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2019 历史 必修 中外 纲要 期末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1 页 统编版(统编版(20192019)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试卷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 60 分) 1.根据 竹书纪年 记载, 西周孝王曾攻打西边的游牧民族犬戎, 犬戎臣服于周, 并固定为西周王朝提供马匹,后来他们的首领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秦国。从 这段历史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秦国最初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B.华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历史过程 C.秦灭六国是华夏文明衰退的体现 D.中华文明最初起源于陕西西部地区 2.礼记表记中说: “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 解正确的
2、是 A.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3.先秦早期, “父慈子孝”的思想屡见于典籍之中,到了战国末年, “父为子纲” 的思想逐步掩盖了“父慈” , “父慈”观念隐而不见。这一变化反映出 A.宗法观念逐渐形成B.宗法等级秩序日益松弛 C.战争动摇血缘亲疏D.政治变化影响亲情伦理 4.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 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 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 无法作出判
3、断。材料反映了 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 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 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 5.有学者指出,历史早期的政治体制依然已包含着某些因素,得以在战国时代孕 育出变法运动,并在秦朝取得了最大成功,为延续两千年统一帝国的大厦,奠定 了基石和骨架。材料中的“最大成功”是 A.废除血缘宗亲和贵族政治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 2 页 共 11 页 C.变革王位继承和选官制度 D.确立了君权神授和等级秩序 6.荀子君道写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 主)之守司(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
4、为达到这种效果,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7.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代自文帝时期开始实行酎金制。有封地的王侯, 按照封地的大小和人口,在每年八月宗庙祭祀时献上黄金助祭。所献黄金如果分 量或成色不足,王削县,侯免国。这说明汉文帝时期 A.酎金始用于宗庙祭祀 B.重视体制矛盾的解决 C.中央财政控制欲较强 D.分封制出现新的形式 8.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 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 以随
5、时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 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 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 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 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 9.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 恒的历史规律。 ”下列史实不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A.东晋延续了西晋统治时期的政治体制 B.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C.少数民族在统治区域内发展农业经济 D.十六国大都采用中原模式国号年号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 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这一状况的存在 第 3 页 共 11 页 A.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
6、展B.导致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成为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 11.唐初,山东士族的政治特权虽已消失,但仍坚持在大族内部进行通婚。高宗 为此颁布“禁婚令” ,中宗时曾再次予以强调,而民间仍以“五姓婚姻为第一”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崇尚门第之风已然成俗B.中央对地方行政力减弱 C.皇室摒弃宗法血缘观念D.政府的禁婚令违背律典 12.欧阳修的新唐书兵志中写道: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 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 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 ,以邀命于朝。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 B.由中央
7、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节度使发展成割据势力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13.唐代科举以诗歌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 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 尽全面的阐发。据此可知,试诗制度() 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D.突出了诗歌创作时政性 14.“唐高祖起义至京师唯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免之。 ” 唐太宗又将原来绞刑的五十条改为“免死,断右趾” 。后来制定贞观律 ,废除 断趾的刑罚,免除一百多项死刑和徒刑的条款。由材料可知唐朝 A.统治者用法务在宽简 B.以法
8、治为根本政治原则 C.皇权以法律为其基础 D.以徒刑取代肉刑和死刑 15.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 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 第 4 页 共 11 页 风气。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 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 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 16.齐民要术卷六汇总了北魏以前有关家畜饲养方法,吸收了拓跋氏的牧 业经验, 叙述了兽医术及酥、 酪等乳制品加工和羊毛制毡技术。 可见 齐民要术 A.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学体系 B.是对当时生产技术的全面汇集 C.反映了北方地
9、区的民族交融 D.介绍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17.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 大成人, 具备亲政能力, 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 迫使后妃撤帘归政, 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18.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 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有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 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 在 A.继承隋唐政治传
10、统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 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19.元末,许有壬在陕西行中书省题名记冲云: “世皇(元世祖)宏规远模, 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 可而后行。 ”据此可知,元代 A.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B.中央与地方实现了权力制衡 C.行政建制适应了统治需要 D.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效能低下 20.元世祖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 第 5 页 共 11 页 由之” ,不仅总管内外,而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中央 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有效
11、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 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力图解决宰相专权的问题 21.宋代商业文书的种类比较丰富,渗透商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关于租赁、借 贷、雇佣等方面的文书出现,且每种文书还可以更详细地划分,如买卖契约就可 以按照不同标准分为活买卖契约和绝买卖契约,或者即时买卖契约、赊买卖契约 和预买卖契约。这反映出宋代 A.商业契约体系相对完备B.政府对社会管理加强 C.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 D.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22.据美国学者贾志扬以地方志中所载的北宋进士统计,现在可考的北宋进士全 国有 9630 人,其中南方诸路达 9164 人,占 95.2%,北方诸路仅 466 人,占总数 的 4.8%。这是中
12、国科举史上南北及第比例最为悬殊的时期。此现象反映的时代 背景是 A.北方人口大规模向南方地区流动 B.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处于劣势 C.全国政治中心伴随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经济的发展、政局相对稳定 23.宋代某理学家说: “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 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 ”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 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 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 24.历本是农民从事耕种的必需品,因为有广泛的需要,所以公元 835 年左右四 川和江苏北部一带地方民间都曾“以板印历日” (历本) ,拿到市场上去出卖,
13、因 而出现民间所印历本“已满天下”的局面。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 A.源于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D.是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 第 6 页 共 11 页 25.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 中之各种问题,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 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材料说明明代内阁 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C.推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26.明朝后期,政府腐败,加上倭寇的骚扰,政府实行海禁。禁令限制了中国航 海业的发展,而此时的欧洲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