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集体 备课 全部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 教学内容1白鹭总课时数1 主备人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郭沫若先生的 白鹭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字间诗情画意, 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钓鱼) 、栖息 (望哨) 、飞行(飞翔)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 鹭的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 8 个生字,会写“素、鹤”等 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白鹭的外形图
2、及文字描述。 学习预习单 一、理解词语。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适宜:合适;相宜。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 嗜好:特殊的爱好。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本文指白鹭给 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清澄:(水、天空)清亮。本文 是清亮明洁的意思。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二、词语积累(含不的四字词) 。美中不足卓尔不群 求之不得 局促 不安 三、查找白鹭的相关资料。 2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激趣 导入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
3、长脚也长, 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 野沟渠寻食粮。 (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 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我们一起来学 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 ,看他为 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1、 生自由交流, 后单 个揭示谜底。 二、 自主 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 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 “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1、学生小声自读课 文,勾画出不认识的 字, 借助拼音读一读。
4、 2、生交流字音。 3、 生再读课文, 读通 句子。 三、 合作 提升 1、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 息、飞行时的韵味) 2、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 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 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 骨子里的散文诗。 1、生个别交流。 2、生 分 组 讨 论 分 段、段意。 3、相互补充,全班 交流 3 四、 延伸 拓展 1、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
5、朗读。 2、书写生字。 1、课下朗读。 2、生字书写。 板书 设计 精巧的诗颜色 身段 韵味无穷的诗觅食 栖息 飞行 作业 设计 1、生字书写。 2、近义词练习。 精巧一精美 配合一协作 适宜一适合 孤独一孤单 恩惠一恩典 铿锵一高亢 3、反义词练习。 精巧一粗劣 配合一干扰 生硬一自然 恩惠一怨恨 清澄一浑浊 优美一丑恶 教学 反思 4 教学内容1白鹭总课时数2 主备人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郭沫若先生的 白鹭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字间诗情画意, 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钓鱼) 、栖息 (望哨) 、飞行(飞翔)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 鹭的喜爱。 教学
6、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2、.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 句子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 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学习预习单查找白鹭的相关资料。 5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激趣 导入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 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1、生个别背诵诗句。 二、 自主
7、学习 (一)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 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 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 巧的诗 2、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打开课本,读读 1-5 小节,边读边想边 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 巧? 3、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 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引导学生抓住关 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 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 4、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 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 寻常美。 5、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 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 (体 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
8、 巧,优美。 ) 6、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 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听听课文 6-11 自然段,也许大家 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 有诗意的画面! 1、生自由读文 15 小 结,感知白鹭的美。 2、通过对比,感知并读 出白鹭形体适宜。 6 三、 合作 提升 (一)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 6-11 小节。 (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 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 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 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白鹭觅食图(第 6 小节) (1)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
9、 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2)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 画名吗? (3)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 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文中 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 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4)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 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 味。 白鹭栖息图(第 7 小节) (1)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 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 一番情趣! (2)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 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3)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人们说它 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在晴天 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 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4)的确,郭沫若
10、的这一疑问,真能 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 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 己的感受吧! 1、 整体把握文中白鹭的 生活画面。 2、生个别交流拟人句, 理解站着钓鱼。 3、有感情读文。 4、看图说感受读文。 5、同上,集体交流,合 作提升。 6、集体交流:白鹭是一 首诗。 7、生齐读全文。 7 白鹭低飞图(第 8 小节) (1)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 8 小节 的内容。 (2)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 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 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 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 让学生静静地欣赏。质疑:此时此刻
11、, 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 吗? (2)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 (3) 齐读第 11 小节。 让我们和郭老一 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 赞叹吧! (4)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总结全文。 1.白鹭这首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深 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细细品读, 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 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 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说说欣赏全文以后的感受。 3、教师总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 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 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 睛,去捕捉,去挖掘生
12、活中像白鹭这样 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8、生结合生活实际,说 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 美的画面。 8 四、 延 伸拓 展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 设计 精巧的诗颜色 身段 韵味无穷的诗觅食 栖息 飞行 作业 设计 1、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如鸬鹚 ) 教学 反思 9 教学内容2 落花生总课时数3 主备人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许地山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中着重讲述了一家人过 花生收获节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 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 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
13、会的人生理 想和价值观。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 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的。其中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 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 等 8 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 6 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 生的特点和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让学
14、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 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准备落花生和苹果等图片和资料。 学习预习单 1、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植株与生长特点。 10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激 趣导 入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 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 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 (花生的生长 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 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本文的作者 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 他为什么取这个 笔
15、名呢?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 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 自 主学 习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排火车读生字: 亩 (m) 播 (b) 浇 (jio) 吩咐 (fn fu) 亭 (tng) 榨 (zh) 慕 (m) 矮(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 (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3、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不丢字, 不添字, 长句子注意停顿。 ) 三、 合 作提 升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
16、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以“落 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 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 3、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 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 11 4、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 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 准备。 )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 (1) 课文先写 (种花生、 收花生) , 再写 (吃 花生) ,最后写(议花生) 。 (2)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写种花生、收 花生。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 :母亲提议过收 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 315 自然段
17、) :父亲对花 生品格的赞扬, 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 情。 四、 延伸 拓展 1、想想还学过哪些课文也是按事情发展的 顺序写的,和同学们一起读读。 板书 设计 一(1) :种花生、收花生。 二(2)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准备。 三(315) :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作业 设计 1、书写生字。 2、完成练习。课文按()的顺序记叙,分别写了()花生、 () 花生、 ()花生、 ()花生,其中()是主要部分。 教学 反思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 围也有
18、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 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 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12 教学内容2 落花生总课时数4 主备人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许地山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中着重讲述了一家 人过花生收获节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 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 生理想和价值观。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 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
19、生”的顺序写的。 其中对花生的议论是重 点,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 等 8 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 6 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 物喻人的写法
20、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准备落花生和苹果等图片和资料。 学习预习单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植株与生长特点。 13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激 趣导 入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 新词掌握情况。 2、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 内容?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 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让我 们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二、 自 主学 习 (一)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 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 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
21、花 生的意外、欣喜。 ) 2.讨论:花生的特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2) 出示第 10 自然段, 体会花生的可 贵之处。 1填表对比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才知见之生爱慕之心 图片对比。 4、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再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 识?(引导学生体会:花生虽然不好看, 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1、生讨论交流。 2、 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 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 3、 学生读后分组完成表 格。 4、 生分角色读文, 评议。 14 三、 合 作提 升 (1)对比
22、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 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 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 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 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 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 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 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齐读 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 1、生全班交流,理解父 亲话的含义。 2、感悟借物喻人的写 法。 四、 延 伸拓 展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
23、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 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 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板书 设计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特点:埋在地底不好看 很有用 作业 设计 1、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 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教学 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 法,贵在授法。应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 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15 教学内容3 桂花雨总课时数5 主备人
24、授课时间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 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 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 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 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 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教学目标 1.认识“箩、 杭”这两个生字, 会写“懂、 兰”等 8 个生字, 理解“至 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
25、童 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 乡的怀念。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 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预习单 1、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植株与生长特点。 16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激趣 导入 1、课件出示静夜思 。这首诗描写诗人通 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 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 今天, 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 于“桂花雨”的吧! (板书:桂花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