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838324
  • 上传时间:2021-11-01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8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直接打印 直接 打印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期末 复习 温习 知识点 提纲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4 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第 1 课时坚持改革开放 1开启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历史事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的地位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发展的? (1)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又同我国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 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 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 (1)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 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 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方面: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大,家庭财产稳步增 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国际影响方面:从“引进来

    3、”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 路”, 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中 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时间:党的十九大。 (2)奋斗之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第 2 课时走向共同富裕 1为什么要不断深化改革? (1)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 第 2 页 共 14 页 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

    4、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 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 现实挑战。 2不断深化改革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 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 强音! 3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 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

    5、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共享发展成果的做法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 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课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第 1 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

    6、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 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5)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6)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7)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第 3 页 共 14 页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 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

    7、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 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5)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第 2 课时创新永无止境 1我国目前科技发展的现状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 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2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置, 把经济建设重

    8、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速实现国家的繁 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 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 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 引擎。 (5)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要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掌握大国重器。 (6)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

    9、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 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为什么我国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 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第 4 页 共 14 页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第 1 课时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

    10、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 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 义民主政洽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 可能取

    11、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 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 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 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第 2 课时参与民主生活 1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1)民主选举: 地

    12、位: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第 5 页 共 14 页 地位: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 化。 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等。 (3)民主监督 地位: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 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 (1)

    13、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 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3)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 力的重要保证。 3公民怎样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第 1 课时夯实法治基础 1如何理解法治 (1)法治,意味着是依法

    14、治理。 (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 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 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 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

    15、共 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第 6 页 共 14 页 3依法治国的地位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我国法治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 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 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

    16、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 第 2 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1我国政府与人民是什么关系? 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我国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 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谈谈你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理解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 行使行政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 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 使权力。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

    17、化;同时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 行政。 (4)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 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3怎样厉行法治? (1)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现代社会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 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 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

    18、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4)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 第 7 页 共 14 页 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5)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治与德治之间的关系如何?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 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 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

    19、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家园 第 1 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有哪些具体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 术等。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 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中华文化有何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20、复 兴提供精神动力。 4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 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 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文化自信 (1)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 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3)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第 8 页 共 14 页 (

    21、4)如何增强: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 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6中华传统美德有何作用?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 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是世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7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爱国情怀、奋进品格、和乐风范、高尚情操、伦理规范、处世 准则等。 8中华传统美德有何影响?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

    22、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 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 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第 2 课时凝聚价值追求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

    23、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 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 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 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表现和做法? (1)表现: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扑后继。 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做法: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 第 9 页 共

    24、14 页 想,创造精彩人生。 4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须坚守植根 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 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价值导向,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

    25、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 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 第 1 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1我国人口的特点?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其他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 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

    26、流动等。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2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 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可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我国资源现状如何

    27、,有何影响? 第 10 页 共 14 页 (1)形势非常严峻: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 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 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2)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5我国环境现状如何,有何影响? (1)表现: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 6我国经济发展

    28、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经济发展与资源、 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 战。 第 2 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1为什么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 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2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29、) 国家:(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为目标。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 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30、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 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 严格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 第 11 页 共 14 页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 民幸福。 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树立法治观念和节能环保的责任意识。 个

    31、人: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同 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华一家亲 第 1 课时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实行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

    32、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 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 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6怎样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1)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欠 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 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

    33、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 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 第 12 页 共 14 页 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 2 课时维护祖国统一 1反对分裂,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 活动。 (3)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 任。 2“一国两制”的基本

    34、内涵是什么?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 容分割。 (2)“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 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 个伟大创举个伟大创举。其中其中, “一国一国”是实行是实行“两制两制”的前提和基础的前提和基础; “两制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从属和派生于“一国一国” 并统一于并统一于“一国一国”之内。之内。 3如何

    35、实现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 (1)“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 准确贯彻“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 管治权的制度,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和利益。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 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慎透和破 坏活动。 (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4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 利益所在。 (2)

    36、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 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5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 第 13 页 共 14 页 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2)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 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

    37、八课第八课中国人中国人中国梦中国梦 第 1 课时我们的梦想 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两个百年”目标的内容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分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第二个阶

    38、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1)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 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39、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 2 课时共圆中国梦 1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走中国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凝聚中国力量,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 14 页 共 14 页 2为什么要做自信的中国人?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 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3自信的中国人表现在哪些方

    40、面?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能够自觉 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 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4怎么正确认识中国人的自信?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 容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 又要锲而不舍。 (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4)青少年要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38324.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