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842730
  • 上传时间:2021-11-02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30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2019 历史 必修 中外 纲要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5 页 统编版(统编版(20192019)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第二二次月考次月考试卷试卷 满分:100 班级:_ 姓名:_ 成绩:_ 一单选题(共 40 小题,共 60 分) 1. 小方参加主题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研究型学习活动。他最应该选择的参考资料是 A.梦溪笔谈B.海国图志C.日知录D.孔子改制考 2.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 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 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 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维新运动

    2、到义和团运动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3. 如图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的描述,对此概括正确的是() A.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B.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 4.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 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的这一权益是指()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 D.通商口岸传教权 5. 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 深入民心。前者是() 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C.定国是诏D.资政新篇 6. 魏源是中国近代放眼

    3、世界的先行者, 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 解放。他的代表作是() 第 2 页 共 15 页 A.四洲志B.瀛寰志略C.海国图志D.农政全书 7. 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 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文天祥 D.郑成功 8. 下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图中人物所说的这些“洋玩意”的含义是() A.西方洋枪队 B.外商企业 C.西方近代科技 D.洋枪、洋烟 9. 作为“瓜分狂潮”开端事件“三国干涉还辽”,其中“三国”是指() A.美英法 B.俄英法 C.俄日法 D.俄德法 10. 有

    4、学者认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 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 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11. 一名学者针对其研究收集了以下资料:北洋舰队的有关文献记载; 明治维新后日 本内政外交的档案;李鸿章所著的李文忠公全集 。由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对 象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1874 年李鸿章指出:“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商困民穷, 势已岌岌。”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的

    5、措施是() A.兴办民用企业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兴办军用企业 D.向外国银行借款 13. 在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康有为呼吁开国会,行宪法,促进工业发展,实现军队现代 化;第一次被光绪帝召见时,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 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采纳了() 第 3 页 共 15 页 A.B.C.D. 14.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 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 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 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 A.洋务运动影响的普遍性 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C.

    6、戊戌维新运动影响的国际性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15. “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 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 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 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16.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 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 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这句话表明了义 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

    7、“灭洋”与“扶清”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 17.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18. 同治初年,清政府以战败逃跑为由处死两江总督何桂清,到了光绪后期,两江总督刘 坤一拒不执行清政府“向各国宣战懿旨”,而是组织“东南互保”, 事后清廷不仅不 予处分,反予嘉奖。这反映了() A.地方督抚竭力避免战乱扩大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

    8、抗礼 19.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这说 明中国同盟会()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20. 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 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 A.成立兴中会 B.筹建同盟会 C.策划武昌起义 D.组建临时政府 第 4 页 共 15 页 21.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 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9、 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 为了苟延残喘,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清政权毫 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材料认为() A.戊戌变法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B.宪政改革加速了清朝灭亡的进程 C.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3. 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 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 年 12 月 10 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 “和(荷)报称美法愿共

    10、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24. 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 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 能不革命。”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A.满族统治 B.军阀混战 C.君主专制 D.外国侵略 25. 关于辛亥革命,有学者认为是成功的,它“在政治、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 估的解放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失败的,它“并没有带领中

    11、国人民走向民主富 强”。学者观点的不同说明() A.历史评价随时代不同而变化 B.历史事件永远没有准确定论 C.历史结论往往都具有反复性 D.学者视角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26.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淸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后以反对 帝国主义,迫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 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始终围绕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C.以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27. 近代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

    12、、临时 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文件的进步性是() A.宣告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第 5 页 共 15 页 28. 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源是() A.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 C.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薄弱 29.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 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

    13、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是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30. “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尽 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它”的发生地是() A.武昌 B.南京 C.南昌 D.上海 31. 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 实现 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除了欧美列强的在华势力 C.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32. 近代中国的某个时期,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14、的现象,这一现象 出现于()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义和团运动后 D.辛亥革命后 33. 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下表可以得出()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国家 D.列强在中国利益互补 34.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 1919 年学生运动及 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 第 6 页 共 15 页 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 35. 1919 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

    15、慨,这直接 导致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八一宣言的发表 36. 董必武曾在一首诗中写道:“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 烟雨迷蒙访旧踪。”诗中的画舫所在地是() A.北京 B.上海 C.嘉兴 D.武汉 37.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 38. 将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A.

    16、B.C.D. 39.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第 7 页 共 15 页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40.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蔡元培 D.胡适 二材料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 (1)材料一1937 年 7 月 7 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 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 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

    17、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1937 年 7 月 7 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中国军。这样, 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比较指出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8 分) (2) 材料三 请为上图撰写题目和说明(包括时间、背景、寓意等)。 (12 分)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 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 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

    18、 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第 8 页 共 15 页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 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 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 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0 分)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条约中的内容并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4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从半殖民地状态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的原因。 (6

    19、 43.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 分) 材料一 1938 年 5 月, 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 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 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 多次强调: “兵民乃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是基于 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 “以空间换时间” 和“积小胜为大胜。 ”国民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 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

    20、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 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 全民族一切力量” “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 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 ,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 ,因 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 从 1937 年到 1941 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 为 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 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 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为 2.6 亿美 元,且

    21、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 1940 年起,尤其是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 用于中国,从 1942 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 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有 13 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 第 9 页 共 15 页 战的影响。 (8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22、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40 小题)小题) 第 1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梦溪笔谈 , 北宋科学家、 政治家沈括(10311095) 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 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排除 A; 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以 B 符合题意;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是一 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排除 C;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该书借孔子的名义,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对推动戊戌 变法有很大影响,所

    23、以排除 D。故选:B。 第 2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是从 18391842 年,此时中 国近代现代化未开始,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 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战败指甲午战争, 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故 B 项正确;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是从 18981901 年,在甲午 战争之后,故 C 项错误;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是从 18981912 年,故 D 项错误。故选 B。 第 3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从图片中可以得出的信息, 南京条约的签订、基 督教在广东的流行, 这

    24、些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是鸦片战争 炮声的回响。 故选:B。 第 4 题: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材料“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 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说明这一权益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 A 项正确。 第 5 题: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根据题目中“显得落后”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平 均主义,具有落后性,故 A 项正确。 第 10 页 共 15 页 第 6 题: 【正确答案】 C 第 7 题: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依据材料“焚毒冲云霄”可知, 该楹联歌颂的历史人物与禁毒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 项正确。

    25、第 8 题: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实际考查洋务派的主张及实践。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 因此图中人物所说的这些“洋玩意”是指西方近代 科技,故选 C。 第 9 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 侵略权益。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故选 D。第 10 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由材料中“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在文化自觉上又 进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故选 C 项。 第 11 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

    26、解析】材料的北洋舰队是甲午海战中中国的作战舰队,研 究日本维新情况有利于了解战争日方的情况, 李鸿章是甲午海战的亲历者和战后条约的签订 者,故 C 项正确。 第 12 题: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 商困民穷,势已岌岌”表明洋务派要解决商困民穷问题,因此兴办了民用企业,故 A 项正确。 第 13 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光绪帝是封建君主,其 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 维护封建统治, 因此康有为主张政治制度变革的思想不会被其 接受,故正确,错误,故 D 项正确。故选:D。 第 14 题:【正确答案】B 【答

    27、案解析】 材料中“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 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 B 项正确。 第 15 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题干材料指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而 造成了混乱状况,说明变法配套措施不完善,D 项正确。 第 16 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 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题干材料中的“归复自 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保守的阶级

    28、局限性,故正确答案为 C 项。 第 11 页 共 15 页 第 17 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由材料“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故瓜分一事,实为下 策”可知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故 D 项正确。 第 18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依据材料“两江总督刘坤一拒不执行清政府向各国 宣战懿旨,而是组织东南互保,事后清廷不仅不予处分,反予嘉奖”可以看出晚清时期清 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削弱,故 B 项正确。 第 19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材料“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 意表者”表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故 B 项正确;A、C

    29、、D 三项在材料 中均未体现,排除。 第 20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须有所联 合,强调分散的革命力量会导致国家的分裂,要想使革命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基于此孙中山等人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故 B 项正确。 第 21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从材料中的,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 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推翻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主共和的发展,但结果还是失败了,这只能是辛亥革命。 故选:B。 第 22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材

    30、料可知宪政改革使民众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 的腐败无能,加速了清朝灭亡的进程,故 B 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11 年 5 月,清政府 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故 A 项错误; C 项中的“社会各阶层的支持”的表述夸大化,故 C 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清政府成为“洋人 的朝廷”,故 D 项错误。 第 23 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A材料只是反映出拥护共和的表现,并没有体现 出反对共和的表现,而选项全体国民太绝对。 B材料表明西方列强有共和的意愿,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清政府而支持孙中山,与事实不相 符。 C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不符合历史

    31、事实,不是所有的驻外大臣都赞成民主共 和,而且袁世凯并不是真正赞同民主共和。 D从材料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力量是支持民主共和的,既包括民众力量,也包括军队 第 12 页 共 15 页 力量,还包括西方列强说明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的发展趋势。 故选:D。 第 24 题: 【正确答案】 C 第 25 题: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A材料中是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评价,主要是从不同 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评价。 B历史事件还是有定论的选项是错误的理解。 C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复性的特征。 D由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辛亥革命,所以它的作用也就不一样,选项体现了材料的意思。 故

    32、选:D。 第 26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民族主义早期是推翻清王朝专制统 治为目标,辛亥革命后是追求中华民族独立的,五四运动后是“济弱扶倾”,由此可知,反映 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不同的时期被赋予的目标不同,故 B 项正确。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故选:B。 第 27 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文件是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它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 B 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华民族获得独 立,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故 C 项错误;根据 所学可知,中国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3、颁布之前就已经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故 D 项错 误。 第 28 题: 【正确答案】 D 第 29 题: 【正确答案】 C 第 30 题: 【正确答案】 A 第 31 题: 【正 确答案】 C 第 32 题: 【正确答案】 D 第 33 题: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军阀背 后都有帝国主义国家支持,故 B 项正确。直系靠山为英美,故 A 项错误:军阀依附于帝国 主义国家, 力量不可能超过帝国主义国家, 故 C 项错误; 列强在华争权夺利, 不是利益互补, 故 D 项错误。 第 34 题: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1919 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 救国后

    34、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民族意识日益增强,故 A 正确; 社会矛盾并未发生变化,依然是民族矛盾,故 B 错误; 民族经济、十月革命材料未体现,故 CD 错误。故选:A。 第 13 页 共 15 页 第 35 题: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故选:A。 第 36 题: 【正确答案】 C 第 37 题: 【正确答案】 B 第 38 题: 【正确答案】 B 第 39 题: 【正 确答案】 D 第 40 题: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A.1918 年,李大钊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 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传播马克思主义。 B陈独秀也传

    35、播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在李大钊之后。 C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的校长,没有传播马克思主义。 D胡适是抵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故选:A。 二材料题(共二材料题(共 2 小题)小题) 第 41 题:第 1 小题:【正确答案】不同:一方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 任,否定历史;另一方则基于史实,承认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原因:不同的价值观,使编写者对事实做出了不同的判断。 不同:一方指责中国挑起 了战争, 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 否定历史; 另一方则基于史实, 承认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原因:不同的价值观,使编写者对事实做出了不同的判断。 第 2 小题:【正确答案

    36、】 题目:围绕合作抗战,言之成理即可。 说明:该画作于 1938 年,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时期。图中写有“统一战线”的手臂代表国共两 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军队寓意两党武装力量协同作战;军 队充满整个画面,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言之成理即可) 题目:围绕合作抗战, 言之成理即可。 说明:该画作于 1938 年,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时期。图中写有“统一战线”的手臂代表国共两 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军队寓意两党武装力量协同作战;军 队充满整个画面,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言之成理即可) 第 42 题:第 1 小题:【正确答案】 内容:协

    37、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影 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条约应该是鸦片战争以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列强在中国 获得了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殊权力,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第 14 页 共 15 页 第 2 小题:【正确答案】 原因: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 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 了重大贡献。 原因: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的第

    38、一次完全胜利;中国的抗日战 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 献。 【答案解析】 中国成为五大国之一, 是指在联合国中提高这一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有密切关系。 43.(1)根据材料一“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 统完整论述” 、材料二“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等可以知道 相同点之一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根据材料一 “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 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 ” 、材料二“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 规战的作战方

    39、针”可以知道都注重都注重游击战;根据材料一“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 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材料二“1938 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 ”可以 知道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美一项都有 差别.学生据此得出结论.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从 1937 年到 1941 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 、 “军 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 、“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 才 2.6 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和材料“从 1940 年 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

    40、主要国家” 、 “1941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将 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 1942 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 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 13 亿美元左右”等可以知道变化如下: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 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是支持了中国的 抗战.具体归纳如下:在道义上、 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 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 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共真 正依赖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 第 15 页 共 15 页 赖英美(外援)的心理. (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 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 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 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42730.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