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提升训练原卷版 专题 68 实用 文本 常见 类型 科普 文章 提升 训练 原卷版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专题 6868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科普文章 【提升训练】【提升训练】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森林的枢纽 戎可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 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 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 年,美国生态学家
2、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 keystone species,其中 keystone 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 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 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 1966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 项研究开始于 1963 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 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 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
3、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 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藤壶,竟然占 据了样地 60%80%的空间。随后的 9 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 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 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 15 种迅速降到了 8 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一 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区区几个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 能够控制固着生物生长的海星。 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它们虽数量不
4、多,却对生态系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种 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我们只要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 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而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 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 像海星这样通过捕食稳定生态系统结构的例子很多,比如地上的老虎、天上的雄鹰和海边的海獭,这 也是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护这些动物的意义所在。但是关键种至少还有另外两种可能的形式,其中一种 是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关键种。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食蜜鸟给很多种植物传粉,也取食它们的花蜜,彼 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赖。但到橡子山龙眼开花的季节,它的花却
5、是食蜜鸟的唯一蜜源。在这种情况下,橡 子山龙眼就成了关键种,因为一旦它开不了花,食蜜鸟种群就会衰落,其他的植物也将跟随着无法繁殖。 与上面两类关键种不同,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比如啄木鸟, 它在树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为真菌、昆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给各种小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和繁殖提 供了空间。 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这是因为物种 间的复杂关系,往往远超常人的想象。我们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观察、多体会、多分析,大 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也许,这就是荒野精神。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种在英文里的意思与枢纽的意义相近,它所起的作用也和枢纽一样,一旦缺失,整个系统就会发生 重大改变。 B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在去除样地“关键种”海星后,导致生物量提高,而物种数却迅速减少。 C只要保护好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这个生态系统就能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较长久地生存下 去。 D由于物种之间有着复杂关系,因此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可见关 键种只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的描写,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 自然的热爱和
7、向往。 B在“关键种”概念提出时,文章先引用辞源中关于“枢纽”的解释,再用英文的构成,准确而形象地说 明其作用,这一方式体现了科普文的特点。 C关于佩因教授的去除实验,文章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样本特点和实验的过 程,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实验的意义。 D作者以海星的去除实验为例,通过海星在维护海滩生态系统多样性上的不可或缺,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 界的关键种。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啄木鸟是森林系统的枢纽,如果缺少了它,整个森林系统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它显得分外重要。 B海星之于海洋的作用,就如同啄木鸟对于森林的作用。文章采用类比的手法,
8、介绍了海星是海洋的枢纽。 C关键种的特点在于数量不多,但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只要关键种在,生态系统就可以在短时间 内自我维持。 D本文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行文活泼,语言生动,如“四两拨千斤”之类的词语,贴切、形象,增强了 文章的可读性。 4在生态环境中,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2021上海徐汇区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 2020 年 8 月 9 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 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人啦!”
9、澎湃新闻在文章的结 语处采用了特殊的修辞方式:看了这么硬(t)核(w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这是一种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修辞方式,有人称之为“注音心声体”。此处不妨再引一则:为了 做(an)好(shi)科(bi)研(ye) ,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 2020 年 7 月 9 日) “注音心声体”的“注音”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的声音,大部 分情况下,在括号外表述的内容更加正式,而括号内的表达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 实际却是“吐槽”其“土味”;说的是“做好科研”,真正想的却是怎样“按时毕
10、业”。那些一本正经、冠冕堂皇的 说法一经出口,就立刻被另一个声音打断,揭示出被遮掩的、更加真实和日常的含义。括号内外的两个声 音构成或强烈或温和的反差与对比,制造出幽默的表达效果。 我们可以把“注音心声体”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 对比与复合。 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 一个是由拼音书写放在括号里“半遮半闭”的文本。在正常情形下,括号里的声音应是被隐藏起来的,但“注 音心声体”的特殊之处在于,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将破解的线索展示给读者,使读者通过拼读,甚至不断 试错,获取文本所传达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 “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 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
11、饰,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欲盖弥彰”。事实上,就形式而 言,它甚至只是稍微“遮”了一下就立刻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揭”开。 “注音心声体”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俏皮的感觉。不过,在 这种修辞形式下,也隐含着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化态度。 “注音心声体”来自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 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 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 之中。 但他又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揭破现实“合理性”的权 利。可另一方面,他也不会采用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方式去否定现实。他明白改
12、变现状的艰难,对 他所嘲讽的对象也不无理解与同情。因此,与其说他是在批判,不如说是在讽刺,甚至只是在调侃、揶揄。 “注音心声体”使一个人实现了与现实的多维沟通:他在揭示、承认现实的同时,也在探索松动现实的 可能性。虽然明白自己无法颠覆括号外的世界,他却固执地维续着括号内的空间,进而逼近一种改善的可 能。 “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而不是实体性的人际社会, 因为网络给了发言者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 但即便如此, “注音心声体”的语义效果仍深嵌在实体社会的肌体之中, 有赖于作者与读者共同维护的一些线 下的社会言行规则。比如,他们会赋予某种社会情形以相同的涵义,也能够体谅到括号内外的表述同样构
13、建了社会的一部分。因此,作者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言论是可以获得大多数受众理解和支持的;与此同时, 这种清醒的意识也使他能够把自己的表述控制在社会体系可以宽容的范围内。 “注音心声体”的出现, 多少为 我们标示出当下中国社会的宽容尺度及其界限所在。 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潜 能提供了保障。要让一种言说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动力,绝不能只靠发言者的一厢情愿,也要求其受众具 有相似的感受,对他的意图心知肚明,而这就不能把所批评的对象排除在外。正是“注音心声体”与其讽刺对 象之间的“共谋”关系,才能使其唤醒公众对各种社会矛盾的感知力,激发更多的
14、反省,从而一点一滴地起到 修正现实的作用。 (选自王东杰括号内的声音 ,有删改) 6第段“欲盖弥彰”在文中的意思是_。 7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音心声体”中的拼音不如汉字直观,无形中起到了遮掩的作用。 B“注音心声体”延长了读者提取信息的时间,由此获得委婉的效果。 C“注音心声体”之所以诞生于网络,是因为发言者能获得更多支持。 D“注音心声体”使发言者获得行使话语权的自由,能尽情吐露心声。 8上文对“注音心声体”所隐含的文化态度分析是否充分?请具体评析。 9家里长辈在微信公众号读到下面这句话,表示不太理解,你会如何进行解说?(要求解说不超过 5 句) 为了做(an)好(
15、shi)科(bi)研(ye) ,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阅读上文后,语文老师请你简要说明“注音心声体”与“反语”修辞有何不同,你会如何回答? (2021密山市第四中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 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 据科学家测算, 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1980 年以来,局部升温甚至达 3.5 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 2 摄氏度目标。2016 年以来, 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 20
16、162017 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 1979 年 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 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 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极地是全球生态 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 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质
17、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 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 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 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 都有所增加。总体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 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北极海冰面积 减少会导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变化,造成中纬度气压
18、降低和高纬度气压升高,给北半球国家带来频 繁的寒潮与暴雪,甚至影响雾霾的扩散。此外,冰层的融化也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北极的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 为改善。然而,对于北极,我们已知的还很少,未知的还太多。未来,对北极变化情况及其生态效应影响 还需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各国也应立足长远,为应对气候变化、规范北极治理积极展开磋 商和合作。 (摘编自陈建芳正在消失的北极冰川 )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 海洋正
19、在加速形成。 B北极地区气候变暖问题严重,近年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目前夏季海冰覆盖 面积也大大缩小。 C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引起了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D北极的各种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比如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 件将大为改善等。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气候变暖为切入点, 论证了气候变暖给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带来的影响, 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影响。 B本文列出让人惊心的数字,论证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的
20、主要原 因。 C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显著影响,条理清 晰。 D文章通过论述北极的快速变化带来的新的经济机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视角,也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 密。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极地的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 来重大破坏。 B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这个“汇”涉及一些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 化,还是未知。 C全球气候变暖是北极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 消失的问题。 D北极的快
21、速变化所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危害,但北极对于我们来说,未知的还太多。将来我们应该对它开 展更多的科学研究。 (2021重庆八中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 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引起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 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全球已有约 3.4 万种植物和 5200 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 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
22、化和 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 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 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 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 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 样性的影响成
23、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变化的适应能力之强着 实令人惊叹。”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 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 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 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
24、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 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 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 存环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 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 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存环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 到激发。 (取
25、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 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这个物种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 出代价。 在城市中心,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多伦多、波士 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 胁,但抗寒性会降低。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 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増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