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9 实用类文本常见考点:理解重要概念含义(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69 实用类文本常见考点:理解重要概念含义(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69 实用类文本常见考点:理解重要概念含义提升训练解析版 专题 69 实用 文本 常见 考点 理解 重要 概念 含义 提升 训练 解析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专题 6969 实用类文本常见考点:理解重要概念含义实用类文本常见考点: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提升训练】【提升训练】 一、一、实用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本阅读文本阅读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二十一世纪正迎来以互联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技 术和产业变革的浪潮,这样的时机可以说是百年一遇。 正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之下,2015 年 12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 网大会上提出了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 这对于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
2、竞争力提升具有极为重 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下行通道,逆全球化思维盛行,同时工业经济加速向 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转型升级。 新基建契合的正是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这个“新”机遇, 与“数字中国”战略一脉相承。 (摘编自吴绪亮新基建与数字中国发展的战略逻辑 , 中国经济时报2020 年 4 月 23 日) 材料二: 当今, 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数字世界制高点, 数字国家的建设风生水起。 对我们国家而言, 以“数字中国”为抓手,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抓住了数字时代的最核心竞 争力。“数字中国”建设,是治理路径、方法、执行实施、结果复盘的全方位创新实践,也进 一步推动经济、政治
3、、文化、科技、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变革再造和重塑。在治理能力竞争 的赛道上,我们通过“数字中国”的建设基础,驰而不息。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在经济、政治、 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今后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 共享创新,创造出基于人、事、物、数据的运营平台,在有域无疆的,新的数字世界里,根 据多维度的数据对物理世界的治理进行创新和重构。 (摘编自王晶“数字中国”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 学习时报2019 年 11 月 22 日) 材料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 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 35.8 万亿元,数 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6.2%,而 20
4、05 年这一比例仅为 14.2%。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 数字经济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7.7%。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 键力量。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际市场明显萎缩,尤其对于传统产业来讲,伤害更为明显。但在福 建长乐,当地积极拥抱互联网,加速实施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很多公司厂房里,曾经 人头攒动的场景不再, 眼前是有序挥舞的机械臂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有理由相信, 大数 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 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传统 产业生产效率,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 今年以来,各地加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
5、等新型基础设施。福建省提出三年基本建 成国家东南区域网络枢纽和海上数字丝绸之路信息通信枢纽; 浙江省计划三年投资近万亿元,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领先的标杆省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开展 5G 创新应 用 400 余项,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 600 余个,不仅持续拉动投资,也正激发中国经 济内在活力。 (摘编自秦平期待数字中国战略进一步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 2020 年 10 月 13 日) 1下列对“数字中国”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来临这一大的 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6、。 B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是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信息化所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当前 的“新基建”与“数字中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C我们国家以“数字中国”为抓手,抓住了数字时代的最核心竞争力,抢占了数字世界的制 高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D我国“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行,促进了大数据、人工智能、5G 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蓬 勃发展,开始融入并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创新,我们可能创造出基于人、事、物、数据的运营平台, 这有助于我们对社会治理进行创新和重构。 B2005 年我国数字经济占 GD
7、P 的比重为 14.2%,2019 年这一占比已经达到 36.2%。这组 数据表明,数字技术驱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C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国传统产业,数字技术有助于改造传统产业,将进一步提升传统 产业生产效率,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 D为了抵抗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扭转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维,2020 年以来,我国各地加 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3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答案】 1C 2D 3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竞争力的提升。国家 治理层面: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发展层面:提
8、振了经济信 心,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拉动投资,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 C.“我们国家抢占了数字世界的制高点”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当今,世界各国纷 纷抢占数字世界制高点,数字国家的建设风生水起。对我们国家而言,以数字中国为抓手,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抓住了数字时代的最核心竞争力”,可见我国正在 建设数字国家,而非已经“抢占了数字世界的制高点”。 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为了抵抗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等新型基础设施”说法错误。材料一中只是说“当前全 球经济已经进入下
9、行通道,逆全球化思维盛行”,这是对当今全球局势的阐述;材料三中谈 到了“有理由相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 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 用,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 伐”“今年以来,各地加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这是阐述了数字技术的 前景和我国各地正在布局的基础设施。可见,对当今全球局势的阐述和“我国各地加速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我国各地加速布局 5G 网 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并不是“为了抵抗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扭转西方国家逆全球 化思维”。 故选 D
10、。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阐述了当前面临的时代机遇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推进 “数字中国”建设,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因此,从国家战略层 面来看,“数字中国”的建设,“对于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国家 数字竞争力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点可以直接概括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数 字化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竞争力的提升。 材料二阐述了“数字中国”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原文中说“以数字中国为抓手,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抓住了数字时代的最核心竞争力”“数字中国建设, 是
11、的全方位创新实践,也进一步推动各领域的变革再造和重塑”。由此可见,从国 家治理层面上看,“数字中国”的建设,能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三阐述了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的内容, 以福建长乐为例, 展望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前景。原文中说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生产 效率,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可见,从经济发展的层面 看,“数字中国”的建设,提振了经济信心,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数字技术已经成 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开展 5G 创新应用 400 余项,在 建5G+工业互联网
12、项目 600 余个,不仅持续拉动投资,也正激发中国经济内在活力”,可见 “数字中国”的建设,还能拉动投资,激发经济内在活力,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 IBM 的“智慧地球”概念逐渐演化而来的,它以互联网、信 息技术、物理终端设备为基础,强调智能化、便捷化、效率化,最终目的是改进城市管理的 方式,节约成本和资源,创造生态宜居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可以看出来, 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进而为在城市中生活 的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
13、续发展;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以信息 化来服务大众,进而创造出安全、便捷、高效的人类生存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 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 展,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 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市经济转型 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 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迈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并且经过一系列的探索,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而且很多城市已经意 识到了从居民的需要出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比如,2015 年,北京推出了建设“健 康北京”“平安北京”“畅通北京”“
14、宜居北京”等重要政策方针, 实施“五个北京”的政策方针是为 了提高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虽然每个“北京”都有自己的中心点,但都是“以人为 本”这一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还有“智慧天津”形成了“以人为本、技术带动”的建 设风格, 为了把更多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为居民所用, 天津市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着重发展 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 8 个重要项目。广州为了发展好智慧城市这个 “智慧”项目,在 2011 年确立了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即低碳经济、幸福生活、智慧城市, 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智慧框架结构”。 智慧城市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潮流, 潜力无比巨大。 但是在智慧城市火热
15、建设的表 象之下,有些问题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城市中的主休是城市居民, 惠及民生应是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 智慧城市建设应利用新 信息技术努力为居民服务。但是。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样存在“跟风”问题,不少城市 在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和对真正建设路径的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 重建设投入, 轻 绩效提升,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一味追求“高大上”,缺乏应用实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治理的模式也不应再以政府为单一主体, 而应更多地吸纳民 众以及其他组织共同参与治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旧是以政府为主体, 在制定以及执行政策时, 缺乏大众的参与, 因此大部分居民对于智慧城
16、市这个概念依旧不了 解,大部分人认为这只是政府提出的“噱头”。 在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的同时,中国很多城市的个性逐渐被“模糊化”。有很多城市在智慧 城市项目的建设中“随大流”的心态严重,只是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 视了本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千城一面”现象。 (摘编自李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 视听2017 年第 9 期) 材料二: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 智慧城市系统充分发挥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作用, 其中包 括对建筑智能化促进应急医疗基建需求的快速响应, 以最短时间、 最高效率完成武汉火神山 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 以及利用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
17、辅助政府决策, 实现集中指挥调度。 与此同时,远程医疗、5G 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重大疫情抗击中的应用结合, 展示了智慧城市和通信科技的力量。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破了各部门、各行业的孤岛式运营模式,实现了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数字化防疫防控解 决方案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 对疫情的发展进行分析, 辅助政府决策。 例如, 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手机信令数据、 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人员流动情况; 利用公共 交通工具实名购票数据分析与感染人员同乘情况;利用视频人脸识别与交通卡口数据发现、 追踪感染人员和车辆情况;利用
18、高精仪器热成像技术实现无感、无接触高精度体温检测,识 别高温人员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控制中心。在发生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把各部门、 各行业的数据集中展示在指挥中心大屏上, 一方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 另一方面能通过对智 能交通设施、智能基础设施的自动控制系统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本次疫情的出现和重大危害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 在未来, 智慧城市解决方 案将更加追求人、空间和科技的紧密融合,强化服务职能和增强城市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合 理性,将会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健康,强化城市的服务职能,建立 长期有效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
19、障机制, 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盲目追求经济 效益,忽略城市人文关怀,将使城市在遇到突发危机时变得不堪一击。 智慧城市的规划涉及面广、 连续性强。 因此智慧城市的规划需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战略 要求。 疫情下频频发生的失误正是城市空间规划在顶层设计时未能考虑完全和信息化等方面 规划不足引起的。 未来智慧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布局物质生产和流通空间, 均衡布局公共资源, 与城市整体空间规划相协调。 以新型冠壮病毒为代表的传染病影响了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行, 从一定程度上启示了未来 智慧城市各行业间紧密关联的重要性。各有关部门应打破过去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数据权 属不清、共享难度高的现状,利用大数
20、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触及城市 生活各方面的安防、交通、物流、医疗、教育、办公、政务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整合并实时共 享,促使城市更为高效地运行及管控。 (摘编自共克时艰,智慧抗疫 ,搜狐网 2020 年 2 月 12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病”问题,智慧城市建 设将是重要战略举措。 B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缺乏民众与其他组织的参与,因此缺乏 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 C 2020 年智慧城市数字化防疫防控, 实现了跨职能、 跨业务的联动, 利用大数据分析疫情, 辅助政府
21、决策,作用巨大。 D此次疫情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把通信科技的 应用放在首要的位置。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创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性, 有的城市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其中,广州最早提出了“智慧”发展理念。 B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视了自己城市的特点 和定位,就可能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C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指挥中心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既便于集中指挥调 度,又能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D智慧城市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技术的应用、网络建设、数
22、据分析及 资源整合共享等是建设智慧城市创建的重要因素。 6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智慧城市系统发挥应急管理和服务作用的一项是() A许多城市全城或全区统一使用健康二维码。 B5G 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火线上岗。 CVR 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D“云平台”采用智能算法提供数据支持。 7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智慧城市”下一个简要定义。 8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答案】【答案】 4C 5A 6C 7“智慧城市”最早由 IBM 的“智慧地球”概念逐渐演化而来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物理 终端设备为基础的,强调智能化、便捷化、效率化,最终目的改进城市管理方式,实现节约 资源,创造生态宜居环
23、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的城市。 8首先总体肯定智慧城市系统和通信科技结合在此次抗疫中的作用。接着具体阐述运 营管理中心的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印证第一段的观点。最后, 从三个方面提出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A.将已然说成未然,原文是“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战略举措”。 B.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的原因不是“缺乏民众与其他组织的参 与”。 D.“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把通信科技的应用放在首要的位置”句中的“首要位置”文中并 未提及, 原文只是说到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城市各个应
24、用系统采集的数据, 对疫情 的发展作分析,辅助政府决策,这不能得出要把它放在“首要地位”。 故选 C。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广州最早提出了智慧发展理念”错误。材料一为论证“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迈开了智慧 城市建设的步伐”,列举了三个城市,其中,广州在 2011 年确立了城市“智慧发展”理念,但 这不等于说“广州最早提出了智慧发展理念”。 故选 A。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VR 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不能体现智慧城市系统发挥应急管理和服务作用, 日常网络学习都可用此课程平台。 故选 C。 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
25、的能力。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概括说明的方法。 这种题型一般是为 考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 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 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 息都在材料中。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先筛选“智慧城市”这一被定义事物的属概念,显然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的城市”,进一步筛 选种差特征,发现“由 IBM 的智慧地球概念逐渐演化而来的”是智慧城市的来源,“以互联 网、信息技术、物理终端设备为基础的”是创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强调智能化、便捷化、效 率化, 最终目的改进城市管理方式”是智慧城市的本质, “实现节约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