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整册知识点背诵版(全册5份).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册 整册知识点背诵版(全册5份)
      • (2021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背诵版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doc--点击预览
      • (2021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背诵版第一章人口.doc--点击预览
      • (2021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背诵版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doc--点击预览
      • (2021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背诵版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doc--点击预览
      • (2021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背诵版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doc--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整册知识点背诵版全册5份.zip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整册知识点背诵版全册5份.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8248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6
6
文币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知识点 1:农业区位因素 1. 农业生产活动 (1) 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 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 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 农业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4 种影响因素) A: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具有地 域性; B:水源: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灌溉; C:地形:平原地形平坦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表起伏大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D: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2) 人文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法规、资金、劳动力等因素) A: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 的类型和规模; B: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 时间; C: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的支持等; D:其他因素: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 知识点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 区位因素变化的情况: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人文因素不断变化发 展。 2. 人文因素的变化: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改造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改进,使市 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变化的影响 使市场需求量大增;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推动了耕 作技术的进步;使农村劳动力减少,机械化迅速推广。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知识点 1:工业区位因素 1.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投入 产 出 2. 工业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重点)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人文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动力、政策法规环境 等 3. 区位选择分类 土地、劳动力、资金、 能源、水源、原料、零 部件 工厂 产品及废弃、废 水、废渣等废弃 物 经济效益: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 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从运输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 本上看) 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多建在环境质量良 好的地方;环境因素往往通过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 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社会因素:国家政策、文化、个人偏好等也是影响工业区位 选择的因素。 知识点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 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科技进 步使工业所使用原料的范围变大、可替代原料增多、原料的利用 效率提高。 2. 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船舶大型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 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企业总部趋向布局在市场广 阔的地方; 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更注重信息的通达性; 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产品的形态,使工业区位选择 发生了很大变化; 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使工业区位选择发生变化。 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知识点 1:服务业区位因素 1. 概念及分类 (1) 概念: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 (2) 分类:商业性服务业以营利为目的;非商业性服务业 不以营利为目的。 2.商业性服务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 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4) 人文因素:市场:要考虑人口规模、人口平均消费 水平及居民消费偏好等;交通运输:选择交通便 利,客流量大的地方;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工 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集聚:一方 面共享基础设施,降低成本,获取信息和技术,扩 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吸引消费者,提高经 济效益。其他因素: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 3. 非商业性服务业:非商业性的公共服务业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 需求和分布。 知识点 2: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 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新兴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地理空间限制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 3. 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法规、个人情 感等因素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人口分布 知识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 (1) 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 人口稀少) ; (2) 表现:从全球来看:近 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 北纬 2060地带最为集中。 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有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水源的分布) 从海拔来看,近 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 平地区 (3)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其中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 历史悠久。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多 聚居在城市。 (4)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 拉丁美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85%。 (5) 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不平衡,目前世界上超过 1 亿的国家 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等 10 多个国家的人口超过 1 亿。 知识点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气候: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 低纬度地区。地形: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因 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 要聚居地区。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有交通、水产养殖等优 势,人口较密集。 (2) 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 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3) 所以,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人文各个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重点补充: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画出一条 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问题及、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发达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人口受教育程度高,生育意愿不强。 影响: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 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的比重过大; 原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 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影响:加大了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的发 展,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解决措施:采取计划生育的政策。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知识点 1:人口迁移 1. 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 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 人口机械增长 (1) 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 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2) 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 反之,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为人口净迁出区。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 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知识点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 (1)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 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吸引 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 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 口迁移产生巨大推力。 (2)人文因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知识点 3: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 移。 1. 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二战”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 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2. 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引 发人口迁移。 (2)1949 年以来(国内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 流向变化:主要是农村向城镇迁移;内陆人口向沿海地区迁移。 原因: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第三节 人口容量 知识点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 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下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扩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人均消费水平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消费水平越高, 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知识点 2: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 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实质) (2)谋求途径(具体措施):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 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各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 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 人人拥有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超过人口合理容量所产生的问题 对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增多; 对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导致资源短缺问题; 造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问题; 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 重点补充: 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 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知识点 1:乡村的土地利用 1. 农业用地 (1) 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 (2) 位置: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 乡村 (1) 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2) 内部土地利用分化: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以公共服务设施 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知识点 2: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1. 功能区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 不同的功能区。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 工业区;有些大城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 态区等; 2. 不同功能区特点: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某一 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注:住宅区是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 中高级住 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 文化区、行政区相 联系 住宅区 (最广泛 的一种土 地利用方 式) 集聚成团块状,占 地面积大,工业化 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 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位置上,中高级与低 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低级住宅 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 与低地、工业区相 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 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活动繁忙;昼夜 人口数量变化大;建 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 路口(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 市中心还会形成 CBD 中心商务 区) 工业区集聚成片 向城市外缘移动,并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知识点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 主要因素 (1) 经济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取决 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2)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 越高;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 2. 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 3. 发展变化 (1) 初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2) 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向 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 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知识点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3 条必背) 1. 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 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 空间; 2. 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 通过规划,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 得以永续相传。 第二节城镇化 知识点 1: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镇地区 的过程。 2.主要标志(三个):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 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知识点 2:世界城镇化进程 1. 世界城镇化发展阶段 (1)时间变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形曲线。 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 化问题 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 至停滞 2. 不同类型国家城镇化进程 (1)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已变缓,甚至停滞,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2)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但是速度快。 知识点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问题 (1) 环境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限度, 城镇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 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 社会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增加,加上缺乏合理 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2. 不同国家的问题 (1) 发达国家:曾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但大部分得以解决; (2)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问题较多;有的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知识点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 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各类空间 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 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 提供便利; 2.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依托强大 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 位的应用服务。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知识点 1:地域文化 1. 文化特点:具有地域性; 2. 概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分为物质方面的和非物质方面; 3.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 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4. 城乡景观:包括聚落整体和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知识点 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乡村景观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人地和谐理念; 2. 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知识点 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 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2. 一所居民有其文化意蕴,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 求。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点 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 消费品; (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导致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导致 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污染; 知识点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等。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地域性: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 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渡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 (2)全球性: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 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1.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 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 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 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 载力之内。 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 各国的积极参与。 知识点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 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2.具体实施 (1)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2)发展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个方面 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3)提倡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知识点 1: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区概念 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是主 体功能。 2.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地理背景(原因)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3)生态环境 比较脆弱;(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优化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需优化产业结构,促 进城镇群协调发展;重点开发区域:目前开发基础较弱,未来开 发潜力大;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 生态环境脆弱,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禁止开发区域:包 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 知识点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 略等。 2.长江经济带 (1)概况: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 11 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广, 人口和经济总量大,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大。 (2)空间格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 (3)发展措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 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知识点 3: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1.我国的海洋国情 (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2)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单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 热带气旋影响大。 (3)海洋资源丰富。 (4)海洋灾害种类多。 (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2.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 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知识点 4:维护海洋权益 1.主要海洋权益:军事目标、战略要地、海峡通道、海洋资源及其 他相关经济利益。 2.我国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 (1)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拥有主权; (2)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3)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4)拥有历史性权利。 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1)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 (2)历史上属于我国海防管辖范围; (3)在地质上,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 4.维护海洋权益的作用: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 其外部环境,能够巩固海防,营造和平良好的国家海上安全秩序。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知识点 1:交通运输布局 1. 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纹等自然条件; (2) 人文因素:经济水平、技术及装备条件、客、货流等 要素; 3.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等。 2. 变化:交通运输布局处于变化中,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更加优化 完善。 知识点 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 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 较大; 2.交通运输需求 (1)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 需求量大,所以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的差异,区 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 变化的特点。 知识点 3: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收回投资慢,一般由政 府组织建设。所以,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 且质量较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 较高。 2.需要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 输布局更加灵活。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便捷的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各要素流通速度加快,效率提高,实 现产值增大。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区域经济活 力辐射范围扩大,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 发展,增加就业。 知识点 2:影响聚落发展 1.对城市形成的影响对城市形成的影响: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会集聚与货物 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 市。 2.对聚落变化的影响对聚落变化的影响 (1)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 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进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 化。 (2)新建乡村聚落临近区域主要公路,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 聚落会逐渐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整册知识点背诵版(全册5份).zip》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 册整册 知识点 背诵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整册知识点背诵版(全册5份).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824806.html
TECH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经典题型检测卷-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经典题型检测卷-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 2.1城镇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2.1城镇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
  •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25份打包).rar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25份打包).rar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A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A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B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B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