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第四 单元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6 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第四四单元综合检测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试卷 (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 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 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 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
2、资。比如,5G 的意 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更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 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消除疫情对经济的负 面影响,推动经济发展恢复正常秩序,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 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2020 年 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 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
3、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 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 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 材料二 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消除疫情影响,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 “新”字。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 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 2025 年我国 5G 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 1.2 万亿元,带动产 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 3.5 万亿元。 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 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
4、 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 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 第 2 页 共 16 页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 10%,人均 GDP 增 长 0.5%至 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 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队伍。 有了高速且广泛分布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 量新场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 看,“新基建”难与传统基建比肩,
5、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 用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 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 快 5G 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 向新的未来。 (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 材料三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 建”为 5G 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 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专家预计,2020 年是 5G 基站大规模建设期,预计将
6、部署超 过 60 万个 5G 基站,年底有望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 5G 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 5G 商用步伐, 加上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 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更好地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 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 释放发展潜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解决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 题,中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 5G 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 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
7、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 5G 网 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 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 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 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 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地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 管和调控,防止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撑 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
8、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 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 第 3 页 共 16 页 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 企业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 制经济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厚植“新 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 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9、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新 型基础设施建设。 B.狠抓“新基建”,内需外需齐发力,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轻疫情压力,推动经济 平稳发展。 C.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 动社会发展。 D.“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 新的服务与消费队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基建”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经济拉动作用,从而培育新的经济生态
10、。 B.“新基建”能够拉动投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 有力手段。 C.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促进 新旧动能转换。 D.“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所以,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新基建” 就能够健康发展。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将新老基建融合,以“新基建”带动“老基建”的发展,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 B.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的支点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C.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
11、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 D.行业也需防范 5G 发展风险,要用市场机制真正建成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网”。 4.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6 分) 第 4 页 共 16 页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老屋后的槐花树 白 莹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干枯的渭河河道边上种满了洋槐,含苞的、已开的、 开过的,一簇簇、一串串,白白的、甜甜的,挂满了洋槐枝头。风儿袭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 不仅勾引着我的味蕾,还勾引着我的思绪,我似乎
12、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 又是在这个槐花飘香的季节里,闪闪跳动着的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影倒带一般浮现在了我的 眼前。那黑漆的木门,长长的巷子,厚实的土墙,小小的院子,随风微动的秋千,高高的桑树,屋 后的洋槐,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 老屋后头有两棵槐花树,每到四月中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可爱的风铃挂满枝头,摇曳 着醉人的身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在这人间四月天里招蜂引蝶,当然,还有我们这帮孩子。 每每这时,奶奶便拿来钩子,用铁丝牢牢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父亲在房檐角落找好地儿,支起长 梯子,爬上房顶。低的地方就顺手折下,高的地方就用奶奶扎好的钩子钩住较繁的槐花枝,快速 转动竹竿,轻松地就拧断
13、槐树枝,扔到院子里。奶奶领着我们把白白的槐花一串一串撸下,放进 竹筛子,调皮的孩子们则偷偷捏串生槐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巴,大口嚼起来。甜甜的 槐花汁和着口水一同流下来,用袖子擦去口水,想再吃一串,却被奶奶及时阻止:“狗娃,这东西 生吃多了不好,婆给你蒸熟再吃。” 奶奶端起满筛子的槐花,急忙回灶房,洗干净,沥干水分,拌上干面粉,用手来回不停地搅拌, 直到面粉充分包裹槐花。奶奶说,这样做出来的槐花筋道,入味。麻利地备好一切后,奶奶便坐 在风箱前“呼哧呼哧”地拉起风箱,我则趴在她腿上,手里拿着偷偷藏起的还未盛开的槐花吃 了起来。奶奶和蔼地笑道:“少吃些,少吃些,蒸熟了,狗娃多吃些。”我则咯咯咯
14、地笑了起来, 香甜的槐花早已下肚。 随着我一年年长大,绑钩子的竹竿也越来越长,老屋后头的槐花树也越长越高,但是可以够 到的槐花越来越少,只因年复一年树枝低的地方经常被折断,时间一长,低的树枝都折没了,高 的慢慢够不着了,槐花越来越少了,奶奶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记得有一年五一放假,馋嘴 的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嚷嚷着要吃槐花麦饭。那时已至五月,大多洋槐早已过了花期,就是有 槐花,也都老了,不鲜不嫩了,很是失望。放假回家盼的就是能吃上一碗槐花麦饭,可还是迟了。 第二天,奶奶带着我满村子转悠,终于在村西边找到一棵槐树,花已经开得很大了,但奶奶还是 踮起脚,挑拣着好的、稍微嫩的槐花我美美地吃了一顿槐
15、花麦饭,跟奶奶诉着多日不见的 思念,说着学校里的新鲜事,给奶奶洗洗头发,擦擦身子,剪剪指甲,给奶奶说好哪个药什么时候 第 5 页 共 16 页 吃,吃多少,反反复复叮嘱着。她不停地点头:“狗娃,你去吧,在学校要好好学,下回放假了再 看婆。” 离家的日子里,思念越深,乡愁便越浓,心中总有藕断丝连般的牵挂,离家的梦境里,总有奶 奶坐在旧藤椅上的身影,她依旧顶着淡蓝格子手帕,穿着斜襟子粗布衣服、蓝色裤子、黑布鞋, 拿着旧蒲扇,面孔慈祥,对着我笑,嘴里念着曾经哄我入睡的口婆:“马蹄杠,红杆杆,额是额婆 滴心坎坎,额婆把额打一把,额把额婆卖了去,额爷回来要老婆,一斗荞麦换两个”梦醒后, 只留下清泪两行,
16、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槐花麦饭了。 近几年来,吃槐花麦饭的心境大不如从前,自己虽然也买来做,但总觉得缺些什么。如今, 又是槐花飘香季,街上卖槐花的小贩估计也多起来了,今日,随同事去撸了些来,看着如同当年 一样奶白色的槐花,心里五味杂陈,当年折槐花的钩子已经锈迹斑斑,盛槐花的竹筛子依旧孤单 地挂在门檐上,蒸槐花用的荆耙,麦秸结的席子、大铁锅、木锅盖也静静地搁在灶房,只是上面 沾满了灰,挂满了蛛网,物件都在,可蒸槐花的人却今生再难见。 今日入夜,会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父亲站在梯子上钩槐花枝,其他人说笑着撸槐花, 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狗娃,婆给你蒸麦饭,你等一哈。” 我折下一串槐花,放进嘴里,和着
17、泪水,轻轻地嚼,浓烈的香甜渗入心底,就如同当年的槐花 麦饭,似乎还是那个味儿。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屋后的槐花树”这一标题意蕴丰富,满载着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亲 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B.文章首段连用两个“勾引,形象地写出了迷人的槐花香诱发了作者对往昔故乡生活的追忆, 用词新鲜生动。 C.“今日入夜,会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中“会不会”一词,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表达了作者对重温旧时光的渴盼。 D.锈迹斑斑的钩子、门檐上孤单的竹筛子、静搁在灶房的荆耙等老物件,沉积着岁月的灰尘, 深化了乡土文化消逝的主题。 7.
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实写形态各异的槐花挂满枝头,甜香迷人,既照应了题目,又总领了全文。 B.文章第五段写村西边的槐花树,看似旁逸斜出,实则别有深意,更显祖孙情深。 C.文章第六段用特写镜头,清晰真切地展现了梦境中奶奶的形象,凸显作者的思念之浓。 D.文章构思独特,现实、回忆、梦境交织,内容丰富深厚,多层次地表现了中心。 8.如何理解文章首尾两段中的“似乎”一词?(4 分) 第 6 页 共 16 页 9.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 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 ,司隶再辟举秀才,皆 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 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及京师 大乱,逖率亲党 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 宗之。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 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初, 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
20、 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史,雅为谯郡太守。又 有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 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逖遣使 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 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 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 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 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
21、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内怀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 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祖逖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 马日滋 B.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 马日滋 第 7 页 共 16 页 C.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
22、于是公私丰/赡士 马日滋 D.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 马日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廉,汉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用以任用官员,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 官职。明清时变成对秀才的雅称。 B.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 称山海关以东为“关东”不同。 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意思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规模很大,人口众多,现代泛指首都。以 “京”称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 D.坞主,东汉、魏晋南北朝时坞堡壁垒之主。东
23、汉末年以来,豪强地主或官僚贵族聚众筑坞堡 以武装自守,因未有朝命,故称坞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祖逖仁爱善良,德才兼备。祖逖经常周济乡间穷苦百姓;博览群书,贯通古今,被世人誉为有 辅佐之才。 B.祖逖忠君报国,不怀二志。祖逖积极为国建言,报效国家;虽有多方诸侯征召、任命,但他都 没有赴任。 C.祖逖深得拥戴,逆转战局。在谯城战役中,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石勒。 D.祖逖发展贸易,不改初心。祖逖与石勒放开贸易,以休养生息;虽疾病在身,仍然坚守收复疆 土之初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以所乘车马
24、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2)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14.请简要概括祖逖郁郁而终的原因。(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第 8 页 共 16 页 夜坐池上用简斋韵 朱 槔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沈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未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 万死台。 注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 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张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5.下列对这首诗
25、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座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 切。 B.颔联中“鱼方乐”“雁未来”借用典故,表面是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诗人对雁书 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 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沈”“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16.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