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全套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全套教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二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 单元 教材 分析 全套 教案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全套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 雾在哪里 雪孩子3 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史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 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 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 雾在哪里 中的想象充满童趣; 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 充满儿童情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 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 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 雾在哪里可以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后题, 仿照课
2、文句式想象说话, 体会雾的淘气; 雪孩子) 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 在想本单元在 雪孩子) 一课的课后题中, 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 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 话练习,以猜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们 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 的解读。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 48 个生字;会写 24 个生字;
3、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文章内容, 清楚文章大意, 体会作者的感情, 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欣赏文章的语言,体会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掌握多音字。 2.掌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的写法和用词,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8 古诗二首2 课时 19 雾在哪里2 课时 20 雪孩子2 课时 语文园地七2 课时 课文 18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习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
4、解古诗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感受古诗中山寺 的高,草原的辽阔场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词的魅力,感悟诗句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的生字字理分析。生字卡片。古诗的诗配画和词语解释。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 61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 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 学习 12 生字。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
5、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字理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诗的作者是李白。介绍:人称诗仙, 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 分夸张, 充满想象力, 有的充满豪情。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夜宿山寺 。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正确。 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再读古诗,范读跟读。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指导认识“宿、寺、危、辰、恐、惊” ,书写“危、敢、惊”三个生字。 危:右下角的横折钩要小,竖弯钩的弯要大些。 敢:上面的横钩要短小些,右边是攵,横
6、与撇是两笔,不要写成夂。 惊:注意忄两边的点的写法,左边是垂点,右边是侧点。 生字放到文中再读。 二、解释课题,诵读古诗。 1指名读诗。 2题目“夜宿山寺”中“夜” “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 三、理解字词句。 1 【小组讨论:朗读这首诗,你对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从哪句能看 出山寺很高?(危楼高百尺) 】 “危楼” : “危”在古代就是高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想象一下,山寺很高,读出这样的感觉和语气。 你上了这么高的楼,有什么感受?再读一读。还可以这样读:危楼/高/百 尺。 2李白想到了什么?“手可摘星辰” “星辰” :星星的总称。动作演示:伸出手来,摘到了吗?站在这楼上,好
7、像伸出手来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山寺真高呀。读出语气:手可/摘/星辰。 3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不敢高声语” 。为什么不敢高声说话?“恐 惊天上人” “恐” :害怕。 “天上人” :神仙。 夜已经很深,怎么读才能不把仙人们吵醒? 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我们真的可以摘到星星吗?这是坐着的大胆想象。 为什 么会这样想?因为这座楼太高了。 4练习朗读。 四、背诵古诗 1 填空背诵。 夜宿山寺 () ()高百尺,手可() () () 。 () ()高声语, () ()天上人。 2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夜晚 住宿 高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 62 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巩固本课生字词语,正确书写 5 个
8、生字。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感受草原风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诗歌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景促情。 1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草原之美令人神往。 图片欣赏:你会用哪些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心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 小结: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就是 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从古至今,草原人民用满腔的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 乡。 2介绍诗
9、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1600 年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 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诗句的停顿。 2自读古诗。要求:仿照录音,把握韵律。 3读字词,纠正读音 出示:笼(ln)敕勒(ch l)见(xin)穹庐(qin l) 再认识“似、庐、笼、盖、苍、茫”等汉字。 4再练读诗。 三、品读感悟,升华情感。 辽阔草原的风光,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这首诗歌只用了 27 个字便描 绘出草原的景色。你从哪些词句中国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再次深入诗歌,品读词句,自主体验。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词
10、句是什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 2师生共学,品读感悟。 3引领学生说出感受。 重点句子: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出示蒙古包的样子,理解这句话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向四外延伸区,盖住 了草原的四面八方。天无边无际,草原一望无际。 指导朗读。 天苍苍,野茫茫。 天无边无际,田野无边无际。 (课件帮助理解) 风吹草低见牛羊。 想象:在无边的草原上,碧绿的牧草那么卓黄。一阵风儿吹来,草被吹得弯 下了腰,你会看到什么?(茂盛的牧草和肥壮的牛羊,草原上生机勃勃。 ) 4理解“川” ,感受广阔。 这辽阔的草原就是敕勒川。 “川”在这里指平坦的草地。 “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描写了在高大的阴山脚下,是
11、一望无垠的敕勒 川。在阴山的衬托下更显得辽阔。 5再读古诗,体会动静交织的美。 在高耸入云的阴山的映衬下,辽阔无边的敕勒川更加吸引人。让我们满怀深 情地赞颂这美丽的风光。 在这幅美景中,哪些是静止的事物呢?哪些是活动的事物? 小结:天空、草地是静止的,牧草、牛羊是活动的。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诗歌所描述的画面就更加生动了。 6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指导书写“阴、似、野、苍、茫” 。 阴:左耳右月。 似:中间是竖提和点,小些,人字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野:右上横撇下有点,中间横钩横长些。 苍:人字舒展,竖弯钩包住横折钩。 茫:草下水亡,上下结构。 四、拓展延伸,想象画面。 1这首诗用 27 个字描述
12、了草原浩瀚无垠的美景,你能不能用几笔把这景色 画出来? 2根据诗歌内容,写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读一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空苍苍唱出热爱 草地茫茫家 乡 风吹草低见牛羊写出 赞美 教后反思: 课文 19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 10 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 等 7 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 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 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 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
13、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 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教学难点 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有关字理分析。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 63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于、论、岸”等 8 个生字,会认“雾、淘、顽”等 13 个生字,会 写“于是、无论”等 15 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重点: 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自主学习生字,掌握 8 个汉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认识课后的 13
14、个汉字,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字理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打一自然 现象) 2气象谚语告诉我们: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请结合生活 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图片欣赏。 3 认识“雾” :什么样的字与“雨”有关系?(引导说出雷、雪、霜等字) 二、初读课文。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读课文, 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 如第 6 自然段的长句子 “雾 把海岸,什么都看不见了” 。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5、。 第一组: “甚至、消失、藏起” ,重点指导正音,注意平翘舌音。 第二组: “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 (渗透自理) 。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 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 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 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观察字形,分析书写时
16、需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岸、屋、散、步” 。 “岸、屋”都是上小下大,横画等距。 散:右边反文。 步:止字部,记字方法上比正少横,下比少少点。 3动笔临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 ,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 1书写生字,朗读词语。 2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海上岸边城市上空 淘气、顽皮藏起了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 64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 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2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 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
17、么样子的,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仿照 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 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过程: 一、初步学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雾孩子?(淘气的,顽皮的) 生汇报,相机出示“淘气”和“顽皮”字卡,识记“淘”和“顽” 。 我们班的有没有淘气又顽皮的孩子?谁是个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把话得 说清楚,介绍一下为什么说他淘气又顽皮? 带进文字中,读一读:雾是个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这对词语是近义词。 2我们班有淘气顽皮的孩子,雾也是个淘气又顽皮的孩子。雾喜欢做的事 情
18、是捉迷藏。他喜欢“藏”东西。他藏了哪些东西?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信息。 生回答,教师总结:他最喜欢藏的是:大海,天空,太阳,海岸,城市,自己。 用“_”划出雾说的话。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板书:大海)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板书:天空 太阳)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板书:海岸) (图片)这是海岸的岸。你见过它是什么样子?除了有沙子,还有什么?指 一指海岸在哪里?是海边的陆地。 江边的陆地叫江岸, 河边的陆地河岸, 湖边的陆地湖岸,江河的对面的叫对岸。 (4)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板书:自己) 3谁能把雾要藏出来的东西读出来? (生读,教师总结)第一句,他想把大海读出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