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846691
  • 上传时间:2021-11-06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35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阅读理解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四 单元 阅读 浏览 理解 专项 练习题 word 答案 谜底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2 页 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 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 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 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 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 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2、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 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 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一会儿,他挑出了 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 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 们就去睡了 我们沿着山路, 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他停了下来, 用铁棒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 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 再仔细覆盖上泥土。 他是在种橡树! 我问他, 这块地是你的吗?

    3、他摇摇头说, 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 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看起来他并不在意。 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1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房间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的什么性 格特点? 2“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 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3“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 4你从“牧羊人”身上看到了什么高贵品质? 纪念白求恩 第 2 页 共 22 页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 产

    4、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 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 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 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 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 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

    5、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才能打倒帝国主义, 解放我们的民族 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 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 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 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 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 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 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

    6、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 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 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 他以医疗为职业, 对技术精益求精; 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 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a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b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c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 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d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e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 精神感人之深。f 我们大家要学

    7、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g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 大有利于人民的人。h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第段中画线的“这”指的是_。 6选文第段的论点是_。 7对第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 3 页 共 22 页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 的极端的热忱。 8第段共八句话,可分为两层,请

    8、用“/”画出,并概括层意。 层次划分:abcdefgh 层意概括:第一层:_ 第二层:_ 9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 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 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 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是共产主义

    9、的精神,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 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 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 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 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才能打倒帝国主义, 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 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 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10、,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 的极端的热忧。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 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 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岭冷清清,漠不关心, 。这种 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 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 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 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

    11、,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 第 4 页 共 22 页 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 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 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 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 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 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有道德的 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0对文章

    12、内容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事迹,再阐述精神内涵,最后号召大家学习。 B文章第 2 段运用三个双重否定句,突出强调了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人至深。 C第 3 段中加点词“这”是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是“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D文末运用排比,既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意义,也是对白求恩同志的高度赞扬。 11品味下列语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答题。 (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 先替自己打算, 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 喜欢自吹; 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

    13、,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从词语感情色彩的角 度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 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结合语境理解句中“纯粹” 一词的意思) 12根据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说说白求恩精神对中国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2004 年, 一位加拿大游客到中国旅行, 出发前, 她的加拿大朋友在她的背包上写了“我 来自白求恩的故乡”九个汉字。从中国回到故乡后,她激动地告诉那位朋友;“这几个字简 直胜过护照,不管是在机场、宾馆,还是火车上,人们只要一看到包上的宇,立刻投来友好 的目光,饭馆

    14、老板甚至不肯收我的饭钱!” 材料二: “白求恩奖章”是 1991 年卫生部第 14 号部长令发布的 全国卫生系统荣誉称号暂行规 定中设置的荣誉称号,由人事部、卫生部共同颁发。它是对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个人的最高 行政奖励。凡获得“白求恩奖章”者,同时接受荣誉证书和通报表彰,并享受省、部级劳动 模范待遇。 第 5 页 共 22 页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我应征入伍, 在军队里待了五年。 战争结束了, 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 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 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 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

    15、处望去,看 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 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 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 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 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 块,最大的一块,有 11 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

    16、是靠 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 它们长得 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 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 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 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 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 1920 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

    17、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 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3阅读选文,概括这位植树的牧羊人创造了哪些奇迹。 14请从选文找出能体现“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的两个句子。 15创造了奇迹的牧羊人,在法国画家弗瑞德里克笔下如下。观察画面,合理地联想,描写 植树的牧羊人的外貌,不少于 100 字。 第 6 页 共 22 页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法)让乔诺 那是在 1913 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 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 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

    18、倒 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 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 或是一眼泉水吧!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 可惜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 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 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 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 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

    19、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 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 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 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 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 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 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上 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

    20、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 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 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 第 7 页 共 22 页 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 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 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 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

    21、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 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 们就去睡了。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 它们长 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 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 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 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 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22、 从 1920 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 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 年的 6 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 87 岁了。我再次踏上这 条通往荒原的路。 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 一切都变了样, 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 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 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 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 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

    23、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 鲜嫩薄荷。 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 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 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 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 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 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 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 才能做到的事

    24、。 16选文第段用大量笔墨描写环境,其用意是什么? 第 8 页 共 22 页 17请结合第段划横线句,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1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 19 文章结尾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 凸显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将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表达了一种思想:只要 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大自然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 B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无人问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他的 精神和生活观念对于众声喧哗、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更值得我们思考。 C这个故事的生命诗意属于全世界,如果我们每个

    25、人都懂得“种植”的含义,我们也可以 像牧羊人一样去创造。 D作者希望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让人们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能像上天一样创造。 甲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 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 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 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 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 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 小心翼翼地 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

    26、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 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 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 以为是母亲, 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 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 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 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乙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眩晕;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 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 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

    27、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 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 第 9 页 共 22 页 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 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 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 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 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

    28、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 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20在“救星”出现之前,甲、乙文中主人公的处境和心理相似,是怎样的呢?请按要求回 答。 相似的处境: 相同的心理: 21甲文第段和乙文第段中的划线句子在表现“我”的心情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作用呢? (1)甲文第段主要采用_修辞手法,作用是_ (2)乙文第段主要运用_描写,作用是_ 22 人生路上, 困难总与收获相伴。 回顾课内全文, 你从两位主人公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 民的极端的

    29、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 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 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 A 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 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 B 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 第 10 页 共 22 页 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思, 没有一个 不佩服, 没有一个 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 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无不为之感动 。 每一个共产 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

    30、志是个医生, 他以医疗为职业, 对技术精益求精; 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 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 C 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 D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 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 仅回过他一封信, 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 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 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a 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 b 的人, 一个 c 的人,一个 d 的人。 23请简要概括

    31、选文的主要内容。 24说理往往讲究语言的准确,观点的鲜明,近义、反义词在使用时就需要仔细辨别才更准 确。请写出文中划线 A、B 词的反义词和 C、D 词的近义词。 A热忱(_)B纯粹(_)C见异思迁(_)D鄙薄 (_) 25请仔细品读第段中加点字的句子,试从句式的角度说说如此表达的好处。 26请将第段 a、b、c,d 的内容补充完整。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 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 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 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

    32、,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 清清,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 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 边区的军民, 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7对文中第句划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第 11 页 共 22 页 C批评了“这种人”缺乏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精

    33、神。 D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就是为了得出这个结论。 28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 A/B/ C/D/ 29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文中列举“不少的人”的表现,从正面突出白求恩的精神伟大。 C选文采用对比论证,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的是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植树的牧羊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 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 1913 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

    34、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 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 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 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 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 或是一眼泉水吧!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 可惜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 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 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

    35、焦 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 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 一个人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 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 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 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 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

    36、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 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 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 第 12 页 共 22 页 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 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 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30这篇课文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 ,作者是_国作家_。 3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

    37、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B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 或是一眼泉水吧! C她长得像她妈妈。 D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32仔细阅读第自然段,分析其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这一自然段运用_的表现手法,刻画了牧羊人_的性格特点。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po)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 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 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 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

    38、大树。听到这儿,我开 给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 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 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 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我应征入伍, 在军队里待了五年。 战争结来了, 我只得到一笔微薄 的酬 劳。 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 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 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A 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

    39、,向远处望去, 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 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lng)。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 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 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第 13 页 共 22 页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 它们长得 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 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40、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 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B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 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 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选自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 ) 33阅读选文,根据读音书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 po_根问底 (2) 微薄 (_) (3) 酬 (_) 劳 (4) 硬 lng_ 34阅读选文,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A 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 原上。 B这些白桦树棵

    41、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35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 儿子出生时,他在邮运路上;家人春节团聚时,他在邮运路上;面对抢劫的歹徒,他怒 吼:“不准砸油车。”为了保护邮件,他身中 17 刀,4 根肋骨被打断,甚至伤及头盖骨 在伤势复原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顽强地造了生命的奇迹 ,回到了他热爱的岗 位小小邮车。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用生命坚守工作了 29 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 35 圈。他驾驶的邮车行驶在海拔 5000 米以上,夏天常有塌方、泥石流,冬天零下三四十摄 氏度、积雪半米多深甚至会遭遇雪崩,但他从未发生过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一次次邮 运任务

    42、,他是当之无愧的雪域高原的忠诚信使。 (1)选文和(链接材料)中都出现了“奇迹”一词,它们分别指什么内容? (2)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植树的牧羊人和其美多吉的共同品质。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 界留了下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 1913 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 第 14 页 共 22 页 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 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

    43、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 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水。我猜想, 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接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 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是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 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民在这里 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把人烤焦了,在 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 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

    44、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 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 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 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 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 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 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房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 间里收拾得

    45、很整齐,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 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 还煮着一锅热汤。 他刚刚刮过胡子, 衣服扣子缝得结结衬衫, 补丁针脚细密, 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 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选 着。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过了一会 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 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 停下手来,我们就

    46、去睡了。 第二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要 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 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以下,我发现他带了一根一米半长、大 拇指粗的铁棒。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 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 你的吗” “不是。”“那么谁的地” “不晓得!”可能他只是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 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 直这样一个人种着

    47、,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这其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 第 15 页 共 22 页 中,有将近一半,可能被动物咬坏,或是其他云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存活下来。 他说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力泽布菲,原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庄,可是,他先失去 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 生命,既然他没有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 不多忘记了“种树的牧羊人”。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这一带乍看 景象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望去,看

    48、到了一篇灰灰的雾气, 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我不由得想起他。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 了吧! 从 1920 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1945 年的 6 月,我最后一次 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 87 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 的眼睛。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 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 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 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这

    49、一切都得归功于艾 力泽布菲。 36下列对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牧羊人住的房子是自己一点点砌成的,屋顶很严实,说明牧羊人手艺很好,完 全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 B第段用细节描写,描绘了牧羊人认真专一植树的过程,刻画出一个细心认真而不求回 报的形象。 C第段插叙牧羊人的生活与故事,交待他为怀念失去的儿子和妻子开始种树。 D牧羊人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3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为此作者从 1913 年至 1945 年,观察了牧羊人三十多年,才为读者刻画出如此真实的人物形象。 B第段细致描

    50、写了“无边无际的荒野”等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植树作铺垫,突出牧羊 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C第段写到“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是用比喻的手法, 突出表现牧羊人的神秘感。 D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先略后详写,详略得当,合理安排。 38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 希望和幸福。请选择一位你认识或听说过的“种树人”,为他写一段话,讲述他的事迹。 第 16 页 共 22 页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 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4669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