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诗歌赏析知识点梳理(全面必备!).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843217
  • 上传时间:2021-11-0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53.2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诗歌赏析知识点梳理(全面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九年级 上下册 语文 诗歌 赏析 知识点 梳理 全面 必备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1 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诗歌赏析知识点梳理 14行路难(其一) 【本诗主旨】 全诗抒发了诗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苦闷心情, 和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 求,表现了诗人昂扬乐观豪迈的气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写作特点】1.结构开合跌宕、纵横翻卷。2.运用多种手法抒情。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诗人对理想实现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本诗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写作特点】1.运

    2、用比喻修辞。2.运用典故。 1这首诗尾联中“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14水调歌头 【本诗主旨】 词人由中秋明月展开联想和思考, 抒发了自己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 达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写作特点】1.立意构思新颖奇妙。2.以月为主线,使情景理融会贯通起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_内容上,以乐观心态面对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现实,表达了诗人乐观的情怀,也包含了对远 方亲人的祝福。语言上,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好境界结束全词。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外诗词赏析 月夜忆舍弟 【译文】

    3、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 秋夜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 月亮还是故乡最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消息。寄往洛阳城 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情感】体现出作者的怀家愁和忧国难之情。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 散的舍弟(或家人);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第 2 页 共 21 页 1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1)这句诗以景衬情, 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 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忆”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

    4、加以分析。 示例一: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冷落的道路,沉重的戍鼓,凄凉的雁声,见之感 物伤怀,闻之思忆兄弟。虽是写景,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示例二:颔联写白露明月夜 景。清露生寒,难忘兄弟;故乡月明,思乡情切。虽是写景,实乃景中寓情思乡怀人。示例 三:颈联写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在叙写家事中流露出不安、挂念以 及无比的沉痛, 无一字不是思亲忆乡。 示例四: 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离散, 书信难达;战事频仍,生死难料。空忆兄弟,平添家国愁思。 长沙过贾谊宅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 寒林里空见夕阳缓

    5、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 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 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主旨情感】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 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 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1.请概括长沙过贾谊宅抒发的两种感情。(1)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2) 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2. 长沙过贾谊宅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 秋天的傍晚, 诗人在众人散去之后, 独自追寻贾谊的遗迹; 寒

    6、林日斜, 故居仍在而先贤故去, 思之令人哀叹。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在这种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足见 其景仰倾慕,第四句,尤其是“空见”二字,进一步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 3.长沙过贾谊宅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 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4.长沙过贾谊宅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诗人独自寻觅 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第 3 页 共 21 页 5.结合长沙过贾谊宅全

    7、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贾 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6.长沙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一个“悲”字,直贯篇末, 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想替皇上除去有 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生命。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终南山,家又在哪 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 在潮州瘴气弥漫江流边把我尸骨收清。 【主旨情感】这首

    8、诗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为皇帝“除弊事”的决心和老而弥坚的气概,但一封 奏疏竟然获罪,也流露出诗人的怨愤之情。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 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 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 加以分析。“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 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

    9、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 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 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表现 韩愈被贬原因。 商山早行 【译文】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残月高挂 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 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 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主旨情感】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思乡之意。

    10、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第 4 页 共 21 页 答案: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 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 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 答案: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 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

    11、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 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 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 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 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 分) 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 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6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 分)答:作者通过想象写 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

    12、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外诗词赏析 咸阳城东楼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乌云刚刚浮起在 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 东流。 【主旨情感】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 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 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 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

    13、考。 第 5 页 共 21 页 二、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三、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 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 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四、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愁:思乡,怀古。一个“愁”字奠定全诗 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五、诗境

    14、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 句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 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 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许多场合引喻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某种征兆。 无题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 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 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

    15、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 长吟不寐, 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 却无路可通, 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主旨情感】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 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 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 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 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 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 上失意和

    16、精神上的闷苦, 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第 6 页 共 21 页 1.李商隐写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 一个题目吗?写下你拟诗题。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 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 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17、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是哪一种难?(1)困难(2)难受,把 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4、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来比喻?答案: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用生动的比喻,用巧妙 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6、“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 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7.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

    18、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 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8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 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9.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 7 页 共 21 页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 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 以及献身精神。 行香子树绕村庄【作者】秦观 【朝代】宋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

    19、,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 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 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 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主旨情感】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 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 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 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 一、词人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怎样的感情? 此词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

    20、所见的朴质、 自然的村野田园风光图, 表达了词人 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逶 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 勃。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 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行香子在艺术手法(写法)上有何特点?全词运用了白描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1)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 的热爱之情。(2)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 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三

    21、、请对行香子树绕村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第 8 页 共 21 页 这首词格调轻快,语言清新、浅近。质朴自然的村野风光随着词人轻松的脚步、欢快的 情绪次第展开,达到词的节奏与词人的感情之间的和谐统一。 四、请简要概括行香子树绕村庄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行乡子 一词, 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 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 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五、 行香子树绕村庄随作者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景色具有、的特点。 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

    22、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 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 天啊! 【主旨情感】整首词通过“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时期与“识尽愁滋味”的“而今”两相对比,抒 发了郁结于胸的深沉忧愁和强烈愤懑。 此词通篇言愁,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 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 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词中前后段里愁字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春花秋 日的闲愁,后者指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 (1) 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比 的手法,

    23、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愁 字。 第一组: “少 年”和“而今”对比;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 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 (3)古人素以秋愁为一体,辛弃疾却说“却道天凉好个秋”,说-该句中蕴含感情。 第 9 页 共 21 页 “却道天凉好个秋”,好一个凉爽秋天,这是反话正说,是心中之愁无法言表反映。暗含诗 人遭受弹劾罢职的忧愁和苦闷,同时亦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 (4)丑奴儿中以“愁”为线索,运用

    24、对比和反复手法,抒发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 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 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报国之“愁”。 诗词赏析九年级下册 渔家傲秋思 【主旨情感】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 复杂心情。 【写作特点】1.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2.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 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3.运用典故、互文手法。 1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一杯”和“万里”巧妙地连在一起形成强烈对比,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 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江城子密州出

    25、猎 【主旨情感】本词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渴望身临战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 豪情壮志。 【写作特点】善于用典,含蓄精练地表情达意,风格粗犷、豪放。 1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少年 狂气(狂气)_,后者抒发的是_强烈的爱国情感_。 2“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表达作者哪些情感。 _表达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为国建功立业豪 情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主旨情感】通过对沙场场景的回忆,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 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也表达了对友

    26、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 【写作特点】1.抒情描写记叙与议论融为一体。2.语言生动而夸张,想象丰富。 1结合全词,说说你对“可怜白发生”一句的理解。 第 10 页 共 21 页 “可怜”一词用得极妙。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却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 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心中的悲哀和无奈油然而生。这一句揭露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写出 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_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_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使 人心惊不已。 满江红清秋瑾 【主旨情感】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是词

    27、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 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以及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写作特点】1.语言刚健清新。2.善于用典。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此句写京城的天气特点,在菊花的映衬下,京城秋色更加爽朗洁净。秋天毕竟是让文人感 伤悲秋的时节,这里用“秋容如拭”反衬内心的苦闷。 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用史记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牢笼;表达作者重获自由喜悦心情。 3请从人物形象角度分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句词。 这一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

    28、的形象。 词人用“身”与“心”、 “列”与“烈” 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十五从军征 【主旨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位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及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写作特点】1.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2.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 形象。如“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 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

    29、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 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送给谁,出门 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主旨情感】全诗以白雪为线索,描绘一幅风雪送友图,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写作特点】1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 想象丰富气势豪迈。3 色彩鲜明变化多姿。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第 11 页 共 21 页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 对上文冰天雪 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

    30、的阴云,引出诗人为 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主旨情感】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 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 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写作特点】1.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2.活用典故成语。3.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1简要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作者运用设问, 诉说千年来在眼前这块土地上经历无数朝代的兴亡更替, 且化用杜甫的诗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

    31、无穷愁绪和伤亡之感。 过零丁洋 【主旨】通过追忆自己抗元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 【写作特点】1.叙事、抒情、言志有机融合。2.直抒胸臆。3.运用比喻对偶双关的修辞手法。 1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中, 作者以“风飘絮”比喻_危亡的国势_, 以“雨 打萍”比喻_坎坷的身世_。 2. 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在哪里。 _诗人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和境况的危苦,亦写出了他日的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32、什么作 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加强语气, 表达为国捐躯、 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 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民族气节 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主旨情感】 通过描写路经潼关时所见所想,表达自己忧虑国计民生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写景境界壮阔,气势宏伟。2.议论深刻,颇具特色。 1对散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 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 抒发作者感慨。 B “聚”“怒”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险要。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

    33、慨横生的 样子。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九年级(下)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第 12 页 共 21 页 塞(s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描绘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表达词人破敌立功决心和思念故乡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 秋景与中原的不同。“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极其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 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孤城

    34、”句点明了战事吃紧、 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 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 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写作特点】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 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运用典故、互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通过对出猎场面的

    35、描写, 表现词人渴望身临战场为国杀敌、 建功立业豪情壮志。 上阕写出猎的场面。起句用一个“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 “卷” 字表现太守率领众多随从, 纵马飞奔, 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的情景。 “看孙郎” , 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达了词人犹如少年的豪情。 下阕写酒酣后的豪情。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 英雄本色和豪放开阔的心胸,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典雅地表达出 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 国立功的决心。最后两句抒发了词人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爱国思想和豪 情壮志。

    36、 【写作特点】善于用典,含蓄精练地表情达意,风格粗犷、豪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第 13 页 共 21 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通过对沙场场景回忆,抒发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 酬悲愤。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 “挑灯看剑”描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愿望的迫切; “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经历而今已失去的军 旅生活情景。 下阕前四句描写战争场面。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

    37、方面,概括 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天下事”表现了词人渴望北伐,统 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 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 两鬓染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此处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不遂的抑 郁、愤慨之情。 【写作特点】抒情、描写、记叙与议论融为一体。语言生动而夸张。想象丰富。 满江红 (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 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

    38、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赏析】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写的述怀之作,反映她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 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上阕写词人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 破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现词人对于富贵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下阕“身”和“心”的对比又不一致,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 襟。词人的忧虑和担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踏上革命征途前的思想状况。 【写作特点】感情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

    39、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第 14 页 共 21 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 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上阙第一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 意。 第二句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 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第

    40、三 句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 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 推及整个人生, 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 不畏坎坷超然情怀。 下阙开头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阙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 生感慨作铺垫。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 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毫无差别, 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 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

    41、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 雨”和人生险途。 【写作特点】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 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 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赏析】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词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 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上阙忆旧。一二句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 字开篇,直

    42、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 杯相欢的地方。作者也曾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 会,把酒临风。接下来三句写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 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 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杏花”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 第 15 页 共 21 页 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以初春的树林、明月的清辉、花影下的悠扬笛声,组成一 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反映了词人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 下阙感怀。开首二句,是写词人曾遭谪贬后颠

    43、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国破家亡的痛苦。在残 酷的现实与往昔对照中,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经历了国破家亡, 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 之痛油然而生。“闲登小阁看新晴”这句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 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 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最后两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 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词人对现 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写作特点】 直抒胸臆今昔对比, 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

    44、叹与感慨, 韵味深远绵长。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 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通过古代神话传说,强烈表达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政治理想。 上阙中,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嫦娥和桂树,借以表 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 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 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

    45、 “被白发欺人奈何?” 这一句有力地展示英雄怀才不遇内心矛盾。 下阙中,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 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 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 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 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 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写作特点】运用神话传说浪漫主义手法,通过超现实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 第 16 页 共

    46、 21 页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 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赏析】这首边塞词,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 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上阙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云山”。接下来“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北风 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阙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

    47、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 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词中的 寥廓意境尽情的表现出来。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 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 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 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写作特点】以景语描绘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 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融。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48、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词赏析】十五从军征是汉代乐府民歌,描绘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 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该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 揭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表达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开篇 “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 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诗的最后两句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 第 17 页 共 21 页 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 落沾我衣”)

    49、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 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点】 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 语言质朴, 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全诗以白雪为线索,描绘一幅风雪送友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

    50、的惆怅之情。 一二句,“卷”和“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一个“即”字,表明这里 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飞”字勾画出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 三四句, “忽如”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写出了雪之骤和雪之大。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想象奇特,以春景写冬景,意境壮美。 “将军”和“都护”两句巧用对偶,从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 “风掣红旗冻不翻” 运用反衬手法, 既突出了天气的奇寒, 也勾勒了一幅奇异壮美画面。 最后两句,“空”描绘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了处境的恶劣,写出了惜别与惆怅; 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不舍的真挚感情。 【写作特点】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诗歌赏析知识点梳理(全面必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432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