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主题班会队会资料)科海泛舟.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小学校主题班会队会资料)科海泛舟.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校主题班会队会资料 中小学校 主题 班会 资料 泛舟 下载 _主题班会_班级相关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科海泛舟 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强烈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三)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四)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的文字表 达能力。 活动重点: 搜集整理资料,读科学家的故事,谈自己与科学结缘的经历,模仿写浅显的科学小品和科学童 话。 活动难点:仿写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 教师准备: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学生讲述、或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以 激发学生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
2、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向学生介绍科学小品、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 提供一些范文,以便学生模仿。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应该作一些了解,甚至收集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学生准备: (全班分四组准备) 1、收集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至少 5 条) 2、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3、准备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 4、做一个手工作品,并且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各小组竞赛:派出代表上台写出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 (每组至少写 5 条,每条 1 分) 第二阶段: 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讲得好的,加 5 分,一 般的 3 分,简单的 1
3、 分) 第三阶段: 各小组抢答: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 (讲得好的,加 3 分,一般的 1 分) 第四阶段: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且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第五阶段: 各小组交流科学正反两方面效应的材料或者观点,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第六阶段: 学生写作一篇科学幻想小说。 (一)七嘴八舌说名言。 (二)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1、诺贝尔的名字在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科学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他为了促进科学的发展,设置了著名的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世界公认的最高科学奖。 诺贝尔有过很多科学发明,但人们一定想不到他小时候只上过一年学。 诺贝尔小时候生活在瑞典,父
4、亲是一位机械师。由于父亲的生意不好,他们的生活很贫困。更 不幸的是,一场火灾又烧毁了他家的全部财产,他们的生活完全陷入困境,只有靠借债度日了。父 亲为了躲债,背井离乡到俄国谋生。 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的童年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调皮、活泼,他到了八岁才上学,并且只 读了一年书,就再也没有进过学校。后来,父亲在俄国的生意好起来,诺贝尔全家便迁居到了俄国。 由于不懂俄语,诺贝尔和两个哥哥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就请一位老师在家里教他们俄语。当俄语学 得有一定基础后,又跟老师学习其它学科。诺贝尔学习非常勤奋,成绩也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赞扬。 后来,父亲又让他出国进行学习,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美国等很多地方。他善
5、于思考, 认真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但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而且成为一位受过科学训练的化学家。 那时,他父亲创办的工厂正在生产武器和炸药,他在父亲的工厂里学习和掌握了地雷、炸药的生产, 研究了大炮和蒸汽机的设计。他不但掌握了许多实用的工艺技术,还熟悉了一个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诺贝尔通过自学,逐渐成长为科学家、发明家。 2、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 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 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 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
6、3000 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大会共指定了 10 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 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党支部把这一 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 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 “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 信中写到: “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
7、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 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 国的席位, 所以我不能出席。 第三, 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 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 ” 为 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 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 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 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
8、躲进卫生间里,继续 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 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 80 推进到 16。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 究所可获得 2000 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 那里比较讲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的节俭,以 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 1800 美元外,伙食费等仅花了 700 美元。等他回时, 共节余了 75
9、00 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 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 自己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 说: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 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旬 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 年 2 月 19 日,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
10、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 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一)虽然是杰出的数学家,但吴文俊小时候却喜欢看历史书籍,对数学并没有多大兴趣。在 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课程,改变了 他对数学的看法。大学三四年级时的刻苦钻研,更使他打下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日战争,吴文俊在中学默默任教了年。此后,和数学大师陈省身的结识, 使他走上了拓扑学研究之路,并以自己的天才和功力很快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一发不可收拾。半 个世纪里,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和中国数学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他的成就奇迹 般地大大缩
11、短了中国近代数学与国际间的差距,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位于中关村腹地的吴文俊的 家,朴实无华,五个居室里几乎摆满了书。古今中外的书包围着一张陈旧的藤椅、一张斑剥的书桌 和两台电脑,这就是吴文俊的工作间。 吴文俊岁的老伴陈丕和捧出了一叠获奖证书: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陈 嘉庚数理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这次是他第次获大奖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 ”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陈丕和最了解吴文俊,淡淡数语,仿佛是 他一生最好的注解, “他是一个搞学问的人,一心只搞学问。 ”剑兰、龟背竹盎然的绿色使房间 里充满了温馨和暖意。五六十年代添置的红木家具虽然显得陈旧,但图案依旧精美,
12、见证着这个家 庭的风霜雪雨,见证着吴先生的攀登科学之路:即使在六七十年代,受到冲击的吴文俊 仍然抓紧时 间从事科研。科学的思维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过。 (二)在吴文俊的学生、中科院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高小山的眼里, “吴先生是一位典型的 科学家,是创新的典范,他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尊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长,更因为他的人 品,因为他的学问。 ” 早在半个世纪前,吴先生就把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扑学研究继续推进。年前的 年,岁的吴文俊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当时的“最高 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3、) 。 “如果换一个人,靠这个都可以吃一辈子了。 ”高小山说, “但早就功成名就的吴先生没有就此停止, 而是一直向数学的未知领域进击,总是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 ” 刻苦研究中国数学史,下工厂体验计算机的巨大威力,他孜孜不倦地思索数学发展的方向。吴 文俊深切地感受到: “对于数学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不可估量的方面是计算机对数学 带来的冲击,在不久的将来,电子计算机之于数学家,势将如显微镜之于生物学家,望远镜之于天 文学家那样不可或缺。”年,年近花甲的吴文俊放弃已成就卓著的拓朴学 研究,在抱孙子的年龄“不可思议”地毅然开始攀越学术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数学机械化。 实现脑力劳动机械化,是吴文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