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公开课比赛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学建模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公开课比赛教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公开课比赛教案 数学建模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公开课比赛教案】 数学 建模 教学 设计 全国 高中 青年 数学教师 优质课 公开 比赛 教案 下载 _其他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 郑州市第九中学郑州市第九中学郑敏郑敏 一、一、教学内容解析教学内容解析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新增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课程标准中没有对数学建模的 内容做具体安排,只是建议将数学建模穿插在相关模块的教学中,要求通过数学建模,了解和经 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而以函数为模型的应用题是中学数学中 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应用题中抽象出问题的数学特征,找出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中学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本节课从“3.2 函数模型应用实例”中选取一道生活中的建模实 例,借助图形计算器,综合分析
2、对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在实际 生活中应用的优缺点,为以后的数学建模打基础,但未能使学生全面认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于 是又在本题的基础上有所改编,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探究、交流合作、小组展示、总结归 纳、深化反思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数学建模思想. 因此本节课是从函数出发,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尝试数学建模,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理解数学的魅力. 二、二、学习目标设置学习目标设置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课的描述有: 1.通过数学建模,了解和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 系. 2.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
3、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对同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和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 验,发展创新意识. 3.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学会通过查询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学生在数学建模 中应采取各种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养成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本节课中,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标准,从知识分类、认知水平、学科内涵三个维度对 课标的分解为: 依据行为动词,我又从能力层次将课标进行了再分解,具体如下: 知识分类:知识分类:数学建模过程 认知水平:认知水平:了解 行为动词有行为动词有经历、归纳、探索、 学会、发现、体
4、验、提出、发挥 学科内涵学科内涵: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数学建 模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会归纳思想、建模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将实际问题提炼成理想的数学问题,借助图形计算器,能找出合适的数学模型,初步总 结出数学建模的过程. 2.能根据实际情况检验数学模型,完善数学建模的过程,深化数学建模的思想. 3.经历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全过程,从实际生活出发,思考数学建模的意义,体会数学来源 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魅力. 三、三、评价任务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1 的评价任务一:学生通过自主解决应用题、组内交流合作,借助图形计算器,通 过小
5、组讨论、交流合作,能找出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初步总结出数学建模的过程. 针对目标 2 的评价任务二:通过对进一步变形的问题的探究,能说出选用模型的优缺点,能 用实际情况检验数学模型,完善数学建模的过程,深化数学建模的思想. 针对目标 3 的评价任务三:经历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全过程,能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解决 跟踪训练一,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举出生活中数学建模的例子,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的魅力. 四、学生学情分析四、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础: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各自的函数特 点,基于学校的支持,学生对于图形计算器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知道
6、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由特 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但对于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尚不明确.从数学活动经验上来说,学生具备了 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好奇心强,学习比较 积极主动. 2、学生面临的问题: 本节课是数学建模的基础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认知方式和思维难度上对学 生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及优化数学模型的过程 中会比较困难. 重点:数学建模的过程形成. 理解 掌握 了解、经历 通过实际例子,引出课题. 数学建模的过程 经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借助图 形计算器得出数学建模的过程 体 验 数学建模的实 际应用 探
7、索体验数学建模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引入主题 创设情境 加深理解 自我总结 合作探究 发散思维 难点: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分析五、教学策略分析 从主导思想上:本节课依据“教评学一致性”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目标导引教学. 基于学习目标创设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目标设计与之匹配的评价设计和教学方 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动手动脑动口,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锻炼分析问题、抽象概括的 能力. 从内容上:本节课是数学建模的基础课,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数学建模,了解和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联系.所
8、以本节课从“3.2 函数模型应用实例”中选取一道生活中的建模实例,借助图形计算器, 对于选择数学模型这一难点,通过分析探究、交流合作、小组展示、师生释疑等环节,设计一系 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对比各自函数的特点,得出符合题意的数学模型,从 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但在实际生活中,符合题意的数学模型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于是在题目 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用实际问题去检验数学模型,不断拟合出最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 建模的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深化数学建模思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同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在学习环节中渗透归纳、数形结合、建模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
9、精神.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采取“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采用“点拨式自主学习与合作 探究”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八人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借助五个环节实现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 具体内容如下: 发现问题 探求新知 总结升华 师生交流 学习环节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 一、创设 情境,引 入主题 通过常见 的例子引 入主题, 让学生对 数学建模 有初步的 认识 繁华的城市,有许多十字路口,每一个路口的红绿灯 时间设置是一样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能思考过, 焦虑过,这些红绿灯秒数是如何设置的?一天中它们又是 如何变化的? 这些内容其实跟许多因素都有关系,而核心
10、内容就是 数学中的数学建模知识. 设计意图 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设疑,引入主题, 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建模. 二、问题 驱动,探 求新知 目标 1 目标 3 在探究过 程中,关注 学 生 是 否 积 极 参 与 讨论,是否 能 完 成 提 出 的 三 个 问题,是否 能 借 助 图 形计算器, 找 出 合 适 的 数 学 模 型,找出大 概 的 数 学 建模过程. 探究一 某公司为了实现 1000 万元利润的目标,准备制定一 个激励销售人员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 10 万元时, 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且奖金y(单位:万元)随销售利 润x(单位:万元)的增加而
11、增加,但奖金总数不超过 5 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三个奖励模型: ,002. 1, 1log,25. 0 7 x yxyxy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 司的要求? 我以下面三个问题为载体,让学生探求新知: 问题问题 1 1:你能把题里的三个文字条件变成数学语言吗? 问题问题 2 2:画出 x yxyxy002. 1, 1log,25. 0 7 三个函数图 象?观察图象并结合计算你能判断出符合条件的函数模 型吗? 问题问题 3 3:你能通过回顾寻找数学模型的过程自己总结出数 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吗? 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活动活动 1 1: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老师提问检测 活动活动 2 2
展开阅读全文