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文化交流 传播 第一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4 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7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 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满天星斗分布 B.呈现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态势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2.商朝对神灵的敬畏是空前绝后的,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2、。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 事鬼”,战国荀子主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统治 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统治者重视天人关系旨在教化百姓 D.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3.孔子说,君子(执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这反映了孔 子主张() A.仁者爱人B.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D.民贵君轻 4.战国时代,一位思想家向各国君主提出治国方略,一味大谈重视民生,施行仁政,几乎得不到任何当权者 的响应。该思想家是() A.老子B.墨子 C.孟子D.韩非 5.一位儒学大师主张提升儒学地
3、位,得到汉武帝的赞同。这位“儒学大师”是() A.孔子B.孟子 C.董仲舒D.朱熹 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 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第 2 页 共 14 页 7.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 A.“天人合一”思想 B.“无为而治”主张 C.“知足常乐”观念 D.“
4、以德治国”理念 8.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 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 明() A.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9.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了进一步传播。这一现象出 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五四时期 10.中华文化是人类世界文明史上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 5 000 多年发展
5、至今的文化。中华文化之所 以绵延不绝,得益于它 () A.对外域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宽容 B.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抛弃民族文化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摒弃外域文化而保留民族文化 11.少林寺内有一“三教合一”碑,整幅画看上去是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右面,左面就是老子侧像,遮 住画像左面,右面则是孔子侧像。与这幅画寓意最相近的现象是() A.“天人合一”B.尊崇儒术 C.儒道佛的融合D.道法自然 1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 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
6、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13.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 第 3 页 共 14 页 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14.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 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 A.沈括B.马可波罗 C.利玛窦D.徐光启 15.徐光启称颂西方传教士是“实心、实
7、行、实学”(泰西水法序),李之藻说西学是“真修实学”(请译 西洋历法等书疏),方以智认为西学具有“详于质测”的实证精神(物理小识自序)。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 A.西学中源说的盛行 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D.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的普遍认可 16.日本、越南和朝鲜王朝均曾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其中属于越南王朝引入和中国几乎完全一致的改 革措施是() A.班田制B.中央官制 C.科举制度D.租佣调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17 题 14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2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 17.文化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理
8、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题目。 材料一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的直面人生、老子的 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易中天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李贽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天地之化日新。 王夫之 第 4 页 共 14 页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唐甄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对中国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括。选取 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
9、成下表中空缺的内容。(3 分) 主题:明清进步思想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唯物论思想 唐甄大胆批判君主专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3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 分) 18.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是由中国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天下大乱以齐桓公首霸为标志的春秋霸业,并没有真正做到“尊王攘 夷”周王室已无可挽救地衰落下去,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的荆楚我行我素,早已独自
10、称王,且鲸吞“汉阳 诸姬”,饮马黄河,问鼎之轻重,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 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汉赋中有楚辞的影响,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出黄老无为思想。 摘编自裘士京等编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 第 5 页 共 14 页 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 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材料三在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汉族建立了统一集权的秦王朝及之后的多个封建王朝,为少
11、数民族 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汉族的农耕文明和礼乐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一个方面,少数民族 在建立众多地方政权的同时,还建立了北魏、元、清等中央政权,少数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 鲜血液和养分,使之拥有活力。 摘编自张甜甜论少数民族文化在 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有学者认为”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行汉法”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形成的特点及其表现。(6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70
12、年代初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 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 经验。”截至 17 世纪的千余年间,中国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对 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此时的中国“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 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摘编自张西平向世界说明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3、,提取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信息,自 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饶宗颐(19172018),广东人。他毕生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华文化,致力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他 倾向于以“华学”指称中华文化之学,认为海外华人同样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华学”应该是全球化和世界性的。 他在研究汉民族所创造的文化的同时,也关注藏、 满、 蒙、 苗、 瑶诸族的文化。 他认为经学是“华学”的核心,“经 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思维模式、 知识涵蕴的基础;亦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不废江 河的论
14、著。 重新认识经书的价值,在当前是有重要意义的”。 20 世纪 90 年代,他创办主编大型学术集刊 华学 , 在发刊词中他呼吁:“从洋务运动以来,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已失去信心,外来的冲击,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 惜放弃本位文化,向外追逐驰骛,久已深深动摇了国本。现在,应该是反求诸己、回头是岸的时候了。” 摘编自郑炜明、陈民镇饶宗颐关于 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饶宗颐的文化观。(3 分) (2)结合材料,评析饶宗颐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9 分) 第 6 页 共 14 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时间:7
15、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 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满天星斗分布 B.呈现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态势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解析:A 项材料无从反映;依据材料中“时间上有先后”,可知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自成系统”,可知 D 项错 误;材料中“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
16、性”体现了“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特点,B 项正确。 答案:B 2.商朝对神灵的敬畏是空前绝后的,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 事鬼”,战国荀子主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统治 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统治者重视天人关系旨在教化百姓 D.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朝是敬畏神灵的时代,周朝比商朝有了进步,周朝统治者意识到了人的力量,提出了 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荀子更加重视人,说明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 D 项。 答案:D 3.孔子说,君子(执
17、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这反映了孔 子主张() A.仁者爱人B.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D.民贵君轻 解析:孔子“仁者爱人”的观点是主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材料讲的是统治者的为政之道,仁者爱人与 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君子(执政者)的品德好比风,小人(平民)的品德好比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统治 者应该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故 B 项正确;“克己复礼”的观点体现了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统治秩序,与材料无关, 故 C 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而非孔子,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战国时代,一位思想家向各国君主提出治国方略,一味大谈重视
18、民生,施行仁政,几乎得不到任何当权者 的响应。该思想家是() 第 7 页 共 14 页 A.老子B.墨子 C.孟子D.韩非 解析: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不符合当时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得不到当权者的响 应,故选 C 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仁政”,排除 A、B 两项;韩非主张法治、中央 集权,符合统治者需要,被统治者推崇,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答案:C 5.一位儒学大师主张提升儒学地位,得到汉武帝的赞同。这位“儒学大师”是() A.孔子B.孟子 C.董仲舒D.朱熹 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主张尊崇儒术,得到汉武帝的赞同,C 项正确;孔子、孟子
19、和朱熹分别生活在春秋、 战国和南宋时期,A、B、D 三项错误。 答案:C 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 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 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 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20、,排除 A 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排 除 C 项。 答案:B 7.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 A.“天人合一”思想 B.“无为而治”主张 C.“知足常乐”观念 D.“以德治国”理念 解析:根据题干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符合天人合一思想,故选 A 项;无为而治主 张是一种政治主张,体现的是最高统治者不过分干涉国家事务,排除 B 项;知足常乐指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 地位,与题干无关,排除 C 项;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
21、更高的要求,是一种政 治思想,排除 D 项。 答案:A 第 8 页 共 14 页 8.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 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 明() A.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据材料“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