请 学生通过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理解为什么数量相差了 1,从而 逐步完成重点的教学,突破难点。 接着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圈一圈,说一说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 帕。及时的巩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习题巩固,深入探究 习题 1、2 是逆向运用我们所发现的规律以及探索的方法,学生 需要弄清楚的是:1、2 题都是间隔排列,并且每两个兔子中间有一 个蘑菇,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从而能够根据例一图片和所 学分析完成习题。 例二作为例一的推广与深入,用图形代替具体物体,用文字代替 图片,更具抽象性,难度更大。我将请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完成问 题:圆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由于之前对例一的探索得出:间 隔排列的两个物体数量总是相差 1,因此根据结论回答并不困难。 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已经得到的结论完成题目。 在此之后提问:正方形和圆的个数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该问题 旨在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圆最少是 9 个,最多 11 个,因此可能是 9,10,11 三种情况,又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呢?也是需要学生在思考 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来完成的:最主要的是要考虑首尾放置什么。又 于思考操作中体会分组的思想。 (五)回顾总结,体会收获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请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 说体会。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渗透 的思想,体会的情感。回归三维目标。 六、总结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思考的 基础上探索发现,掌握方法。课堂结构层次清晰,于思考中完成教 学重点,于操作中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掌握 方法,体会思想。 间隔排列 课后反思 沈静 “间隔排列”由四年级移到了三年级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成为三 年级专项数学活动内容。随着受教学生年龄的降低,这部分内容学 习的重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是过多的让学生去解决间隔排列 中的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对过去抽象的规律“首尾相同,数量相差 1,首尾不同,数量相等”进行区分。教材修订之后,重点关注学生 感悟规律、寻找规律、表达规律、解释规律的过程,重在对规律探 索的过程。课程标准从“双基”变为“四基” ,其中第四基就是“基 本活动经验” ,在探索规律这样的专题数学活动中,特别强调要帮助 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把握新教材修订的这样变化,我在教学 中: 一、重视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直观的教学始终是数学课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三年 级学生探索规律,离不开感知,离不开操作,离不开对应,离不开 归纳。所以,本课引入学习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现象,从教室 桌椅的排列,从孩子们常吃的骨肉相连的食品,从花园里蓝花和红 花的摆放来引入间隔排列的现象,为孩子进一步探寻规律打好了直 观认识的基础。学生了解间隔排列后自己试着摆一摆,老师不经意 的选了两种典型情况,出示在黑板上,也是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 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直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重视学生在活动探索中积累丰富活动经验。 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寻找规律的完整的过程,特别注重学生操作对 规律的探索。本课主要进行三次操作,首先是初步感知,然后每两 个人一组开始摆,有摆首尾相同的,有摆首尾不同的。这是初步了 解规律后学生的第一次尝试;第二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规 律,有的孩子画竖线,有的孩子圈一圈,这次操作对形成规律很有 必要。活动探索之后,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一一对应是理解本课 规律的重要思想,尽管一一对应还是很抽象的,但是有它作为抓手, 学生就能够理解间隔规律中的数学内涵,数学课上的探索规律跟生 活中的规律不一样,我们必须体现规律的数学内涵。对于规律本质 进行概括归纳,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样多,一种是相差 1, 遵循儿童的思维特征,从生活中的现象到数学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从间隔排列的现象到一一对应的数列内涵,从数学内涵再到学生的 自我表达,然后再到完整规律的呈现,这个过程设计非常符合儿童 的学习心理;第三次操作,让学生把正方形和圆按照间隔排列,知 道正方形有 10 个,猜圆有几个。这次操作和前面的操作呼应起来, 使学生再次感知和表达规律。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是学生积累丰富 活动经验的最好平台。 三、重视学生在表达解释中积累丰富活动经验。 寻找和感知规律之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表达也是本课学习的 重点。在第三次操作之后,学生说:前后不同,那就相等,前后相 同,那就相差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规律,是对间隔排列的 最好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学中,抓住了间隔排列的本质,并适当 加以拓展,把数据放大,如果 20 呢?20 个是兔子,或是 20 个蘑菇 呢?如果兔子有很多很多只呢?这就对规律进行了拓展,需要孩子 更好的抓住规律的本质。在这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必然会联系感 知到的规律进行表达和解释,既对规律进行本质的表述,也提高了 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积累丰富活动经验的语言外衣。 总之,本课新知的学习过程顺应了儿童的思维,过去四年级的内 容让三年级的孩子来学,过去一个单元的内容现在一节课来学,这 是教材修订后教师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这样的改变,我们既要 降低教学要求,又要借鉴原来教材中优秀的设计,所以,课堂上如 果能设计联系间隔排列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操作活动,就能进一步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这次数学专题活动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活 动经验。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小兔与蘑菇一个隔小兔与蘑菇一个隔 一个排成一行,木一个排成一行,木 桩与篱笆桩与篱笆 每相邻两只小兔中每相邻两只小兔中 间有一个蘑菇,每间有一个蘑菇,每 相邻两根相邻两根 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每组的两种物体都 是一一间隔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小兔(小兔( )只)只木桩(木桩( )根)根夹子(夹子( )个)个 蘑菇(蘑菇( )个)个篱笆(篱笆( )块)块手帕(手帕( )块)块 8 7 13 12 10 9 小兔的只数比蘑小兔的只数比蘑 菇的个数多菇的个数多 1 每排两种物体的每排两种物体的 个数都相差个数都相差 1。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个数都相差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个数都相差1呢?呢? 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 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 ?先圈一圈,再说一说。?先圈一圈,再说一说。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一共有多少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2、把、把 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 子?子? 19个个 21个个 如果把如果把 与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有10个,个, 最少有最少有 几个?几个? 最少最少 9个个 最多呢最多呢 ? 最多最多 11个个 和和 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个数等于个数等于 的个的个 数数。 个数比个数比 两种物体一个隔两种物体一个隔 一个地排成一行一个地排成一行 ,它们的数量可,它们的数量可 能相等,也可能能相等,也可能 相差相差 1。 一组一组地圈一一组一组地圈一 圈,容易。发现圈,容易。发现 间隔排列物体间间隔排列物体间 的数量关系。的数量关系。 生活中有很多规生活中有很多规 律,要仔细观察律,要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才能、认真思考才能 发现。发现。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 会。会。
收藏
编号:184986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44.30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1-08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间隔排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 律。 2、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 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 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3、让学生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 数学表达能力。 5、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 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难 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若干正方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 游戏,请大家先听清楚游戏规则:请 4 名男同学 4 名女同学上台排 队,再请一位同学把这 8 名同学有规律地排成一排。 教师:像刚才男生和女生一个隔着一个地排列,叫作一一间隔排 列。 (板书:间隔排列)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会发现间隔排列里还有更有价值的规律 呢!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有什么规律。 (在“间隔排列”下板书:找规律) 二、学习新知 (一) 、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兔子乐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场景 图) 2、兔子乐园里的兔子正在跳舞呢,仔细看这幅图上有什么? (兔子,磨菇,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大树,绳子) 3、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在兔子乐园中有一些物体就是我们刚 才说的的间隔排列,你能找出来吗? 4、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兔子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都是兔子。 ) (2)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 出示) (3)刚才我们发现了夹子和手帕,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 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些规律,讲述: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物体,我 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 。板书:两端物体。还有哪些物体是两端物 体?每一排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4)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填表。 教师 提问每组间隔排列的物体两端物体分别是什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 有怎样的关系?(相差 1) 提问:为什么会相差 1?教师引导学生 在间隔排列的每组物体中两个一组圈一圈。 (例如:把一只兔子和一 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圈后提问:最后余下的 是什么?(多媒体出示)发现:排在两端的物体多一个。 (板书:两 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 1.) 引导学生看表格,看看大家 的发现对不对。 (5)小结:像刚才的这些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物体比另一种 物体多 1,也就是每组里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差 1。 5、联系场景图说一说:( )和( )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是( ) ,中间物体是( ) , ( )比( )多 1 个。 6、通过刚才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 1 个。 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 1 个) 7、想一想:你还能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事情吗?互相说一说。 (如: 学校的铁门、做操的队伍、自己的手) 三、运用规律,巩固认识 1、20 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 有多少个蘑菇? 2、把 20 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学生说明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 时,两端的物体多一个。根据这个规律,知道一种物体的个数,就 可以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四、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1、谈话: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规律,那间隔排列的 物体还会有新的情况吗?现在看一个物体。 (书上 79 页要求) 如 果把正方形和圆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正方形可能有几个?(学 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是怎样摆的?圆摆了几个? 3、有序交流学生的摆法和结果,看看每种摆法的圆各有几个, 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提问:为什么会有圆和正方形个数相等,也 是 10 个这个结果呢? (两端不同,一一对应正好都能对上,没有 多余的) 追问:那一一间隔排列的正方形和圆,它们的个数可能 有什么关系?你又发现了什么? 4、小结:如果两端相同,圆和正方形相差 1 个,所以圆可能有 9 个,也可能有 11 个。如果两端不同,圆和正方形的个数相等。 (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5、拓展规律一: 如果把正方形与圆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正方形有 10 个,圆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学生操作) 师板书: (1)两端摆正方形:圆有 9 个 (2)两端摆圆:圆有 11 个 (3)两端不同:圆有 10 个,和正方形相等 小结:圆与正 方形的关系:个数相差 1 或个数相等。 6、拓展规律二: 如果把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圈,这两种 物体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出示男女生跳舞图 数一数, 发现男女生人数相同,为什么相同?指明一些学生上去排队,先排 成一圈,再从中间断开,把对拉直,发现这种情况和两端物体不同 的情况一样,个数相同。 7、图片欣赏(课件) 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 中有很多运用,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 两端物体相同时个数相差 1,两端不同时个数相等) 间隔排列 说课稿 沈静 一、说教材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并未对找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学生 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这些对本节课 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学生就能对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有一定的了解,并逐步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 复杂的找规律做铺垫,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 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分组找规律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以下三点: (1)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2)体会并逐步掌握借助分组找规律的方法。 (3)逐渐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善于发现生活中 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 量关系。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知道为什么,并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 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会方法,因此 我将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给予学生 足够的空间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发现,除此之外,我还将安 排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流程 接下去我将结合我的教学流程来具体说说我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思 考。 我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以下 5 个环节: (一)情景引入,初步体会 (二)比较数量,交流发现 (三)寻找方法,解释规律 (四)习题巩固,深入探究 (五)回顾总结,体会收获 (一)情境引入,初步体会 首先我将创设一个情境:小兔子们在围栏里种了一排蘑菇,正手 拉手在院子里玩耍。情境的设定在于恰当的引入教学。 接着我将以问题:在图中小兔子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回答到:兔子与蘑菇 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一行;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等。学生很有 可能知道这样的排列,但是形容时不够准确简洁,因此我将让学生 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进行发言, 教师适时引导概括并总结:兔子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在发现了兔子与蘑菇的排列方式后,再提问:那么木桩与篱 笆呢?夹子与手帕呢?有了之前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就能准确描述 这两组排列了。 这一部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今天的学习 内容是间隔排列,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为接下去讨论间隔排列的 两个物体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探讨为什么做准备。 (二)比较数量,交流发现 我将以一个问题:究竟间隔排列的物体的数量之间有没有什么关 系呢?承前启后,引发学生思考。请学生独立完成书本 78 页的表格, 并独立思考,从中有什么发现。 通过表格呈现数据,能有效帮助学生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间 的关系:第一排的物体总比对应的第二排的物体个数多 1,也就是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 1。这里我也将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互相交流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这一环节的教学,由直观 感知到具体发现,完成表格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发现规律,并产 生疑问:为什么数量都相差 1 呢? (三)寻找方法,解释规律 在学生发现规律后,便抛出问题: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 相差 1 呢? 以兔子和蘑菇为例具体分析,我将提问学生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兔子比蘑菇多了 1,1 多在了哪里?怎么思考的?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有了第一、二环节的铺垫, 以及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体会从头开始,一一对应, 分组分析的思想:把 1 只兔子和 1 个蘑菇看成一组。 提问:把 1 只兔子和 1 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也 就是兔子比蘑菇多出来的 1。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我将请 学生通过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理解为什么数量相差了 1,从而 逐步完成重点的教学,突破难点。 接着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圈一圈,说一说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 帕。及时的巩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习题巩固,深入探究 习题 1、2 是逆向运用我们所发现的规律以及探索的方法,学生 需要弄清楚的是:1、2 题都是间隔排列,并且每两个兔子中间有一 个蘑菇,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从而能够根据例一图片和所 学分析完成习题。 例二作为例一的推广与深入,用图形代替具体物体,用文字代替 图片,更具抽象性,难度更大。我将请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完成问 题:圆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由于之前对例一的探索得出:间 隔排列的两个物体数量总是相差 1,因此根据结论回答并不困难。 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已经得到的结论完成题目。 在此之后提问:正方形和圆的个数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该问题 旨在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圆最少是 9 个,最多 11 个,因此可能是 9,10,11 三种情况,又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呢?也是需要学生在思考 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来完成的:最主要的是要考虑首尾放置什么。又 于思考操作中体会分组的思想。 (五)回顾总结,体会收获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请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 说体会。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渗透 的思想,体会的情感。回归三维目标。 六、总结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思考的 基础上探索发现,掌握方法。课堂结构层次清晰,于思考中完成教 学重点,于操作中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掌握 方法,体会思想。 间隔排列 课后反思 沈静 “间隔排列”由四年级移到了三年级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成为三 年级专项数学活动内容。随着受教学生年龄的降低,这部分内容学 习的重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是过多的让学生去解决间隔排列 中的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对过去抽象的规律“首尾相同,数量相差 1,首尾不同,数量相等”进行区分。教材修订之后,重点关注学生 感悟规律、寻找规律、表达规律、解释规律的过程,重在对规律探 索的过程。课程标准从“双基”变为“四基” ,其中第四基就是“基 本活动经验” ,在探索规律这样的专题数学活动中,特别强调要帮助 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把握新教材修订的这样变化,我在教学 中: 一、重视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直观的教学始终是数学课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三年 级学生探索规律,离不开感知,离不开操作,离不开对应,离不开 归纳。所以,本课引入学习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现象,从教室 桌椅的排列,从孩子们常吃的骨肉相连的食品,从花园里蓝花和红 花的摆放来引入间隔排列的现象,为孩子进一步探寻规律打好了直 观认识的基础。学生了解间隔排列后自己试着摆一摆,老师不经意 的选了两种典型情况,出示在黑板上,也是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 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直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重视学生在活动探索中积累丰富活动经验。 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寻找规律的完整的过程,特别注重学生操作对 规律的探索。本课主要进行三次操作,首先是初步感知,然后每两 个人一组开始摆,有摆首尾相同的,有摆首尾不同的。这是初步了 解规律后学生的第一次尝试;第二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规 律,有的孩子画竖线,有的孩子圈一圈,这次操作对形成规律很有 必要。活动探索之后,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一一对应是理解本课 规律的重要思想,尽管一一对应还是很抽象的,但是有它作为抓手, 学生就能够理解间隔规律中的数学内涵,数学课上的探索规律跟生 活中的规律不一样,我们必须体现规律的数学内涵。对于规律本质 进行概括归纳,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样多,一种是相差 1, 遵循儿童的思维特征,从生活中的现象到数学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从间隔排列的现象到一一对应的数列内涵,从数学内涵再到学生的 自我表达,然后再到完整规律的呈现,这个过程设计非常符合儿童 的学习心理;第三次操作,让学生把正方形和圆按照间隔排列,知 道正方形有 10 个,猜圆有几个。这次操作和前面的操作呼应起来, 使学生再次感知和表达规律。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是学生积累丰富 活动经验的最好平台。 三、重视学生在表达解释中积累丰富活动经验。 寻找和感知规律之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表达也是本课学习的 重点。在第三次操作之后,学生说:前后不同,那就相等,前后相 同,那就相差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规律,是对间隔排列的 最好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学中,抓住了间隔排列的本质,并适当 加以拓展,把数据放大,如果 20 呢?20 个是兔子,或是 20 个蘑菇 呢?如果兔子有很多很多只呢?这就对规律进行了拓展,需要孩子 更好的抓住规律的本质。在这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必然会联系感 知到的规律进行表达和解释,既对规律进行本质的表述,也提高了 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积累丰富活动经验的语言外衣。 总之,本课新知的学习过程顺应了儿童的思维,过去四年级的内 容让三年级的孩子来学,过去一个单元的内容现在一节课来学,这 是教材修订后教师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这样的改变,我们既要 降低教学要求,又要借鉴原来教材中优秀的设计,所以,课堂上如 果能设计联系间隔排列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操作活动,就能进一步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这次数学专题活动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活 动经验。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小兔与蘑菇一个隔小兔与蘑菇一个隔 一个排成一行,木一个排成一行,木 桩与篱笆桩与篱笆 每相邻两只小兔中每相邻两只小兔中 间有一个蘑菇,每间有一个蘑菇,每 相邻两根相邻两根 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每组的两种物体都 是一一间隔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小兔(小兔( )只)只木桩(木桩( )根)根夹子(夹子( )个)个 蘑菇(蘑菇( )个)个篱笆(篱笆( )块)块手帕(手帕( )块)块 8 7 13 12 10 9 小兔的只数比蘑小兔的只数比蘑 菇的个数多菇的个数多 1 每排两种物体的每排两种物体的 个数都相差个数都相差 1。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个数都相差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个数都相差1呢?呢? 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 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 ?先圈一圈,再说一说。?先圈一圈,再说一说。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一共有多少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2、把、把 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 子?子? 19个个 21个个 如果把如果把 与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有10个,个, 最少有最少有 几个?几个? 最少最少 9个个 最多呢最多呢 ? 最多最多 11个个 和和 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个数等于个数等于 的个的个 数数。 个数比个数比 两种物体一个隔两种物体一个隔 一个地排成一行一个地排成一行 ,它们的数量可,它们的数量可 能相等,也可能能相等,也可能 相差相差 1。 一组一组地圈一一组一组地圈一 圈,容易。发现圈,容易。发现 间隔排列物体间间隔排列物体间 的数量关系。的数量关系。 生活中有很多规生活中有很多规 律,要仔细观察律,要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才能、认真思考才能 发现。发现。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 会。会。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3.练习十-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编号:71386).zip》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_3.练习十_ppt课件_(含教案)_市级公开课_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编号:71386)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数学
解决问题
策略
_3
练习
10
_ppt
课件
教案
公开
公然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