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单元共4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846690
  • 上传时间:2021-11-06
  • 格式:DOCX
  • 页数:66
  • 大小:149.7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单元共4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单元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谜底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66 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试卷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地“大”呢,还是 独抒性灵地“小”? 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杜甫登高 望岳可谓宏大,客至 见萤火当属细小。诗可 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 体验之上。 正大是杜甫

    2、诗歌的重要特点。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写社稷安危的,天 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国破山河在”“烽 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 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小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 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因此,诗的大小并 不以题材论。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诗的大小关键 还

    3、在思想境界。 (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 材料二“风骨”在刘勰的阐释中,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 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 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中,“风 骨”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粗俗、 媚俗之作,这样的诗作缺乏“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 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 诗人应有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 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 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 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写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忧国忧民的诗作,这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 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 鸡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 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 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

    5、想、内涵和意义,但是,艾青我 爱这土地一诗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 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正是现代风骨的典型 特征。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 骨。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 刘勰认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 这句话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辞采”之间的密切关联。 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些诗作不讲究文辞,直白 浅近,“风骨”荡然无存。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

    6、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新诗语 言在不断的锤炼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材料三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变”是新诗的根本。 有一种不无影响的说法,新诗 的新,就在于它对旧诗的瓦解,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变化 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新诗的“变”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 第 2 页 共 66 页 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中国诗歌的“常”来源 于又外在于古

    7、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重新尊重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拯衰起弊的前提。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纯净内向的李商隐,哀婉悲 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 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衰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讲究“有第一等襟 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忧国恤民的诗作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在现代社会,尽管 现实多变,艺术多姿,但这个“常”是难以违反的,是优秀的新诗作品必须尊重的“常”。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 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

    8、常”。以为新诗没有艺术标准,无限自由,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说法。凡艺术皆有限制,皆 有法则。歌德在自然和艺术中说:“在限制中才显示出能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中国古典诗歌是 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审美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从古朴典雅的诗经和汪洋恣肆的离 骚开始,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都离不开和音乐的联姻。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 古诗的“常”。徐志摩在他的翡冷翠的一夜加强了形式感和音乐性,闻一多认为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 步”。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摘编自吕进新诗的“变”与“

    9、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诗歌之所以能以小见大,是由于他能将小的题材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 B.新诗重新建构“风骨”,要讲究文辞,重视“辞采”,在锤炼和打磨中形成诗歌语言应有的特质。 C.古代诗人虽然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创作时总把咏叹个人命运和关注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新诗创作不能脱离传统,而应继承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的诗歌创作实践给新诗创作以启示,诗歌的大小关键在于思想境界,不在于诗歌题材的大小。 B.如果诗人本身没有秉持使命感与责任

    10、心,其诗歌作品就会低俗、粗俗、媚俗,缺乏时代“风骨”。 C.现代社会现实多变,艺术多姿,诗人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的诗歌精神。 D.新诗创作不能无限自由,应有一定的限制和法则,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为基本标准。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任何继承都是批判性继承,继承都是为了发展,都是为了改变当今世界的诗歌格局和面貌。 B.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在肩,道义在胸,他的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家国唇齿相依。 C.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对立的,诗歌思维的跳跃性往往正是靠节奏的跳跃顿挫这个外在形式来凸现的。 D.汉语之有平

    11、仄,是现实,也是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使我们的诗歌更加接近于音乐。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棚车 苏童 祖母五十多年没坐过火车了。祖母把火车叫作棚车,她说,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多了,都说现在的棚车上 每人都有座位,没想到是这么好的座位,都是皮沙发呀。姐姐说,什么皮沙发,其实就是椅子上蒙了一层人造革。 祖母说,人造革比皮沙发还光滑呢,那人造革不比牛皮强?你没坐过以前的棚车,以前的棚车上连硬板凳都没

    12、有,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到天上去啦,你还撅着嘴?你还嫌挤? 姐姐不知道祖母为什么把火车叫作棚车,祖母的解释听上去振振有词,她说,运货的火车叫煤车,运人的 火车就是棚车,我没有说错,你别以为我什么都不懂,我五十年前就坐过火车啦!姐姐仍然不明白,而且她始终 觉得棚车这个字眼听上去很可笑。 姐姐对以前的老掉牙的事情根本不感兴趣,她听见祖母絮絮叨叨地向邻座说着五十年前的往事,姐姐不 想听,但她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五十年前的一列火车,火车在遍地的炮火弹雨中驶过原野。火车的木棚里站 满了衣衫褴褛面如菜色的难民,其中包括青年时代的祖母。她的背上还驮着一只装满小鸡的篓子。姐姐无法 第 3 页 共 66 页 想象祖

    13、母当时的心情,但她能够准确地想象那篓小鸡惹人喜爱的模样,它们肯定是鹅黄色的毛茸茸的,它们叽 叽喳喳地挤在祖母的篓子里,一定可爱极了。 那篓小鸡呢? 姐姐突然抬头问祖母。 小鸡能怎么样?死了几只,活了几只,公鸡卖了,母鸡留着生蛋。祖母朗声笑起来,她在姐姐腮上拧了一把。 傻孩子,鸡能怎么样?又不是人,能活上五十年吗? 姐姐觉得祖母根本没有说出小鸡的故事,祖母总是这样,有意思的事情她都不记得了,没意思的事情却说 个没完。姐姐忍不住抢白道: 只有人才能活五十年吗?那可不一定。 祖母灿烂的笑容一下子凝住了,祖母最恨的就是姐姐跟她顶嘴,她的干瘪的嘴唇嚅动了几下。姐姐记得 祖母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生她气了。祖母

    14、不高兴的时候,她的头会向左侧轻轻摆动,不停地摆动,它让姐姐想起 了祖母房间里的那只老式挂钟。 祖母叹了口气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呀。祖母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又移向邻座,邻座含笑点了点头,但随后 他就拿起报纸挡住了自己的脸。 姐姐看见祖母脸上掠过一丝惘然之色,她的白发苍苍的头部又开始向左侧轻轻摆动起来。挤什么?一点 也不挤!祖母又说。姐姐知道祖母这会儿又想与她说话了,但姐姐心里也在生祖母的气,她故意侧转脸去望着 窗外。 祖母一时找不到人说话,便从篮子底部摸出一叠锡箔,后来祖母便专心致志地叠起元宝来了。 一个老妇人拎着一只大篮子从车厢那头过来,一路搜寻着座位,谦卑的笑容像一朵凋谢的菊花,她走近祖 母身边

    15、时眼睛兀自一亮,就像找到了亲人。姐姐看见了她篮子里的东西,与祖母的一样,也是一篮锡箔叠成的 元宝。 我这儿不挤,坐我这儿吧。祖母盯着老妇人的篮子说。事实上祖母看见那个老妇人时眼睛也亮了,姐姐 说两篮子锡箔元宝成了什么联络暗号,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老妇人与祖母挤坐在一起,而且是祖母主动地为 对方腾出了一半位子。 于是,祖母和老妇人兴致高涨地谈起清明的事。我姐姐说她在一旁听得又好笑又生气,忍不住奚落了一 句。 祖母停止了叠锡箔的动作,她用罕见的严厉森然的目光盯着姐姐,眼睛里渐渐地闪出怒火,姐姐便慌乱地 低下头去,低下头去嗑瓜子。 姐姐咯嚓咯嚓地嗑瓜子,火车就轰隆轰隆地往前开。 火车开到我老家大约要九

    16、个小时,对于我姐姐来说,这段旅程已经变得乏味而难以忍受,姐姐的耳朵里灌 满了她讨厌的闲言碎语,鼻子里则钻进了任何人都讨厌的脚臭味。祖母对此浑然不觉。祖母恰恰变得愈来愈 活泼了,因为她发现自己渐渐成了半节车厢几十个人的中心,有人干脆就跑过来站在祖母身边,竖起耳朵听她 说故事。他们像木桩一样坚固地立在我祖母四周,有的张大了嘴满脸惊悸之色,有的窃窃私笑,只有一个男人 对我姐姐说,你推什么推呀?这儿热闹就站这儿,坐火车闷,听她们说说解个闷嘛。 姐姐突然急中生智,她扯着嗓子对我祖母喊,奶奶,下车啦!我们到啦! 要知道我祖母坐火车最担心的就是下错了站,最担心的就是火车到站时她不知道。 我姐姐后来向全家人

    17、描述人群散开的情景时得意地笑了。我们认为那是一次有趣的旅程,可是我姐姐并不这么看,她说,那叫什么 坐火车。坐的简直就是,棚?对,就是棚车,棚车。 (摘编自棚车)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既有“我”的视角,又有“姐姐”的视角,两种叙述视角的界线朦胧又模糊,有时甚至交叉重叠在一起,形 成了饱满的艺术张力,相比单一视角,更为耐人寻味。 B.小说描写了拿起报纸挡脸的邻座、拎着一篮锡箔元宝找座位的老妇人、围在祖母身边听故事的乘客等人 物,这符合姐姐赌气不语时的观察,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车厢场景。 C.小说通过“咯嚓咯嚓”和“轰隆轰隆”的声音,巧妙

    18、地表现了被祖母用“严厉森然的目光”盯过后,姐姐内心的 慌乱和不满,以及对祖母眼里“闪出怒火”的屈服。 D.小说写祖母很高兴自己成为半节车厢的中心和围绕在祖母身边的乘客,与鲁迅小说中对看客的描写异曲 同工,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姐姐的讽刺与批判,发人深省。 第 4 页 共 66 页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的看法与姐姐不同,因为“我们”各自从她的讲述中听到了有意思的事情。 B.姐姐的话与开头照应,暗示通过这次经历,姐姐理解了祖母称火车为棚车的原因。 C.作品以一个反问和一次反复表达姐姐的激烈情绪,表现出她对出行的不满和抱怨。 D.小说以姐姐的话作为结尾

    19、,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8.小说着意描写姐姐想象中“小鸡惹人喜爱的模样”,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9.“有经验的小说家在创作小说时总是善于截取选择,虽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却可以窥见整个人生。从 而做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以一斑而窥全豹。”如欲以有限与丰富为题写一则评论来赏析小说对祖母形 象的塑造,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 令 ,

    20、领太子太傅。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谏曰: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 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 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 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 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昔高宗脩己以消鼎雉之异,宋景崇德以退荧惑

    21、之变,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诮,下追二君攘灾之道,清澄 朝位,旌叙俊乂,放退佞邪,抑夺奸势。 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 昔大皇帝 勤身苦体,拓土万里,虽承天赞,实由人力也。余庆遗祚,至于陛下,陛下宜勉崇德器,以光前烈,爱民养士,保全先 轨,何可忽显祖之功勤,轻难得之大业,忘天下之不振,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长江之限不 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脩,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 夫大呼,社稷倾覆。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

    22、臣系颈,共 为羁仆。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愿陛下远考前事,近鉴世变,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 兴,而圣 祖之祚隆矣。 书奏,皓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玄见送南州,邵原复职。 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讬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并下诏 诛玄子孙,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 陨命/ B.近鸿胪葛奚/先帝

    23、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 陨命/ C.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 陨命/ D.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 陨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书令,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主要负责修史。 B.荧惑,古指火星,因其荧荧像火,亮度常变,行踪不定,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故称。 C.大皇帝,是三国时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的谥号,

    24、孙权称帝后,曾派大将卫温率部抵达台湾。 第 5 页 共 66 页 D.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是对西周成王、康王统治而出现的国力强盛时期的赞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贺邵历仕三朝,忠诚贤良。 他资历颇深,出任过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朝中要职,还肩负辅导太子的重任,心怀 国事,忠心耿耿。 B.贺邵为人刚正,直言敢谏。 尽管孙皓残暴骄横,但贺邵见国家政事日日衰败,仍毅然上书,直言不讳,切中时弊, 因而遭受忌恨。 C.贺邵旁征博引,说理有据。他立足现实,将殷高宗、宋景公、秦始皇的帝王伟绩与孙皓的种种不端行为进 行对比,从而对孙皓提出警示。 D.贺邵不

    25、幸罹病,惨遭杀害。他身中恶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却被孙皓怀疑装病,因此被拘押,并遭受严刑拷 打,竟至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 (2)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 14.贺邵认为孙皓作为帝王,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26、【注】把:握,执。岘首:岘首山,在湖北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 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27、 分) (1)李白 蜀道难 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 和外界交通不便的两句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离骚(节选)中强调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的两句是“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两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书法在诸艺术门类中,最具中国独特性。()。 远古之时,礼即文,文即美。中国文化本来就有一种艺术倾向。但严格说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在汉末 魏晋出现的。这时出现了以书法

    28、为纯艺术的书法家,有主张“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的蔡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张芝。这时,书写工具笔、墨、纸在改进的基础上,书法艺术的笔墨技巧也 达到成熟。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各有讲究,多姿多彩。蔡邕“骨气洞迭”,张芝“血 脉不断”,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自此之后,中国书法随时代的前进浪峰叠起,奇景不断,蔚为大 观。 第 6 页 共 66 页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文化中国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B.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C.只有在文化中国,书法

    29、才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D.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 19.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最近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半块黄金面具,震撼世人,黄金含量高达 84%。同时在坑里还发现了丝绸朽化后 的残留物,大量象牙以及青铜神树、青铜尊等重要文物 500 余件

    30、。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 兵马俑,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 1 000 年。加上此前三星堆遗址还出土过金面罩、金权杖、金箔产品和金 料块,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此前三星堆文化一直很有争议,因为同样喜欢黄金面具,同样喜欢黄金权杖和象牙。还有那 个与众不同的“方向盘”和古埃及壁画中的太阳一模一样。 不过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同样有殷商时期的青铜面 具、青铜尊、青铜神树以及丝绸制品。古埃及文化的分支这个说法立不住脚。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很多。随着出土的文物增多,。可 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外星人,也不是什么神之种族。他们在 3 000 多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

    31、地上,通过一条远 古丝绸之路接触到了西亚文明。 当时的殷商虽然强大,但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和科技也无法对三星堆文化造成 冲击。于是在古蜀形成了一个,这就是三星堆文明。 21.在文段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22.根据选段文字,概括考古界目前对于三星堆遗址发掘研究的初步结论,要求紧扣材料内容,表达清晰准确, 不超过 35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 (2)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

    32、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 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3)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 (4)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 所免费女子高级中学,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 12 年来,已有 1804 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 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 (5)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幅波澜 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

    33、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你联 系实际发表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7 页 共 66 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试卷 解析版解析版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地“大”呢,还是 独抒性灵地“小”? 诗歌有宏大

    34、之美,也有细小之美。杜甫登高 望岳可谓宏大,客至 见萤火当属细小。诗可 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 体验之上。 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写社稷安危的,天 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国破山河在”“烽 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 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小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

    35、 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因此,诗的大小并 不以题材论。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诗的大小关键 还在思想境界。 (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 材料二“风骨”在刘勰的阐释中,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 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 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中,“风 骨”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粗俗、 媚俗之作,这样的诗作缺乏

    36、“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 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 诗人应有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 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 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 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写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忧国忧民的诗作,这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 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 鸡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 原因在于缺乏作

    37、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 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但是,艾青我 爱这土地一诗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 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正是现代风骨的典型 特征。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 骨。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 刘勰认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

    38、雉窜文囿。 ” 这句话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辞采”之间的密切关联。 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些诗作不讲究文辞,直白 浅近,“风骨”荡然无存。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新诗语 言在不断的锤炼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材料三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变”是新诗的根本。 有一种不无影响的说法,新诗 的新,就在于它对旧诗的瓦解,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变化 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新诗的“

    39、变”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 第 8 页 共 66 页 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中国诗歌的“常”来源 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重新尊重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拯衰起弊的前提。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纯净内向的李商隐,哀婉悲 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 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衰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讲究“有第一等襟 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

    40、时济世、忧国恤民的诗作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在现代社会,尽管 现实多变,艺术多姿,但这个“常”是难以违反的,是优秀的新诗作品必须尊重的“常”。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 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以为新诗没有艺术标准,无限自由,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说法。凡艺术皆有限制,皆 有法则。歌德在自然和艺术中说:“在限制中才显示出能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中国古典诗歌是 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审美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从古朴典雅的诗经和汪洋恣肆的离 骚开始,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都离不开和音乐的联姻。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 古诗的“常”。徐志摩在他的翡冷翠的一夜

    41、加强了形式感和音乐性,闻一多认为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 步”。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摘编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诗歌之所以能以小见大,是由于他能将小的题材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 B.新诗重新建构“风骨”,要讲究文辞,重视“辞采”,在锤炼和打磨中形成诗歌语言应有的特质。 C.古代诗人虽然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创作时总把咏叹个人命运和关注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新诗创作不能脱离传统,而应继承古典诗

    42、歌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答案:C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的诗歌创作实践给新诗创作以启示,诗歌的大小关键在于思想境界,不在于诗歌题材的大小。 B.如果诗人本身没有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诗歌作品就会低俗、粗俗、媚俗,缺乏时代“风骨”。 C.现代社会现实多变,艺术多姿,诗人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的诗歌精神。 D.新诗创作不能无限自由,应有一定的限制和法则,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为基本标准。 答案:A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任何继承都是批判性继承,继承都是为了发展,都是为了改变当今世

    43、界的诗歌格局和面貌。 B.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在肩,道义在胸,他的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家国唇齿相依。 C.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对立的,诗歌思维的跳跃性往往正是靠节奏的跳跃顿挫这个外在形式来凸现的。 D.汉语之有平仄,是现实,也是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使我们的诗歌更加接近于音乐。 答案:B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案:在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结构。 在论证方式上,立论与驳论结合。 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例证法、 引证法。 5.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6 分) 答案:创作要根植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诗人要有风

    44、骨,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作品充满正气、具 有崇高感。要重视辞采,锤炼和打磨诗歌语言。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棚车 苏童 祖母五十多年没坐过火车了。祖母把火车叫作棚车,她说,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多了,都说现在的棚车上 每人都有座位,没想到是这么好的座位,都是皮沙发呀。姐姐说,什么皮沙发,其实就是椅子上蒙了一层人造革。 祖母说,人造革比皮沙发还光滑呢,那人造革不比牛皮强?你没坐过以前的棚车,以前的棚车上连硬板凳都没 第 9 页 共 66 页 有,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到天上去啦,你还撅着嘴?你还嫌挤? 姐姐不知道祖母为什么把火车叫作棚车,祖母的

    45、解释听上去振振有词,她说,运货的火车叫煤车,运人的 火车就是棚车,我没有说错,你别以为我什么都不懂,我五十年前就坐过火车啦!姐姐仍然不明白,而且她始终 觉得棚车这个字眼听上去很可笑。 姐姐对以前的老掉牙的事情根本不感兴趣,她听见祖母絮絮叨叨地向邻座说着五十年前的往事,姐姐不 想听,但她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五十年前的一列火车,火车在遍地的炮火弹雨中驶过原野。火车的木棚里站 满了衣衫褴褛面如菜色的难民,其中包括青年时代的祖母。她的背上还驮着一只装满小鸡的篓子。姐姐无法 想象祖母当时的心情,但她能够准确地想象那篓小鸡惹人喜爱的模样,它们肯定是鹅黄色的毛茸茸的,它们叽 叽喳喳地挤在祖母的篓子里,一定可爱

    46、极了。 那篓小鸡呢? 姐姐突然抬头问祖母。 小鸡能怎么样?死了几只,活了几只,公鸡卖了,母鸡留着生蛋。祖母朗声笑起来,她在姐姐腮上拧了一把。 傻孩子,鸡能怎么样?又不是人,能活上五十年吗? 姐姐觉得祖母根本没有说出小鸡的故事,祖母总是这样,有意思的事情她都不记得了,没意思的事情却说 个没完。姐姐忍不住抢白道: 只有人才能活五十年吗?那可不一定。 祖母灿烂的笑容一下子凝住了,祖母最恨的就是姐姐跟她顶嘴,她的干瘪的嘴唇嚅动了几下。姐姐记得 祖母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生她气了。祖母不高兴的时候,她的头会向左侧轻轻摆动,不停地摆动,它让姐姐想起 了祖母房间里的那只老式挂钟。 祖母叹了口气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呀

    47、。祖母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又移向邻座,邻座含笑点了点头,但随后 他就拿起报纸挡住了自己的脸。 姐姐看见祖母脸上掠过一丝惘然之色,她的白发苍苍的头部又开始向左侧轻轻摆动起来。挤什么?一点 也不挤!祖母又说。姐姐知道祖母这会儿又想与她说话了,但姐姐心里也在生祖母的气,她故意侧转脸去望着 窗外。 祖母一时找不到人说话,便从篮子底部摸出一叠锡箔,后来祖母便专心致志地叠起元宝来了。 一个老妇人拎着一只大篮子从车厢那头过来,一路搜寻着座位,谦卑的笑容像一朵凋谢的菊花,她走近祖 母身边时眼睛兀自一亮,就像找到了亲人。姐姐看见了她篮子里的东西,与祖母的一样,也是一篮锡箔叠成的 元宝。 我这儿不挤,坐我这儿吧。祖

    48、母盯着老妇人的篮子说。事实上祖母看见那个老妇人时眼睛也亮了,姐姐 说两篮子锡箔元宝成了什么联络暗号,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老妇人与祖母挤坐在一起,而且是祖母主动地为 对方腾出了一半位子。 于是,祖母和老妇人兴致高涨地谈起清明的事。我姐姐说她在一旁听得又好笑又生气,忍不住奚落了一 句。 祖母停止了叠锡箔的动作,她用罕见的严厉森然的目光盯着姐姐,眼睛里渐渐地闪出怒火,姐姐便慌乱地 低下头去,低下头去嗑瓜子。 姐姐咯嚓咯嚓地嗑瓜子,火车就轰隆轰隆地往前开。 火车开到我老家大约要九个小时,对于我姐姐来说,这段旅程已经变得乏味而难以忍受,姐姐的耳朵里灌 满了她讨厌的闲言碎语,鼻子里则钻进了任何人都讨厌的脚臭

    49、味。祖母对此浑然不觉。祖母恰恰变得愈来愈 活泼了,因为她发现自己渐渐成了半节车厢几十个人的中心,有人干脆就跑过来站在祖母身边,竖起耳朵听她 说故事。他们像木桩一样坚固地立在我祖母四周,有的张大了嘴满脸惊悸之色,有的窃窃私笑,只有一个男人 对我姐姐说,你推什么推呀?这儿热闹就站这儿,坐火车闷,听她们说说解个闷嘛。 姐姐突然急中生智,她扯着嗓子对我祖母喊,奶奶,下车啦!我们到啦! 要知道我祖母坐火车最担心的就是下错了站,最担心的就是火车到站时她不知道。 我姐姐后来向全家人 描述人群散开的情景时得意地笑了。我们认为那是一次有趣的旅程,可是我姐姐并不这么看,她说,那叫什么 坐火车。坐的简直就是,棚?对

    50、,就是棚车,棚车。 (摘编自棚车)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既有“我”的视角,又有“姐姐”的视角,两种叙述视角的界线朦胧又模糊,有时甚至交叉重叠在一起,形 第 10 页 共 66 页 成了饱满的艺术张力,相比单一视角,更为耐人寻味。 B.小说描写了拿起报纸挡脸的邻座、拎着一篮锡箔元宝找座位的老妇人、围在祖母身边听故事的乘客等人 物,这符合姐姐赌气不语时的观察,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车厢场景。 C.小说通过“咯嚓咯嚓”和“轰隆轰隆”的声音,巧妙地表现了被祖母用“严厉森然的目光”盯过后,姐姐内心的 慌乱和不满,以及对祖母眼里“闪出怒火”的屈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单元共4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46690.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期末统编版语文复习:论述类+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期末统编版语文复习:论述类+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